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客运运价形成机制的浅析
张婧宜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摘 要:铁路出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居民远途出行方式,相应的运输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尤其是随着高铁线网的增
建,普铁和高铁服务水平的提升,铁路旅客运输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发现铁路客运运价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建议,有利于促进旅客运输市场健康发展。文章从铁路客运运价制定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围绕客运运价机制不够灵活,部分列车票价相对较低,票价内部比价关系未及时调整为现行市场水平现状等方面进行说明,分析其客运运价机制,阐述其运价形成影响因素,提出建议。
关键词:铁路客运运价机制;存在问题;影响因素
随着人民出行距离的延伸,不同的交通工具保障着居民的出行,其中,铁路出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居民远途出行方式,根据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我国居民铁路出行客运量281,405万人,占居民总出行量的14.81%,同比2015年占比上升1.77%。铁路出行客运量的提升凸显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及需求,了解其客运运价的制定,发现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有助于保证并维护旅客及经营单位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促进旅客运输市场健康发展。1 铁路客运运价制定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与公路票价的“地方特色”不同,铁路客运票价为全国统一票价,主要采用“补丁式”运价机制,票价制定上根据速度、座别等进行区分,多样化程度较高,主要为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随着居民出行环境的优化,政府已经由高度集中控制逐渐放宽,逐步市场化定价。尤其随着高铁运营线路开通数目的上升,新投入使用的动车组列车票价可在国家上限票价规定下由企业自主制定试行价格,在此范围内可根据预售期的不同实行优惠折扣策略。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大部分票价(硬座、硬卧、软卧)采用政府定价,且长时间未调整,核算成本还以制定时成本为基准价,实际运营成本随着设备更换,运营成本提升等都已经上涨,票价内部比价关系未及时调整为现行市场水平,此外,票价中所包含的计算机售票费、候车室空调费等项目,社会监督不易开展,且价格刚性较大,容易影响铁路客运竞争性,同时可能出现盈利减少的局面。而随着高速动车组在国内的迅速发展,高铁列车的定价也将迎来较大的市场化可能性。
2 铁路客运运价形成机制分析及建议
2.1 铁路客运运价形成机制分析
铁路客运运价机制的形成,经历了政府定价到现在的引入听证,允许部分线路票价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浮动。由发改委及铁路总公司制定及执行,价格较为“亲民”。目前,铁路客运运价实行“成本加成定价法”,即在核定实际成本后,考虑“递远递减”原则,加以一定利润,考虑引入新设备,改善旅客乘车、候车环境等后,确定出铁路客运运价。一定范围内,经铁路主管部门及物价主管部门等批准后,可特殊区段可实行特殊运价。此外,铁路向旅客收取客运杂费,包括向旅客提供的辅助作业、劳务及物耗等。随着高铁运营线路开通数目的上升,新投入使用的动车组列车票价可在国家上限票价规定下由企业自主制定试行价格,实行票价优惠折扣策略。
2.2 铁路客运运价影响因素分析对于铁路运价,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运营成本、运输服务水平、公路及民航竞争压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和其它限制性因素。
2.2.1 运营成本与财政补贴
铁路客运运营成本主要由企业运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费、燃料费、养护维修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组成。其中,固定资产折旧费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2018年第19期
2.2.2 运输服务水平
铁路客运尤其是高铁客运中对服务的注重及提升大大提升了铁路客运的市场竞争力。各个铁路局开展的亲情服务台既具有地方特色,又致力于带给旅客沿途的体贴与温暖。
2.2.3 公路及民航竞争压力
近些年,随着铁路基础设施修建、线路网络不断完善,铁路客运市场份额略有提升。但公路及民航带来的竞争压力仍然存在。现行高铁线路中部分客流来源其实并非从公路及民航竞争而来,而是由原普铁客流转移而来,有较大发展潜力及空间。
2.2.4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承受能力
铁路客运价格实行全国统一定价,且优惠群体相对单一,在政府定价指导下,维持在相对稳定范围内,旅客对于铁路客运运价变动较为敏感,其运价变动或超出居民心理承受能力。
2.3 铁路客运运价机制研究建议
铁路客运行业在国内属于垄断行业,完全市场化的运行仍需时间积淀,市场价格杠杆作用暂时无从发挥。八纵八横客运专线的规划及建设,高昂的运营及维护费用压力下,在惠及民生的同时,给运营效率带来一定影响。客运运输杂费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方向,在政府指导价范围内,对名目多样的客运运输杂费结合市场波动进行调整。此外,票价执行可更高价灵活,在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范围内,在上限价格浮动范围内,对铁路客运产品实行分类管理,保留部分线路公益性,对于经营性线路或路段可采用旅客铁路出行大数据收集计算旅客出行频率、路线等,根据旅客根据出行频率的不同、出行时间的差异、去向的差异,采取基于价值的市场化定价方式,给予旅客不同程度的优惠。提高铁路客运客座率。
面对铁路客运成本不公开、不透明的现状,可公开铁路客运成本,开展成本监审。更加机动化的进行铁路客运运价的监控及调整。
在“新常态”经济渐进转型形势下,公路、铁路、民航客运竞争日趋激烈,对于铁路运输来说,充分利用运管部门的人力物力,提高政府对其客运价格的监管效率;积极推进运价信息报告制度,对运价成本影响较大因素价格变化以及运营指标等情况,采用“一日一报”、“一周一报”,形成定期向社会公布制度,共促发展铁路客运良性竞争状态。参考文献:
[1] 李颖.对我国铁路客运定价机制及票价体系的几点建议[J].铁道运营技术,2014(01):33-3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客运运价规则[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文章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首批科研
基金项目计划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Y2018-34。
作者简介:张婧宜,女,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管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3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