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血液透析护士对内瘘疑难问题的处理能力

来源:哗拓教育
2019 年第 6 卷第 50 期2019 Vol.6 No.50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119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血液透析护士对内瘘疑难问题的处理能力

熊 颖

(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安徽 宣城 242300)

【摘要】所谓自体动静脉内瘘,具体就是说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不过存在着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的问题,因此导致了很多病症的严重增发,例如糖尿病,肥胖症,建立内瘘已经变得非常困难。目前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保证并发症低发生率的前提下,推迟病症的发生时间。调研得知,影响内瘘生存期限的一部分重要因素也在于适当的护理和使用。而传统的内部护理培训方法由教师教授和学徒学习,十分低效,也缺乏系统性。

【关键词】PDCA循环法;内瘘问题;血液透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0.119.02

1 方 法

1.1 培训内容

理论训练:内瘘“6”原则的成熟标准,具体为:内瘘静脉自然血流量>600 mL/min;静脉直径>0.6 cm;静脉皮下深度<0.6 cm;血管穿刺长度(应大于10 cm);每个月顺利血透>6次;成功应用6个月以上。

手术训练:在该过程中要注重手术演示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例如术后内瘘功能锻炼方法的演示和内瘘穿刺部位和方法的选择。对于内瘘压迫止血法,要评估干燥体质量,评估血管狭窄。针对非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范围小、穿刺技术要求高、动静脉穿刺点距离小的特点,加强对非常规内瘘的培训,要求掌握“一库、二五、三评价、四固定”的要点。“一个图书馆”指建立内瘘护理数据库。“两个五”指对象准备评价、护理评价、消毒和穿刺方法选择、穿刺方法与血管的配合、患者的联系这五个评价指标和内瘘的前五次穿刺开始使用。“三项评估”指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内瘘血管状况,及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四个固定”指前五次穿刺固定穿刺人员、固定位置、固定穿刺针和固定穿刺点。

1.2 培训方法采用PDCA循环法,从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4个阶段分别进行培训质量控制,综合提高培训效果。

1.2.1 计划阶段

在培训开始前,要设置好培训的大致内容和达成目标,为培训过程定好行动方向。为了提高效率和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人员实施分组,分为核心小组和其他小组。

目的:经过培训,血液透析护士能够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培训对象:本院与血液透析相关的所有医护人员

培训时间和方法: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将设定固定的培训时间,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每一次的培训都将吸取上一次的经验,针对上一次出现的问题进行内容安排。期间综合利用PDCA循环法。

1.2.2 实施阶段

首先,要召集培训人员开展培训会议,传达培训期间的具体内容和相关要求,让医护人员意识到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为将来的培训做好心理建设。然后要严格遵从相关的培训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注重内容的落实,关注每一位培训人员。期间产生争议的问题,要及时提出,集群力解决,对于专业问题,要请教资历较深的专家。

1.2.3 检查阶段

结合定期检查和最终评估。每周最后一天培训结束后,评估小组成员将负责评估,包括理论评估。训练结束时每周理论口试和笔试以及实用技能。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血液透析护理理论知识与操作成绩比较

时间培训前培训后

n3030

理论成绩89.12±10.5896.76±9.34

操作成绩92.54±5.1197.62±6.31

t值5.324.35

P值<0.0010.001

1.2.4 处理阶段

在结束一系列评估之后,我们就得去总结评估中发现的种种问题,而且要相对做出正确的纠正。有了在成功中的经验,加上发现出的诸多问题,我们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培养。对于未能通过评估标准的人,一定要严格加训,不能有漏网之鱼,一直要培训到所有人达到标准为止。

测试。在培训人员的实践操作方面,也要通过对比培训前后,进行效果评估。比较训练前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皮下血肿内、瘘阻塞和内瘘功能障碍。

3 结 语

最近的几年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医院的医疗水平普遍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也获得提升。只要病患能遵从医嘱,全程配合医生治疗,就能延缓病症的恶化,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大大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但是社会老龄化已经加速了进程,老年人的数量比例一直在不断上升,预期的寿命也在上升。由于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的预期寿命也相应延长。糖尿

(下转122页)

2 评价标准

训练前后理论结果的比较。建立一个测试数据库,包括内瘘知识、内瘘的使用方法和护理点、内瘘并发症、观察和治疗以及患者的心理调整,是一个多项选择的问题。训练前后,为了让试卷尽可能难,随机选择了100道题进行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22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50 期2019 Vol.6 No.50

复诊时将其交给责任护士查看,责任护士检查患者完成情况,肯定完成好的,指出并纠正完成不好的,并与患者共同探讨改进措施。③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出院时将患者的个人详细情况建档,通过电话、微信、家庭访视等多种随访方式进行随访健康宣教。电话随访的频率根据患者的疾病凶险程度而定,对于病情较轻的可每两周一次,妊娠后期或病情较重的则一周一次。建立微信群,除了在群内定期发送疾病相关知识外,指派护士随时进行问题的解答及提醒复诊等工作,并经常鼓励患者,组织病友间多交流。

1.3 评价方法

(1)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自制的

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包含体位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胎动监测、阴道流血观察、自我心理调适五个维度,总分 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好,自我护理能力越高。(2)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包括患者产时或产后大出血以及产褥感染发生率、足月儿数、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见表1)

足月儿35(71.4)46(93.9)8.611<0.05

呼吸窘迫综合征8(16.3)2(4.1)4.009<0.05

Apgar评分7.27±1.558.96±1.086.273<0.05

表1 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妊娠结局情况的比较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统计值P值

n4949

疾病知识61.35±7.1584.67±7.5515.694<0.05

产时或产后大出血

7(14.3)1(2.0)4.900<0.05

产褥感染9(18.4)2(4.1)5.018<0.05

3 讨 论

目前,前置胎盘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可能与剖宫产手术、多次人工流产、多次妊娠以及多次刮宫诊疗等有关,如未及时、恰当、有效的处理,可能会造成孕妇产时或产后大出血、植入性胎盘、感染、早产或者胎儿死亡等严重影响[3]。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行为干预和信息传播的方式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自觉遵循有利于自己和胎儿安全的行为指导,建立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4]。既往研究表明[5],健康教育对前置胎盘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但是多数只注重的是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而对患者而言,其症状和疾病风险伴随到妊娠终止,因此对其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产时或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足月儿占比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全程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有效的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分析原因在于,全程健康教育不仅能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需求,同时能满足非住院期间的健康需求,使其在疾病确诊到分娩整个时期都能得到健康教育团队的帮助与关爱,及时纠正不良的行为动作,消除因疾病所带来的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和心思顾虑,

从而以健康、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通过疾病自我管理情况的记录与反馈、多种随访方式的灵活运用,使医护人员能及时掌握患者的当前妊娠状态、健康需求等,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且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互动也可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家庭支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能力,增强患者保护自我以及胎儿的意识,提高遵医行为,最终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谭美珍.前置胎盘患者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

14(13):58-59.

[2] 石 娟.持续健康教育对前置胎盘孕妇期待疗法的影响[J].护理

研究,2012,26(14):1325-1326.

[3] 张婷婷,吴晓玲,李小鹏,等.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治进展[J].中国

妇幼健康研究,2015,26(4):902-905.

[4] 陈 红.孕期健康教育在孕妇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

志,2014,20(15):1818-1820,1821.

[5] 杨长琼,黄杨晶.健康教育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孕期及围术期的影

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1):147-149,157.

本文编辑:吴 卫

(上接119页)

病和高血压在病因中的比例正在增加,这增加了进入透析时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例,导致血管状况恶化。因此要注重血管状况、手术技巧和内瘘的穿刺方法,减少对内瘘血管的损伤。

[2] 张 攀.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新问题和新观点[J].中国血液净

化.2017(9):441-442.

[3] 龚德华.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评估和检测[J].肾脏病与透析

肾移植杂志.2018(2):5-9.

参考文献

[1] 唐春宛.血透室忽视规范化培训方法[J].护理学报.2016(8):16-17.

本文编辑:吴 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