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型的主要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并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先进、办学行为的创新、办学特色的鲜明。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复杂性、艰巨性、经常性、重要性和多样性,使这一实践活动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难题。围绕这一难题,笔者所在校进行了有益探索,收效良好。
一、坚持理念创新是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思想先导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学校价值观是学校所秉承的哲学、理念、信仰、态度和期待等思想体系,它既是学校发展的方向指引,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理念创新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创新的先导、灵魂。课改伊始,学校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前沿理论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聘请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引领教师把握课改理论的前瞻性、创新性,组织骨干教师赴先进学校学习考察,定期组织通识培训和多种形式的专题研讨等,积极引导教师讨论、反思旧的素质教育观,了解多元智能教育理论,进而使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关于学生综合素质构成的“六个维度”。通过以上途径,笔者所在学校教师群体在吐故纳新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共同价值观,相信学生各有不同的潜能,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学校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对学生素质观的评估,让他们的观念发生由明白到相信的转变,进而到执行的飞跃,从而引导学校育人工作的不断改进。通过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授、家长会上学校向家长介绍新课程改革情况,以得到理解和支持,为探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拓展培养平台是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为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学校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视野,在搭建广阔的培养平台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一是构建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平台。新课程最大的亮点是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不仅学生能自主选择课程,而且还将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科目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之中,将其列为必修学分。学生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方法、本质提升到一个新境界。笔者所在学校借鉴一些高中名校课程改革经验,结合本校课程资源的实际状况,创建开发实践型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开设的高中实践性模块、课程有:军营生活体验、校园体育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及研究性学习(高一到高三学生分层递进开展自主性、专题性、综合性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以上丰富多彩的模块、课程相辅相成,形成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师生互动性强的新的实践型课程体系平台。
二是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夯实课堂平台。学校研究制订了“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教学“返璞归真”,使课堂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平台功能。抓好课堂教学,使教学体现出全面性、发展性、对称性的特征。全面性是指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民主;发展性是指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的培养;对称性是指关注课堂表象的产生和教学内涵的发展,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因而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教学目标和重点的确定上,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发展、能力的训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由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向重学习方式培养的转移,课堂教学的评价注重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教学改革使课堂这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平台作用日益充盈、彰显。
三是搭建校本课程平台。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仅文综方面已成为教材印发给学生的就有: 《益阳经济文化常识》、 《益阳文史知识》、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世界战争史选修课》、 《高考23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法》,这些校本课程,既自成体系,又是对必修课的有效补充,可供学生自修或选修。目前渐次开发完善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性环节。
三、找准着力点是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保证
中学生全面、完善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应着眼于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式的培养。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式的培养,包括教育与评价并重、硬件与软件同步、教师与家长合力、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合一、学校规划与社会需求吻合、辅助手段与主要手段相配等。笔者所在学校找准以下三个着力点,充分发挥培养平台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着力点之一——文明行为的养成与道德水准的提升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这样才能使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趋全面和完善。
一是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办学育人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深入到全体教职工的思想中,实践到教职工的每一个育人环节中,做到全员育人观和德育责任制相结合。学校德育工作探索之一,就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确立教师育人责任制,建立学生科、年级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各级责任制,完善和健全各类考核制度,要求教师以良好的师德言行来感染、影响学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这一措施彻底扭转教学是硬任务,而德育是软任务的倾向,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互为贯通、相得益彰,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
的。
二是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夯实未成年人道德素养的基础。把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起点,如每届新生军训时着重进行对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结合学校内部的校规、校纪及奖罚条例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还要进行基本道德观念、道德知识和礼仪、礼节教育,突出诚信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注重养成,注重体验,使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将弘扬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与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学校通过征文、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案例分析、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对外交流活动、社区活动、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主动向品行优秀的老师、同学学习,用榜样的力量鼓舞自己,用文明的行为规范自己,养成以诚信为核心的做人习惯、以规则为核心的做事习惯、以创新为核心的学习习惯,用实际行动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诫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和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
(二)着力点之二——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宗旨,整体规划并开齐了高中八个领域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下定了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的决心,设置了必需的活动场所并配备了相应的教师,如心理咨询、通用技术、科技创新、研究性学习等新课程都有专用场地和专职教师,以利于培养学生特长、训练学生技能、彰显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经过三年探索与实践,学生社团活动成绩斐然:学校“桃花仑”文学社成为享誉全国的“百优”文学社。近三年,文学社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30多篇,获各类奖项20多个。体育传统项目续谱新篇:学校作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学校藉此积极争取到了国家体育总局授牌并资助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俱乐部开设了羽毛球等10
多个运动项目供学生选修,在今年第十一届省运会上,羽毛球项目就获了两块金牌。学科培训迭创佳绩:两位同学分别在物理、数学奥赛中获省级一等奖,均被保送到清华大学。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连续三年都有获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的学生,且都被保送到重点大学。这些个性张扬的学生是学校绿色高考中的亮点。
(三)着力点之三——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当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代中学生由于家庭结构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合作意识及协作能力。如何使在校学生学会合作、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之一。对此,我们进行了有益探索,认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失为一条好途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之后,就面临如何分组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以学生自主选择、自由组合为主要方式,但在这个时候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受欢迎的情况,此时指导教师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并指导他们掌握和别人交往合作的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成立小组之后,指导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提醒他们,如果在探究过程中发生小组成员意见不同时应该怎么办,并且耐心引导他们,使他们提前思考这个问题,知道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应该平等、团结、友爱、互助、民主。实践活动中,许多工作都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通过以上举措,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慢慢学会了合作,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学校与美国、以色列及国内的新疆等地多所学校结成友好学校,互派学生交流、访问,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在类似的活动中逐渐提高,这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亦为高等院校输送了具有较好气质的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2.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