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阅读理解”题解析
滦县五中 赵会刚
中考物理\"阅读理解\"题,也叫做\"信息给予\"题,是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频繁出现的新题型.它适应教学改革的新潮流,符合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对信息的有效性做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这类题既能实现中考对初中阶段教与学的考查目的,又较好地完成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秀生源的任务.它能很好地延伸物理的教学理念,延伸物理学科的价值,也能延伸物理科学的生命力.这种延伸又能纵向,向物理家和物理学史延伸,向物理学科研究前沿延伸;这种延伸还能横向, 向其他学科延伸.它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就是把物理知识与生产实际、人们的生活、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的结合起来,真正体现物理知识运用的价值;这一新型试题注重体现课程目标,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人文性和教育性在这一新题型中都得到体现和落实,真正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的考查渗透在试题中.
中考物理\"阅读理解\"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宽,有的物理情景较为陌生,但所运用的都是基本知识,下面我们先赏析几道近几年各地中考物理\"阅读理解\"试题,然后解读这种新题型的命题形式、主要特点、考查重点,并简要介绍这一题型的解题策略.
1 中考物理\"阅读理解\"赏析
1.1 体现新课标理念,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题设计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突出科学探究,真正落实新课标教材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精神.在较多的试题中,科学探究的素材不仅取之于一些常规实验,而且也取之于\"知识与技能\"领域里某些知识点,使考生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一些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这一新题型中设计的探究性试题所考查的形式体现多样性、新颖性,其中不仅针对探究过程中的某些要素进行考查,也注重对探究过程的考查.
例1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会发光的电磁翘翘板
小明制作了如图1 6(a)所示的电磁翘翘板参加学校的科技节活动.该电磁翘翘板是在两端封闭的透明塑料管中放有一块磁性很强的磁铁,塑料管外绕有金属丝作为线圈,在线圈两端并联两只发光二极管(符号),其电路如图l 6(b)
所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电流只能从二极管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演示时,将塑料管上下翘动,磁铁便在线圈中左右移动,相当于线圈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这时会看见两只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磁翘翘板中发光二极管轮流发光是根据 ______原理工作的, ______也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填“电动机”或“发电机\").
(2)当磁铁向低处滑动时,磁铁穿过闭合线圈,线圈相对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_____________,此时,电流通过两个二极管中的一个,故该二极管发亮;当另一端低时,磁铁又向相反方向穿过线圈,产生_________方向的电流,故另一个二极管也会发亮。所以,二极管会轮流发光。
23.(1)电磁感应;发电机。(2)感应电流;相反
1.2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有些\"阅读理解\"题的设计主要考察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这对物理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教师在平时初中物理教学和中考复习中,必须重视教科书的学习,教师应该适应这样的形势,纠正那种对教科书不屑一顾,专注于课外习题集、考题集的做法,指导学生认真学好学活教科书,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例2.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美丽摩天轮
一、被誉为“星城之眼”的亚洲第一巨型摩天轮,坐落在长沙贺龙体育广场。这个巨型摩天轮高120m,直径99m,最令人称奇的是它建立在巨型屋顶上; 摩天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到夜间,由电脑控制的它能散发
50多种不同组合的光芒。当我们坐在摩天轮座舱内的真皮沙发上时会感到非常舒服;
听着美妙的背景音乐,随着摩天轮的缓慢转动,感觉脚下的景物时而离我而去,时而 迎我们而来;大约20min,摩天轮把我们平安地送回地面。
1. 当你乘坐摩天轮由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由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2. 五十多种不同组合的光芒由_____ 、______ 和______三种基本颜色组合而成的;
3. 我们能听到美妙的背景音乐是靠__________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1.3关注STS,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新课标教材加强了STS 思想教育,要求在基本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到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科技人文精神的渗透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STS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这类\"阅读理解\"题中所设计的大部分情景均选自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来源于自然与社会,充分关注科技发展,注重知识的应用.体现新课程从自然、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把物理知识与生产实际、人们的生活,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的结合起来,旨在真正体现物理知识运用的价值,旨在积极引导教师和学生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习观.
例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微波炉
微波炉是现代家庭中的烹饪工具.接通电源后微波炉内的磁控管能产生频率很高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故称为微波.微波有以下重要特性:(1)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微波遇到金属物体, 会像光遇到镜子一样的发生反射.(2)微波遇到绝缘材料,如玻璃、塑料等,会像光透过玻璃一样顺利通过.(3)微波遇到含水的食品,能够被其大量吸收,引起食品内部分子发生剧烈的振动, 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4)过量的微波照射对人体有害.
(1)微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m/s
(2)若一微波束与金属板成 30°角射向金属板,反射时反射角为__________.
(3)为防止微波泄漏对人体造成伤害,在玻璃炉门内侧应装有____________. (4)小明家使用的微波炉功率为100OW, 小明用该微波炉加热质量为300g、温度为20℃的水至沸腾,用时2min,这段时间内微波炉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 例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磁 悬 浮 列 车
磁悬浮列车是由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组成的新型交通工具,是高新技术的产物.上海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项目于2006年4月26日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正线全长约30km,设计最高运行时速430km/h,单向运行时间7min20s.
(1)上海磁悬浮列车的结构如图甲所示.要使列车悬浮起来,车身线圈的上端是_________极.若列车总质量是20t,磁悬浮列车行驶时,强大的磁力使列车上升10mm,那么上升过程中磁力对列车做功_________J.(g取10N/kg)
(2)如果列车在单向运行过程中,只停靠一站,那么,停靠时间约为_________s(设磁悬浮列车全程均以360km/h的速度行驶).
(3)图乙是另一种磁悬浮列车的设计原理图,A是磁性稳定的电磁铁,安装在铁轨上,B是安装在车身上(紧靠铁轨上方)的电阻非常小的螺线管.B中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螺线管B与电磁铁A之间相互_________ (选填“排斥”或“吸引”),从而使列车悬浮在铁轨上方.
1.4 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绿色环保意识。
有的\"阅读理解\"题,依据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确立家庭和美、城市文明、国家发展、个人成长等方面,从不同层面选择学生可以感知的真实材料诠释\"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这类\"阅读理解\"题,还往往富有地方特色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家乡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例5.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气候与热污染
夏季的海边,海风轻拂,昼夜温差小,气候宜人.而夏季的沙漠,白天的气温可达到60℃,夜晚能降到10℃.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水和砂石上升相同的温度,水能吸收更多的热量.因此,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砂石小,水起到了很好的调节气温的作用.
气温不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还受人造环境的影响,城市的工业、交通和生活,每天都消耗大量的燃料.燃料燃烧消耗的内能,只有一部分做了有用功,大部分散发到了周围空间,成为环境热源.电力、冶金、石油、化工、造纸等行业,它们通过冷却水和烟囱来向环境散热,造成工业热污染;汽车、空调、冰箱等现代化家庭设备工作时,都向环境散发热量;城市里过多的人口散发的热量也很可观……大城市散发的热量可达到所接收的太阳能的2/5,从而使城市的温度升高,这就是常说的热岛效应……
(1)请在文中关于\"海边昼夜温差小\"的原因的句子下面画横线. (2)从文中找出热岛效应形成的两个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减少环境热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考物理\"阅读理解\"题的呈现形式
中考物理\"阅读理解\"题,是借助一段文字、插图等向学生提供一些文字或图形信息,或者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它的设计摆脱了传统试题的设计框架,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呈现的背景信息和解题要求,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阅读、分析、概括和推理,挖掘出一些符合题目要求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结果. 3 中考物理\"阅读理解\"题的主要特点
中考物理\"阅读理解\"题,借助文字或背景信息向学生呈现要探究问题或创设问题情境,试题情景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现象,类似的生活中的问题,图文并茂,描述问题真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试题有的取材于教科书,有的取材于媒体报道,或者是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是人们生活中的热点话题, 或者是有关科技、生产、自然的重大事件、典型事例、有关现象,贴近学生实际. 这些问题和情景一般是学生没有见过或学习过的现象、方法或知识,这就要求把在教学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灵活而合理地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应用,通过透过现象去伪存真,辨析材料,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中考物理\"阅读理解\"题考查的重点
中考物理\"阅读理解\"题,从内容的分布上看,考查内容一般包括力学、声学、热学、光学、电学和能量等方面,考查的范围较为广泛,其中电学和力学是考查的重点.为了加强物理课程改革,各地中考的物理命题都在遵循三个\"有利于\" 的基础上,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选题贴近教材,增大试题的覆盖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物理学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培养最基本的物理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 中考物理\"阅读理解\"题的解题策略
首先要认真阅读提供的背景材料或者提供的图形,从背景材料或者提供的图形入手,掌握题目的中心主题和核心内容,仔细看看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阅读材料提取物理信息,然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判断出物理信息内容,再带着问题仔细阅读,从材料和图形中分析和概括出其中所蕴涵的物理问题或物理规律,根据揭示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方法把问题解决.
以上是我对中考物理\"阅读理解\"题的点滴认识,能够与大家一起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但愿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下面我针对今年中考为大家推荐了几道阅读题,仅供大家参考
例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利用太阳能
为了满足人们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要,科学家们设想在空间建立太阳能电站来利用太阳能.这种空间太阳能电站建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在太阳能收集板上铺设太阳能电池,通过它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再通过天线将电能以微波的形式发送至地面接收站.已知太阳能收集板长10km、宽5km,太阳光在它的表面处每平方米的功率为1.4×103W,太
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为10%,微波的频率为2.5×109Hz,空间太阳能电站向地面的输电效率可达80%.
(1)太阳发出的具大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氢原子核发生的____________(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 (2)太阳能电站相对于地面接收站是_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工作时,地面接收站的接收功率__________________W. (
3)试计算微波的波长为____________.
例2.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解读歼十战机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的歼十战斗机已具有隐身能力。何为隐身?从原理上来说,隐身飞机的隐形并不是让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侦察到飞机的存在。隐形飞机最重要的两种技术是形状和材料。首先,隐形飞机的外形上避免使用大而垂直的垂直面,最好采用凹面,这样可以
使散射的信号偏离力图接收它的雷达。其次,隐形飞机采用非金属材料或者雷达吸波材料,吸收掉而不是反射掉来自雷达的能量,而且还安静无声。一解机场附近居民饱受飞机起降噪音折磨之苦。
1.雷达__________(选填:次声波、超声波或电磁波)的应用,________(能/不能)监测地震。
2.隐身飞机不仅吸收掉雷达的能量而且还安静无声,一些机场附近居民饱受飞机起降噪音折磨之苦。是在_________减弱噪声。 3.飞机拍摄地面照片时,所用镜头焦距为6c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是( ) A. 大于12cm B.大于6cm C.小于6cm D.无法确定 1、电磁波、不能 2、声源处 3、B
例3.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电能的输送
电能便于输送,还可以方便地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从发电站发出来的电能,要经过输电线送到用电的地方,如图2是电能输送的示意图.在输电线上,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必然有一部分电能转化成热能而损失掉,导线越长,损失越多.目前远距离送电主要采取高压送电的方式来减少线路上的损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中的横线上填写与输电过程相对应的名称; (2)发电机是根据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
(3)输电是输送能量的一种方式.如果从云南或者贵州利用高压输电线路输送功率为100万KW的电到广东,按热值为3×107J•kg-1 的标准煤来折算,这相当于每天运输标准煤__________t(吨).
例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过 山 车
当你在游乐场乘过山车奔驰之际,你是否会想到:过山车为什么不需要引擎来推动就能“翻山越岭”呢?
过山车在开始旅行时,是靠一个机械装置 推上最高点的,但在第一次下行后,就再没有
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从这时起带动它沿
轨道行驶的唯一“发动机”就是重力势能。过
山车的重力势能在处于最高点时达到最大值,
当它开始下行时,它的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大;由于摩擦,损耗了少量的机械能,所以随后的“小山丘”设计的比开始时的“小山丘”低(如图12所示)。 像所有列车一样,过山车也安装了机械制动装置,使它在结束行程或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准确地停下来。
(1)过山车通过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后面的“小山丘”设计的比开始时的“小山丘”低,是由于过山车运动过程中,将部分机械能转化为 ; (3)过山车旅行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准确停下来,是由于 ;
(4)过山车第一次下行后,是利用 作为“发动机”
的;在生产与生活中,与过山车利用了相同“发动机”的有 (举一例即可)。
地热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天然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热的开发利用在世界各国积极展开,能源和原材料贫乏的日本,地热已得到广泛利用.100 m以内地温一般在20℃左右,作为居室空调和道路融雪已足够了,日本普遍在地下100 m左右开采地温资源.其做法是:先打一个深100 m左右的孔,在孔内安置一套管子,外套管直径82 mm,内管直径50 mm,内外套管分别形成出水管和进水管,接在地面蛇形的散热管上,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水路.使用前先将所有管中灌满清水,再用水泵封闭管内的清水循环.这套装置在炎热的夏天能降温,在寒冷的冬天能取暖,请你说明这套装置是如何利用地热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