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乙烯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源:哗拓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0卷第1期 2002年1月 石 化 技 术 与 应 用 Petlxmhemica]Technology&Applieafion 20 No 1 Jan.2002 专论与综述(39~42) 乙烯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 潘元青,王阳 (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甘肃兰州730060) 捕要:对国内外乙烯生产能力和供需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乙烯工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未来 几年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情况下,预计2001年至2005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年增长率将达到4.5%。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乙烯工业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针对国内乙烯工业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 策。 美键词:乙烯;生产能力;供需:对策 中围分粪号:TQ221 2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45(2002)01—0039—04 乙烯工业是石化工业的龙头,在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乙烯工业从1962 公司的激烈竞争,因此,加快我国乙烯工业的发 展势在必行。 1国外乙烯生产能力及供需预测 1.1乙烯生产能力及发展趋势 年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的5 250 t]a装置投产以来 经过近4o年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和规 模。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5大乙烯生产国,生 产能力达到442万l,a。而汽车、电子、建材和纺 织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得乙烯衍生物的需求也 十分强劲。据分析,未来15年我国对乙烯产品的 需求量将是目前乙烯生产能力的3—5倍,因此, 乙烯工业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而随着 经济全球化,乙烯工业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 峻,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和进人wro后国外大 表1列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乙烯生产能力, 可以看出,1999年全球乙烯生产能力为 9 430万t]a,比1998年的9 090万t/a增长了3.7个 百分点。据油气杂志(OGJ)的年度统计数据表明,截 止2001年1月1日,全球乙烯产量为1.006亿t,至 2001年4月1日已达1.015亿t,预计2001年至20O5 年世界乙烯生产能力年增长率将为4.5% 万 a 。 表1世界乙烯生产能力 1999年,美国作为最大的乙烯生产国,其乙 烯生产能力年增长率为3.7%;欧洲近年来几乎 没有新建乙烯装置,只是将原有装置改扩建,从 而保持小幅增长;亚洲地区除日本增长幅度较小 10%,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 670万t/a,是世界乙烯 生产能力增长最快的地区。另外,中国周边国家 收稿日期:21301—09—11;修回日期:21301一lO一09 以外,其他地区乙烯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达到了 作者筒:q-:潘元青(1969一) 女,r1东化州人,工程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石化技术与应用 第20卷 和地区乙烯生产能力(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印度、中国台湾省 和香港特区)达到了1 963万t,a。中东地区11个 乙烯总生产能力为629万t/a。 2010年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还将新增生 产能力,新增能力仍然集中在亚洲、中东和北美, 新增能力分别为585.7万tla,414.5万tta和 323.6万tla,见表2。 国家(沙特、伊朗、卡塔尔、土耳其、以色列、科威 特、阿联酋、阿曼、埃及、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的 裹2 2010年前世界乙烯增长计划 万t/a 1.2乙烯供需状况预测 求量年均增长率为4.6%,如表3所示…。届时 亚洲地区将由净进口地区变为净出口地区;中东 地区生产能力虽然不大,但它将是主要的净出口 地区,这些变化势必会对世界乙烯贸易产生巨大 的影响。 随着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乙二醇 等对乙烯需求量的增加,乙烯的供应和需求将继 续增加,预计2005年至2010年乙烯生产能力年 均增长率为3.6%,产量年均增长率为4.8%,需 裹3 20 ̄--2010年世界乙烯供需葡 万 n 2 国内乙烯生产能力及供需预测 2.1国内乙烯生产能力现状 后,居第5位。其中,中国石油为145万t,占国内 总生产能力的33%;中国石化为267万t,占总生 产能力的60%。 我国乙烯行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乙烯生产能 力从1991年的177万t,a增长到1999年的442万 t/a,在全球范围内位于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之 我国主要乙烯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 4所示 如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潘元青等 乙烯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 表4我国乙烯生产厂寒生产能力 41 2.2乙烯供需状况预测 增长速度,造成我国每年大量进口石化产品,1990 年至1999年间,每年进VI的乙烯下游衍生产品折 乙烯量年均递增约32%。 表5为近年来我国乙烯及其衍生物进出VI ・在1990年至1999年的l0年间,我国GDP年 均增长速率为lO.3%,而乙烯产量年均增长率为 12.O%,同时期乙烯消费量年均增长率接近 17%。由于乙烯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乙烯产量的 隋况 。 裹5覆国乙烯及其衍生鞠进出口统计t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 石化技术与应用 第20卷 未来lO年间国内乙烯将继续呈现出供不应 求的局面,预计2005年我国乙烯总需求量将达到 1 390万t,2010年将达到l 77071t,表6列出了我 国近年来乙烯需求及预测。 裹6我国乙烯需求殛预刮 万 项目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998年 1999年 200o年 2005年 2OlO年 产量 239 303 359 需求量 393 420 450 产需平衡 一l54 —117 一gl 3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对策 3.1装置现状夏规模 国外乙烯装置具有竞争优势的规模分别为: 20世纪70年代的30万t/a,80年代的45万t/a,90 年代的60万t/a,21世纪初将达到鲫一9o万t/a。 统计数据显示,欧美国家近印%的乙烯装置平均 生产能力已达到54万t∞∞m /a,而从世界范围看,先进 国家的乙烯装置规模一般在85~1190万t/a,最大 的单套装置在美国的;∞蛳  Exxon公司,规模为 120万t/a。我国乙烯装置的平均规模是25万t/a, 相比之下,国内乙烯装置规模偏低。表7列出了 1999年的国内外乙烯装置规模比较。啪  裹7 1999年乙烯羹量规模比较 万 _ 一 咖 瑚 美国斯坦福(Sm)研究报告指出:规模与成本 成反比关系。以75万da乙烯的产能成本为 1190%计,当下降到50万da时,成本上升4%一 9%,下降到20—25万t/a时,成本上升l4%一 33%。1998年中国石油乙烯平均制造成本为416 美元,l,中国石化扬子石化乙烯制造成本为373 美元/t,而美国乙烯的制造成本仅为325美元,t, 这样,我国以乙烯为原料的三大台成材料工业因 为规模因素在成本上就平均丧失了几个百分点 甚至十几个百分点的竞争能力。直接影响乙烯 制造成本高低的因素有原料价格、装置规模、技 术水平以及开工率等。另外,由于我国炼油装置 和乙烯装置规模小,不但影响了装置本身的效 益,而且还造成下游加工装置规模偏小和一些资 源无法集中利用。 因此,必须提高装置规模的竞争优势,对大 型乙烯装置应进行扩能改造,使其生产规模达到 60万t/a以上的经济规模,并结合乙烯改造,对下 游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对中小型乙烯装置应以挖 潜改造为主。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西部地区合成材料市场 缺口较大,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台 成材料的消费量将有较大的提高,可在西部地区 建设新的大型乙烯装置,并配套建设相关的台成 材料装置。 3.2厦料优化和技术创新 裂解原料是影响乙烯收率的关键因素,由于 我国原油“偏重”,直馏石脑油含量低,因此,不可 能像欧美和日本等国主以石脑油为裂解原料。 为扩大和优化乙烯原料,我国在重油裂解制取乙 烯方面进行了多年研究,在利用中压加氢(缓和 加氢)尾油作裂解原料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 前已被国内许多乙烯生产厂采用。另外,在催化 裂解制烯烃技术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如重油接触裂解(HCC)和催化热裂解(cPP)工艺 技术,其中HCC工艺正在抚腰石化公司进行工业 化放大,进料量为8万t,a,乙烯产能为1.8万t/a; CPP工艺正在大庆炼化公司进行常压渣油的工业 试验。 虽然我国现有的乙烯装置大多是引进的,但 我国在裂解炉和催化剂等技术领域已取得了一 定成绩。如国产CBL型裂解炉烯烃产率高、运转 周期长,其工艺性能完全可以与国外同类裂解炉 相媲美。目前,在燕化公司、扬子石化和金山石 化正在进行这种裂解炉的建设;我国研制开发的 甲烷化催化剂、碳二加氢催化剂、碳三加氢催 f下转第56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石化拄术与应用 第20卷 另外,在进行规模化大生产等方面还需做大量深 [10’黄锐纳米级无机纳米粒子对聚乙烯的增强与增韧[J].塑 入细致的工作。我国纳米材料研究起步虽晚,但 料工业,1997.(3);106一l嗍 发展很快,在纳米材料技术的各领域都已开展了 [1】:贺鹏纳米粒子改性高密度聚乙烯的耐磨性研究[J]塑料. 2001.(1):39—42 研究,有些方面的研究工作与国外相比还较先 [12:束明纳米Si 在不饱和聚酯材脂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 进,但总体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科技 材料.1998.(8):31—33 工作者要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尽快赶上和超过 [13]刘怕元非金属纳米材料[A]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改性 世界先进水平。 塑料专业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l16一】】8 [14:撩炽焕饩车用改性聚丙烯纳米复音材料的开发[J 现代 参考文献 塑料加工应用,1999.11(4):57—59. [15]王旭纳米级复音材料性能的研究:J]中国塑料.1999.13 [1]张志煜.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M]北京:国骑工业出版杜, (10):22—24 2OOO 6—9. [16]陈中华聚丙烯/改性膨润土复台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2]朱振峰.我国纳米结构材料的发展与展望[J:陶瓷.2001.】】 :J]音成树膪及塑料.2OOO,17(1):44—47 一13 [17]漆宗傀,纳米塑料——21世纪塑料的”超星” J].化工进展, [3]刘怕元非金属纳米材料[A]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改性塑 2001,(2):1—3 料专业委员台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6):105一l14 [18]陈艳.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尺度复台材料的研究[J]高 [4]刘珍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 分子学报.1997.(1】:73—75 艺.2OOO,(3):103—167 [19]朱荚初PBT!牯土纳米复音材料的舸备和性能表征[J].塑 [5:焦宁宁,王建明.聚音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I[J:石化技 料工业,2OOO,(2):45—47. 术与应用.2001.(1):57—6l [2o]何春曩不同的纳米材料填充聚四氟乙烯力学性能分析 [6:事振中无机纳米粒子填充改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塑 [A].2OOO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拄术研讨台论文集[C]61 料.2001,(1):44—48 —62. [7 胡圣飞纳米壤碳酸钙对聚氯乙烯增韧增强的研究[J]中国 [21]李毕忠l冉米材料及纳米技术在促进高分子传统产业结构 塑料,1999.13(6):25—27 调整中的作用:A].2001中国塑料工程学会塑料改性专业 [8:罗忠青.纳米CIC 增加增韧HDPE复音材料的研究 J].中 委员舍年舍论文集[C]2001 3—9 国塑料,2OOO,(8);27—29. [22]刘伯元.纳米色母料(彩虹颤色)——纳米技术的颜色效应 [9:■传氍超散细 O,增韧增强聚荤乙烯的研究[J]高分子 在塑料中的应用[A]2001中国塑料工程学会塑料改性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f4):69—72 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601,198—202 (上接第42页) 化剂和汽油加氢催化剂已接近国外同类催化剂 参考文献: 性能,并已在一些乙烯装置上投用。 【1j THI CHANG E岫kne catty b n址in 1999, e in口 e 总之,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可考虑建设具有规 唧郫t jn 2000 LJJ Oil拄‰』。um山2OOO,4:56—60 模优势、有技术或产品特色的60—80万t级乙烯 [2]1ⅦCHA. ̄'G R ∞d capacity Jnc ̄e㈣amidst ̄wing ethy]- e d md J]OjI&Gas Journal,2001.4:58一“ 基地。在具备规模经济的竞争条件下,关键是要 [3:WENDY WEIRAUCH.CMAI petroeh ̄d∞n IIoe 发展有特色的、高技术含量的聚烯烃产品,扩大 d Pmee ̄,2OOO.6:19—23. 市场份额。当然,为提高装置竞争力,除扩大规 [4:王基铭关于发晨我国乙烯工业的思考[J].石袖化工技术经 模、优化裂解原料外,还要降低能耗、提高高附加 薪.2001,l;l一6. 值产品收率和副产品利用率,通过技术创新、技 [引寰晴鬃.挺膏我国乙烯竞争力的若干思考!J:石油化工, 2OOO.4:288—292 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乙烯工业 [6:柬芙蓉.世界乙烯市场供需动向:J].现代化工,2001,5;50— 的竞争能力。 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