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 第1期
JOURNALOFSHENYA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
沈 阳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Vol.33 No.1
Mar.2019
文章编号: 2095-2198(2019)01-0001-07
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1.沈阳化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ꎬ辽宁沈阳110142ꎻ 2.沈阳化工大学教务处ꎬ辽宁沈阳110142ꎻ
3.沈阳化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ꎬ辽宁沈阳110142)
袁德成1ꎬ 潘多涛1ꎬ 于三三2ꎬ 梁国利3
摘 要: 近20年来在推进课堂学习提质增效的各种探索中ꎬ形成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成果.理论和实证表明ꎬ形成性评价在提升学习成绩方面有直接和显著的功效.在众多形成性评价中ꎬ英国学者Black和Wiliam提出的由3主体、3过程和5要素组成的整体解决方案ꎬ受到广泛关注.以学生为中心ꎬ基于预期学习目标的达成要求ꎬ把教、学、评等3个要素系统地设计、实施和反思ꎬ是新一代教学模式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ꎻ 教学研究ꎻ 课堂评估ꎻ 教育模式ꎻ 反馈doi:10.3969/j.issn.2095-2198.2019.01.001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是学术和课堂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ꎬ在学术会议、政府文件、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培训等活动中经常被提及.例如ꎬ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通用标准1.3款[1]规定: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ꎬ并通过形成性评价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的要素41款中“课堂教学:(1)教学大纲制订与执行ꎻꎻ(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等ꎬ对形成性评价作出了专门要求.传统的课程考核是评分ꎬ也可称为终结性评价ꎬ在证书获取、学生奖惩、教师考评、政府问责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大学扩招、用手机即看即学、MOOC等日趋多样化的新教育形势和新教学方式情境中ꎬ工业经济时代以来一直沿用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模式以及课程评价方法等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面对思维方式迴然不同的青年学生ꎬ教师在课堂上“单声道”讲授以记忆、理解等低阶认知为特征的教学做法ꎬ已不能完全掌控现在的
“课堂万象”ꎬ即教师的“教”并没有促进学生“学”的人数比例上升ꎬ对部分学生而言ꎬ听教师的讲课变成了听“讲话”而已.学生学了意味着他的认知要发生变化ꎬ即新知识与先验知识链接到了一起ꎬ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深度记忆ꎬ而浅表的零散知识很容易被忘记.要改变这种现状ꎬ客观上要求紧密关联课程的设计、实施和反思等3个教学步骤.终结性评价作为课程学习过程结束时对既往效果的总体评价ꎬ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2]:“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办教育ꎬ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中心评价教育ꎬ以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评判教育的成效ꎬ这是最重要的.说到底ꎬ回归常识ꎬ就是要按照总书记指出的ꎬ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ꎬ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ꎬ更好地为国为民服务.”要把此项要求落到实处ꎬ有必要广泛研究和推行教学的形成性评价ꎬ使其对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收稿日期: 2018-12-28
基金项目: 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ꎻ2018年度辽
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落实四个回归ꎬ地方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袁德成(1960-)ꎬ男ꎬ内蒙古阿拉善人ꎬ教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化工过程建模、控制与优化、高等教育等研究.
2沈 阳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2019年
1 形成性评价发展简述
美国学者Scriven于1967年在组织开发美国中小学课程和教材项目时ꎬ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概念[3].Scriven的思路是教学材料的模型和草案应在最后定稿前安排学生进行测试ꎬ即在形成阶段就进行有效性评价ꎬ这样才有可能在最后出版之前进行调整ꎬScriven把这种过程称为“形成性评价”.而“总进步的证据ꎬ并及时作出更有针对性的决策安排ꎬ调整教和(或)学的策略ꎬ以便更好地朝着预期的学习目标前行.这样的定义涉及到了3个主体:教师、学生、同学者ꎬ需要处置的工作任务更多ꎬ例如:教师如何设计实验以收集学生学习的证据、如何依据证据作出反馈调整行动、如何发挥学生或同学者在形成性评价中的作用等事项.聚焦不同的主体和工作任务ꎬ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完成形成性评价ꎬ许多教师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材料定稿后安排学生测验ꎬ1968再收集资料用于教学材料的评价.Bloom在
性评价年把”观点Scrivenꎬ扩展到学生学习的评价有关项目评价框架中的[4]“形成学生学习的形成性阶段就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ꎬ即在要的观测ꎬ诊断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ꎬ通过必要的校正促使学生更精熟地掌握知识.其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类评价方法的功能区别、如何发挥作用的分析和实践方面ꎬ但主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观点一直沿用至今.期间一直存在关于是一种过程”“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手段”[5]“或[6]的争议.前者强调的是形成性评价作为临时性诊断工具其诊断结果对教学的影响和作用ꎬ而后者则是强调通过信息反馈和校正以推动学习者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客观讲ꎬ只强调某一方面的观点都可能过于简单化ꎬ欲使教与学更加有效ꎬ“手段”和“过程”同样重要ꎬ需要两种观点综合应用[7]有671998页之长年ꎬ、英国学者.
在学习和评价研究领域最著名的Black和Wiliam发表了综述性文章———«评价与课堂学习»[8]括250篇与形成性评价实践活动相关的参考文ꎬ其中包献ꎬ这些文章的研究成果显示了形成性评价的不同实施策略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这篇综述没有按预先定义的理论基础展开论述ꎬ而是据实的、并不以构造形成性评价研究轮廓为目的.当时ꎬ杂志主编还创新性地邀请在学习和评价领域的6位知名学者对这篇综述予以进一步的评论[9-14]文献中关于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并不完全一ꎬ由此开启了形成性评价研究的热潮.
致ꎬ其中Black和Wiliam的观点最为流行.他们认为课堂实践中的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学习者或同学者ꎬ主动激发、解释和使用学生当前学习
实践探索.所获证据表明:形成性评价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直接和显著的作用.Yeh的研究显示:形成性评价ꎬ即教师依据收集到的学生学习证据、及时调整教的策略ꎬ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15].其他人的实践ꎬ例如实施有效的反馈策略[16]略[17]互助学习策略、用量规实施自我评价策略、实施自我调[18]整的学习策[19]等ꎬ均获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实施同学.特别是在整个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ꎬ让学生担当好自我调整学习进步的角色ꎬ以及开展互评互学活动等ꎬ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20].当然ꎬ对形成性评价策略能改善学业成绩的观点持争议态度的研究也不在少数[21-25].如果在实施形成性评价中ꎬ采用对不同的主体和工作任务有所侧重的策略ꎬ可预期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直观上ꎬ把这些形成性评价的要素整合在一起统筹安排ꎬ应该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可能产生的问题是:一体化安排过于复杂ꎬ获取实例证据更加困难[26].但KMOFAP项目(TheKing’s ̄Medway ̄OxfordshireFormativeAssessmentProject)成功实施了这类整体方案ꎬ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7].研究者也注意到:为了更好实现形成性评价的潜在目标ꎬ教师职业发展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至关重要[28-29].
很多进展20多年来[30]ꎬ教学形成性评价实践已经取得
议.最新的一个观点是把形成性评价理论嵌入到ꎬ许多学者也提出了持续改进的建更广泛的教学理论框架中[31]教和学的实践、学科及社会文化等相关背景和活ꎬ使其与教法研讨、
动实现交融、整合、提升ꎬ进而推动形成性评价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生活的世界ꎬ正走向未知、多样、多变的未来ꎬ建立能适应这种新要求的一流教育系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32].这迫切 第1期袁德成ꎬ等: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3
需要我们开发和实施从课程计划、大纲、教法、学法、考试、评价等全新的人才培养集成方案.我们也越来越寄厚望于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评的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ꎬ迫切需要改革目前实行的基于时间的教育模式(TimeBasedEducationꎬTBE)ꎬ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新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中ꎬ沈阳化工大学等高校积极探索了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ꎬOBE)为理念ꎬ以CDIO为模式ꎬ实行三化育人(协同化育人、家庭化培养、个性化指导)的新体系[33].教学的小班化固然是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选项之一ꎬ但利用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信息学等最新的研究成果ꎬ创新出更多的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培养模式ꎬ还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ꎬ可谓任重而道远.
示.其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3个子过程为:学习者的目标(Wherethelearnerisgoing)ꎻ学习者的现状(Wherethelearnerisrightnow)ꎻ如何达成目标(Howtogetthere).形成性评价的3个行为主体为:教师ꎻ同学者ꎻ学生.表内对应的是形成性评价中的实施策略ꎬ可归纳成5类:(1)明晰、分享和理解学习预期目标及判别达成的标准ꎻ(2)设计有效的课堂讨论、提问和任务ꎬ以导出学习证据ꎻ(3)提供向预期目标推进的反馈策略ꎻ(4)激发学生互评互学ꎻ(5)激发学生为自学3个子过程中分别承担的责任ꎬ学习者的目标本质上实施的是一个策略ꎬ即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一开始ꎬ教师、同学者和学生对学习目标及其达成判据通过交流形成共识.在(4)、(5)子过程中ꎬ学生或/和同学者为自己学习进步担负的角色ꎬ即从一开始教师扮演教学的主体角色ꎬ过渡到教师与学生互动、再到组织同学者互评互助学习、最后达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途径ꎬ逐渐转移、分担学习的责任.
担责.由此可以看出ꎬ表中第一行是教师对应在
2 形成性评价的过程
点[34]ꎬ突出强调的是形成性评价要贯穿于课堂实践的全要素中ꎬ这样的思想可进一步用表1表
Black和Wiliam关于形成性评价的观
表1 形成性评价的整体框架
Table1 Theoverallframeworkofformativeassessment
过程
主体
学习者的目标
Wherethelearnerisgoing(1)明晰和分享学习预期达成判据(1)理解和分享学习预期和达成判据(1)理解和分享学习预期和达成判据
学习者的现状
Wherethelearnerisrightnow(2)设计有效课堂讨论、活动、任务等ꎬ以引出学习证据
如何达成目标Howtogetthere
(3)为学习者向目标前进提供及时反馈
教师同学者学习者
(4)激发学习者互评互学 (5)激发学习者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在实施过程中ꎬ上述5类策略需要精心设计细节.终结性评价在一门课的学习中一般只安排一次ꎬ而形成性评价则可能安排多次ꎬ时间可长可短ꎬ视具体评价任务而定.专门针对某一门课ꎬ如英语教学ꎬ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实证研究、总结凝练适应性规则ꎬ是目前推进形成性评价发展的可行之路.
如何使用评估得出的结论重塑教育教学等事项有不同的见解.事实上ꎬ由政府或校外机构主导对学校办学的评估ꎬ已显著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进程.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主要包括教与学ꎬ现在还要纳入评估的理论与实践ꎬ即教、学、评要相向而行且形成合力.另外ꎬ过去教学评估更多专注学生已学到的知识ꎬ目前则出现了新的动向ꎬ学生正在学的东西也成为评估要观测的事项.这样的形势和要求ꎬ为在课堂上融入形成性评价提供了新的契机ꎬ在学习理论指导下ꎬ必将进一步推动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向纵深发展.
3 教、学、评一体化的发展新趋势
过去几十年ꎬ在教育界开展的各类评估ꎬ包括其理论基础、方案设计、实施和配套政策ꎬ一直是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对于评什么、如何评、
4沈 阳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2019年
3.1 基于学习理论设计和实施评估方案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ꎬ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ꎬ其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ꎬ环境被看成是刺激ꎬ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ꎬ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ꎬ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校正学生行为的方法ꎬ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ꎬ尽可能在最大程 评估与学习相伴而生ꎬ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学习理论和评估理论一直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新的观点是评价即是学习(assessmentaslearning)ꎬ即把评估看作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ꎬ需要学生理解评估ꎬ并在学习过程主动监视自己学习进步的状况、“导演”好自己的学习ꎬ最终走向成功.评估的对象是“学习过程”ꎬ搞清工作对象的特征一般能大大提升评测整改工作的有效性.所以ꎬ新的趋势是在学习理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ꎬ消除不合适行为.与此相对应的教学评估实践ꎬ则专注于考察教的内容、以及学习者如何有效地转移和吸收知识.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获得教师想要教的东西ꎬ不强调知识是否或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被修改.总体上ꎬ学习者是相当被动的ꎬ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知识和再现了老师的行为意图.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ꎬ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ꎬ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ꎬ一方面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ꎬ获得了新的意义ꎻ另一方面ꎬ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的纳入ꎬ而得到了一定调整或改组.与此相对应的教学评估实践ꎬ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应的评估做法相似ꎬ继续侧重于考察个人知识和技能的获取ꎬ但开始关注那些与所教不相同或学习者主动学习的东西.评估不仅仅是对事实回忆的测试ꎬ而是要深入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ꎬ要把对人类文化和历史的研究融入对人类思维发展的理解过程.社会文化理论主要是用来了解人类思维与文化、历史和教育背景之间的关系.Vygotsky认为ꎬ人类思维包括社会实践、个人意识和物质文化ꎬ三者之间彼此包含、相互依存和协调.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媒介、内化、最近发展区、搭手架等.与此相对应的教学评估实践ꎬ与行为主义、认知建构主义等相比有了彻底的转变ꎬ不仅仅要考察知识的获取和(或)理解ꎬ更重要的要考察社会、文化等实践要素对学习者的影响.
论的架构下研究评估理论.3.2 采用最合适的教与学行动
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和学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变化过程.教师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ꎬ把自己的认知智慧通过“思考发声”传递到每位听课学生的眼睛、耳朵等感官里ꎬ这些信息经过大脑感知、传递、加工等非常复杂的途径ꎬ最终才可能形成新的知识ꎬ至此学习者的认知发生了变化.随着现代脑科学技术不断取得进展ꎬ人类大脑中发生的学习过程越来越清晰ꎬ但现阶段有关脑认知的变化仍不能直接测量.因此ꎬ什么样的教和什么样的学ꎬ能导致最好的学习过程发生ꎬ目前还依赖实践经验的总结.文献中已经有一些关于教的更有效、学的更有效等一般性原则ꎬ需要教师和学生结合具体专业课程不断实践和探索ꎬ总结出更加有效的反馈推进策略ꎬ在实施形成性评价中灵活选用.可以参考的教与学的策略有:
有效教导原则:原则之一是坚持先熟悉学生的基础、动机和心态等个体差异ꎬ然后再设计课程和实施教学ꎻ原则之二是坚持整体推进学习成果、评测整改和教学活动等的设计、执行和持续改进ꎻ原则之三是是坚持做到每项活动能够清晰表达预期学习成果及其策略ꎬ实现透明化ꎻ原则之四是坚持突出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学习重点并优先推进ꎻ原则之五是坚持克服教师自身的经验和认知盲点ꎬ坚守“教”是为了学生“学”的理念ꎻ原则之六是坚持熟悉、掌握和应用教育技术ꎬ实现学习成果及其教法的最佳匹配ꎻ原则之七是坚持及时反馈、反思和积极行动ꎬ实现课程和成长的精益化.
有效学习原则:原则之一是牢记学习成果优异需要精准衔接相关的先验知识ꎻ原则之二是牢
第1期袁德成ꎬ等: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5
记知识技能扩增和形成体系需要常学常组织ꎻ原则之三是牢记学习动机保持需要持续适时的激发诱导和奖励ꎻ原则之四是牢记学习目标实现需要不断强化细节与践行整合ꎻ原则之五是牢记学习质量提高需要成果导向与靶向实时反馈相结合的学习思路ꎻ原则之六是牢记知识能力态度等多智慧的培养需要坚持不懈和循序渐进ꎻ原则之七是牢记要成为一名学者需要自醒自导自评自改.4 结束语
虽然形成性评价理论及应用案例已经有许多报道ꎬ但真正成为课堂教与学的常态元素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何把形成性评价纳入专业的课程计划中、如何在课程大纲设计中融入形成性评价要素、如何在教学方法研究中讨论或争辩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和劣势、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3.3 探索让学生或同学者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
用的新模式
的学习 近年来(self ̄regulatedꎬ教育研究中出现了评估和自我调整learning)相融合的趋向.评估在传统上侧重于心理测量学范畴ꎬ但随着形成性评估的出现ꎬ课堂评估也成为教育学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形成性评价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关学生进步的信息ꎬ及时反馈以支持对教和学的调整和修订ꎬ达到持续改进的效果.而自我调整的学习是研究学习者如何和何时设定目标ꎬ然后系统地实施认知、情感和行为实践及步骤ꎬ以使学习者更接近这些目标.自我调整的学习研究ꎬ将认知、元认知和动机方面组织起来ꎬ正在成为学习者如何理解和追求学习目标的一般观点.许多研究者认为ꎬ形成性评价能在评价和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和实现融合.有学者研究了这两者在形式和功能上的相似之处ꎬ以及相互支撑的条件等[35].
3.4 系统提升教师职业发展能力
许多项目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形成性评价在提升学生成绩和能力等方面能发挥显著作用ꎬ而教师转变观念、亲力亲为、以学为中心是成功的关键
[36]
.要使形成性评价成为专业教学计划、课
程大纲、教法研究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元素ꎬ目前还处在万里长征只是走了一步的状态.形成性评价的落实需要教师们从基础系统地做起ꎬ不能把在课堂上的提问、测试或讨论等活动ꎬ简单地认为是在实施形成性评价.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ꎬ形成性评价是在实施闭环反馈调节系统的功能ꎬ是在实施教、学、评的复杂系统工程任务ꎬ需要统筹设计、实施和反思ꎬ更需要系统地提升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
教学并开展互评和自我调控学习进步ꎬ更重要的是ꎬ如何让教师更有意愿把形成性评价放在自己职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等问题ꎬ都需要通过广大师生员工的实践ꎬ通过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凝练提升ꎬ再到实践应用中进一步加以验证.目前ꎬ基于时间的教育模式开始显现许多弊端ꎬ任何在教、学、评等一体化方面的深入探索ꎬ都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org.
EB/OLcn/]main.[2018!newsList-12-15]工程教育4Top.
httpw:/认证标准
?/www.menuID
ceeaa.=
[2] 01010702陈宝生.
上的讲话.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
(2018年6月21日)[EB/OL].[2018-
121766-.15htm.
].https://fgc.zufe.edu.cn/info/1018/[3] SCRIVEN[G]//TYLERM.RTheCurriculumWꎬMethodologyGAGNEEvaluation.RMꎬof
SCRIVENEvaluation
PerspectivesofChicagoM.:RandMcNallyꎬ1967:39-83.
[4] mentBLOOM[M].BLosS.MasteryAngeles:LearningUniversityEvaluationofCaliforniaCom ̄
atLosAngelesCenterfortheStudyofEvaluationofInstructionalProgramsꎬ1968:1-5.
[5] PEARSON.tificallyBasedAchievingFormativeStudentAssessmentProgress:AwithWhiteScien ̄
Pa ̄perfromPearson[J/OL].[2018-12-15].ht ̄tp://www.doc88.com/p ̄1836084739936.html.
[6] SHEPARDEmptor[G]L//A.DWYERFormative
CA.TheAssessmentFutureof:Assess ̄Caveat
ment:ShapingTeachingandLearning.NewYork:Erlbaumꎬ2008:279-303.
[7] ReviewBENNETT[J].RAssessmentE.FormativeinAssessmentEducation::PrinciplesACritical
ꎬ
6沈 阳 化 工 大 学 学 报 2019年
Policy&Practiceꎬ2011ꎬ18(1):5-25.
ventionswithElementarySchoolStudies:AMeta ̄AnalyticReview[J].JournalofEducationalPsy ̄chologyꎬ2003ꎬ95(2):240-257.
[20]ZIMMERMANBJ.BecomingaSelf ̄Regulated
2002ꎬ41(2):64-70.
Learner:AnOverview[J].TheoryIntoPracticeꎬ
[8] BLACKPꎬWILIAMD.AssessmentandClassroom
Policy&Practiceꎬ1998ꎬ5(1):7-74.
Learning[J].AssessmentinEducation:Principlesꎬ
[9] PERRENOUDP.FromFormativeEvaluationtoa
ControlledRegulationofLearningProcesses.To ̄wardsaWiderConceptualField[J].AssessmentinEducation:PrinciplesꎬPolicy&Practiceꎬ1998ꎬ5[10]BIGGSJ.AssessmentandClassroomLearning:A
(1):85-102.
[21]BRIGGSDCꎬRUIZ ̄PRIMOMAꎬFURTAKEꎬet
al.Meta ̄AnalyticMethodologyandInferencesA ̄bouttheEfficacyofFormativeAssessment[J].Edu ̄cationalMeasurement:IssuesandPracticeꎬ2012ꎬ31RoleforSummativeAssessment?[J].AssessmentinEducation:PrinciplesꎬPolicy&Practiceꎬ1998ꎬ5HATTIE(1):103J-ꎬ110JAEGER.Learning:ADeductiveR.ApproachAssessment[J].andAssessmentClassroom
in
Education:PrinciplesꎬPolicy&Practiceꎬ1998ꎬ5ROYCE(1):111SADLER-122.tingtheTerritory[D.J]Formative.AssessmentAssessmentinEducation:Revisi ̄
:
PrinciplesꎬPolicy&Practiceꎬ1998ꎬ5(1):77-84.DWYERTheoryandCA.PracticeAssessment[J].AssessmentandClassroominEducationLearning:
:PrinciplesꎬPolicy&Practiceꎬ1998ꎬ5(1):131-SEBATANE137.
Learning:AResponseEM.
Assessment
toBlack&Wiliamand
Classroom
[J].As ̄
sessmentinEducation:PrinciplesꎬPolicy&PracticeꎬYEH1998ꎬ5(1):123-130.
AssessmentSS.Class?:ASizeComparisonReductionoforCost ̄EffectivenessRapidFormative
[15J].
.EducationalResearchReviewꎬ2009ꎬ4(1):7-HATTIE[J]ReviewJꎬTIMPERLEYofEducationalH.ResearchThePowerꎬ2007ꎬ77(1):
ofFeedback
81DIGNATH-.112.
ringSelf ̄RegulatedCꎬBÜTTNERLearningG.ComponentsAmongStudents.ofFoste ̄
AMeta ̄AnalysisonInterventionStudiesat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Level[J].MetacognitionandLearningꎬ2008ꎬ3(3):231-264.
PANADERORubricsforFormativeEꎬJÖNSSONAssessmentA.ThePurposesUseofScoring
Revisi ̄ted:AReview[J].EducationalResearchReviewꎬROHRBECK2013ꎬ9:129-C144A.
NTUZZOJWꎬetꎬal.GINSBURG ̄BLOCKPeer ̄AssistedLearningMDꎬInter ̄FA ̄
[22]DUNN(4):13-17.
ofResearchKEꎬonMULVENONFormativeAssessmentSW.ACritical:TheLimitedReview
ScientificEvidenceoftheImpactofFormativeAs ̄sessmentinEducation[J].PracticalAssessmentꎬRe ̄search&Evaluationꎬ2009ꎬ14(7):1-11.
[23]FILSECKERtiveAssessmentMꎬKERRESfromanM.EducationalRepositioningAssessmentForma ̄
Perspective:AResponsetoDunn&Mulvenon(2009)[uationꎬ2012ꎬ17(16):1J].PracticalAssessment-9.
ꎬResearch&Eval ̄[24]KINGSTONMeta ̄AnalysisNꎬandNASHaCallB.FormativeforResearchAssessment[J].Educa ̄:A
tionalMeasurement:IssuesandPracticeꎬ2011ꎬ30[25](4):28-37.
StudiesMCMILLANoftheJEffectHꎬVENABLEofFormativeJCꎬAssessmentVARIERD.
onStudentAchievement:SoMuchMoreisNeeded[J].PracticalAssessmentꎬResearch&Evaluationꎬ
[26]VINGSLE2013ꎬ18(2):1C.
-Formative
15.
KnowledgeandSkillstoMakeAssessmentItHappen:
[JTeacher
/OL].hal ̄[201801289837-12-15]/document.
.https://hal.archives ̄ouvertes.fr/[27]mentWILIAMwithLearningDꎬTHOMPSON:WhatWillM.ItIntegratingTaketoMakeAssess ̄
It
Work?[G]//DwyerCA.TheFutureofAssess ̄ment:ShapingTeachingandLearning.Mahwah: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ꎬ2008:53-82.[28]ANDERSSONtiveAssessmentCꎬonPALMStudentT.TheAchievementImpactof:AForma ̄
StudyoftheEffectsofChangestoClassroomPracticeafteraComprehensiveProfessionalDevelopmentPro ̄gramme[J].LearningandInstructionꎬ2017ꎬ49:[29]WILIAM92-102.
DꎬLEECꎬHARRISONCꎬetal.Teachers
[11][12][13][14][15][16][17][18][19] 第1期袁德成ꎬ等: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7
DevelopingAssessmentforLearning:ImpactonStudentAchievement[J].AssessmentinEducation65.
PrinciplesPolicyandPracticeꎬ2004ꎬ11(1):49-
[34]BLACKPꎬWILIAMD.DevelopingtheTheoryof[35]PANADEROEꎬANDRADEHꎬBROOKHARTS.
EvaluationandAccountabilityꎬ2009ꎬ21(1):5-31.
FormativeAssessment[J].EducationalAssessmentꎬ
[30]WILIAMD.LearningandAssessment:ALongand
316.
PrinciplesꎬPolicy&Practiceꎬ2017ꎬ24(3):309-
FusingSelf ̄RegulatedLearningandFormativeAs ̄sessment:ARoadmapofWhereWeareꎬHowWeGotHereꎬandWhereWeareGoing[J].TheAus ̄tralianEducationalResearcherꎬ2018ꎬ45(1):
WindingRoad?[J].AssessmentinEducation:
[31]BLACKPꎬWILIAMD.ClassroomAssessmentand[32]SCHLEICHERA.WorldClass:HowtoBuilda
21st ̄CenturySchoolSystem[M].Paris:OECDPub ̄lishingꎬ2018.
[33]李志义ꎬ袁德成ꎬ汪滢ꎬ等.“113”应用型人才培养
体系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ꎬ2018(3):57-61.Policy&Practiceꎬ2018ꎬ25(6):551-575.
Pedagogy[J].AssessmentinEducation:Principlesꎬ
[36]ANDERSSONCꎬPALMT.ReasonsforTeachers’
13-31.
SuccessfulDevelopmentofaFormativeAssessmentPracticeThroughProfessionalDevelopment-AMo ̄tivationPerspective[J].AssessmentinEducation:PrinciplesꎬPolicy&Practiceꎬ2018ꎬ25(6):576-
579.
ResearchProgressonFormativeAssessmentof
TeachingandLearning
YUANDe ̄cheng1ꎬ PANDuo ̄tao1ꎬ YUSan ̄san2ꎬ LIANGGuo ̄li3
3.ResearchInstituteofHigherEducationꎬShenyangUniversityof
ChemicalTechnologyꎬShenyang110142ꎬChina)
(1.InformationEngineeringCollegeꎬShenya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ꎬShenyang110142ꎬChinaꎻ2.AcademicAffairsOfficeꎬShenya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ꎬShenyang110142ꎬChinaꎻ
Abstract: Formativeassessmentisaveryimportantachievementinthevariousexplorationsofpromo ̄tingthequalityandeffeciencyofclassroomlearninginthepast20years.Theoreticalandempiricalresultsshowthatformativeassessmenthasadirectandsignificanteffectinpromotingacademicperformance.TheoverallsolutionproposedbyBritishscholarsBlackandWiliamꎬwhichiscomposedofthreesubjectsꎬthreeprocessesandfivestrategiesꎬhasreceivedwideattentionamongthepracticalimplementationsofvariousformativeassessment.Takingstudentsasthecenterandbasedontherequirementsofachievingtheexpec ̄tedlearninggoalisthefeasiblepathsfortheinnovationanddevelopmentofthenewgenerationofeduca ̄tionparadigmbydesigningꎬimplementingandreflectingsystematicallyaboutpracticesofteachingꎬlearn ̄ingandassessment.
Keywords: formativeassessmentꎻ pedagogyꎻ classroomassessmentꎻ educationparadigmꎻ feed ̄back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2.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