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是江苏省南通市下辖的县级市,西临南通城区,东接启东市,南面与上海市崇明岛隔江相望,东北角的东灶港镇是海门唯一的沿海港口。海门市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99万。
经济概况
(数据来源:http://www.haimen.gov.cn/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258307)
宏观经济
2011年海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0.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3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348.22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00.71亿元,增长13.7 %。产业结构为7.0:59.0:34.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396元,比上年增长17.5%。
海门市名列“2012全国百强县市”第33位,“2011年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25强”第19位,“2011年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第15位。
工业
201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15.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实现利税196.62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利润总额达132.97亿元,比上年增长41.8%。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0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3.41亿元,增长33.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7.24亿元,增长6.2%;房地产投资28.44亿元,增长21.0%。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 1.04亿元,比上年增长44.4%;第二产业投资229.03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投资70.59亿元,增长50.9%。
国内外贸易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7.5亿元,增长1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5.6亿元,增长14.8%。
2011年全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15.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出口总额11.38亿美元,同比增长22.0%;进口总额4.46亿美元,同比增长49.3%。全年新增三资企业27家;新批增资项目16个。
财政和金融
2011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03.60亿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35亿元,增长35.5%;全年财政总支出83.94亿元,比上年增加28.53亿元。
2011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613.38亿元,比年初增加61.94亿元,增长11.2%。其中,储蓄存款余额410.92亿元,比年初增加47.06亿元,增长12.9%;年末企业存款余额193.47亿元,比年初增加8.78亿元,增长4.8%;年末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343.81亿元,比年初增加52.22亿元,增长17.9%。其中短期贷款192.53亿元,比年初增长20.9%,中长期贷款145.12亿元,比年初增长13.1%;个人消费贷款短期和中长期分别为2.67亿元和38.41亿元。
东灶港概况
东灶港镇地处海门市东北部,东连启东市,南隔长江与上海相望,西与南通市通州接壤,北濒黄海。全镇总面积48.32平方公里,辖有10个农业行政村、3个渔业专业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39840人,总耕地28515亩,沿海滩涂面积约4万亩。
东灶港是海门市唯一的沿海港口,已成为国家中心渔港,东灶港与著名的吕四渔场、大沙渔场相连,盛产众多海洋产品,年产50000吨以上,是江苏省重要的海产品资源基地,并已实现远洋捕捞,使渔业生产拓展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海域。同时,东灶港外海水道具备了建造3.5万吨级深水码头的条件,万吨码头建成后,将成为南通乃至江苏的重要出海通道。
东灶港镇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7亿元,乡镇经济总收入37.4亿元,财政收入45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67元。东灶港镇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不动摇,不断扩大中高效农田的占比,加快发展了畜牧和水产养殖业。海洋捕捞稳中有升,休闲渔业发展态势良好,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凸现。
东灶港海域的海床构造,有着得天独厚的建港条件。这里陆域宽阔,水深稳定,可建成10个以上10万吨级泊位,10个30万吨级码头和40个以上5万吨级的码头泊位。
2006年以来,海门市大力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以深水大港开发建设为龙头,围绕“昨日垦区、今日园区、明日城区”的总体目标,在东灶港地区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海门滨海新区的建设,精心打造了滨海新区“一城四中心”的整体战略性框架:“一城”就是总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的沿海现代化港城,“四中心”就是得天独厚的旅游中心、强企云集的工贸中心、功能独特的渔港中心、优势互补的海港中心。
新区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新区拥有6公里-15米以上的深水岸线,可建设3-5万吨级深水码头泊位,其对面的三夹沙、腰沙海域可建设5-30万吨港口码头群。
其中,现代工贸中心规划建设35平方公里。目前,一期10平方公里开发已实现“七通一平”,二期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并已形成新能源、新型环保、船舶修造、航空设备制造与海工装备、机电、绿色食品等六大产业板块。目前一期11万伏变电所、生活水厂、工业水厂、污水处理厂、路灯、石驳等配套工程已全部竣工,二、三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一期重大城市配套项目进入实质性招投标阶段。
深水海港中心的小庙洪水道可开发利用-15米岸线3.6公里,规划建设10万吨级泊位18个,其中2个已于2011年底投入运行。三沙洪有稳定的-8米等高线与外海相通,中段有-12米的深槽,长8.6公里,两侧可建3 – 5万吨级深水泊位30多个。冷家沙东北海域可开发岸线8公里,建设10个10 – 30万吨级码头。
冷家沙和腰沙有0米以上的滩涂面积350平方公里,可用于建设人工岛。用栈桥和岛堤相结合的方法将码头与人工岛陆域连接,由此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深水港口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