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管理制度

来源:哗拓教育
卫⽣院公共卫⽣科管理制度

卫⽣院公共卫⽣科管理制度(精选6篇)

  在当今社会⽣活中,越来越多地⽅需要⽤到制度,制度是指⼀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下⾯是⼩编整理的卫⽣院公共卫⽣科管理制度(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卫⽣院公共卫⽣科管理制度1

  1、公共卫⽣服务管理办公室⼯作⼈员在主任的领导下,必须以⾼度的责任⼼,按照分⼯,认真抓好各项公共卫⽣⼯作的落实。

  2、全体⼯作⼈员必须遵守办公室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上班实⾏签到制,不得迟到早退,有事必须请假。  3、每⽉召开⼀次⼯作汇报会,每⽉召开办公室⼯作⼈员会议,对当⽉的⼯作进⾏讲评,安排下⼀个⽉的⼯作,并对乡医进⾏业务培训。

  4、积极上报各种资料报表,凡上级有关部门要求上报的各种资料、报表,各科室填好后,经主任审核签字后⽅可上报,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不得延误。

  5、辖区内发⽣重⼤突发公共卫⽣事件,办公室⼈员必须服从安排,统⼀调配,随叫随到,配合做好调查处理等⼯作,在事发2⼩时内上报上级部门。

  7、实⾏考核制度,实⾏⽉抽查、季检查、半年进⾏评⽐,对抽查、检查结果作为平时考核,纳⼊年终考核分值,根据⼯作完成情况兑现奖⾦和乡医的补助。

  卫⽣院公共卫⽣科管理制度2

  ⼀、在公共卫⽣办公室的领导下,全⾯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及重⼤传染病防治、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地⽅病、爱国卫⽣、结核病防治及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作。

  ⼆、按照上级对⼝业务部门的指导,判定当地各种传染病、⾮传染性慢性疾病、多发病、常见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加⼤疾病预防控制⼯作⼒度,按时⽹报传染病和各项⼯作资料。

  四、每⽉开展⼀次对乡医的业务知识培训,每⽉检查指导四个以上⾏政村,半年和年终分别进⾏⼀次全⾯⼯作考核。  五、坚持做好突发公共卫⽣事件和灾害性事件应急处置⼯作,及时修订完善各项应急预案。  六、定期利⽤⼴播、板报、标语等形式⼴泛开展爱国卫⽣和季节性疾病的宣传教育⼯作。  七、及时收集整理各项疾控⼯作资料,年终归档成册妥善保管。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中⼼性、临时性⼯作。

  卫⽣院公共卫⽣科管理制度3

  1、由乡级保健员或妇幼⼯作⼈员掌握辖区育龄妇⼥和早孕妇⼥的摸底、登记⼯作,并在孕前三个⽉及孕后三个⽉免费增补叶酸,并上报镇卫⽣院、社区服务中⼼统⼀管理。

  2、确定早孕后,对其孕妇进⾏国家基本公共卫⽣服务项⽬的宣传,督促和协助孕12周前为其建⽴《孕产妇保健⼿册》,进⾏第1次早孕随访,填写相关记录表,信息录⼊《廊坊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且预约下⼀次检查时间。

  3、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按孕产妇系统管理的要求进⾏定期孕期检查,查五:12周前、16-20周、21-24周、25-36周、37-40周,填写相关记录表,信息录⼊《廊坊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为其进⾏孕期保健指导。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妊娠禁忌症及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并在两周内随访转诊结果,酌情增加检查次数。  4、强⼒推⾏住院分娩,严禁家庭接⽣。

  5、产后访视:应于出院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产后访视,进⾏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护理指导,同时进⾏新⽣⼉访视,填写相关记录表,信息录⼊《廊坊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6、产后42天健康检查:对其产妇进⾏健康指导,发现异常者转⾄分娩医院或上级医疗保健机构。乡镇卫⽣院、社区服务中⼼填写相关记录表,信息录⼊《廊坊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孕产妇保健⼿册》归档备查。  7、认真做好孕期、产褥期、新⽣⼉期的卫⽣营养、科学育⼉等保健指导宣传⼯作。  8、做好各种表、卡、册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上报⼯作。

  卫⽣院公共卫⽣科管理制度4

  1、乡镇卫⽣院、社区服务中⼼负责本辖区⼉童程序化管理⼯作,掌握0-6岁⼉童基本情况,对其⼉童家长进⾏国家基本公共卫⽣服务项⽬的宣传。同时建⽴《⼉童保健⼿册》,信息录⼊《廊坊市妇幼卫⽣信息系统》。

  2、根据⼉童的具体情况,按规定定期检查,即1岁以内:出院⼀周内、满⽉、3、6、8⽉龄各体检⼀次,指导新⽣⼉护理和母乳喂养。认真填写《新⽣⼉家庭访视记录表》和《1岁以内⼉童健康检查记录表》。1-3岁每半岁体检⼀次,并对其进⾏健康指导和⽣长发育监测。认真填写《1~2岁⼉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和《3岁⼉童健康检查记录表》,体检及填写必须由内、⼉科临床医⽣参与,并将信息录⼊《廊坊市妇幼卫⽣信息系统》。

  3、统⼀按WHO规定年龄体重评价标准进⾏评价分析。认真进⾏体检者的资料统计⼩结,各种数据必须符合可靠性、科学性、准确性。

  4、根据低出⽣体重、早产、多双胎或有出⽣缺陷的新⽣⼉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的⽣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在体检中发现早产⼉、低出⽣体重⼉、中度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中重度贫⾎、活动期佝偻病、先⼼病、体重  6、结合健康检查,进⾏⼩⼉常见病、多发病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及防治、科学育⼉指导等⼯作,提⾼群众的家庭⾃我保健和优⽣优育能⼒。

  7、在认真做好程序化管理⼯作指定内容任务的同时,认真完成其他⼉童保健指令性⼯作。

  卫⽣院公共卫⽣科管理制度5

  ⼀、卫⽣监督⼯作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卫⽣监督员现场执法要着装整齐,证件齐全,风纪严谨,⽂书规范,程序得当,适⽤法律条款准确。

  三、认真执⾏国家卫⽣法律、法规,不准利⽤职务之便接受相对⼈的礼品、礼⾦、物品和有价证卷,严禁吃、拿、卡、要等违法⾏为的发⽣。

  四、在卫⽣局的组织下,根据⼯作需要在县境内执⾏跨辖区卫⽣监督执法⼯作。  五、协助卫⽣局对⼤案要案进⾏查处,对⾷物中毒事件进⾏调查处理。

  六、卫⽣局下达或交办监督任务后要迅速⾏动,第⼀时间介⼊现场,不得推诿扯⽪和拖延。  七、负责本辖区内卫⽣监督⼯作,严格执法,⽂明执法,不得越权执法,随意执法。

  卫⽣院公共卫⽣科管理制度6

  ⼀、接种门诊必须设有预诊室(登记、询问、体检)、侯种室(宣传教育、副反应观察)、接种室(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应设专室或专⽤⼯作台)。接种室应宽敞明亮、整洁卫⽣、通风保暖。门诊内物品摆放有序,公⽰内容上墙。  ⼆、门诊内应备有必须的相关设施、注射器材和急救药品等。如等候座位、⼯作台、资料柜、听诊器、⾎压表、体温表、压⾆板、75%酒精、紫外线灯、⼀次性注射器、1:1000肾上腺素、抗过敏药、安全盒、污物桶等。

  三、接种⼈员必须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可参加预防接种⼯作;严格执⾏消毒管理制度,保证安全注射,杜绝接种差错及事故;及时上报并妥善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四、严格按照要求,在⼉童出⽣后1个⽉内建卡、建证(包括流动⼉童和计划外⽣育的⼉童),按照免疫程序的规定,规范开展疫苗接种⼯作,科学履⾏告知义务,免疫规划内各种疫苗的全程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按时上卡、上证;杜绝漏卡现象,不断提⾼接种率。

  五、经常检查冰箱温度,做好温度记录,各种疫苗按规定温度保存,确保疫苗的安全、有效。做好各种⽣物制品的领发登记,科学、合理地使⽤疫苗,严防疫苗浪费;禁⽌使⽤⾮正常渠道购进的疫苗。

  六、做好常规免疫接种率、⿇疹、AFP、新⽣⼉破伤风的监测报告⼯作,按时上报各种数据、报表,并确保完整、准确,⽆逻辑错误。

  七、按时参加市站组织的各种会议、培训等。【卫⽣院公共卫⽣科管理制度(精选6篇)】相关⽂章:03-2503-2508-2603-1708-2403-1703-2503-2503-2510-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