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第2期2016年2月科学学研究StudiesinScienceofScienceV01.34No.2Feb.2016文章编号:1003—2053(2016)02—0253—07开放式创新视域下民营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演进孙林杰,康荣,王静静(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开放式创新为民营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契机。吉利汽车在缺乏汽车技术知识的情况下,依据自身特质,勇于从企业外部获取各种技术知识,不断提升技术模仿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合资并购能力和技术协作能力,从而形成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我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吉利汽车技术能力的发展演进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关键词:开放式创新;技术能力;发展演进;民营企业;吉利汽车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竞争激烈的国内外环境要求企业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由于自身规模偏小,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依靠持续不断的创新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不再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的创意,同时也将注意力转移到企业外部寻找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新思想,这已经成为国际大公司竞相效仿的主要模式,例如宝洁的C&D计划使得宝洁50%以上的创造发明来自企业外部,同时也将企业自有专利技术授权给外部企业有偿使用。IBM、Cisco、华为等企业也是如此‘“。目前,开放式创新已经被认定为创新管理的一种新范式。它被定义为“有目的地使用知识流入以及流出,以加速内部创新,同样地在外部利用创新的基础上扩大市场份额”旧儿“。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民营企业肩负着未来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之重任。恰逢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民营企业在开放的创新环境中,应该如何借力和协作,走一条怎样的创新之路使自身的技术能力得到演进和发展,从而逐渐强大拥有核心竞争力?在开放式创新视域下探索民营企业技术收稿日期:2015—05—11;修回日期:2015—06—02能力演进发展的路径,是本文力求解开的答案。以吉利汽车作为案例研究对象,是因为吉利作为我国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在开放的创新环境中,从一个不起眼的手工作坊,通过不断地学习模仿、借力协作、合资并购、引进吸收,从而成功地实现了超越,拥有了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1相关研究现状1.1开放式创新的文献综述目前,对于开放式创新的研究一般都集中于高技术大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的研究较少。VandeVrandep。等通过调研荷兰605个创新型中小企业发现,中小企业介入到多种开放式创新实践中,并且开放式创新对中小企业的作用日益加强;Lichtenthal.er‘5。通过对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调研发现,32.5%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介入了开放式创新。Chesbrough’61通过对高技术行业的案例研究总结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并对Intel、施乐、IBM等公司进行了相关研究,认为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公司外部,都可以是企业有价值的创意来源,其商业化路径也可以从公司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此外,Mildred对飞利浦、惠普和壳牌公司,Kriseh.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CGLJl9);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510资助项目(2013年度);青岛市软科学项目(15—9—2—1(13)一zhc)作者简介:孙林杰(1972一),男,山东青岛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管理。康荣(1990一),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王静静(1980一),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万方数据科学学研究第34卷baum¨。对生物制药行业的企业都进行了开放式创新方面的研究。目前,理论界对于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1)开放式创新对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Gronum和Verreynne。8。认为正式网络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开放式创新的绩效,由外而内的开放式创新有益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宽度。Pari—dap。认为技术精炼对根本创新有利,技术探索与渐进式创新相关,开放式创新对中小企业非常具有价值。Vahter。lo3等发现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开放广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2)开放式创新对企业能力的影响。Huang和Rice。“。以中小企业为背景,检验了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认为有效的吸收能力是提升创新效果的关键因素。Cosh’1纠认为吸收能力的欠缺是影响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性障碍。(3)中小企业发展开放式创新的策略方法。Rahman和Romasll31重点研究了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的策略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Bianchi。143提出开放式创新的关键问题是识别出企业核心业务之外外部技术许可机会,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个挑战。1.2技术能力的文献综述技术能力这一概念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阿罗(K.Arrow)的“干中学”思想。1副和罗森伯格(N.Rosenberg)的“用中学”思想’1…。纵观技术能力的定义,主要可以分成四大流派:结构学派、过程学派、资源学派、知识学派。技术能力是一种特定的企业知识,其包含了知识的各种类型,从体现在设备和信息系统中的显性知识到隐含在人员意识和经验中的技能诀窍,再到组织惯例中的协调配置知识,最后到洞察产业技术和市场发展的分析能力与直觉智慧等等。这与已有研究对技术能力的定义相吻合,是一种广义上的理解,广义上的技术能力与企业的组织能力是可以替代的。技术能力是依附于组织、员工中的知识,通过组织的研发活动产生新知识,从而进一步丰富知识积累,反映了一个企业从外界获取先进技术和信息,并整合附着在企业内部的知识,实现技术创新和扩散,同时又使技术知识得到积累和储备的能力u“。技术能力反映了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潜在能力,技术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是实现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基础,为开放式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支撑’1…。Bell和Pavitt。1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技术万方数据能力的知识范围,企业技术能力是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经验、外部联系与知识等一系列产生和管理技术变革的资源。Lalt心叫不仅提出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的一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组合,还进一步提出技术能力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提升和积累。1.3技术能力演进的文献综述Sharif在研究企业技术能力的构建时,认为所有者和供应商、用户和社会、国家政策法规、竞争者等四个方面限定了企业技术能力进化的方向。影响企业技术能力发展方向的市场因素主要有:需求条件、竞争对抗、技术供给等等。此外,政府的干预、国家教育水平等对追赶发展的过程也是重要的环境条件。技术能力进化的基本性质有两点:(1)路径依赖性。企业后期的技术活动的选择和能力发展方向总是基于前期积累的技术知识之上,所以,企业往往容易被锁定在技术一市场机会上。(2)组织结构和技术能力进化的互动。一定的技术能力水平要求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而组织上的创新能加快技术能力进化的过程。从技术能力的发展顺序或过程来看,技术能力是企业获取技术、生产运行和复制与扩展创新的能力,可以将技术能力划分为技术购买、使用、模仿到创新四个层次‘21I。Fransman和King旧2o将技术能力划分为四种能力:(1)察觉问题、搜寻、对引进技术的选择和谈判能力;(2)调整进口设备及生产工序的能力;(3)创新型转化、设计和制度化研发的能力;(4)技术转移的能力。魏江和许庆瑞旧列认为技术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技术监视能力、消化吸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第二层次是实现第一层次能力的具体形式,包括技术搜索能力、技术选择能力、硬件引进与生产能力、仿制能力、技术局部创新能力、技术整体创新能力。2研究设计与方法2.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单案例研究方法,目的在于探索开放式创新视域下民营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演进路径。依据技术能力演进的理论文献综述,结合吉利汽车技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事例,本文拟从技术模仿能力、学习吸收能力、技术协作能力、合资并购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阐述吉利汽车技术能力的演进路径。第2期孙林杰康荣王静静:开放式创新视域下民营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演进’255‘2.2数据资料来源所采用资料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一手资料主要来源于对吉利汽车公司几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访谈实录以及所提供的企业资料;二手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搜索和相关文献下载,例如用Baidu搜索引擎搜“吉利汽车”,摘录有关“吉利汽车”的相关资料等。在此基础上,将一手、二手资料整理成案例。吉利集团前身企业黄岩冰箱部件厂始建于1986年,以冰箱配件为起点开始了创业历程。1996年浙江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97年吉利进入汽车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吉利集团成长历程如图1所示。3案例介绍图1吉利成长历程2012年7月9El,《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正式发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营业收入233.557亿美元跻身世界500强,成为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民营汽车企业。吉利汽车销售数量趋势如图2所示。吉利集团目前在国内拥有华东、中部、西部三大制造基地,8个整车工厂、6个发动机厂、2个变速箱厂、5个零部件工厂,在埃及、乌拉圭、俄罗斯、乌克兰、伊拉克、斯里兰卡等国家设立了8个CKD、SKD工厂。6050403020lo0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创新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引进购买或者破译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诀,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吉利集团深入贯彻执行“描红”的技术学习模式。所谓“描红”就是吉利集团在解构样品的过程中,学习汽车零部件、整车架构的技术系统知识,通过不断试错,逐步掌握自主创新中的“TacitKnowledge”,从而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吉利生产的第一款车,是工程师们通过解构红旗轿车和奔驰汽车,采用红旗车的悬架、轮胎、底盘散件以及奔驰车的车门技术而生产出来的;第二款车安驰,是模仿了安徽某汽车厂的汽车,通过分拆整车从而学习该汽车的设计,组装而成;第三款车6410,参照了中华子弹头的外形和底盘设计,对样车的前车盖和底盘进行了修改,设计成的一款两厢车;吉利的第四款车6360,通过购买几辆夏利样车,在葶擎荸葶荸葶葶葶事葶荸毒堞’图2吉利汽车历年销售数量(万台)走势图(数据来源由吉利汽车公司总部提供)3.1吉利发展技术模仿能力本文将技术模仿能力定义为企业通过学习模仿设计上沿袭夏利原有的内饰和底盘,对车身进行了一系列改动而制成。万方数据科学学研究第34卷3.2吉利发展学习吸收能力Cohen和Lenvinthal旧5。认为吸收能力就是接受方识别、评价、吸收知识和把它运用于商业目的的能力。Bosch‘2钊等人则认为,组织形式与知识处理系统密切相关,从而把组织形式看成是吸收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Zahr和George嵋刊从企业吸收知识活动的过程的出发,将吸收能力分为获取知识、消化知识、转换知识和利用知识四个部分组成。本文将学习吸收能力定义为识别、消化和应用新技术知识的能力。吉利在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汽车技术之后,非常注重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对部分设计或零部件进行创新。2002年,吉利与韩国大宇国际株式会社签订了CK一1项目的合同。通过与韩国大宇的技术合作,吉利学会了如何实施“同步工程”,即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同步进行,研发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极大地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同年12月,吉利与意大利马吉奥拉公司正式签约,就设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家用轿车系列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吉利通过这一合作熟悉了现代轿车开发的流程,掌握了更多的设计细节和技巧,学会了汽车的造型设计技术。2003年,吉利引进了国际先进的VVT技术。在购进该技术后,吉利根据中国各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情况对配气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创造性的采用了塑料进气歧管和全铝制缸体,从而实现了VVT技术的首次国内运用和国内首款全铝制VVT发动机的研发成功。此外,2005年吉利与北京华冠、台湾福臻合作设计LG一1(金刚)项目,2006年合作设计FC一1(远景)项目,2009年收购澳大利亚DSI,吉利都很好地利用这些合作机会,将外部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或者引入国内。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吉利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强化了自身在合作中的学习和吸收能力。3.3吉利发展技术协作能力技术协作能力是企业利用外部创新源,采取协作创新的一种能力体现。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及其他非市场主体所组成的网络和联盟是企业创新的关键来源。Hagedoorn和Duys—ters在研究创新能力的外部来源时指出,作为外部网络联系对内生能力而言是一种补充,有助于企业通过共享资源来掌握复杂技术,由此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万方数据2003年,吉利与欧洲著名车身设计公司——德国吕克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合作开发新型汽车车身。2005年,吉利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签署协议,联合开发中高档轿车,标志着吉利汽车开始延伸到高级轿车市场。2007年,吉利与同济大学联合成立“吉利一同济汽车研究院”。双方在人才培养、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开发与整车试验及开发等领域开展全面紧密性合作,联合打造我国自主品牌旗舰产品,参与世界竞争。2009年,吉利与中国台湾裕隆汽车合作开发锂电池电动车。同年,吉利与DSI研发人员合作研发世界先进水平的八速前后驱动自动变速器、DCT双离合变速器及CVT无级变速器。2013年,吉利与沃尔沃汽车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中欧汽车技术中心(CEVT),联合开发紧凑模块化架构。2014年,吉利与科力远公司合力打造世界级的混合动力总成系统,该系统由科力远的世界先进镍氢动力电池、BPS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吉利的CHS系统构成。到目前为止,吉利已经与佛吉亚、万都、伟世通、江森、泰极等世界著名企业合作。世界前2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已有16强与吉利合作,这些技术协作极大地提升了吉利的技术能力。3.4吉利发展合资并购能力合资并购能力是企业在平等、自愿、有偿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场地、资金、无形资产等形式合资经营,或者兼并收购的能力。成功的合资并购可以帮助企业迅速获取企业内部所欠缺的某种技术知识。1997年,吉利收购四川德阳某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工厂,从而顺利进入汽车行业,有了设计生产汽车的基础。2009年,吉利闪电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箱公司——澳大利亚DSll00%股权。该项收购使吉利迅速获取了研发、制造自动变速器的能力。2010年,吉利与福特签订沃尔沃轿车100%股权收购协议,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跨国公司,并联合开发小排量、高性能、绿色环保系列发动机和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GMC整车平台。2013年,吉利与康迪车业签署合资协议,共同成立浙江康迪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将从事投资、研发、生产、市场推广及销售电动汽车业务。3.5吉利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所具备的能力。2002年,吉利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发动机(JL479Q)成功产业化,第2期孙林杰康荣王静静:开放式创新视域下民营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演进‘257’同年10月,在引进国内著名变速箱专家之后,吉利开始了自动变速箱的自主研发。吉利自动变速箱是国内唯一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档变速箱,实现了国内自动变速箱技术的突破和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吉利独创的BMCS技术(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获中国发明专利并在世界141个国家进行专利注册,2011年通过了国家汽车安全技术标准委员会正式审查,是吉利的核心专利和技术产品。2013年全新上市的吉利帝豪EC8所采用的发动机,是吉利自主研发的Ge—Tec节能环保发动机。截至2013年12月,吉利拥有各种专利10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800余项。荣获“中国企业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十大品牌”。在全国拥有全球鹰、帝豪、英伦三大子品牌,具备独立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3.6吉利开放式创新大事记将搜集到的关于吉利汽车开放式创新资料,按照时间顺序,从1997年开始生产设计汽车,到2014年所经历的创新事件整理成表1所示。表1吉利汽车开放式创新大事记年份1997”ll1合作机构四川德阳汽车厂开放式创新事件收购该企业解构红旗、奔驰汽车生产第一款车技术项目进入汽车领域悬架、底盘、车门汽车设计两厢车64106360孵7吲8季j8的8安徽某汽车厂中华子弹头天津夏利韩国大宇分拆整车,模仿设计,生产第二款车参照中华子弹头外形、底盘模仿夏利车的内饰和底盘签订CK—l(自由舰)项目合同签订设计家用轿车的合作协议与德国吕克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引进国际先进的VVT技术与其签署协议,联合开发中高档轿车合作设计LG一1(金刚)项目联合成立“吉利一同济汽车研究院”收购澳大利亚DSI,将自动变速器技术2∞22∞22∞32∞32∞52∞52∞7吉利自由舰汽车造型设计技术开发新型汽车车身发动机JIAGl8的研发高级轿车吉利金刚意大利马吉奥拉德国吕克公司13本丰田公司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北京华冠、台湾福臻同济大学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开发与整车试验及开发八速前后驱动自动变速器、DCT双离合变速器及CVT无级变速器锂电池电动车小排量、高性能、绿色环保发动机2009澳大利亚DSI消化吸收并引入国内与台湾裕隆汽车合作开发锂电池电动车2009台湾裕隆2010福特公司签订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收购协议成立浙江康迪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中欧汽车技术中心和高质量、高技术的GMC整车平台电动汽车业务开发紧凑模块化架构201320132014康迪车业沃尔沃汽车科力远合力打造世界级的混合动力总成系统混合动力总成系统资料来源:本表系本文作者根据一手、二手资料整理而成。起相应的内部机制分享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开4研究发现4.1放式创新环境为民营企业突破创新瓶颈提供了契机:大量的外部创新资源一方面可以为民营企业良性的技术能力演进是处于不断循环上升的输入创新的新鲜血液和提供更广阔的创新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为他们带来更科学的创新理念和全面创新管理手段。因此,从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开放式创新对民营企业具有非凡的意义。吉利汽车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善于利用企业通道中Chesbrough[21认为“当企业着眼于发展新技术的时候,可以并应当同时利用内外部的所有有价值的创意,同时使用内外部两条市场通道。然后,企业利用这些内外部的创意创造价值,同时建立万方数据科学学研究第34卷外部的各种技术知识,通过自身不懈的学习、吸收、模仿、协作,逐渐构筑起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一开始,吉利汽车在毫无造车经验的情况下,通过“Re.verse同层次的技术能力可以由员工知识、技术装备、工艺流程和组织管理体系共同体现:企业员工是技术能力的主要载体,员工知识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企业技术能力的水平;企业的技术装备内含了技术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技术能力的物质载体;企业工艺流程是技术能力文字化、标准化和规程化的构成要素,是企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技术积累;组织管理体系,是包括技能培训和激励制度在内的企业组织制度体系,是技术能力的组织载体和构成要素。Engineering”,分拆解构其他车型然后再组装,逐渐构建了技术模仿能力。而这种模仿能力又不仅仅体现在技术的起步阶段,在技术发展的后期,模仿能力依然是构筑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想使造车技术实现超越,企业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所以当技术发展遇到瓶颈时,吉利又会以合资并购或者技术协作的方式,将企业外部的技术知识拿来弥补企业自身技术的短缺。吉利不断学习、吸收外部技术知识的能力,增强了提升了企业组织和员工的缄默知识,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5结论与观点本文通过对吉利汽车的案例研究,展示了民营企业技术能力的演进发展路径。吉利汽车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面对缺乏造车知识、没有汽车生产“准生证”的艰难局面,依据自身企业特质,勇于从企业外部获取各种技术知识,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模仿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合资并购能力、协作能力,从而形成了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进入世界500强行列。吉利汽车技术能力的发展演进轨迹,揭示了开放式创新环境给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学习机会,技术能力的塑造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借力。图3技术能力演进路径示意图参考文献:通过对吉利汽车的案例研究,本文发现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各种能力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不断循环和上升的演进过程。在这个演进过程中,模仿能力、合资并购能力、学习吸收能力、协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挥作用,并没有绝对的先后关系,而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特质。当一种或几种能力形成后,会影响并促进其他几种能力的形成。在同一个层次水平上,各种能力彼此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当企业的技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质的飞跃,从而到达更高层次技术能力的循环演进。这个过程可以用图3说明。4.2不同阶段的技术能力由企业员工、设备、工艺和管理体系共同体现依据哈佛大学管理学院LeonardBarton教授提[4][3][2][1]Liehtenthaleredge:ReviewU.Externalcommercializationofknowl・andresearchagenda[J].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Review,2005,(7):231—255.ChesbroughH.OpenInnovation:TheNewImperativeforCreatingandProfitingFromTechnology[M].Jour-nalofEngineeringandTechnologyManagement,2003,21(3):241—244.Gassmann0.Openinguptheinnovationprocess:To・wardsanagenda[J].R&DManagement2006,36(3):223—228.VandeVrandeV,DeJongJPJ,VanhaverbekeW,etinnovationina1.OpenSMEs:Trends,motivesandmanagementchallenges[J].Technovation,2009,29(6/7):423—437.[5]LichtenthalersisU.Openinnovationinpractice:ananaly—approachesonofstrategictotechnologytransactions[J].IEEETransactionsEngineeringManagement,出的技术能力四维度——员工的技术和技能、物质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含报酬和激励)、价值和标准,并结合吉利汽车技术能力的具体表现,本文认为不2008,55(1):148—157.[6]ChesbroughH.Theeraofopeninnovation[J].MITSloanManagementReview,2003,(44):35—41.万方数据第2期[7]Kirschbaumsearch—28.孙林杰康荣王静静:开放式创新视域下民营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演进innovationin・259・R.Openpractice[J].Re—[15]nologies[J].R&DManagement,2010,40(4):414—431.Arrow.EconomicimplicationsoflearningbyTechnologyManagement,2005,48(4):24doing[J].[8]GronumS,VerreynneML.OpeninovationinAustral-firms:Whenshouldwe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62,6(29):155—173.tansmallcollaborate.9[EB/[16]RosenbergN.PerspectivesonTechnology[M].Lon・OL].http://www.swinburne.edu,au/lib/ir/online—conferences/agse201I/000031.pdf.2011—04—06,d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2.67—89.[17]魏江,知识学习与企业技术能力增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0—60.[9]ParidaV,WesterbergM,FrishammarJ.EffectofopeninnovationAnpracticesonSMEsinnovativeperformance:[18]石芝玲,金生.基于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协同的企业empiricalstudy[EB/OL].http://pure.hu.se/por—[19]开放式创新研究[J].情报杂志,2011,(1):98—103.BellM,PavittK.Technologicalaccumulationandindus—trialtal/files/33497180/418.pdf.2011—06—18//2012—02一04.growthcontrastsbetweenanddevelopedanddevelopingCorporateChange,1993,[10]VahterP,LoveJH,RoperS.Opennessandinnovationsmallfirmscountries[J].Industrial(2):157—210.performance:Aredifferent?[EB/OL].hI-[20]tp://www2.warwick.ae.uk/fac/soc/wbs/research/ei/research/working—papers/working—paper—no.一1I3,pdf.2012—01—03//2012一04一08.Lall.TheTechnologicalvelopingFranciscountrystructureandperformanceofde—andmanufacturedexports[j].TaylorJournals,2000,28(3):337—369.[11]HuangF.RiceJ.Theroleofabsorptivecapacityinfa—studyofAus—[21]安同亮.企业技术发展论: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企业eilitating“openinnovation”outcomes:AtralianSMEstionalin技术能力实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FransmanM,KingThirdK.Technologicalthemanufacturingsector[J].Interna—CapabilityinTheJournalofinnovationManagement,2009,13(2):World[M].London:Macmillan,1984.20i一220.[23]to魏江,许庆瑞.企业技术能力:增长过程、机理与模式[D].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1997.[12]CoshA,BullockA,MilnerI.BarriersinnovationandgrowthinhightechnologySMEs:Theroleofabsorptive[24]CohenWM,LevinthalD.Absorptivecapacity:Aonnewcapacity[EB/OL].bttp;//www.cbr.cam+ae.uk/pdf/Barriers%20to%209rowth.pdf.2007—02—26//2012—04—08.perspectivetiveSciencelearningandinnovation[J].Administra—Quarterly,1990,35(1):128—152.[25]I.OpeninnovationnetworkedinSMEs:FromBoschVD.VolberdaHW.BoerM.Coevolutionoffirmabsorptivecapacityzationalzationformsandknowledgeenvironment:Organi—[13]RahmanclosedH,Romastoboundariesparadigm[EB/OL].In—Technology,2010,(7):andcombinativecapabilities[J].Organi—formingScience&Information471—487.Science,1999,10(5):551—569.A,GeorgeG.Absorptivecapacity:Areview,re—[26]ZahraS[14]BianchiM,Campodall’OttoS,FrattiniF,eta1.Enab・lingopeninnovationintoconceptualizationandagementextension[J].AcademyofMan—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applieationsforyourtech一Review,2002,27(2):185—203.ses:HowfindalternativeAcasestudyontheevolutionpathoftheprivateenterprise’stechnologiccapabilityinopeninnovationperspectiveSUNLin—jie,KANGRong,WANGJing—jing(ManagementSchool,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100,China)Abstract:OpeninnovationprovidesUnderthegoodenvironmentandopportunitiesforprivateenterprisesdevelopingitstechnologiccapability.backgroundoflackoftechnologicknowledgeforproducingcars,GeelyAutomobileGroupobtainsallkindsoftechnologiconknowledgefromoutsidesbravelystudyingandinnovationingitsthebasisofitsowncharacteristics,Bythemeansofimprovingabilitiesoftechnologyimitation,absorbing,jointandgrownventuretoandmergingandtechnicalcooperation,GeelyAutomobileGrouphasdevelopeditsindependentandrevolv—abilitybealeaderamongprivateenterprises.GeelyAutomobileGroup’sexperiencesofdevelopingtechnicalabilityisworthbeingconcludedandreferenced.Keywords:openinnovation;technologiccapability;development&evolution;privateenterprise;geelyautomobilegroup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