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第后面各题。
①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②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③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音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④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都德《最后一课》
【1】结合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又出了什么事啦?”(文中的事指什么事?)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句中为什么要加破折号及后面的内容?)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3】第④段写教室里孩子们专心学习的场面有什么作用?
【4】所选语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选择题
1.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不足道 截然不同 头颅 斑澜 轻捷 B.深恶痛绝 大廷广众 疮疤 筹划 尴尬 C.群蚁排衙 不以为然 镐头 默契 祈祷 D.历尽心血 潜心贯注 烦燥 惩罚 滞笨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外名著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
B.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的诗集代表作有《繁星》《死水》。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这篇小说既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又表现了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D.《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等果然都在内。 C.“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D.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4.下列生活中的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在老师您对我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的新作已出版。今日登门拜访,送一本给您,敬请指教。 B.杜衡的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来,吩咐杜衡:“别玩游戏了。去,邀请你的舅舅来家里一起进晚宴。” C.我校初二(2)班在这次汉字书写大赛中胜出,获得班级优秀奖,在此向他们表示慰问和鼓励。 D.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三、默写
古诗文积累。
(1)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4)《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5)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6)《木兰诗》中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赞颂木兰乔装之妙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___;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出自这句话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1)《骆驼祥子》这篇小说的题目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2)《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_ ______,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 __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__ ____。
五、其他
作文
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 的那一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
天津初一初中语文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第后面各题。
①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②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③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音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④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都德《最后一课》
【1】结合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又出了什么事啦?”(文中的事指什么事?)
(2)“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句中为什么要加破折号及后面的内容?)
【答案】(1) “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2)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说明在他和法国人民心目中,祖国语言是祖国的象征,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解析】【考点】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寻求关键提示性词语作答。对于第①问的答案,可以在第②段中找到答案;对于第②问可以结合对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怀来回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案】“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韩麦尔憎恨普鲁士侵略者,热爱祖国。
【解析】【考点】人物描写方法的恰当使用,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人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品析表达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效果,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第④段写教室里孩子们专心学习的场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热爱。
【解析】【考点】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理解。解答该题要结合全文内容,尤其是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来理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4】所选语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现了作者侵略者憎恨,对祖国的热爱
【解析】【考点】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内容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二、选择题
1.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不足道 截然不同 头颅 斑澜 轻捷 B.深恶痛绝 大廷广众 疮疤 筹划 尴尬 C.群蚁排衙 不以为然 镐头 默契 祈祷 D.历尽心血 潜心贯注 烦燥 惩罚 滞笨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辨析出来。A项“斑澜”应写作“斑斓”,B项“大廷广众”用写作“大庭广众”,D项“历尽心血”应写作“沥尽心血”,“烦燥”应写作“烦躁”。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外名著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
B.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的诗集代表作有《繁星》《死水》。
C.《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这篇小说既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又表现了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D.《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A项《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B项《繁星》的作者是冰心,《死水》的作者是闻一多。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B.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等果然都在内。 C.“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D.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A项第一个“逗号”改为“分号”,B项删去第五个“逗号”,删去“等”或“省略号”,D项删去“双引号”。
4.下列生活中的语言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
A.在老师您对我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的新作已出版。今日登门拜访,送一本给您,敬请指教。 B.杜衡的妈妈从厨房探出头来,吩咐杜衡:“别玩游戏了。去,邀请你的舅舅来家里一起进晚宴。” C.我校初二(2)班在这次汉字书写大赛中胜出,获得班级优秀奖,在此向他们表示慰问和鼓励。 D.老李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张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口语表达是否得体的辨析能力。仔细阅读四个选项,B项杜衡妈妈的口气太生硬,不够委婉,把“吩咐”改为“嘱咐”;C项“慰问”用词不当,应该说“祝贺”;D项“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称呼,这里应该说“尊君”或“令尊”。
三、默写
古诗文积累。
(1)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4)《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 ”。 (5)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6)《木兰诗》中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赞颂木兰乔装之妙的句子是:“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___;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出自这句话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独坐幽篁里 2)散入春风满洛城 3)惟解漫天作雪飞 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即更刮目相待 6)雌兔眼迷离 扑朔迷离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易错字有:幽、篁、惟、凭、即、雌、朔等。
四、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1)《骆驼祥子》这篇小说的题目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2)《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_ ______,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 __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__ ____。 【答案】(1)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 (a)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
(b)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c)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2)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老舍的《骆驼祥子》,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作用的分析。解答题目的作用要从内容、结构、艺术效果三个角度来考虑。内容:概括文章所叙述的事件;点名文章的主旨;之处文章的主要人物。结构:是文章行文的线索等。艺术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结合整部作品来看,祥子的性格前后有很大的变化。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随着希望一次又一次的破灭,他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五、其他
作文
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 的那一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 【答案】难忘的那一刻
学校筹备已久的特色展演“课堂乐器教学与集体歌表演”已在欢声笑语中降下帷幕,但那难忘的节目却犹如冬天的太阳般,久久不能释怀。
那天,全校师生在操场上淋浴着阳光,共同吹出那和谐的乐曲--欢乐颂。从欢乐的气氛唱响展演的前凑。正如与这温暖的冬日共同构成了和谐的画面。看看那一张张可爱的脸孔;听听那动听的乐曲;嗅嗅那师生间幸福的味道。那一刻,使我难忘,那一刻使我感受到师生之间那和谐欢乐的气氛。那是一幅多么和谐,多么难忘的画面啊!
由悠扬的笛声中回过神来,耳旁响起了悦耳的钢琴声。细细一听!原来是《梁祝》。美妙的琴声使我闭上双眼完全沉醉其中,眼前仿佛看见了梁山伯和祝英台那曾经的美好,再细听!眼前似乎再一次展现了那动人的故事,完全沉醉在琴声中。那一刻的感受使我难忘,在琴声中听出了那扣人心弦的故事。
沉醉于琴声中不可直拨,掌声突然传入了耳朵唤醒了我那沉醉的心。睁开双眼只看见一群师生正在跳兔子舞,多么和谐的画面啊!只可惜好景不长,地震的魔爪正伸向那群可爱的师生。师生们都被困于瓦砾之中,但仍然苦中作乐高声歌唱等待救援。当救援人员来到时,一个叫志刚的男孩却逃不出那厄运。在老师与同学的哭泣声中安详地说了一句:“老师,我就是您的孩子”便闭上了双目。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那感动的心再一次被唤醒,发现眼眶湿湿的。再看看场上的观众有几个不是梵然泪下呢?那一刻的感受我一辈子也不能忘怀,多么令人难忘的一刻啊!这次展演让我再一次感受了那一份师生情,使我难忘。
虽然展演已经结束了,但那一份珍贵的师生情却使我久久不能释怀。它犹如钻石般珍贵;太阳般耀眼;星星般夺目迷人。这次的展演学校生活里一株芳香的玫瑰。它向师生们讲述了师生之间是朋友、是亲人,是伙伴。即使展演已经结束,但那份珍贵的情谊,那一刻的感动那一刻的精彩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理解题目《 的那一刻》的含义,中心语是“那一刻”,限制了写作的范围,不能是“那几刻”或“那一天”。这就限制了选材的范围。需要填写修饰语,修饰语要能概括“那一刻”的特点,比如“难忘”“悔恨”“快乐”等。 点睛:
1.认真审题,科学补题。
要认真研究文题中提示语的要求,吃透已经出示的半命题中词语的含义,明确半命题已有内容和自己待填内容的关系,从而补出合乎语法的词语或短语,与已有半命题构成完整题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要忘了填写文章题目这一关键步骤。文题选择好了,在起点上你就高人一筹。确定文题时,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熟悉性。选自己熟悉的,你才能顺利地写下来。(2)个性化。选自己能感受到的东西,而不是从作文选中借来的东西。
(3)新视角。当你看到题目想到的第一个构思,而大多数人可能也会想到时,就应回避这个构思。运用发散思维,将你想到的新视角、新构思罗列出来,再选择。确定构思之后,运用纵向思维,对题材开掘深一点。 2.扬长避短,掌握主动。
填题时要明确所填内容与自己特长的关系,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熟悉的半命题,感悟最深的半命题,自己最有把握的半命题,最容易写出新意的半命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