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癞蛤蟆和小青蛙》教案人音版

来源:哗拓教育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癞蛤蟆和小青蛙》教案人音版

癞蛤蟆和小青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感受青蛙与蟾蜍间温暖的友情。 2、让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歌曲的魅力。

3、启发引导学生创编,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教学重点、难点:

1、力度记号 2、歌曲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法:师讲小故事:青蛙与蟾蜍 多媒体课件:稻田与蟾蜍吃虫子的动画。 背景音乐:小青蛙的旋律。

师生讨论并总结:青蛙和蟾蜍都是益虫。 2、引出歌曲。

师:你注意到刚才的音乐了吗? 生:听到了,很有趣。想再听一遍。

老师放音乐,学生有的偷着乐因为,有的跟着哼唱。 师:这就是老师带来的一首歌曲的旋律。 二、寓教于乐

1、听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

师:听一首歌曲,歌中的蛤蟆是青蛙吗?。 生:是。

师:仔细听歌曲,青蛙有什么动作? 生:它蹦得高,叫声好听。 2、再听歌曲:

多媒体课件:歌曲《花蛤蟆》曲谱。 师: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生:滑稽、幽默、好玩、好听等。 3、再听歌曲,感受山东民歌风格:

师:这是一首是我们山东风味的歌曲,有哪些地方使用了地方话? 生:“瞪着个眼儿”“伸着个腿儿”“圭呱” 5、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1)、同位试着按节奏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节奏感较差的学生)。

(2)、学生按节奏齐读歌词。

6、学生分四组讨论适合自己的学歌方式。

有的吹竖笛来学;有的视唱歌谱学会(识谱能力强的学生),有的弹琴学歌;还有的听录音学歌。。

7、学生跟琴演唱。

8、老师范唱歌曲,师:比较与自己唱的有什么不同。 生:唱的活泼,跳跃有弹性; 9、男女生对比唱,看谁唱的更形象。 三、创造表现

1、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形式更好的表现歌曲。

(1)演唱(2),轮唱(3),加低音伴唱(圭呱),(4)折纸:会蹦的小青蛙。

2、学生练习,教师参与创编,帮学生解决难题。 3、生分组表演,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与鼓励。 四、完美结课:唱其它小青蛙的歌曲。 师:会唱小青蛙的歌。

生:歌曲《小青蛙,你唱吧》、《小青蛙找家》,乐曲《小青蛙》等。

师生谈话总结:小青蛙是益虫,大家都喜欢它,同时特有是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