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对比练习题
从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态。 B.谈笑有长官,往来无百姓。
C.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荣有限。
D.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1.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嫩绿和墨绿的植被编织出硕大无边的毡毯,一直铺展到天边。
B.时间与空间好像在你的脑海里,无止境地延伸着,延伸着。
C.从破败的城墙中,他们看到了美,一种残损的美,像维纳斯。
D.日记本是我的所爱,就如同我儿时的抽屉,里面装满了钉子和小刀。
2. 在语义上与“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白云”构成最贴切的比喻句的一项是
A.形成朵朵盛开的白莲。B.就像白缎上绣着几朵浅浅的银色的暗花。
C.像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片片银色的羽毛。D.好像镶嵌在蓝色的玻璃上的几片洁净的羽毛。
2016
1 / 27
精品文档
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一句是 A.譬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首歌吧,从苏区开始,就一直是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的先遣部队。 B.荞麦正开花,远远望去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地毯的边缘上长着森林一般的大麻和玉米。
C.甬道两旁那婀娜多姿的垂柳,雄赳赳地站在路边,仿佛是在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
D.他想到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坚决要求火速去工地。
4. “有的侧身探海”一句应放在下文①、②、③、④的哪一处
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①有的错落成桥,②有的兀立如柱,③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乎乎的,一动不动,④堵住你的去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5. 分别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最佳对偶句的一项是 今天在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是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 的信念,向殉难者默誓:心不死,,和平可期, ,杀人者终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生 B.人心异常悲痛 志不绝 民主有望
2016
2 / 27
精品文档
C.人心异常悲痛 意志坚民主自由 D.人民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
6. 下列各句中比喻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看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7. 以下几句运用修辞方法恰当,并确实增强了表达效果的一项是
A.海外儿女思乡,思乡,思乡,此情此意久长。 B.他的话没有实质内容,全得像战鼓一样。 C.蒲公英柔软的茎上顶着小黄伞,雄纠纠地守卫在道路两旁。
D.个人的自学,个人的努力,个人的独立钻研,是主要的;但是适当的讨论,相互的讨论,集体的讨论也是必要的。
8. 下面是《雨中登泰山》中的一段话,后面列出的四种分析,哪一种更能确切地反映作者的意图和表现方法?
2016
3 / 27
精品文档
┅┅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却是那些“吸翠霞而夭矫”的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都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好像少了谁都不该似的 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B.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了松树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景色。
C.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是旺盛的生命力。
D.作者运用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了松树的千姿百态、各具情趣的自然景色。
9. 下列句子运用夸张手法不当的一句是
A.山高水险石卡卡,红苕洋芋包谷耙。要想吃碗大米饭,除非坐月生娃娃,等到大米找回来,娃娃已经满地爬。 B.王老汉种的甜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C.面片擀得一张纸,面条切下一条线,下到锅里莲花转,盛到碗里赛牡丹。
D.玉米稻子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
2016
4 / 27
精品文档
来,也要弹回半空中。
10. 对下面的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后两句以拟人方法写出山之灵秀、可爱,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落日”既是写景,也是比喻,景美情深,感人至切。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用夸张的写法写出舟行之速,一派喜悦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D.“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起”“生”二字,用拟人的写法表现了山势险峻、白云悠闲。 11. 含有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方法,并且使用都恰当的一句是
A.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像片片彩霞落在辽阔的大地上。
B.雄伟庄严的天安门经历了千万次战斗的风雨,带着亿万人民胜利的豪情,傲然屹立。
C.当代艺术界、体育界、卫生界的不少女性,都有许多辉煌的成就,岂止不让须眉,还多占几分春色。
D.在那夜阑人静屋暖花香的氛围里,她的话正如打开闸门的潮水,快活地向外奔。
12. 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016
5 / 27
精品文档
A.《茶馆》中的王利发,摇着头对老主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
B.听说有人在背地里捣鬼,他气得浑身都发紫了。 C.他们爽朗的笑声,落到水面上,河水跟着笑起来。 D.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13. 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团烟雾黑得出奇,好像一群大喷泉突然喷水时张成的一个大扇面。
B.XX说:“我们的振兴,一靠党的政策,二靠科学技术。有了这两条,财神爷就不走了。”
C.他指着李会计说:“嘿!财神爷来了。”李会计说:“啥财神爷、财神奶奶的,不合制度的财神祖宗也不给报销。”
D.“我可请来个好老师!”小华指着新买的“小霸王”学习机夸奖说。
14. 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海新耷着脸,他还记着昨天丁经理那伤他的话,海新的自尊心跟弹簧一样,谁碰一下,就蹦得很高。 B.那一棵一棵的大树,像我们的俘虏似的狼狈地躺在工地上。
C.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
2016
6 / 27
精品文档
了,真闷死人。
D.夜深了,四周一片宁静,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照着大地。
15. 对下列古诗词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D.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16. 对下面四句话的分析说明,有错的一项是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③寒贴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天。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A.四句话中用了以水喻月的比喻手法,形象贴切。 B.四句话中①句以动写静,表现月光的质感,②③两句主要从光色冷暖着眼,表现月光的寒凉,④句从亮度方面着眼,表现月光的清澈透明。
C.四句话都不是孤立的描写月色,而是用其他事物衬
2016
7 / 27
精品文档
托映照,从而突出作者对美好月色的赏爱之情。
D.四句都不是为写月而写月,而是借写月抒发自己在特定时代中、特定情势下的特定心绪。
17.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没有毛病一项是 A.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B.我们的团支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模范,学习的楷模。
C.他们个个身强力壮,如狼似虎地奔跑在足球场上。 D.孙淑伟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画出一连串从容的曲线…… 箴言:
一句话可能改变不了整个世界,但是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而这个人则可能会是改变世界的那个。 修辞手法练习题答案: B1.B .C .A4.C.D
6. [解析]答案是B。B句脚步“踩在棉花上”应当是松软无力的感觉,形容“轻快”。
7. [解析]答案是A。A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强烈的思乡之情。B项把空洞的话比作“战鼓”,不妥。C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但把蒲公英比作“雄纠纠”的卫士,不当,反而影响了表达效果,D项运用排比,但“自学”、
2016
8 / 27
精品文档
“努力”、“独立钻研”不能并列,自学已经包含了个人努力,个人努力包含了独立钻研。“适当”、“相互”、“集体”说的角度不一,“适当”是讲程度,“相互”和“集体”说的是讨论的形式,三者也不能并列。
8.[解析]上面一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运用了拟人,如:“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另外,本段文字主要是表现松树的那种“在逆境中奋斗的自豪感和旺盛的生命力”,故综合这两方面考查,选C。9.D 10.D 11.D12.B 13.A 14.A15.D16.C 17.D 初中语文修辞专项训练 一、知识讲解 1.比喻
远处传来少女银铃般的声音。 生动形象的表现的少女的声音 2.拟人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将风写活了,使风与文章变得栩栩如生 3.夸张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2016
9 / 27
精品文档
4.排比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更加形象的表现了心灵给作者的感觉 5.变向
对不起啦!找不到,也听不懂。 6.反问
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类养活栽种的吗? 更加强调掉了文章的中心意义 7.引用
在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1.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2.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
2016
10 / 27
精品文档
垃圾桶里去。
B.区长的意思,要放长线钓大鱼,设法打进他们的组织里去。
C.小妹妹拉达,是一只雏凤。
D.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队伍又出发了。 3.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
A.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D.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4.从采用修辞方法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 [ ]
A.有的松树像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你。 B.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进的旅人。
C.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 D.塑像塑得精致、细腻,一个个都像活的。 5.与“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016
11 / 27
精品文档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主人忘归客不发 D.烟笼寒水月笼沙
6.使用了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 A.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C.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7.下列对偶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是 [ ]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8.对下面一段话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2016
12 / 27
精品文档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9.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 ]
A.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D.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10.选出对下列句中加黑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2016
13 / 27
精品文档
上面坐着两位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我必须把我放在火炉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不单单是懂得希腊就行了,还要懂得中国。 A./ B./ C./ D./
11.选出与“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修辞方式相同的一句:[ ] A.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操刀挟盾,猱进鸷击
D.团花簇锦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 12.下列语句中运用比喻不妥的一句是: [ ] 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2016
14 / 27
精品文档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13.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 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E.他深知这个道理: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14.选出和例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 ] 例句:我猜他把那封信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A.一面又很为我的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在有些文章中,万里长城成了攻击秦始皇的炮弹。 C.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D.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 1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
2016
15 / 27
精品文档
中空。
闭塞眼睛捉麻雀。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对偶、比喻 比喻 引用、比喻 比喻 B.对偶、讽刺 比喻 引用、夸张 比喻 C.夸张、比喻 比喻 引用、比喻 夸张 D.对偶、夸张 夸张 引用、比喻 象征
16.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③他虽然没有上过几年学,但靠自修,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
④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①借喻 ②明喻 ③借代 ④借喻 B.①借喻 ②拟人 ③借喻 ④借代 C.①借代 ②拟人 ③借代 ④借代 D.①借喻 ②明喻 ③借代 ④暗喻
17.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
2016
16 / 27
精品文档
会变革。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18.找出跟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 [ ] 例句: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灯球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 A.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得人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B.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C.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 D.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 19.下面四句话所用修辞方法是 [ ] “唉,像人样儿的却成十七、十八!” 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 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啰嗦,痛快之至。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①比喻 ②借代 ③衬托 ④移用 ⑤讳饰 ⑥摹状
2016
17 / 27
精品文档
A.②①④⑥ B.③②①⑥ C.①②④⑥ D.⑤①④⑥
20.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 ②直北关山金鼓振 ③云移雉尾开宫扇 ④刘向传经心事违 ⑤佳人拾翠春相问 ⑥日绕龙鳞识圣颜 ⑦征西车马羽书驰 ⑧仙侣同舟晚更移 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21.对下列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B.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C.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22.选出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
2016
18 / 27
精品文档
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②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
③然而“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
④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⑤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从批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A.设问 反问 对比 借代 夸张 B.反问 比喻 借代 比喻 夸张 C.排比 借代 比喻 借代 比喻 D.设问 反问 引用 比喻 借代
23.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今年春节刚过,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就门庭若市。如果给某报就此事写的一篇消息拟一个形象化的标题,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特区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深圳飞 B.深圳依然有魅力,人才仍向特区飞 C.深圳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东南飞 D.人才仍向东南飞,深圳依然有魅力
24.以“溪云初起日沉阁”为上句,下面四句中能与它组成对偶的一句是 [ ]
2016
19 / 27
精品文档
A.一上高城万里愁 B.故国东来谓水流 C.蝉鸣黄叶汉宫秋 D.山雨欲来风满楼
25.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 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
为什么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南方都称为西洋狗了,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在万国赛狗会里常常得到金奖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这也是一种国光。
这就因为给他嗅到了女师大这一面有些“费厄”气味之故。
A.对比 借代 设问 拟人 比拟 B.借代 借喻 夸张 拟人 比喻 C.比喻 仿词 设问 反语 比拟 D.对比 借代 设问 反语 比喻
26.下列句子不能改成被动句的一项是 [ ]
2016
20 / 27
精品文档
A.大雨淋湿了工人的衣服。 B.这劳动场景深深地感动了他。 C.我们检修了一遍电子计算机。 D.天边飘来朵朵白云。
27.找出意思差别较大的一组话来:[ ] A.①我差点儿没把这件事儿忘了。 ②我差点儿忘记了这件事儿。 B.①他可能知道了这件事。 ②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C.①我不会不认识他的。 修辞练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与练习一P467 一 什么是修辞
“修辞”有三个含义,一是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而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三是指研究如何运用语言以提高表达效果的科学,即修辞学。这三个含义是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修辞的。 二 关于修辞的原则和要求 原则:
首先,说话、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语言运用的恰当不恰当,是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来看的。所以说,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修辞首先要看表达的思想内容。
2016
21 / 27
精品文档
其次,语言运用的恰不恰当还要看语境,即说话、写文章的环境。 要求:
一要准确,二要生动,三要妥帖。 三、结合实例谈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语境指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话语有所影响的所有现实的和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况。一般分为自然语境和社会语境。自然语境又分交际语境、现场语境和上下文语境等。在交际的过程中,语境因素会对语言的运用产生制约作用,因此修辞要适应语境。一般来说,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注意交际对象。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他们因为年龄、
性别、身份、地位、爱好、文化程度等不同,交际时的语言运用就不同。例如,和老人说话跟和小孩说话就不同,如果你用和老人的语气方式和小孩说,那他就会听不懂或不愿听;再如孔乙己穷困潦倒,生活在社会底层,可他说话仍然满嘴斯文,不论和什么人说话都是之乎者也,因此招来大家耻笑。第二,注意场合。例如宣传计划生育的“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如果不看地方,写到火葬场,就会令人反感。第三注意上下文。上下句的语气要一致,角度要一致,前后要衔接。例如,《秋色赋》里“累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有的树枝竟被压断了。”前后角度就不一致,就不如改为“果实累累,树枝都被压弯了,有的竟被压断了。”
2016
22 / 27
精品文档
四、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个构成要素,修辞不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运用问题,不研究语言本身的规律。语言本身规律的研究,那是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的内容。它们研究的是语言表达“通不通”的为问题,即语言的规范。而修辞研究的是语言表达“好不好:的问题,即看表达方式怎么样,表达效果如何。首先,运用语言要注意语音的规范、和谐;用词要规范、准确、鲜明有力;句子要合乎语法,语气要得当。其次,修辞就要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如何让加工和调配。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为了增强语言的声音美,修辞就要研究叠音、拟声、声韵、平仄等语音调配问题。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为了使语意表达更恰当,修辞就要从选择、锤炼的角度去研究词语的运用,这
就势必涉及词语的声音、意义和色彩。语法和修辞也有关系,词语怎样组织成句,语序怎样安排,句子采取什么格式,语气如何,都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达效果,像对偶、对比、排比、顶针、回环等都和句法有关。总之,修辞和词汇、语音、语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语音、词汇、语法为修辞提供了条件,是修辞要调动、加工语言的材料,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对于语音、词汇、语法来说,它们只是语言的要素,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对它们的综合加工过程,也是它们语言
2016
23 / 27
精品文档
艺术化的表现。
五、修辞与逻辑有什么关系
逻辑研究的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上看符合不符合语言的规则,即反映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正确不正确,这是逻辑要研究的内容。修辞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是思维的表达者,要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就会涉及到语言表达形式和思维内容的关系问题,因此,修辞和逻辑有密切的关系。首先,修辞英以合乎逻辑为前提。其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需要,语言表达形式也可以突破逻辑上的某些限制。比如夸张、比拟等很多修辞方式就是这样形成的。不能机械的用逻辑的尺度去衡量。 六、有人说,修辞就是研究比喻、比拟等这些修辞格,你对此有何看法
这句话说的有点片面,其中有正确的方面,也有不全面、不确切的地方。修辞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就需要就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调整或修饰,用什么词语,怎样造句,语气是否合适。关于
修辞的原则,陈望道指出:修辞应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这里的题旨指一篇文章或说话的思想内容;情景这里指交际双方所出浴的语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在这里,修辞应该以题旨为第一义,修辞不是旨在研究比喻、比拟等这些修辞格,而是在于通过这些手段来更准
2016
24 / 27
精品文档
确更生动的表达说话人的意思。而那些比喻、比拟等这些修辞格只是服务于表达的手段和媒介。当然,这些修辞格能更好的表达说话者的意思,我们也是要对它们做一些研究,对修辞格研究了解的更透彻,运用的更熟练,这样也更能表达说话者的意思。因此修辞的目的不是来研究比喻、比拟等这些修辞格,而是以题旨为第一义。 思考与练习二P479
一、锤炼词语包括哪些内容?
词语包括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所以主要从这两方面对词语进行锤炼。具体地说,对形式的锤炼主要指声音的协调,而对内容的锤炼包括词语意义的锤炼和词语色彩的调配。 二、怎样使词语艺术化?
词语的艺术化主要指重视锤炼词语,以凝练的笔墨表达丰富的内容。使词语艺术化最常见的是动词或形容词的巧用。
三、1983年的高考有一道语文题,评分标准定得比较严,多数考生得了零分。有的省市请求放宽标准,教育部回电:“评分从严,少数人得分属正常情况”,后又改为“少数人得分不属异常”。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改。 少数人得分本是一种异常现象,原句中却说“属正常现象”,在表达上造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常理不符;改为“少数人得分不属异常”较为舒缓,委婉,留有余地,使人易于接
2016
25 / 27
精品文档
受,在语意上也没有改变原意,表达效果更佳。
四、下面句子中有的词语运用得好,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表达效果。
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一个“逼”字将雨中小草青翠的颜色表达得十分到位,传神。
2、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抢,扯,裹,塞,抓,捏”一系列动词的运用,一个贪婪,凶残的刽子手的形象跃然纸上。
3、在那山径上,碧水边,姑娘们飘着彩色长裙,顶着竹篮水罐,走回开满波斯菊的家园。
“飘”既写了长裙的样子,又将姑娘们婀娜的身姿表现出来。
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中一“肥”一“瘦”构成反义对比,表现了风雨过后海棠的状态,形象鲜明。
5、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渺小”和“高尚”构成反义对比,突出表现出蜜蜂
2016
26 / 27
精品文档
的高尚品格。
2016
27 /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