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实的美学思想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哲学作为人类理性的最高形式,要对作为人类感性最高形式的艺术产生影响,必然经过美学这一中介。①中国传统美学中这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的思想既是一个哲学问题,又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中国现阶段各门艺术仍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虚实园林包装摄影作品
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先秦诸子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儒道两家学说在美学思想方面都十分重视从总体上观察事物,以及事物的对立面和事物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带有鲜明的辩证思想。也因此形成了一系列相关联的范畴,例如“有”与“无”、“虚”与“实”这两对辩证观就对中国的传统艺术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古典美学提供了一个重要审美原则――“虚实结合”。
1 中国园林建筑中对虚与实美学思想的运用
1.1中国园林建筑的“实景”和“虚景”
在这里所提到的园林建筑的“实景”和“虚景”,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它的含义:第一,园林空间布局中虚实关系的合理运用。众所周知,园林中有许多种类多样并真实存在的实物之景,而这也是真实存在的空间; 对于容纳游客并让其进行观赏的活动空间则称为园林建筑中的虚空间。第二,是针对物质要素之间或物质其本身而言的虚实。例如建筑为实,水面为虚;建筑、山石其自身的虚实;还有另一种情况则是景物本身是虚的,如气象、光影、
声音、气味等,这些都是无形的;而这些虚景就同真实存在的实景一起组成了一种虚实关系。
1.2中国园林建筑曲直互生的空间布局对虚实关系的表现
以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而言,它的总体布局大多是曲直互生的,例如园林建筑的主体建筑物大多是延轴线来布局的,而亭、台、楼、阁、塔、观等次于主建筑物的建筑则多是分散在主建筑物周围,这些次建筑物的分布也大多不一定是按直线布局的,有的是充分利用大自然环境以曲线的布局出现。可以说这种曲直互补布局的巧妙运用、主次建筑的明显区分都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巧妙运用的重要表现。
2 产品设计中对虚与实美学思想的借鉴
2.1 产品包装设计中字体设计对虚与实美学思想的体现
虚与实作为一对较为抽象的范畴,它不仅是艺术处理手法之一,也是一种艺术的境界。而且所包含的内容也较为广泛,最常见的有大小、疏密、藏露等范畴。此外,虚与实这对范畴的运用范围也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日用产品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新颖的包装设计作用就十分重要。而作为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字体设计,则是通过产品包装上的字体颜色、大小的不同来区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使产品的信息能更有效的被消费者吸收和采纳。
2.2 产品造型设计中对立与统一基本规律是对虚与实美学思想的合理利用
虚实关系的运用作为艺术创造中一个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相似与不相似之间的统一,也是虚与实的对立统一。而这种对立统一的处理手法同样也可运用于绘画、设计等许多方面。
就以在日用产品中造型设计为例,我们所说的统一是指产品形状、大小、材料、色彩以及其表面纹理等造型要素的一致性或相近似性而言;与其相对的对立则指产品的形状、大小、色彩、材料及其表面纹理等造型要素的多样性与变化性而言的。因此,在产品造型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设计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或者善于在统一之中求变化,或在变化之中求统一,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符合于目的功能性的美的形式。
3 摄影作品中对虚与实美学思想的体现
众所周知,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的成功离不开作者对画面中的人和物或物和物之间的虚与实关系的处理。例如,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照片中的内容或者对象往往是客观实在的物质,而由客观物质所延伸出来的人的联想或者想像则可以称之为“虚”。如我国清代艺术理论家唐志契曾在他所撰写的名著《绘事微言》中明确指出――“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露境界愈小”。②同理而论,当我们看到的某些作品中给人以一览无遗、平淡乏味的感觉,那么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在虚实关系处理的艺术手法上只有露,没有藏。
4 结语
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哪种艺术创作或设计创作形式,其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凭虚构象”,都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创作资源,然后再对其进行加工提炼。把自身对生活现象中的观察和感受集中、发掘,从而“虚构”出作品的具体内容。这种“虚构”不等同于“凭空杜撰”,而是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集中、选择、概括,加工、改造和升华,它依赖于现实生活的真实逻辑。由此可见,虚与实的思想渗透于艺术设计中的各个方面,对过去、现在、将来的艺术或设计创作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