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和实践论的主要观点
时间:2021.03.08 创作:欧阳与 《矛盾论》的主要观点 矛盾的普遍性
1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2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事3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4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5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 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
1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这是两个认识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以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
2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3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连接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是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然而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其变化。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4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实践论>>的主要观点
(一) 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
1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首先,因为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而这种反映的前提是实践。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再次,只有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改造实践,才能暴露事物的内在(非感性)本质,使我们了解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最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了解人与实践客体的关系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生产实践: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即物质的生产活动。
“无论是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还是在各种阶级社会中,人们都要以各种不同形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种生产活动,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
1生产斗争指的是物质的生产活动;
2阶级斗争指阶级社会中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3科学实验也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具有不同于生产实践、阶级斗争实践的特点 。
物质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人们认识的基本来源,也是产生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两种实践形式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首先,因为认识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这两个认识的飞跃过程是在实践推动下完成的。
其次,人的认识中存在的错误、片面性、肤浅性、不充分性等都是靠实践来纠正、补充、丰富和深化的。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再次,随着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为人的认识开拓出新领域,提出新任务,推动认识不断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
最后, 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手段和可能,使人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
“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还是对于社会的认识,也都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关于事物现象方面,事物的片面,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理性认识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一方面,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起点,认识开始于经验,这是认识的唯物论。
另一方面,认识不能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辩证法。
2、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1) 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a)
所谓客观性,就是说获取的感性材料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通俗地说就是靠得住的。
b)
所谓全面性,就是说获取的感性材料是全面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2)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认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如果只看重感性经验而否定理性认识,将导致经验主义;只看重理性认识而否定感性认识,就会导致唯理主义。
3.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重要的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一半。 ”
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所决定的。 其次,从感性认识得到的理性认识,是否符合实际,是没有完全解决的,也不能完全解决的,实质上还是一种假说。
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规律
(三)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的统一
一是明确指出改造世界、改造社会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
二是明确提出所谓改造世界的具体任务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
三是提高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所必需。
时间:2021.03.08 创作:欧阳与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