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温度》读后感
怀着崇高的敬意与满心的好奇拜读了李建华校长的一本有“情怀”的书-——《教育的温度》,这是由37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教育故事编辑而成的一本书。在所有的故事里,我都能强烈感受到每个孩子闪闪发光的眼睛。记得前不久看到一句话,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是:手持戒尺,眼中带光。我从这本书里,看到了教育的温暖,更深入地理解了那句“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很庆幸也很光荣的成为了一名教师。
李校长认为:教育,就是要每一个孩子看得见分数,想得起童年,记得起恩师,忆得起母校。在校时,留下的是热爱,离校后,留下的是眷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给孩子的心里多贮存些阳光,让他们在换季的冬天不再感觉寒冷。以人性为出发点的教育理念,才是有温度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将能滋养人的心灵,唤醒人的觉悟。李校长不同于其他学校的校长,每周一的升国旗都要变得比以往更有温度,更让学生难以忘怀。国旗下讲话变为了国旗下讲故事,适合孩子的心情发展特点。也让孩子有了盼望,孩子们有了盼望,教育就有了味道。拜读完此书,我的心情似大海里的波浪,久久难以平静。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事业是多么的伟大和神圣,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用人格塑造人格。
由于前任老师身体原因,我临危受命接手五班,初入艾瑞德学校接手的第一个班,我的内心也是忐忑与激动地,记得刚进入班级的时候,学生们炸开锅了,一连串的问题朝我抛来:老师,你是新来的语文老师吗?老师,你姓什么啊?老师,你是大学毕业吗?我紧张不安的心立刻平静了下来,原来孩子们这么可爱!原来他们对新来的语文老师这么期待。我微笑着,不知从哪个问题回答起。慢慢的我目光扫视一圈,班里安静下来了,我心想,这是我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既要立下规矩,又要为我树立起一定的威信,不然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们毕竟自制力有限,但是又不能过于死板生硬,于是我也抛出了一个问题,我问:孩子们,你们春节贴过对联吗?孩子们齐声答道:贴过。真是给足了面子。那好,我写一副上联,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下联好吗?于是,我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写下:风入林则徐徐向前。写下之后,孩子们纷纷认出了林则徐,还能说上一两句关于虎门销烟的事情,我顺势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姓。我姓徐,大家以后可以叫我徐老师。然后说了一下这个对联的难度,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对出下联。给大家埋下一颗种子 以后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也许下联就在某位同学的以后的生活阅历里。随后就简单立了几项规矩。我始终觉得作为语文老师,你所要传授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课外的知识才更能任孩子天马行空去徜徉。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可爱的花。我之前常说“不要惹老师生气,老师的忍耐力是有限的”“上课不认真,就站起来听讲”,看到学生那似乎被震慑的眼神,主动坐直的身体,我为保证了课堂纪律而感到欣喜,但是看完《教育的温度》后,我清醒地认识到我的不足,他们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是幼小的生命,我怎能用冷冰冰的,没有丝毫人情味的话语和态度来对待他们?这样的老师只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蛮
横无礼的形象,继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就难以得以保证,师生关系就容易陷入尴尬的境地。教育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真诚的爱的。我所需要的应是有智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非用无尽的怒火来对学生加以恐吓和镇压。对之前的做法,我感到懊悔。往后教育中,对待学生要以“爱”贯穿始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帮助、信任与期望。
教室应该是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学校应该是个没有恐惧,没有紧张,给孩子心理上有安全感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我不经意的夸奖了一位同学坐姿端正。原来这孩子之前是没有纪律性的一个宝贝,经过我的一番赞美,他似乎每堂课都变得更加认真了。还有一个胆小的孩子,每次不敢举手发言,但通过课后作业发觉孩子还是肚子里有墨水的,只是不敢课堂上回答问题,也许缺乏安全感,也许不自信,对于这个孩子,每次吃饭站队的时候,我都愿意站在他的旁边,陪他说说话,或者搂一下他的肩膀,让他感觉原来老师一直都在关心着他。在我们看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在孩子心里都有他存在的理由,都会引起他内心的轩然大波在教育这个大花园里,因为教育是有温度的,所以这里万紫千红,美丽芬芳,处处都存在成长的力量……
孩子是花瓣上颤动的露珠,需要小心呵护;教育是红烛上摇曳的火光,虽然微弱,却给人以光明、方向和温暖。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的温度必然来自在于教育者内心的温度。而教育者内心的温暖必然来自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这是一种教育的情怀。
读完这本书,让日渐浮躁的心沉静了下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