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研究

来源:哗拓教育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5月A第3卷第13期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May2015Vo1.3No.13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195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研究 余燕华 (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持续增加,导致心血管病负 担日渐加重。经统计中国城乡居民・ 血管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加强心血管病防治刻不容缓。心血管疾病 属于身心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达 40%~50%,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所占比例为8%~44%。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和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相互影 响其发生发展。随着当代医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特有的医学模式-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心血管伴焦虑症研究 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焦虑症;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13.195.02 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状的患病率很高,王福军川 1.3心血管疾病和焦虑症两者关联 等对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进行测试,结果得出伴焦 心血管疾病和焦虑症都是常见疾病,两者相互影 虑症患者占59.17%,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焦虑抑郁 响,互为因果。国内外很多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可 的高发性。焦虑抑郁患者表现的某些心理症状与心血 引起和加重焦虑症,而焦虑症也可以诱发和加重心血 管疾病的症状很相似,如心悸、胸闷、气促、窒息感 管疾病,如冠心病患者经常有胸闷胸痛症状;长期焦 等,常会干扰心血管疾病的病情观察、诊断及治疗, 虑的人群高血压发生率会增JJ[]2倍。有研究表示重度 而且长期的治疗和焦虑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抑郁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有关。心血管疾 躯体疾病与心理问题常相伴相随,越来越多医院实行 病伴焦虑症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疲劳、失眠、胸闷、气 “双心”医疗,旨在同时治疗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问 急、心悸等。伴焦虑症的患者常与心血管疾病躯体表 题。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心血管伴焦虑症的治疗研究 现的症状相似,有时焦虑症未被意识到会引起误诊。 中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两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有文献报道,在我国综合医院门诊中内科医生对焦虑 抑郁症状的识别率仅为15% ̄20%。 1 疾病概述 1.1心血管疾病 2中西医治疗方法及观念 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主要是指心脏及其相连血 中医认为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 管的疾病,以冠心病为主,还包括脑血管疾病、周围末 有重要作用,中医注重阴阳对立、统一思想,遵循中 梢动脉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深 医学整体观念,针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使治疗更具 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心血管病是中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 针对性。西医主要使用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常会产 因,也是全球的头号死因。在传统中医学上没有与其内 生依赖性和不良反应,这些缺陷促进了抗焦虑新药的 涵完全对应的名称,但从其发病症状,机制和病程演变 研发。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将西医西药与传统中医中药 来看,属于“胸痹”、“心痛”、“怔忡”、“瘀滞” 的知识和方法相结合,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阐明作用 的范畴。病位在心,正气亏虚,兼有痰浊、血瘀、气滞 机制,从而获得医学认识的一种新途径。准确认识病 等阻于心脉而发病,表现为虚标实。 情,遵循中医辨证施治观念及西医诊断基本原则,根 1.2焦虑症 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疾病和机体环境统筹安排、巧妙设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或精神疾病,主要特征 计,对心血管病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使治疗具有针 为广泛、持续焦虑或反复发作、惊恐不安为主的神经症 对性 。 一 性障碍。常表现焦虑、情绪低落、易疲劳、精力减退 等。中医学也无“焦虑症”之名,认为多为肝郁化火所 3临床研究 致。常表现“烦躁”、“善恐”、“不寐”、“惊悸” 目前,除了原发疾病常规治疗和心理治疗外,心 等症状,临床表现属于“情志病”、“心病”范畴。 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治疗最提倡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2015年5月A第3卷第13期 196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May2015Vo1.3No.13 疗效优于单独的中医或西医治疗。吴铭研究证实,中 结合治疗的研究方向。一方面重视中医理论系统的研 西医联合治疗跟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痊愈率和有效率 究,推进方药和剂型的研究,加强药物安全性评价,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即中西药治 结合循证医学开展一系列相关实验研究等。另一方面 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100%, 在未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也将本着因人而异,宏 而单纯西医或者中医治疗并不能有效改善焦虑症状, 观微观相融合,在药物的选择、联合、剂量等方面争 有效率分别为68.4%和63.2.%,尤其在对高血压的治疗 取最佳个性治疗方案,根据中医、西医的不同特点采 中疗效不佳。相比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不良反应少, 用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中使用的中药是逍 心血管疾病受心理因素影响较明显,尤其是负性 遥丸(8丸/次,3 ̄/d),主治急躁易怒、抑郁、胸膈不 心理中抑郁和焦虑障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 畅、胸闷、失眠等症状,西药是劳拉西泮(0.5 mg/次, 随着时代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危 2 ̄JUd),适用于焦虑障碍的治疗或缓解焦虑症状及与抑 机感、紧迫感应当越发强烈,在继承老前辈经验、学 郁症状相关的焦虑的短期治疗。两种药同时服用可有 术思想的同时,大胆创新、努力进取责无旁贷,任重 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减轻胸闷、心悸、气喘等症 道远。 状,稳定患者情绪,有效调节血压【4】。 其他学者也经试验得到同样结论。李克沙[5】中西 参考文献 医结合治疗组采用的中药是百乐眠胶囊,主要功效为 [1]王福军,石翔,罗亚雄,向红菊,刘芳.综合医院住院心 养心安神、滋阴清热;西药为氯羟安定,小剂量使用 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心血管康复医学 可抗焦虑、镇静,中剂量以上则起到催眠作用。朱鼎 杂志,2011,20(4):313-314. 粤[6】的研究中应用中药安神定志丸(9 g/次,2次/d, [2 吴2]波.从五脏论治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状[J].中华中 温开水送服),有清心养血、镇惊安神的功效,主要 医药杂志,2010,25(12):2034.2035. 治疗心悸、怔忡、失眠、烦躁、惊狂等。西药采用氟 [3】吴铭.探讨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 西汀(20 me,/次,1 ̄/d),常用于治疗成人抑郁症, [J].中外医疗,2012,29:146.147. 口服后吸收良好,进食不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4】夏丽娜,翟春梅,陆海燕,等.焦虑症在心血管疾病中测评 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0,29(25):146・148. 4问题和发展 [5]李克沙.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并焦虑症的疗效[J]. 近年来,随着对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研究, 求医问药,2013,l1(6):328.329.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成为首选,急则 【6】朱鼎粤.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疗 治标,缓则治本,未病先防。中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 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6). 医学理论体系,中医注重宏观,采用平衡调节;西医 [7]侯晓平,缪京莉,王玉军,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焦 注重微观,采用对症治疗,对心血管疾病有各自的认 虑状态【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3):288-289. 识。将两者在理论及治疗方法上达到统一,是中西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