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哗拓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机理及国际协调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机理及国际协调

来源:哗拓教育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o02年第7期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机理及国际协调 窦祥胜 【摘要】与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机理更加复杂化。这是因为,不仅开放经济的宏观经 济变量增多,而且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因此在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之间必须采取相 互可以接受的协调政策,这样才能够改善各国的福利经济效果。 【关键词】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80[2002)07-001o.—o4 与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 济政策作用机理更加复杂化。这是因为,不仅开放 济已实现充分就业,那么总需求增加将会导致价 格上涨。相反,如果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则会 出现相反的调节过程。在实际经济调节中,财政政 经济的宏观经济变量增多,而且各国宏观经济政 策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本文首先对开放经 策和货币政策往往可以搭配使用,这样效果会更 好。 济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机理作一概括性的分 析,然后简要地讨论一下开放经济下国际经济政 策协调问题。 一在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机 理要复杂得多。这里先来讨论货币政策,下面分固 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种情况进行说明。在固定汇 、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作用机理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封闭经济下的货币政策 率制下,如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那么会导致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货币供应量增长首先会降低 利率。利率降低,一方面会扩大投资和总需求;另 一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主要是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来对经济发生作用 的。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 策,将会扩大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扩大,一方 面会降低利率,利率降低又会刺激投资和其他私 人支出,从而扩大总需求;另一方面会增加公众手 中的货币余额,因而也会使总需求增加。假如经济 中存在闲置资源,总需求增加会通过乘数作用引 致国民收入多倍扩张。假如经济已实现充分就业, 方面在资本流动性很高的情况下,会导致资本 迅速外流,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逆差并导致本币贬 值,为维持汇率稳定,有关货币当局必然会动用外 汇储备(或买入本币)进行干预,从而减少了基础 货币和货币供应量,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 起初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作用。如果资本具有完 全的自由流动性,就会全部抵消起初的扩张性货 币政策的作用。当然,为了防止资本外流抵消作用 的出现,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私人资本流 动进行适度的管制,或者对汇率实行适当的贬值, 那么总需求增加将会导致价格上涨。相反,如果实 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会出现相反的调节过程。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政府支 出水平的变化或税收水平的变化来对经济发生作 用的。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比如扩大政府开支(直接增加总需求)或减 税(通过增加可支配收入来增加总需求),则会提 高总需求。假如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总需求增加 这样货币政策就会发生作用。至于实行紧缩性的 货币政策,则会出现相反的作用过程。 浮动汇 率制下,如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那么会导致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货币供应量增长首先会降低 利率。利率降低,一方面会扩大投资和总需求;另 一会通过乘数作用引致国民收入多倍扩张。假如经 方面在资本流动性很高的情况下,会导致资本 【作者简介】窦祥胜,经济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 1O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 ̄}2002年第7期 迅速外流,从而引起国际收支逆差并导致本币贬 值,但本币贬值会促进出口、减少进口,因而会使 产生溢出效应,也不会产生国际反射效应。实际 上,一国的经济活动必然会产生溢出效应和国际 反射效应。特别是一些大国,它的任何经济活动都 会对国际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如果考虑到溢出 效应和国际反射效应,那么一国实施财政政策和 贸易收支从而国际收支得到改善。如果是完全浮 动汇率,那么贸易顺差就会抵消资本帐户的逆差, 从而使国际收支保持平衡。此外,贸易收支改善将 会使总需求增加,从而强化因利率下降所产生的 扩张效应。至于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会出现 相反的作用过程。② 再来讨论财政政策,仍然分固定汇率和浮动 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其中有些是 正面效应,有些则是负面效应。具体作用过程比较 复杂,这里不作具体的分析。④ 最后来简要地分析一下不同汇率制度对内外 冲击的抵御能力。外部冲击包括出口需求冲击、进 口供给冲击和国际资本流动冲击三个方面,内部 汇率两种情况进行说明。在固定汇率制下,如果实 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那么会导致总需求的增长, 从而促使生产和就业的增长。生产和就业的增长, 一冲击包括国内支出冲击和货币需求冲击两个方 面。一般地说,假如一国经济原来处于内外均衡状 态,那么,浮动汇率抵御外部冲击能力相对较强, 但是它往往会加重内部冲击的破坏作用:而固定 汇率抵御内部冲击能力相对较强,但是它不利于 抵御外部冲击。所以,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在抵御 内外冲击方面各有千秋(详细情况参见表1)。 表1 不同汇率制度对各种冲击的稳定作用 最不稳定 一般 最稳定 出口需求冲击 固定{[率.未消 固定{[率,已消 浮动{[率 除田际收支失衡 除田际收支失衡 外部冲击 进口供给冲击 固定{[率.未消 固定{[率,已消 浮动{[率 除田际收支失衡 除田际收支失衡 瓷本流动冲击 固定{[率.未消 浮动{[率 除田际收支失衡 田内支出冲击 浮动{[率 内部冲击 田内货币冲击 浮动{[率 固定{[率,已消 除田际收支失衡 固定{[率.已消 固定{[率.未消 除田际收支失衡 除田际收支失衡 固定{[率.已消 固定{[率.未消 除田际收支失衡 除田际收支失衡 方面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导致贸易逆差;另一 方面会引起对货币需求的增加,促使利率提高,从 而吸引资本内流和导致资本项目顺差。如果资本 的流动性很大,资本项目顺差将会大于贸易逆差, 从而使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将 会引起本币升值,为了维持汇率稳定,有关货币当 局必然会从外汇市场购入外汇(或向外汇市场卖 出本币)进行干预,从而增加了基础货币,并相应 地增加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增加将会抑制因 生产和就业增长所引起的利率上升,因而扩张性 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目标得以实现。当然,如 果资本的流动性较低,并且边际进口倾向又较高, 那么资本项目顺差将会小于贸易逆差,这样反而 使货币供应量下降,从而推动利率上升,扩张性财 政政策就不可能刺激经济增长。至于实行紧缩性 的财政政策,则会出现相反的作用过程。在浮动汇 资料来源:引自佟家栋:《国际经济学》,南开 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12页,表16—2。 二、现代开放条件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率制下,如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那么会导致 总需求的增长,从而促使生产和就业的增长。生产 和就业的增长,一方面会引起进口增加,从而导致 贸易逆差,相应地减少了总需求;另一方面会引起 对货币需求的增加,促使利率提高,从而吸引资本 内流和导致资本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顺差导致本 币升值,从而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也相应地减 以上我们是假定在国际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来分析一国进行宏观经济调节的作用机理的。 也就是假定一国无论采取何种宏观经济调节政 策,既不会影响它国经济,又不会受它国经济影 响。实际上,在现代国际分工条件下,由于国际间 的商品、劳务和资本流动规模日益增大,一国的经 济政策活动往往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与政策产生 影响。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首先会产生溢出 效应,并导致回荡效应。不妨假设世界上只有A和 B两个国家,显然A国的出口就是B国的进口,而 A国的进口就是B国的出口。假如A国实行本币 贬值政策,来促进出口、限制进口,从而增加国民 少了总需求。如果在完全资本流动下,两者共同作 用,就会使总需求下降完全抵消起初的总需求增 长,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失去了作用。至于实行紧缩 性的财政政策,则会出现相反的作用过程。所以, 在资本完全流动和汇率完全自由浮动的情况下, 财政政策是完全无效的。@ 以上分析我们是假定一国的经济活动既不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 ̄)2002年第7期 收入,那么,B国就会相应地减少出口、增加进口, 从而减少国民收入。也就是说,A国实行本币贬值 政策产生了溢出效应。在这种情况下,B国为了避 -(-10,-lO)这组解,还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而(-10, lO)g_.eit解则是两国政策协调的结果。可见,在现代 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各国之间进行政策协调,则 能够改进各国乃至世界经济福利效果。@ 表2两国静态博奕支付矩阵 政策协调 政策协调 (-9,一9) 政策不协调 (-11,一8) (-10,一10) 免国民收入减少,同样可能实施本币贬值政策,从 而使A国的政策失效。即使B国不实施本币贬值 政策,从长期看,A国实行本币贬值政策的结果最 终也会损害自己的经济。因为B国受到A国的影 响而减少国民收入后,必然会减少进口,从而使A 国的出口减少,此时导致国民收入下降。这就是A 国实行本币贬值政策所导致的回荡效应。此外,当 一政策不协调 (一8,一11) 国因为实施宏观经济政策而对它国经济造成严 下面我们再来用哈马达图(Harnada,1985)直 观地说明各国之间采取相互可以接受的协调政 策,能够改善各国福利经济效果的情形。图1中, 重损害时,很可能会遭到它国的报复,受到报复的 国家很可能又会采取反报复政策措施,从而陷入 了世界性的“以邻为壑政策”困境。在现代开放经 济条件下,各国经济之间可以通过经常项目的收 入——支出效应、资本项目的利率效应和贸易条 件的相对价格效应等多种因素进行传递,因此各 横轴代表A国的政策工具I ,纵轴代表B国的政 策工具Ie。A国的目标函数定义为一系列连接A 国的福利相同点的无差异曲线,如U小U …… (这里仅列出5条,实际上有无数条)。在没有溢 国宏观经济政策溢出效应是普遍存在的。 根据里查德・库珀(Richard N.Copper) (1968)等人的研究结果,在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现 出效应的情况下,这些无差异曲线可能是垂直线。 但在有溢出效应的情况下,这些曲线变成围绕A 国最佳福利点B。的椭圆形曲线。同样,B国的目标 函数定义为一系列连接B国的福利相同点的无差 异曲线,如U U 。……(这里仅列出5条,实际 上有无数条)。在没有溢出效应的情况下,这些无 差异曲线可能是水平线。但在有溢出效应的情况 代国际经济体系下,实现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将是 有益的。这里不妨利用静态博奕模型来对此作一 分析。首先假定:(1)世界上只有A和B两个国 家;(2)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可以用“痛苦指数” 来衡量,所谓“痛苦指数”指的是失业和通货膨胀 之和,“痛苦指数”的绝对值越小越好:@(3)支付 矩阵由两国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后所得到的“痛苦 下,这些曲线变成围绕B国最佳福利点B 的椭圆 形曲线。 有效的政策组合应当是两国无差异曲线相切 的点连成的契约线,即由点B。、Cl、C:、C3、C 和Bb 连成的曲线B ,因为在契约线B 上的政策组 合都是帕累托最优的。但是如果不实行协调政策, 指数”组成,如表2所示。假如现在出现了通货膨 胀,下面来分析两国如何选择最优宏观经济政策 来对付通货膨胀问题。从表2可以看出,如果两国 都进行国际政策协调,那么两国的痛苦指数是 (-10,-lO);如果A国进行政策协调,而B国政策 不协调,那么两国的痛苦指数是(-9,-12);如果 A国政策不协调,而B国进行政策协调,那么两国 的痛苦指数是(-12,-9);如果两国都政策不协 调,那么两国的痛苦指数是(-11,-11)。假定A 那么不大可能出现有效契约线上的政策。因为在 不存在政策协调的情况下,A国在决定自己的政 策时通常会把B国的政策当作给定的。这样,对于 B国的任何政策安排,A国将选定自己的无差异曲 线和B国对应水平线相切的点,随着B国政策安 排的不同,会得出一系列点,如A-、A ……。将这些 点连接起来即得A国的反应函数B 。同样,在不 存在政策协调的情况下,B国在决定自己的政策时 通常会把A国的政策当作给定的。这样,对于A国 的任何政策安排,B国将选定自己的无差异曲线和 国的政策不变,那么B国选择的结果是痛苦指数 分别为(-9,-12)和(-11,-11);同样,假定B国 的政策不变,那么A国选择的结果是痛苦指数分 别为(-12,一9)和(-11,-11)。结果,纳什均衡解 是(-11,-11)。显然,它是一种非合作解。实际 上,(一11,-11)并非是最优解,因为假如选择 12 A国对应垂直线相切的点,随着A国政策安排的 不同,会得出一系列点,如B-、B:……。将这些点连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年第7期 接起来即得B国的反应函数BbRn。A国的反应函 数B-R 和B国的反应函数BbRn的交点N是纳什 均衡点。显然,纳什均衡点N远离契约线B 即 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可见,没有协调的政策是无 效率的。只有采取相互可以接受的协调政策,才能 够改善各国的福利经济效果。 R^ 我们认为必须根据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按 照双边政策协调、多边政策协调、区域性的政策协 调和全球性的政策协调这样的逻辑顺序,适时地 由低级到高级来推进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这样方 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注释: ①必须说明的是.这里我们实际上假定国际利率保持不变, 显然这是一种小国情形。如果是大国。比如美国。那么它的利率 变化会影响国际利率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完全流动也 不能够全部抵消起初货币政策的作用.或者说。货币政策仍然是 有效的。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在可变汇率下利率对货币量变化 的反应不如封闭经济下那样敏感,因此由利率所引起的投资和 总需求的增加相对较小。总需求的增加主要是由贸易顺差引起 的。 ③以上分析我们分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种情况来进行 0 图1哈马达(Hamada)图 的。实际上现实经济中各国大多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兼有固定汇率 和浮动汇率作用机理两方面的特性。具体情况随管理和浮动结 构的不同而有差异。 当然,国际间政策协调是否有效还要受许多 因素影响。所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两国博奕 结果取决于政策溢出效应。如果不存在政策溢出 ( 详细分析可参见【美】约翰-霍奇森、马克-哈罗德:<国际经 济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l87一l94页。 效应,各国选择独立于其他国家的最优政策,也是 有效率的。(2)政策协调并不要求政府在目标上 达成协定。因为两国的最大福利点不同(在图1  ̄wa.麦克吉本和J.D.萨克斯对此作过详细的分析。参见 wj.麦克吉本和J.D.萨克斯:<世界经济中的全球连接:宏观经济 独立性和合作).布鲁克林研究所l99l出版。华盛顿。 ( 当然各国之间实施协调政策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会付 出代价。这里我们没有提及付出的代价问题。不过。这不影响我 们分析的结果。 中,A国的最大福利点是B。,B国的最大福利点是 Bb),所以存在内在冲突问题。这时,两国政府的目 标可以不同,但政策协调却是必要的。(3)政策协 调的产出要受免费搭车和违约问题的影响。比如, 如果A国认为B国将继续执行协定的政策,比如 在点C:,那么A国可以选择其反应函数B 上的 H点,从而从违约中获利。如果监督政策很难的 话,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特别是在多边政策协调 的情况下。此外,还存在政策协调的可维持性问 题,各国对政策维持过程会存在许多分歧(戴维・ 里维里恩、克里斯・米尔纳,2000)。 版。 参考文献: 1.【英lJ・E・米德:<国际收支).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 2.【美】彼得・林德特、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国际经济学).上 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3.佟家栋:<国际经济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戴维・里维里恩、克里斯・米尔纳:<国际货币经济学前沿问 题).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o年版。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 规则协调和随机协调、单一指标协调和多指标协 调、政策最优方法协调和维持体制协调以及贸易 政策协调和货币政策协调等。每种形式的政策协 调都有其利弊。从国际经济实践看,目前国际经济 政策协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中,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诸多矛盾。鉴于国家主 权存在的客观性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矛盾性, 5.大卫・格林纳韦:<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 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o年版。 6’【美】约翰・霍奇森、马克・哈罗德:<国际经济学).山东人民 出版社1989年版。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责任编辑:陈燕)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2.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