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小衔接班课程设计方案2

来源:哗拓教育
幼小衔接班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幼小衔接班的课程是以培养5—6岁幼儿上小学的适应性为目的,促进幼儿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是帮助5-6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衔接的课程应体现幼儿园和小学两方面的结合。

一、幼小衔接课程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同,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也有所不同,幼小衔接的课程应体现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既有幼儿园的特点,又为幼儿上小学的适应性做准备,以充分发展幼儿在体、智、德、美多方面的潜能为 目的,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幼小衔接班课程的特点有:

1、幼小衔接班的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小衔接班的课程有幼儿园的教育特点,幼儿园的保育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校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幼小衔接班的课程融合在一日活动的各种活动和环节。 2、 游戏是幼小衔接课程的基本形式

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形式。幼小衔接的课程要多以游戏活动为主,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感性的经验。

3、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5—6岁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但还是具体形象为主,掌握的概念还是比较有限,所以幼小衔接的课程还是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主,让他们正确的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进行学习。在幼儿的日常教学中,还需通过直观的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的良好适应性。 二、幼小衔接班课程目标

幼儿园的课程是分领域进行的,分为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领域,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教育目标也应不同,幼小衔接班的教育目标具体为:

语言领域目标: (一)倾听与表达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言和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基本会说普通话。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目标3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能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调整说话的语气。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

能依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如在别人难过时会用恰当言表示安慰

(二)阅读与书写准备 目标1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专注地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 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目标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目标3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写画时姿势正确。 健康领域目标

(一)身心状况

目标1 具有健康的体态 目标2 情绪安定愉快

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 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

目标3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以上.天气变化时较感冒,能适应车、船等交通工具造成的轻微颠簸。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如换了新的幼儿园或班级能较快适应

(二)动作发展

目标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

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能连续跳绳。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能连续拍球 目标2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能双手抓杠悬空 吊起20秒左右。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能单脚连续向跳8米左右能快跑25米左右。能连续行走1.5公 里以上(途中可适当停歇)。 目标3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能熟练使用筷子.能沿轮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吃东西时细嚼慢咽。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主动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30分钟。每天早晚主动刷牙,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正确 目标2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能知道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目标3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社会领域目标

(一) 人际交往

目标1 愿意与人交往

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 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

困难能一起克服。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二) 社会适应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爱惜物品,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 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科学领域目标 (一)科学探究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

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二)数学认知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艺术领域目标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 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艺术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

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能用律动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情绪或自然界的情景。

三、幼小衔接班课程安排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昆明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度

幼小衔接班课程安排表

作息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晨间阅读 早操 星期三 晨间阅读 早操 星期四 晨间阅读 早操 数学 星期五 晨间阅读 早操 心理健康、社会 8:10-—-8:50 晨间阅读 早操 8:50-—-9:20 9:20-9:50 数学 语言(文学活语言(文学活动) 动) 水果 数学 拼音 9:50—10:20 体智能课 程 10:20—10:50 自然科学探索活户外体能器械游动 戏 喝水、课间休息 10:40-11:10 英语 思维 户外体能器械游戏 英语 英语 11:10-11:30 餐前准备 11:30—12:00 午餐 12:00—14:00 午休 14:00—15:30 生活体验活音乐艺术活美术手工创经典绘本阅读活动 动 作活动 动 班会 区角游戏活户外体能器械游戏 动 15:30—15:50点心、牛奶 16:00—17:00 艺校课程 注:当天无艺校的孩子四点放学 每周五下午14;50放学 当天有艺校的孩子五点放学

户外体能器械游戏 15:50-16:00 整理、放学 14:50放学 课时统计(按周记):语言活动4课时 数学活动4课时 科学2课时 健康社会2课时 专门的体育活动课1课时,户外自主活动和器械游戏4课时 艺术活动2课时 英语活动3课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