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群文阅读的开展

来源:哗拓教育
语文·阅读表达

浅谈群文阅读的开展

江西于都县长征源小学(342300)段艳红

[摘

要]群文阅读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阅读数量和质量、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等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群文阅读,教师要根据教学主题合理安排群文阅读内容,根据层次结构设计群文阅读组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群文阅读;主题;层次;问题[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9)09-0012-02

在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运而生的。具体来说,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设计和布置一系列与课文内容、主题、思想相关的阅读教学活动,即让学生围绕同一个议题,对不同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总结的探索性教学模式。近两年,群文阅读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发挥着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作用,但是,其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相关的研究还未完全成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完善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使其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必要性从本质上说,阅读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虽然小学生自制力较差,但是,如果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后,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他们也会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并能在阅读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群文阅读是随着新课程改革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讲解分析、学生被动听记”的状态,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和阅读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是必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量,掌握阅读技巧。群文阅读提倡在特定的课间或单位课节中,将一组在某一方面相关的文本汇集在一起(大约五篇文章),以供学生阅读学习,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但是,仅仅增加阅读量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提炼和整合文本的内容和主题,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找准关键词句以及归纳总结的阅读技巧,使学生能够与文本深入对话,进而有所感、有所获、有所得。

其次,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往往是教师讲什么,他们看什么、学什么,很少能主动阅读文本,更不用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会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还会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被调动起来,他们会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自主化的阅读习惯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9·312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方法

1.根据主题合理安排群文阅读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文本。这就要求教师在群文阅读之前先确定一个具体的阅读主题,然后根据阅读主题来搜集和选择文本。这样就能将多篇具有相关内容的文本整合起来,避免了阅读内容的杂乱无章,既保证了阅读文本的质量,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能使学生读到好的文章,获得美的熏陶。

首先,在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参考或者依据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尤其是参考当前授课单元的主题来确定。因为,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单元主题比较熟悉,而且群文阅读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正在学习的课本内容。比如,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根据这篇课文的题材特点来确定群文阅读的主题,即组织学生进行神话故事的群文阅读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四个故事让学生阅读,使他们再次体会到中国神话故事的神奇,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习神话人物的优良品质。其次,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的文本时,应对学生的年龄、具体学习情况、心理综合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使所选文本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阅读需求。再次,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的文本时可以从文本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表达方式,甚至写作背景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考虑,使所选的阅读素材更具代表性,更能体现阅读主题。

2.根据层次结构设计群文阅读组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阅读文本,还需要教师对所筛选的文本进行合理排序,根据各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来进行排列组合,这样能使学生的阅读层层递进、逐步深入,进而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群文阅读的主题以及文本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多次反复阅读、分组递进阅读、小组对比阅读等。教师在对群文阅读的文本进行具体的排列和组合时,要从活动的训练目标、教学实际、学生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如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知识中心、能力中心、方法中心、价值观中心)、文章

语文·阅读表达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江苏新沂市北沟仲庄小学(221400)林先艳

[摘情。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兴趣[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9)09-0013-02

要]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

水平来实施教学。通过问题式导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密切联系生活、小组合作学习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学习热

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缺乏自制力以及辨别是非

的能力,很难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表面看起来是在认真阅读,实际上思绪已经跑到了九霄云外。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关注点以及喜好,展开对应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式导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导入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时刻。小学阶段的学生本身对所有事物充满着好奇心,课堂中的任何小事情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提出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从文章中去寻找答案,以此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身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此外,这种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要素(主题、体裁、语言形式、表现手法、深度)、作者(年代、国度、写作特点)等不同角度进行组合和合理搭配,使群文阅读活动具有层次性、整体性。合理搭配与科学组合群文阅读活动的文本,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比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既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另外两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来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山河之美以及文本中蕴含的对祖国美景的赞美之情,还可以围绕描绘祖国美景这一主题,搜集和整理《黄山记》《石林》《壶口瀑布》等文本让学生阅读。通过开发新阅读素材,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进一步领略到我国河山的壮阔、秀丽之美,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起保护自然的意识。

3.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群文阅读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阅读多篇在某方面相关的文章,对阅读信息进行提取和整合,使学生对阅读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而有效的引导方法就是提问。教师要将群文阅读的各篇文本看作是一个整体,找出文本之间的共同点或者联系,进而设计出具有层次性、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整合、评价、创

探索精神和自学意识,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虎门销烟》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在学生简单了解了文章内容后,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虎门销烟发生在什么时候?谁组织进行虎门销烟的?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呢?”对于学生来讲,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非常简单,在文中可以找到答案。一个学生回答道:“虎门销烟发生于1839年6月3日,课文的第一句话就已经说明了,是林则徐组织的虎门销烟。”教师接着问:“最后一个问题如何回答呢?”学生并没有回答出来。随后,他们主动的再次阅读文章,希望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一个学生主动举手发言:“林则徐了解到鸦片对人的危害,它不仅会伤害人的身体,还会侵蚀人的意识。长此以往,国家也会沦入外国人手中。所以,林则徐选择把所有鸦片进行销毁。”教师夸奖新等。

比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刷子李》这篇课文时,教师先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了“刷子李”的人物形象,并引导他们总结出“描写人物要抓特征”的写作手法。之后,教师让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并提问:“这几篇文章在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方面有什么创意表现?”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会有侧重地对文本进行解读,不仅找到了各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还学习了不同的描写手法,进而对人物描写技巧有了一定的认知,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是一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新的阅读教学方法,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创造自由的阅读空间,也能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

献]

[1]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曾海英.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方法初探[J].教育学,

2017(7).2014(2).

(责编

13

刘宇帆)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