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小宝宝睡着了》教案

来源:哗拓教育
音乐-打印版

《小宝宝睡着了》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 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材分析:

《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2/4拍五声宫调式,曲调优美抒情,词曲紧密结合,描绘了静谧的夜晚,小宝宝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进入梦乡。

教学重点:

感受摇篮曲这类体裁的特点。

难点:

用声音动作表现。

教具准备:

录音、打击乐、各种毛绒玩具及彩笔。

教学过程:

音乐-打印版

一、欣赏导入:

1、聆听《摇篮曲》—女声独唱,回忆自己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自己睡觉的?

(生:轻轻唱着歌,拍着我,摇摇篮)

2、 假如你来哄一个小宝宝睡觉,你会怎么做?

(学一学、做一做—提示摇篮曲的特点)

3、(师):“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摇篮曲》是不是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并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

二、寓教于乐:

1、聆听并表演《小宝宝睡着了》,老师讲解摇篮曲的特点,它具有舒缓、优美、安静、抒情、中速(稍慢)力度稍弱的特点。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并随音乐轻拍节拍,或边听音乐,边随着音乐晃动身体。

3、对歌曲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情绪、力度、速度……)最后确定是属于摇篮曲。

(师):“下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小宝宝睡着了》。”

4、 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教师范唱时,要和教师有情感上的交流,就是在表情和动作上和教师呼应;并要求学生仔细听,歌词中都写了些什么?

音乐-打印版

5、 用听唱法,分乐句,学习歌曲的演唱。

6、 在教唱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要演唱得连贯、轻柔、唱准音高(老师要随时纠正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不足)。

7、 随老师的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边唱边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

8、教师与学生同坐,在听完同学演唱后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出摇篮曲演唱中应注意的问题。例如:你们的表情为什么都是微笑的?

9、 教师从音量、表情、动作方面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歌曲特点。

10、分为4个小组,讨论一下结尾应怎样唱更好听(提示小宝宝渐渐的睡着了)。

11、 展示自己设计的结尾(渐慢、渐弱),并进行表演。

三、创造表现:

1、教师说:“下面同学们来为小宝宝创建一个安静的环境,有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窗外的树叶和小鸟。请同学们分组商量角色的扮演,等一会儿,老师请同学们来展示你们的创作, 自己设计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自己讨论应怎样敲才符合歌曲情绪)。

4、 出示教具—毛绒玩具,分组进行歌曲表演。

I 唱 II 演 III 敲

音乐-打印版

5、师生共同表演《摇篮曲》老师表演妈妈,学生表演宝宝,共同感受摇篮曲的意境。

四、小结:

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歌声和舞姿来回报妈妈的爱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