##化工园区化南路东延段道路
与附属工程
边 坡 塌 方 抢 险 方 案
〔K1+900~K2+000〕 〔K2+050~K2+090〕
##建工第八建筑工程## 2015年6月5日
0 / 7
.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起点位于已建成的化南路与化中大道交叉口,起点里程为K0+000,至西向东走向,沿途跨越晏家河,桥梁桩号为K1+210~K1+275,上跨川维支线559天燃气改线管道,止于规划的长江滨江路上,终点里程为K3+528.43,道路全长3528.43米,标准路宽26米,本项目内有两段高边坡分别为K1+820~K2+180,边坡长度约360m,K2+660~K2+740,边坡长度约80米.
二、事故概况
此次边坡塌方段为K1+900~K2+000右幅,K2+050~K2+090右幅.临近塌方区域右幅道路人行道为四期管廊安装位置,且管廊与管道已正式运行,该段边坡内侧土石方朝公路中心方向滑移5m至8m,滑移厚度16m,导致此段约30米管廊架损坏,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此次事故经现场调查勘察发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连续一周暴雨冲刷与浸泡,对该段边坡坡体产生严重的侵蚀,使坡体软化,失去坡体本身应有的强度,导致坡体滑移事故的发生.
三、应急处理方案
根据对事故现场的实地勘察、分析.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确定定本抢险工程采用方案如下:
1、现场隔离
边坡滑移后立即疏散隔离现场施工人员、周边群众与过往车辆,
1 / 7
.
对危险区域搭设围挡进行隔离、悬挂警示标志.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对现场危险区域进行抢险防止事故扩大.积极组织人员对坡下道路进行封闭并派专人值勤,非抢险车辆与抢险人员禁止进入滑坡区域.〔此项工作已完成〕
2、管道抢险
由于该段边坡滑移造成管廊损坏,管道抢险单位由管委会衔接,待滑坡体抢险完成后再另行进场抢修,目前管道已停止运行.〔此项工作已完成〕
3、塌方段处理〔卸载方案〕
根据现场勘查,为与时对此塌方段所存在隐患进行消除,决定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①首先对K1+900~K2+000右幅滑坡体进行卸载处理,该段边坡内侧土石方朝公路中心方向滑移5m至8m,滑移厚度16m,滑坡体上宽11米,下宽23米,土石方量为〔11+23〕/2*16*100=27200m³,其中滑坡体大沽石直径约3~4米,需对大石进行破碎后再运输弃置,沽石层厚6米,需破碎石方工程量为〔11+23〕/2*6*100=10200m³,此段土石方全部由自卸车辆运输至200米以外弃置,垮塌至边坡下土石方约3000m³,汽车弃置运输距离500米.
②对未滑坡但存在安全隐患的的坡体进行卸载处理,其中K1+820~K1+900段右幅边坡将第四级边坡坡比由原设计1:1.25开挖至1:2,断面积为〔8*2-8*1.25〕*8/2=24m2,长度80米,土石方为24*80=1920m3,弃土运输距离约200米.第三级边坡坡面进行排危处理
2 / 7
.
将边坡沽石破碎后挖运弃置,断面积为2*3=6m2,长度80米,石方工程量为6*80=480m3,弃石方运输距离约200米.三级边坡排危处理过程中由于沽石体积较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有可能会对边坡下方管廊造成一定损伤,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看护,尽量避免沽石掉下边坡砸坏管廊.
③K2+000~K2+050段也处于极不稳定状态,此段边坡需进行卸载处理,卸载体上宽11米,下宽23米,厚度16米,长度50米,土方量为〔11+23〕/2*16*50=13600m³,土石方运距约200米,此段由于边坡上作业面狭窄,无法同时进行处理,需对滑坡体处理完成后再对此段进行卸载处理.
④K2+050~K2+090段已垮塌部份上方有一根中法水务污水管道,并设置一处阀门,阀门处由于长时间漏水另加上连续一周暴雨对此处坡体滑蚀严重.在抢险过程中需对此阀门处进行排水处理,此处滑坡长40米,宽4米,厚度5米,土石方为4*5*40=800m3,土石方运距500米.
滑坡抢险土石方挖运总量为44000m3,其中需破碎的石方工程量为10680m³,滑坡体下部3800m3运输距离500米,边坡上部40200m3运输距离200米.
〔组织进行中〕①、②项措施同时组织进行,确保对此处隐患与时排除、消除影响.
四、组织体系与相关机构职责
1、组织体系
3 / 7
.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组成.
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为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综合协调指挥机构为项目部工程部,质安部具体承担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项目部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应急救援专业抢险队等.
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小组负责按照职责履行本小组的应急救援和保障方面的职责,负责制订并实施有关具体应急措施.
2、应急响应机构
应急救援指挥组织机构系统〔如下图:〕
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图
总指挥:高传平 技术指挥:易黎明 抢险组 3、应急指挥机构人员配置
以项目经理和项目部主要骨干组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经理高传平为总指挥,成员为项目部技术部、质量安全部、工程部、设备材料部的有关负责人,负责应急时人、机械、材料的组织实施.
指挥机构:工地成立应急救援行动组,组长由工地安全责任人艾学彬担任,副组长分别为苏文礼、艾学术.组员由罗延飞、彭爱玲等组成.
运输部 现场指挥:苏文礼 物资部 质安部 4 / 7
.
五、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生产工作以严肃法规落实责任,消灭违章,强化管理为中心,努力提高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水平,确保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健康. 1、参加该工程施工人员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遵守国家和企业的规程.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违章指挥或违章操作. 2、现场向施工人员交底.
3、进入现场必须遵守现场各项规章制度,队长对施工人员要做好工程介绍和现场安全教育.直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每个作业班均设专职安全员.
4、建立好警戒通信系统,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能随时发现,迅速排除.
5、建立边坡观测点,定期观察边坡位移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现象迅速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六、突发事故的上报与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迅速上报安全员或现场负责人并逐级上报.项目部应立即将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事故简要情况等信息报管委会与公司质安处或公司值班室,再由质安处或值班室报公司领导,按情况启动相应应急救援方案.
事发在上报的同时,要迅速组织抢险救治,控制事态发展,还要对事故现场进行严格保护,绘制现场简图,摄下现场影像并写出书面记录,
5 / 7
.
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的痕迹、物证.
##建工第八建筑工程
2015年6月5日
6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