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暂无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6年第9期
1979 年出生,四川省蓬溪县人,现任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执行主任。
用蒋倩的话说,“虽然是机缘巧合,但做公益的确是命中注定的事”。她从小就是个爱好打抱不平的“女汉子”。当年的老同学对她现在的职业选择,一点也不意外。
蒋倩大学读的是法律专业,之后也尝试过在职场打拼,甚至开过自己的公司。但仗义执言的性格,还是让她被同事视为异类,“我不懂职场‘潜规则’。私下里大家都叫我‘大熊猫’,讽刺我是稀有动物!”于是她索性辞了职,在家当起了全职太太。
2006 年,蒋倩在网上的“天涯社区”看到有人发起去福利院的探访孤儿活动,于是也发起了一个去合肥孤儿院的探访活动,立刻得到了几十位网友的响应。探访活动每周一次,整整持续了一年。“太阳伞儿童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起初志愿者们怀着强烈的补偿心理,总想把最好吃的东西带给孩子们。但渐渐地,大家发觉事情有些不对劲儿了。“每次孩子们吃完就吐,要不就拉肚子。后来我们才明白,孩子们平常没有吃过,吃起来毫无节制。”蒋倩这才意识到,好心也会办坏事。
2007 年,志愿者们经过反思,从传统的给钱捐物,开始转向做更丰富的服务。与此同时,大家还把目光转向了农村,资助贫困孩子,还尝试过短期支教。“可是我们后来发现,短期支教也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这个项目也不得不做出调整。“只有去到农村,才知道社会问题有多复杂。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不足。如果不能接纳自己的失败,就不能前行。”
细数起来,这段“太阳伞”的经历似乎屡屡受挫,不过命运之神有时就是这样,总会在你毫不察觉的情况下敲开了你的门。2009 年,就在蒋倩为“太阳伞”的发展而困惑时,她以机构负责人的身份参与了一场培训。“培训第一节课讲的就是公民如何参与公益和社会建设,我当即觉得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感觉多年的迷茫有了出路”。蒋倩在参与培训后,在不少同行者的支持下,以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开始参与筹建安徽的公益联盟,“希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中来”。
2011 年,安徽益和公益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蒋倩被推选为机构的法人和执行主任。在“益和”创办之初,蒋倩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学习机会,并在学习中意识到要想成为合格的区域支持机构,必须要从需求出发,独立判断,而不是不断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指点。与此同时,安徽太阳伞儿童慈善救助中心也在民政局独立注册,并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为3 至14 岁缺乏教育资源的儿童提供综合型性教育和生命教育服务的非营利组织。
谈到“益和”的定位时,蒋倩说:“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安徽民间公益组织有更多的交流、信息分享,促进相互合作、融合。我们希望传递更理性、平和、多元、开放、谦逊的声音。五年过去了,由于做平台的关系,我们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有更多的机会站在‘讲台’上,经常被成为‘老师’和‘领导’,这让我们必须有更多警惕,保持清醒,认清自身的定位和使命目标,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冲昏头脑。”
未来三年,蒋倩计划将“益和”转型为基金会,为行业生态发展尽一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