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湛江发展

来源:哗拓教育


湛江市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先后荣获“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和“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湛江市具有很多优势。如:

一:港口优势。港口资源是湛江最重要的优势资源,港湾众多,建港条件优越。湛江港是国家级主枢纽港,为粤西、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目前湛江港已建成30万吨级航道,近年来,投入巨资进行大型项目建设,已初具国际一流深水大港规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方大港。

二:交通区位优势。湛江有发达的海、陆、空和管道运输立体交通网络。湛江是连接中国西南与东部地区的结合部,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口,也是我国大陆沿海通往非洲、中东、欧洲、东南亚、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战略位置,是中国加入世贸扩大开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的理想立足点和结合点,是我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的“桥头堡”。

三:资源优势。湛江具有丰富的农业、海产、矿产及油气、旅游、科技人才资源。

四:产业优势。依托海洋、港口和丰富的农海产品等资源优势,湛江市已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九大支柱产业和四大基地,即钢铁、重化、近海油气开发、电力、造纸、农海产品加工、饲料、纺织、电器机械九大支柱产业和钢铁重化、农海产品加工出口、高级纸业、小家电制造业四大基地。

五: 环境优势。湛江是全国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全国基础设施40优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在最近国家环保局公布的100个城市优良环境综合质量考评中列第三位,具备最佳的投资创业和人居环境。

所以说湛江是一座具有很大开放潜力的城市,所以湛江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善于抓住机遇,勇于接受挑战。粤西地区振兴发展迫切需要龙头带动。而湛江具备争当粤西地区龙头的条件,所以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同时,湛江市也应当引进大项目。这样也可以为湛江成为龙头提供新机遇。 湛江的未来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湛江发展必须紧紧把握机遇,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

1.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提高产业集聚水平。目前,湛江港口能力已经形成,临港重化工业项目已经指日可待。

2.建设现代港口,打造区域性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港口就是湛江作为龙头最重要的优势。要以深水航道和深水码头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30万吨级航道和增建40万吨级以上大型码头,优化泊位结构,提升港口功能。

3.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湛江是农业大市、海洋大市,拥有优越的地理资源和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发展现代农业、渔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4.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湛江的区位优势,以及重化工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决定了现代服务业大有可为。

【粤西沿海高铁汕湛高速路编织湛江发展前景】

“三年大变化,十年大跨越”,未来的湛江啥模样?《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苦干兴市 奋力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的决定》和《〈关于苦干兴市 奋力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的决定〉实施方案》中给我们绘制了蓝图。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

结合海滨大道改造,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加快建设一批高档写字楼、高星级酒店,把旧大天然片至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打造成为以金融、办公、旅业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和“城市客厅”,发展总部经济,提高城市档次。加快建设城市中央商务中心。大力发展房地产、科技、会展、中介等服务业,推动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旧区和海滨大道沿线工业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一批高档写字楼、高星级酒店以及行政中心,打造以金融、办公、旅业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

【关键词】市文艺中心 新闻大厦 湛江粤剧院

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粤剧团、雷剧团、歌舞团“三团合一”,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全力承办好2014年广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文化设施建设与市政建设、旅游设施建设、省运会场馆建设结合起来,重点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新闻大厦、体育场馆、湛江粤剧院和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建设,形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把湛江打造成一座富有文化气息、充满文化活力的大气城市。

【关键词】外资银行

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驻湛金融机

构扩大业务,支持湛江市商业银行打造区域金融龙头企业,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引进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家以上外资银行分支行,创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统筹城乡征信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和城乡支付体系,鼓励设立政策性担保公司,加快发展金融产业。

【关键词】汕湛高速公路 玉湛高速公路

推进铁路建设。加快茂湛铁路和东海岛铁路建设,配套建设通往主要港区的铁路运输专线。协同建设广东西部沿海高速铁路,推动广州至湛江铁路改造提速。推动广西沿海铁路合浦至湛江段建设。到2015年,全市新增铁路里程140公里。推进公路建设。建成湛江至徐闻高速公路、海湾大桥西连接线。启动汕湛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建设通往珠三角的第二条高速公路。大力支持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前期工作。争取将玉(林)湛(江)高速公路列入粤桂公路发展规划尽快动工。到2015年,全市高速公路出入口与县(市)公路和工业园、旅游区实现连接,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700公里。推进空港建设。按照4D级机场标准完善湛江机场站场设施,增加航线航班。积极推动湛江机场迁建。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大学科技园

加快建设区域性科教医疗中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6——8所国家级、10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迁建湛师附中、市四中高中部,201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达90%以上。建设职业教育基地,组建机电、商贸、医药、技工、农垦5大职业教育集团,迁建第二技工学校;支持湛江高级技工学校、湛江卫生学校、湛江农工商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县(市)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实施《关于加强与在湛省属高校合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广东医学院海东新校区建设,支持广东海洋大学建设研究生院和湛江师范学院扩大规模;规

划建设大学科技园、海洋生物技术开发研究院。

构建生态型海湾城市框架:主城区—副城区—卫星城—小城镇组团发展

(路玉萍)“湛江环湾面海,海岸线绵长,拥有湛江湾、雷州湾,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半岛城市,具备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和生态型海湾城市的天然条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粤西地区(湛江市)现场会上对湛江市构建生态型海湾城市框架提出了殷切希望。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审议并原则通过的《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苦干兴市奋力争当粤西地区振兴发展龙头的决定》指出,湛江由半岛和30多个海岛组成,拥有湛江湾、雷州湾等迷人海湾,具备建设生态型海湾城市的天然条件。所以,要突出生态型海湾城市建设这个重点,围绕湛江湾、雷州湾进行科学的环湾布局,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和区域交通条件,推动“深水良港—重化工业—现代物流—海湾城市”四位一体协同发展。要突出“港口交通引领产业布局、产业布局引领人口聚集、人口聚集引领城镇建设”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布局城市群落建设,形成环湾式组团式空间格局,建设众星拱月的海湾城市,构建由主城区—副城区—卫星城—小城镇形成的组团发展、相互协调的城市体系。

1、在东面,充分发挥海湾大桥带来的“同城效应”,加快建设东岸主干道网络,加快土地出让,结合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重点开发滨海区域,高标准建设海东新区;

2、在南面,以钢铁、炼化两大项目落户为契机,加快建设农民搬迁安置区和城市配套基础设施,积极发展为项目服务的第三产业,加快形成现代化新城区;

3、在西面,以湛江大道、新湖大道、海湾大桥西连接线建设为契机,加快把湖光片区建设成为湛江钢铁配套产业园区、省大型产业转移工业园、全国重要的花卉基地、农业观

光休闲旅游目的地、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地和湛江城市新组团,拉开城市空间;

4、在北面,推动市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向遂溪县城辐射延伸,加快遂城与市区同城化进程。

来源:湛江晚报编辑

========================

前景好像很美好,我却专门泼泼冷水:

1、整个篇幅都是在说湛江市区,对下面的县市提及很少,而对隔壁的遂溪县也只是在结尾处用一句话提到“推动市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向遂溪县城辐射延伸,加快遂城与市区同城化进程”,而对下面的吴川、廉江、雷州、徐闻没怎么提及。遂溪是湛江市区发展壮大的最大受益者,可以畅想未来湛江公交车开通到遂溪县城,遂溪成为湛江的后花园,在湛江上班、遂溪居住或会成为现实,前提是湛江楼市疯了但遂溪楼市不要跟着疯。但下面的廉江、吴川、雷州呢??

2、对湛江铁路西侧的市区“湖光片区”有了清晰的定位,那就是“湛江钢铁配套产业园、省大型产业转移工业园、花卉种植、农业观光及职教园”。真系肥水点滴不留外县市的田,全截留在湛江市区。我还期望东海岛~雷州的跨海桥建成后、能把湛江钢铁配套产业留在雷州、帮忙雷州开发东面沿海区域,期盼雷州能成为汽车制造城(最起码零部件制造城)呢,看来是不可能的了,一切都会截留在麻章湖光、太平那里。

3、对东面的坡头区,规划是高校和科研聚集园地,路网建设应该指“奋勇大道、官南

大道和省道廉坡线坡头~龙头~塘缀段”的改造吧。但是形势不太乐观,因为为首的坡头区一千多亩广东医学院新校区对对于广医来说已经是鸡肋了,恨就恨在湛江市府给地给得太迟,广东医学院早已举大债建设东莞校区,重心已经放到那边去了(因为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非常有活力非常有发展前景),现在已无心湛江坡头区那个校区了,就算有心也无钱无力了。湛江坡头区和东莞松山湖比根本无法比。

4、算了,我不说了,还是留给湛江的网友说吧……

广东省湛江市地处雷州半岛,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走进湛江,这里的蓝天碧水,绿树繁花,无不让人陶醉。湛江市委书记陈耀光说,改革开放30年来,湛江的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如今的湛江正步入新的发展机遇期。

五大跨越显成就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湛江的思想观念从封闭保守走向开放包容,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走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更从温饱还未解决到迈向小康,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07年湛江市生产总值达到892.56亿元,比1978年增长73.8倍;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6.7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80元,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9886元,与1978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5倍、40.5倍和34倍。

湛江的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实现了由农业主导型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转变。2007年,湛江市一、二、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5%、46.4%和31.3%,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文化旅游、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

展壮大。

在湛江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一条条笔直的马路,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桥……30年来,湛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0亿元,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建设日益完善。

30年来,湛江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扩展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利用外资从无到有,外贸出口从小到大,经济的外向度不断提升,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全方位、宽领域开放格局的新跨越。截至2007年底,湛江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以及18家全球500强企业在湛江投资兴业。

宜居宜业建新城

30年来,湛江市一批显著提升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市区沿海景观带构成了湛江“一湾两岸”的海滨城市特色。

湛江市在提出“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之后,又明确了“生态建市”的理念,把握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在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

在湛江,市委、市政府推行的是“先建绿地、再建城”的思路,让绿于民,努力把湛江建成宜居之城。据了解,湛江市城区27个面积500亩以上的公园,有15个是近5年建成的。

得益于这些发展理念,2007年,湛江城市绿化率已由1978年的11.7%提高到42.5%;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1%,绿化覆盖率达到46.62%,名列全国600多个城市第2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连续4年居全国重点城市前5位。1999年以来,湛江市先后获得“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后发崛起逢其时

近年来,湛江市确立了“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和建设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美丽南方海滨城市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的新目标,有力地推动了湛江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得湛江市在粤西地区率先崛起。陈耀光说,没有改革开放,湛江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发展,也不可能形成后发优势,更不可能具备崛起的条件。

如今,湛江市牢牢把握“工业强市”不放松,加快工业化进程,千方百计保持工业发展的好势头,牢牢把握重点项目建设不放松,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他们着力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龙腾物流500万吨球团、70万吨木浆、东兴炼油配套完善、澳里油电厂油改煤、环球钢轮扩建等重大工业项目;全力以赴推进湛江钢铁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钢铁产业园区和重化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建设项目工程的进度;加快南方大港建设,今年以来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超亿吨,确立南方大港和西南出海主通道地位,预计2011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5亿吨,力争建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

今天的湛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正在崛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