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阅读的过程是知识吸收和积累的过程,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会不断地丰富,文学修养的训练与提高更是得力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与大量的阅读密切相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所以,语文教师必须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空间。“拓展阅读教学”正好为学生构筑了这样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的平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原有阅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所学文章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更深刻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实践和对未知领域的设想,构建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多读”“博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
“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和形式也将是多元化的。它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积极开展拓展阅读的实践研究是有其一定的实际意义的。 一、实验措施:
我们课题的实践研究基本遵循以下两种拓展方式。 1、向文本拓展
一方面, 依据本单元教学主题,筛选相似文章进行拓展。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盘古开天地》一课中,教师就将我国的经典神话故事推荐给学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一个个故事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之中。
2
学习一篇课文,从而了解许多篇同一内容或形式的优秀文本,犹如在一面镜子面前立起另一面镜子,出现的便是一条风光旖旎的镜子长廊!
另一个方面就是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阅读是人们获取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思想生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文本拓展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课外的阅读指导。它的方式有很多种。
将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其他作品整合起来,实现师生和文本、作者三者的立体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对话追求的应该是教师、同学、文本、作者之间的灵魂的相遇,精神的交流。我们促使同学与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能协助同学正确掌握文本的思想内涵,能激起同学对文本的向往。
牛迪老师在教学《窃读记》后,指导学生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时玉老师在教学《小抄写员》后,指导学生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两位老师在12月17日面向全区分别上了一节读书交流会课。在课堂上,两位老师带领学生概况全书梗概,品读优秀片段,赏析人物性格,感悟人生百态……两节课很好地集中展示了我们课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得到了莅会专家教师的一致肯定。
“我们大力提倡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蚌埠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马之先语)。学生通过阅读与交流,不仅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原有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体验了阅读的快乐,逐渐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的。这就是浸染书香的益处。
3
2、向生活拓展
向生活拓展,就是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走向社会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使教学成为生活的论述,阅读成为生活的体验。比方说让同学写观察日记、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写信、游记等。重视应用文的写作,让作文学以致用。这就是将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将语文课堂和生活融合起来。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让同学能掌握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借以语言文字进行顺利的交际,获取广博的知识,获得幸福的生活能力。
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制作识字卡片,将课外阅读中学习的生字新词摘抄下来,标注上拼音,画上简笔画或粘上剪贴画;中年级学生制作手抄报或写摘抄笔记;高年级学生撰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等;遴选各个年级段的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奖励和展出,这些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实验效果
“营造书香班级,让好书陪伴同学,让经典滋润学生心田。”拓展阅读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师生个个看书、做笔记、写读后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活动中,实验班级已经形成了“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氛围。
1、拓展阅读活动激发了同学的语文学习兴趣 2、拓展阅读活动陶冶了同学的道德情操
无数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潜移默化地熏
4
陶了同学,影响着同学的言行,陶冶了同学的情操。 3、培养了同学的语文能力。
4、提高了同学的读写水平。学生在多读多背中积累了大量的佳句、名篇,慢慢领略到写作方法,从读中学会写。多篇学生的作品发表在《蚌埠日报》上。四(1)班童博幸同学在时玉老师的指导下,撰写的文章《梧桐树》荣获
5、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同学的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问题与反思
一年来的实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考虑。
1.拓展,必需建立在尊重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上,不能偏颇或者曲解,也不可面面俱到,拓展的内容也要符合同学的实际。 2.部分学生缺乏兴趣,缺少家长对此项工作的足够支持,部分家长甚至认为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还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课外书的途径狭窄,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阅读量不够。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语感仍然不强,语言不丰富,学生的阅读、作文能力较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