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级联考】安徽省A10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来源:哗拓教育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1.成熟植物液泡膜上有运输钙离子或氢离子的膜蛋白,这些膜蛋白将钙离子或氢离子运进液泡时需消耗能 M(ATP)。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液泡膜两刪钙离子和氢离子的浓度都将趋于相等 B. 钙离子进入液泡时.细胞内ATP含最会明显下降 C. 该植物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均生成于原生质层内部 D. 成熟植物细胞内膜蛋白的合成与无膜细胞器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液泡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由膜包被的泡状结构,在根尖、茎尖等处的幼细胞中呈球形,细胞成熟过程中,由多个小液泡融合成大液泡。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具中央大液泡,其内充满细胞液,液泡的功能主要是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内水分平衡,积累和贮存养料及多种代谢产物。

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进出细胞;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葡萄糖的运输方式分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前者不需要能量,后者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钙离子和氢离子进入液泡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不会引起膜两侧浓度趋于相等,A项错误;细胞内ATP含量少而稳定,即ATP含量不会因主动运输的消耗而明显下降,B项错误;植物的原生质层是由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属于细胞质,在这些场所均可合成ATP,C项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核糖体无膜结构,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某兴趣小组探究乙醇的浓度和铁离子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浓度,有无铁离子是无关变量 B. 铁离子可使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时的活化能升高 C. 乙醇和铁离子对纤维素酶活力有相互促进作用 D. 若要验证该酶的专一性,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种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根据该实验的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醇浓度和有无铁离子,A项错误;乙醇浓度为零时,有铁离子组酶的活性较高,说明铁离子可使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时的活化能降低,B项错误;从图中信息可知,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纤维素酶的活性逐渐降低,可见乙醇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而铁离子对纤维素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C项错误;验证特定酶的专一性,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相关知识,考生识记酶的特性、明确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通过分析柱形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3.抗体是一种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管等体液中,以及某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抗体是一种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以及某些细胞的细胞表面,具防御作用的物质。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有的可成为膜蛋白

B. 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末必来自病原体 C. 有抗体参与免疫反应不一定都利于稳态的维持 D. 人体内不同浆细胞分部的抗体不同是因为基因组成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核记忆细胞.吞噬细胞既可以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可以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T细胞可以接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或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与靶细胞结合;B细胞可以接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可以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有的会结合到某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即成为该细胞的膜蛋白(抗原的受体),A项正确;自身产生的抗体有时也会攻击自身的正常结构或物质,比如自身免疫疾病,B项正确;在体液免疫中,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对机体有利,但在过敏反应中,往往会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C项正确;人体内的不同浆细胞含有的基因相同,抗体的不同主要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整形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向植物喷施整形素溶液,植物的茎叶会吸收整形素,然后运输至全身,整形素能阻碍内源生长素从顶芽向下转运,也能提高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 植物体内合成的整形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性 B. 整形素能够减弱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 C. 喷施整形素溶液,不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 D. 整形素是生长素、脱落酸等植物激素的抑制剂 【答案】B

的【解析】 【分析】

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由顶端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离顶端越近的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这种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抑制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详解】整形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即人工合成的,植物体内不能合成,A错误;整形素能阻碍内源生长素从顶芽向下转运,进而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下降,由此减弱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生长;整形素能提高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生长素分解加速,因此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可能会降低,B正确,C错误;从题干信息可推出整形素是生长素的抑制剂,但不能推出整形素是其他植物激素的抑制剂,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掌握各植物激素的作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MIRNA是一类进化上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具有在翻译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如图所示为某种MIRNA的合成、加工和调控W基因表达的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细胞核和细胞质内都有催化核苷酸链内化学键水解的酶 B. 所有 MIRNA蛋白质复合体都能调控W基因的翻译 C. 细胞内有多种RNA,其中内部含有氢键的不仅仅是tRNA

D. 核糖体在W基因mRNA上移动时会伴随新肽键的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录是用DNA一条链做模板,与核糖核苷酸基团配对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mRNA,翻译是mRNA与tRNA配对,tRNA上的氨基酸连接起来合成。mRNA上的三个碱基组成的序列为一个密码子,tRNA上的为反密码子,可以和mRNA配对。真核生物核DNA的复制、转录在细胞核中,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中;细胞质DNA的复制、转录在线粒体、叶绿体中,翻译在线粒体、叶绿体的核糖体中。

【详解】从图中信息可知,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存在RNA加工,而每次加工相应RNA都会变短,由此推测细胞核和细胞质内都有催化磷酸二酯键水解的酶,A正确;miRNA是一类进化上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其通过与mRNA互补配对调控相关基因的翻译,特定的miRNA调控的对象不同,B粗无;从图中信息可知,miRNA基因转录而来的RNA中含有氢键,C正确;核糖体在W基因mRNA上移动时,会有tRNA搬运氨基酸过来进行脱水缩合反应,即有新肽键的合成,D正确,故选B项。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转录、翻译过程,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由于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解答问题。

6.某科研人员发现人类的一种新型单基因遗传病,但不清晰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正常个体均不含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应为隐性遗传病 B. 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一家族中患病男女数相等 C. 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正常男性一般不含该致病基因 D. 若某男性的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则其儿子一定含该致病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若正常个体均不含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应为显性遗传病,A项错误;常染色体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的患病概率相同,但在一个家族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不一定相等,B项错误;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伴X遗传,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正常男性不含相应的致病基因,C项正确;若某男性的Y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该致病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其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致使含Y的精子内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根据遗传特点推断该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遗传病的特点准确判断各选项。

7.不同的动物其生活习性不同,有的在白天活动,有的在夜间活动。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者与无机环境之间有碳元素的流动,在该食物网中也有碳元素的流动。上述碳元素主要流动的形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示信息,大角猫头鹰共处于________条食物链中;大角猫头鹰捕食出和臭融,却不捕食兔子,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大角猫头鹰依靠敏锐的视觉捕杀睛和臭鼬,而嗣和臭躺依靠灵敏的听觉避猎捕,该现象能发映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 CO2、含碳有机物 (2). 3 (3). 大角猫头鹰是夜间捕食的肉食性鸟类,鼩鼱和臭鼬是夜间活动的小型动物,而兔子主要是白天活动的小型动物 (4).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分析】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的循环形式为CO2;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为有机物,传递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变成CO2中的碳,进而释放到无机环境;碳在生物群落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2)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其中大角猫头鹰所处食物链共有3条。大角猫头鹰、鼩鼱和臭鼬都是夜间活动的动物,而兔子主要是白天活动的动物。大角猫头鹰与鼩鼱和臭鼬之前通过彼此的特性识别对方,这反映出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还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点睛】本题结合碳循环示意图和食物网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食物链的组成,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8.某科研人员先探究温度对刚毛藻产氧速率的影响,再利用所得结论继续探究光照强度对刚毛藻产氧速率的影响时,所得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等量的无水乙醇和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分别提取刚毛藻的光合色素,其他操作和选材一致获得的提取液颜色较深的是____________(填“无水乙醇组”或“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组”),作此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科研人员先探究温度对刚毛藻产氧速率的影响时,设置的光照强度很可能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000k,理由是___________。

(3)请在图2中绘出光照强度为0-2000x总产氧速率的曲线图_____。

【答案】 (1). 无水乙醇组 (2). 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3). 小于 (4). 实验2应

该在20℃的环境中做的实验,而图1中20℃下的产氧速率小于图2中6000lx下的产氧速率 (5). 略 【解析】 【分析】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照强度。

图1:表示温度对刚毛藻总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总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都增强,但温度过高都降低,最适的温度都在

图2:光照强度对刚毛藻总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看出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总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都增强,直到达到最大而不再变化。

【详解】(1)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如果乙醇中含有水分,则提取色素不充分导致提取的色素颜色浅,故无水乙醇和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分别提取刚毛藻的光合色素,其他操作和选材一致获得的提取液颜色较深的是无水乙醇组。

(2)该科研人员先探究温度对刚毛藻产氧速率的影响时,设置的光照强度很可能小于6000k,因为实验2应该在20℃的环境中做的实验,而图1中20℃下的产氧速率小于图2中6000lx下的产氧速率。

(3)当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故总产氧量速率为0,随着光照强度增加,总产氧量速率增大,故图2中光照强度为0-2000x总产氧速率的曲线图: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垂体位于脑的下部,因此也称为脑下垂体。成年人的垂体重约6g,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腺垂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促激素,比如____________等(答出2种即可),这些促激素是它们所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态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2)神经垂体能释放________________和催产素,其中前者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作用。这两种激素都是在下丘脑的神经细胞中合成的,却在垂体处释放到内环境,请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3)垂体既能参与体液调节,也能参与神经调节。若某种物质也具有“既能参与体液调节,也能参与神经调节”的特点,则该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 (2). 靶腺体 (3). 抗利尿激素 (4). 激素在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并在神经细胞中沿轴突运到联系神经垂体的轴突末梢,轴突末梢与垂体细胞膜构成突触,经突触处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神经垂体中 (5). 胰岛素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区别和联系: 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神经调节 反射弧 迅速 体液调节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联系 【详解】(1)腺垂体分泌一些促激素,比如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促激素作用于靶腺体,促进靶腺体的形态发育和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2)神经垂体能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作用。抗利尿激素和孕激素激素在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并在神经细胞中沿轴突运到联系神经垂体的轴突末梢,轴突末梢与垂体细胞膜构成突触,经突触处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神经垂体中存在,机体需要的时候,从垂体释放。 (3) “既能参与体液调节,也能参与神经调节”的特点的物质有胰岛素等。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的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

10.辣椒(染色体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子叶的颤色有绿色和紫色两种。科研人员为研究辣椒子叶颜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实验:

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辣椒子叶的颜色受______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F2中绿株的基因型种类与紫株的基因型种类比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编号D120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推测表中x和y对应数字依次为_________。 (4)实验中利用正反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2). F1自交后代绿色:紫色=9:7 (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 (3). 4:5 (4). 1/4 (5). 【答案】

X为1,Y为0 (6). 判断遗传方式是否为细胞核遗传以及遗传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动物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详解】(1)根据F1自交后代绿色:紫色=9:7 (和为16的特殊分离比),不难得出子叶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F2:自交后代绿色:紫色=9:7,绿株的基因型A-B-,符合要求的基因型有4种;紫色的基因型有:aaB-,A-bb,aabb,符合要求的有5种;故F2中绿株的基因型种类与紫株的基因型种类比值为4:5。 (3)编号D120植株是由F1与亲本双隐性杂交,即测交产生的,两对等位基因测交,只能产生1/4的纯合子,例如: AaBb 与abb测交,后代只能是aabb 一种纯合子。编号D120植株是由F1与亲本双显性纯合子杂

交,后代全为绿株,即X为1,Y为0。

(4)遗传实验中正反交的目的通常用于判断遗传方式是否为细胞核遗传以及遗传基因是否位于常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9:3:3:1的变式,并根据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分析作答。

11.为了调查某市自来水水源地的水质情况,某研究小组对该地自来水水样中的大肠杆菌进行了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提纯水样中的细菌,若划线时在培养基上共划了_____个区域,则需要5次灼烧接种环。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1mL水样稀释1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__________M L稀释液,经适宜条件下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1、50和49。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5.0×10。该过程中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等量无菌水,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菌种需临时保藏时,要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冰箱中保藏,但此方法存在的缺点是_________。

【答案】 (1). 4 (2). 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这样可以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3). 0.1 (4). 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5). 固体斜面 (6). 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划线分离操作中的有关问题:①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 第一次灼烧 每次划线之前灼烧 划线结束灼烧 8

目的

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或感染操作者 ②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③在进行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每次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详解】(1)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微生物时,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划线结束后还需灼烧接种环,若划线时在培养基上共划了4个区域,则需要5次灼烧接种环;每次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杀死上次划线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次划线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这样可以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在纯化菌种时,所用的培养基都需要在接种前用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将1mL水样稀释10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XmL稀释液,经适宜条件下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1、50和49。 首先求出3个平板的平均菌落数即(51 +50+49)+3=50 ,然后利用公式(C/N) ×M ,即可得出每升水样中108 ;可得出X=0.1,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的活菌数= ( 50/X) ×1000×1000=5.0×

板上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菌种需临时保藏时,要先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C冰箱中保藏。但此方法存在的缺点是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保存和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意在强化学生对实验室的微生物的培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2.α-干扰素是由人的白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是抗病毒的一类特效药,人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大批量生产干扰素。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逆转录的方法合成α-干扰素基因时,所用的mRNA应从白细胞中提取,原因是_______这种方法合成的基因要比细胞内-干扰素基因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在体外可利用PCR技术扩增α-干扰素基因,扩增过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___________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循环多次。该过程中,反

应体系将温度调控到70-75℃时,反应体系内进行的反应是_____。

(3)将扩増-干抗素基因与运载体拼接成重组DNA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将重组DNA导入大肠杆菌内需用到钙离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白细胞中有转录干扰素的mRNA (2). 逆转录法合成的基因由于没有启动子、终止子、内含子等结构 (3). 引物 (4). DNA聚合酶以目的基因为模板,将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逐个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连接在引物之后,使合成的新链延伸,形成互补的DNA双链 (5). 限制性酶和DNA连接酶 (6). 用【解析】 【分析】

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

PCR技术的流程:在高温下(如95℃),作为模板的双链DNA解旋成单链DNA;反应体系温度降低时(如55℃),引物与模板的单链DNA的特定互补部位相配对和结合;反应体系温度回升时(如72℃),DNA聚合酶以目的基因为模板,将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逐个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连接在引物之后,使合成的新链延伸,形成互补的DNA双链。如此进行多个循环,可以有选择地大量扩增需要的DNA片段。

α干扰素是由人的白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详解】(1)白细胞中有转录干扰素的mRNA,再通过逆转录,转录出干扰素基因,用逆转录法合成的基因由于没有启动子、终止子、内含子等结构,故逆转录法合成的基因要比细胞内α干扰素基因短。

(2)PCR技术的基本过程是:在高温下,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温度降低,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反应体系温度回升到70-75℃时,DNA聚合酶以目的基因为模板,将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逐个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连接在引物之后,使合成的新链延伸,形成互补的DNA双链。

(3)将扩増的-干抗素基因与运载体拼接成重组DNA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酶和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转化法,即用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使细胞处于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