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料

来源:哗拓教育
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资料

一、华中师范大学:1、课程该矿2、教师风采3、课程建设4、多媒体教材5、多媒体课件6、教学实录7、学术研究8、学生成果9、教学对话10、教学资讯 二、延大 1、课程首页2、教师简介3、课程简介4、课程体系5、教学视频6、阅读书目7、复习思考8、师生互动

一、教师简介

何满仓,男,汉族,1955年生,陕西省洛川人,中共党员,延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中国现代经典作家作品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名作欣赏、鲁迅研究等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延安大学文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曾获“教学质量优秀奖”、“教学改革成果奖”。 先后承担“鲁迅与延安文艺运动研究”、“党中央在延安13年文艺史料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等科研与教改项目。主编“学生版经典赏析”《丁玲小说》、参编教材《中国新文学六十年》等。近年来,在《学术界》、《甘肃社会科学》、《电影文学》、《时代文学》、《重庆师范大学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延安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30 余篇,现主要从事“延安文艺”和“现代著名作家”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

1、延安文艺: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杂交融合 《学术界》2006、6 2、《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演进与流变》《甘肃社会科学》2004、3

3、郁达夫小说创作非理性倾向成因及当代启示《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5、6 4、论现代散文演进中创型与繁荣 《社会科学论坛》2005、11 5、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书写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5

6、冷静审视女性本体

-----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自身的体认 《电影文学》 2007、5 7、论中国新文学建构的正确路向 《时代文学》 2006、1 8、郁达夫与游记散文 《电影文学》2008、2

9、幽默与讽刺:中国现代喜剧发展的两条路径及特点《时代文学》2005、5 10、非理性倾向铸就的文本特征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5、5 11、非正面的社会关心

——论林语堂后期的小品散文 《西华大学学报》 2006、4期 12、论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流变与形式体制建构 《河西学院学报》2006、4 13、对中国新文学政治化的反思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 14、现代文化思潮投射下的文学母题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5、6 15、主编:学生版•名家精品阅读之旅••丁玲小说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版

王俊虎(1974—)男,陕西大荔人,1997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员、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陕西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延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先后主讲过《文学理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研究》等基础课程,主持或重点参与校级、省级科研课题三项,参与延安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校级重点学科组成员,在《北京社会科学》、《文艺理论与批评》、《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家》、《戏剧文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和20世纪文学思潮。

主要学术成果:

1、《老舍的文学创作与影视传播》:《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2、《试论成就鲁迅伟大人格的三种思想资源》:《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2期;

3、《从“人的文学”到“人民文学”——郭沫若文学观嬗变新论》:《海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4、《试论家族文化与现代作家个性成长》:《社会科学家》2007年第4期; 5、《曹禺戏剧整体意象美学意蕴》:《求索》2006年第12期;

6、《现代启蒙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戏剧》:《戏剧文学》2007年第6期;

7、《人性·天意·人事——〈边城〉悲剧性因素探析》:《名作欣赏》2007年第10期; 8、《论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影视教育》:《电影评介》2007年第2期;

9、《初恋爱情的诗意抒写──老舍小说〈微神〉解读》:《名作欣赏》2007年第6期; 10、《潜伏在号码背后的人性困境》:《电影文学》2008年第3期; 11、《曹禺戏剧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社会科学评论》2007年第3期; 12、《张爱玲小说与电影关系刍议》:《电影评介》2006年第19 期;

13、《幽默:老舍文学创作的一剂良方》:《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4、《试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黑龙江教育》2007年第6期;

15、《都市想象与乡村经验——沈从文文学理想新探》:《辽东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6、《徐志摩诗歌美学意蕴探析》:《延安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7、《试论沈从文湘西世界中的文学理想 》:《时代文学》2006年第4 期; 18、《“原始向往”与曹禺戏剧创作》:《兰州学刊》2007年第2期; 19、《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先锋意识》:《时代文学》2005年第6期; 20、《伤逝》与《微神》比较研究:《天中学刊》 2006年第3期; 21、《试论曹禺戏剧中的“非恶角色”》:《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2、《都市想象中的凄美叙事——论张爱玲小说的都市化写作》:《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3、《解构与嘲讽——论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心态》:《延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24、《曹禺﹤雷雨﹥创作心理简论》:《延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5、《周作人文学观评析》:《榆林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张永东,男,生于1977年,陕西安塞人,1996年参加工作,2002——2005年在华侨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暨世界华语文学。现为延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讲师,先后主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和《华语文学》等课程,参与《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精品课程等建设项目,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电子信箱:ydzh100@163.com

二、课程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是文学院开设的一门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校级精品课程之一。不仅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位课,秘书、新闻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方向;不仅面对文学院的所有学生,也可以作为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其覆盖面相当广阔。

中国现代文学主要介绍和研究从1917年《新青年》倡导文学革命到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这一历史时

期的文学,研究范围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不同阶段出现的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等。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内涵丰富,名家辈出,经典灿若星辰,许多名家和经典文学作品依然保持它昔日的风采。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目的与重点首先使学生了解现代中国文学发生、发展和流变的历史过程及其相关社会文化背景,掌握现代中国文学的基本历史分期、主要文学形态及其特点,重点把握有代表性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基本面貌。

其次使学生了解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主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活动,熟悉主要作家或代表性作家的思想、理论主张和创作道路,重点把握经典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个性、艺术特色及其文学史价值。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现代文学史知识,研讨现代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探索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分析现代文学的历史或现实的影响、启示。

再次是从文学史的角度训练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写作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开放的文学史观,培养学生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基本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

本课程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已形成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以“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为主干,并开设了“鲁迅研究”、“现代经典作家作品研究”、“现代华文文学”、“名作欣赏”、“现代中国乡土文学研究”等延伸性专题课和选修课。

三、《中国现代文学》阅读书目

一、文学史部分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 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 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 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 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 二、参考文献

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系·导言》 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郑伯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导言》 王瑶《论五四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价值重估》 陈涌《鲁迅小说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 王富仁《<呐喊><彷徨>综论》

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

徐麟《鲁迅中期思想研究》 钱理群:《心灵的探寻》

温儒敏《一份率真,一份才情》、《郭沫若其人其诗》 丁帆《乡土文学派小说主题与技巧的再认识》 王文英《论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审美价值》 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 龙泉明《中国新诗潮流变论》 孙玉石《最丰富的想像在这里开花》 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 孙玉石《穿起那串散乱的珠子》 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 孙席珍《论现代中国散文》 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 艾晓明《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根源》 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乐黛云《<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 陈思和《人格的发展·巴金传》 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沈从文传》

王晓明《沈从文:“乡下人”的文体与“土绅士”的思想》 谭桂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 王晓明《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

赵园《论小说十家》

许子东《重读<日出>、<啼笑因缘>和〈第一炉香〉》 秦林芳《萧红创作的文体特色》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 何凝(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王瑶《鲁迅<故事新编>散论》 朱自清《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 林语堂《论小品文笔调》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钱谷融《<雷雨>人物读》、《淡谈<日出>中的陈白露》 辛宪锡《<雷雨>若干分歧问题探讨》 宋剑华《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

王文英《现实主义的杰作——<上海屋檐下>》 赵园《路翎小说的形象与美感》 温儒敏《<围城>的三重意蕴》 赵园《孙犁对“单纯情调”追求》 杨匡汉、杨匡满《艾青传论》 王彪《论艾青诗歌的力感》 袁可嘉《九叶集·序》

谢冕《一颗星亮在天边:穆旦诗全编·序》 三、必读作品

胡 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人的文学》 胡 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林 纾:《致蔡鹤卿太史书》

沈雁冰:《文学与人生》、《文学研究会宣言》 成仿吾:《新文学的使命》 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

胡 适:《蝴蝶》、《一颗星儿》、《人力车夫》、《威权》 沈尹默:《月夜》、《三弦》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相隔一层纸》

郭沫若:《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步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炉中煤》、《匪徒颂》、《屈原》

汪静之:《伊底眼》、《蕙的风》

冰 心:《繁星》第1、7、10、75、131首、《春水》第5、105首 冯 至:《蚕马》、《十四行集》一、十五、十七、二十七 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有感》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口供》、《心跳》 朱 湘:《采莲曲》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云游》、《火车擒住轨》

鲁 迅:《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在酒楼上》、《示众》、《伤逝》、《孤独者》、《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腊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建议通读《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与《野草》) 庐 隐:《海滨故人》 许地山:《缀网劳蛛》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台静农:《拜堂》 废 名:《竹林的故事》

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鲁 迅:《灯下漫笔》、《春末闲谈》、《秋夜》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谈酒》、《苦雨》、《乌蓬船》 冰 心:《往事》其二之八、《山中杂记》之七、《寄小读者——通讯七》

朱自清:《背景》、《荷塘月色》、《春》、《匆匆》、《给亡妇》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田 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 茅 盾:《从牯岭到东京》

鲁 迅:《文艺与革命》、《“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梁实秋:《文学与革命》

冯雪峰:《关于“第三种人文学”的倾向与理论》 周起应:《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 茅 盾:《蚀》、《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 老 舍:《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 巴 金:《家》、《憩园》、《寒夜》、《春天里的秋天》 沈从文:张天翼:丁 玲:柔 石:沙 汀:艾 芜:吴组缃:萧 红: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张恨水:殷 夫:臧克家: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丈夫》、《边城》 、《包氏父子》

、《我在霞村的时候》

、《在其香居茶馆里》

、《菉竹山房》 、《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上海的孤步舞》 、《梅雨之夕》

、《别了,哥哥》 、《春岛》、《老马》

、《寻梦者》、《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 、《生活是多少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断章》

《萧萧》《华威先生》《莎菲女士的日记》《为奴隶的母亲》《代理县长》《山峡中》《一千八百担》《生死场》《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春阳》《啼笑因缘》《血字》《难民》《雨巷》《预言》 《尺八》鲁 迅:《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铸剑》、《采薇》

郁达夫:《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 何其芳:《画梦录》

曹 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夏 衍:《上海屋檐下》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胡 风:《论现实主义的路》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钱钟书:《围城》

路 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的儿女们》 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 孙 犁:《荷花淀》

丁 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艾 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手 推车》、《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 田 间:《给战斗者》 阿 垅:《纤夫》

绿 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憎恨》 郑 敏:《金黄的稻束》、《音乐》 辛 笛:《风景》

陈敬容:《划分》、《力的前奏》

穆 旦:《赞美》、《诗八首》、《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春》、《合唱》 李 季:《王贵与李香香》 梁实秋:《雅舍》 沙 汀:《随军散记》 贺敬之:《白毛女》 四、练习、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 年9月, 主编的《新青年》的创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2、《新青年》杂志第1卷原名《 》。

3、 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 》和 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

4、“学衡派”得名于1912年1月在 创刊的《 》杂志。 5、《甲寅》由章士钊主编,1914年创刊于 。

6、《 》和《 》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后以现实题材创作的两部小说集。

7、1912年1月成立于 的 ,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8、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十二人共同发起成立的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是改革后的《 》。

9、出版于 年8月的《 》,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

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部新诗集,是 真正取代文言旧诗的标志。

10、“小诗派”以 为代表。

11、小诗的创作主要受印度诗人 和日本俳句的影响。 12、冰心于1923年和1930年出版的两部小诗集分别是《 》和《 》。

13、“湖畔诗人”得名于 年4月在 成立的“湖畔诗社”。

14、“湖畔诗人”指 、 、 和应修人这四位“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年轻人。

15、汪静之的诗集《 》,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部爱情诗集。 16、新月社是当时有很大影响的综合性文化社团。它在文学方面最初是开展戏剧活动,而以 创作的成就最为突出

17、“新月诗派”是二十年代著名的诗歌流派,因1924年夏成立的 _______得名,而它的形成则以 年4月《 》的创办为标志。

18、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理论,主要指“音乐的美”、“ ”和“ ”。

19、闻一多分别于1923年和1928年出版了两部诗集,第一部是《 》,第二部是《 》。

20、徐志摩在他十年的诗人生涯中,留下了四部诗集,它们是:《志摩的诗》、《 》、《 》和《云游》。

21、 年4月,《 》在第4卷第4号上开辟了《随想录》专栏后,“五四”时期的许多著名报刊也先后设立了《随想录》栏目。

22、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 》。

23、由鲁迅等人共同发起,于 年成立的 ,是“五四”时期在影响和规模上仅次于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重要新文学社团。

24、1924年创办的《 》周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的散文(杂文)刊物。

25、1927年出版的《 》,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 26、文学研究会中影响最大的散文家是 。

27、 是“五四”时期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在散文、 和诗歌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28、冰心在留美期间,以通讯散文的形式写了29封给少年儿童的信,寄回国内发表,后结集为《 》出版。

29、上海民众戏剧出版社出版的《 》月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戏剧专刊。

30、 年12月在上海成立的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专业化话剧团体。 31、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和《 》,1926年结集为《 》出版。

32、《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 年5月的《新青年》杂志。

33、《 》是鲁迅唯一一篇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 34、郁达夫的《 》塑造了一个具有朴素的反抗意识的烟厂女工 的形象,是中国现代小说中最早表现工人生活的作品。

35、鲁迅的《祝福》控诉了封建社会政权、 、 、 ________这“四条极大的绳索”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36、 年初,创造社和新成立的 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运动,标志着“左翼”文学运动的开始。

37、1930年3月, (简称“左联”)在 成立。

38、在“左联”成立大会上,鲁迅作了《 》的著名演讲,大会还选举了 (夏衍)、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七人为常务委员。

39、1936年,革命文学阵营内部出现过“ ”和“ ”两个口号的论争。

40、1936年10月,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共21人,联名发表了《 》,标志着

左翼文学界经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也标志着文艺界抗日 的初步形成。

41、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它的主要成员有 、穆木天、杨骚、任钧、柳倩等。

42、现代派因1932年由 主编的《 》杂志而得名。

43、茅盾的第一部作品《 》(三部曲)一出版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久他又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 》。

44、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由《 》、《 》、《 》组成的。

45、 的代表作《家》是“ ”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46、鲁迅曾分别为 的《丰收》、 的《八月的乡村》和 _______《生死场》作序,并将它们编入《奴隶丛书》出版。 47、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的代表作家主要有施蛰存、穆时英、_______ 等。

48、1932年起, 在上海先后创办了《 》、《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大力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49、报告文学是三十年代新兴的文学样式, 的《包身工》和 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的发表,标志着报告文学创作的成熟。 50、1930年8月,中国左翼剧团联盟成立,翌年1月改组为“ ”。

51、30年代著名的剧作主要有 的《名优之死》、 的《五奎桥》,以及 _的《上海屋檐下》。

52、《为奴隶的母亲》最初发表于《 》第1卷第3期,是柔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 ”题材中最杰出的作品。

52、巴金的代表作《家》,原题《 》,是“激流三部曲”的

第一部。

53、“激流三部曲”中,第一部《家》作于1931年,第二部《 》作于1938年,第三部《 》作于1940年。

54、《 》是茅盾小说的主要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完成于 年,1933年1月正式出版。

55、《春蚕》是茅盾短篇小说的主要代表作,作于1932年,与1933年完成的连续性短篇《 》、《 》合称为“农村三部曲”。 56、 的《山峡中》作于1933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 》。 57、老舍在英国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是《 老张的哲学 》、《 》、 《 》。

58、戴望舒的《雨巷》1928年发表于《 》,被叶圣陶称赞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戴望舒从此享有“ ”的美名。

59、《再别康桥》是 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作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重游英国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后收入诗集《 》。 60、《大堰河——我的保姆》是 的成名作和早期代表作,1933年作于狱中,后收入诗集《 》。

61、《荷塘月色》是 的散文名篇,作于1927年,后收入散文集《 》。

62、四幕话剧《 》是曹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4年发表在《 》杂志上。

63、《边城》是 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发表于 年。 64、 的《血字》作于1929年“ ”四周年纪念日前夕。

65、臧克家的《老马》作于1932年,后收入诗集《 》。 66、夏衍的报告文学作品《 》发表于1936年,它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走向成熟。

67、 年3月3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于 ,它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68、“文协”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号召爱国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到农村去,到 去,开展抗战文艺运动与创作。 69、1940年,昆明西南联大的教授 、林同济等创办《 》半月刊,不久又在重庆《大公报》上编《 》周刊,被称为“战国策派”或“战国派”。

70、 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在会议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发表讲话,即《 》,简称《 》。

71、 在 前的短短几年里,先后出版了《北方》、《旷野》、《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和《火把》等诗集。

72、出版有《给战斗者》、《抗战诗抄》和《呈在大风砂里奔走的岗卫们》等诗集的 ,被 称为“时代的鼓手”。 73、“七月”诗派的名称来自 主编的《 》杂志和《七月诗丛》。

74、四十年代后期,围绕着上海的《 》和《 》杂志,形成了“九叶”诗派。

75、 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在艺术上运用了陕北民歌“ ”的形式。

76、国统区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主要有 的《腐蚀》、 _________的《财主底儿女们》等。

77、解放区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主要有 的《高干大》、 的《种谷记》等。

78、《吕梁英雄传》的作者是 、 __;《新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是 、 。

79、在“孤岛”时期,唐弢、巴人、周木斋、孔另境等青年杂文家追随鲁迅风格,出版有杂文合集《 》、《 》等,形成了颇有影响的“鲁迅风”杂文。

80、1940年, 在桂林创办了杂文专刊《 》、《野草丛刊》、《野草文丛》等,形成了继“鲁迅风”之后又一个杂文群体。81、抗战初期,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家是 ,他反映抗战官兵抗敌情绪的《第七连》和《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充满了战斗的气息。

82、《 》是抗战初期最有影响的街头剧,它与《 》、《 》一起合称为“好一记鞭子”。 83、话剧《雾重庆》、《北京人》和《夜上海》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84、历史剧《天国春秋》、《忠王李秀成》和《海国英雄》的作者分别是 、 、 。

85、最能代表解放区话剧成就的作品是胡丹佛执笔的《 》和姚仲、陈波儿等集体创作的《 》等。

86、张天翼的第一篇作品是《 》,他在抗战后期创作的《谭九先生的工作》、《华威先生》和《“新生”》,被合编为《 》。

87、沙汀创作了长篇小说《 》、《 》和《还乡记》被称为“三记”。

88、《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是作品中 的爹;而三仙姑则是作品中______的娘。

89、 的《泥土》主要通过“珍珠”与“泥土”的比喻,说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90、 的《屈原》中的“光明的使者”写的是 。 91、在钱钟书的《围城》里,方鸿渐是在 的推荐下,去湖南 大学任教的。

92、在 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暖水屯“八大尖”中的第一尖是恶霸地主 。

93、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 和 。 94、台湾的现当代文学划分是以 1945 年为界限的。 95、 杨逵 被称为“文坛的老兵”、“压不扁的玫瑰花”。 96、 赖和 是台湾新文学的奠基人,也是台湾沦为殖民地时期

的抗日志士,在台湾文坛和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被誉为台湾的“鲁迅”。

97、《亚细亚的孤儿》是吴浊流 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所产生的一部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被公认为是现代台湾文学史上“ 一部雄壮的叙事诗 ”。

98、《一杆“称仔”》是 赖和 早期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描写官逼民反的现实来唤醒被压迫者的斗志,充满反奴役、反压迫的抗争精神。

99、 侣伦 的《穷巷》写于1948年,最早连载于夏衍主编的香港《 华商报 》文艺副刊。

100、黄谷柳的《 》,写了流浪少年虾球闯荡江湖,从一名黑社会的“马仔”,历尽艰险,逐渐醒悟,最后参加革命,成长为一名游击队故事。它与《 《穷巷》 》曾被誉为香港文学早期创作的“双璧”。 (二)解释题

1.“五四”新文化运动 2、《新青年》 3.“五四”文学革命 4.“八事”和“三大主义” 5.“学衡”与“甲寅” 6.文学研究会 7.创造社

8.湖畔诗社 9.新月社 10.乡土文学派 11、语丝社 12.语丝文体 13、未名社 14、莽原社 15、新潮社 16、狂飙社 17、弥洒社 18.南国社 19、文明戏 19、幕表剧 20.爱美剧 21、民众戏剧社 22.上海艺术剧社 23、象征诗派 24、新月诗派 25、太阳社 26、革命文学论争 27.“左联” 28.现代派

29.中国诗歌会 30.新感觉派 31.论语派 32、社会剖析小说 33、民族主义文学

34、“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35、中国诗歌会 36、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37、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38、两个口号论争

39.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40.“孤岛文学” 41、文学与抗战关系论争 42、民族形式论争 43.“战国策”派 44、东北作家群 45.“七月”诗派

46、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47.延安文艺座谈会 48.《讲话》 49.“九叶”诗派 50、鸳鸯蝴蝶派

51、诗怪 52、南明史剧 (三)选择题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最先发表理论文章倡导文学改良的是( )。 A、胡 适 B、陈独秀 C、鲁 迅 D、李大钊 2、文学革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 )。 A、胡达和陈独秀 B、鲁迅和周作人 C、钱玄同这和刘半农 D、沈尹默与叶绍钧

3、文学革命初期反对新文学运动的封建古派是( )。 A、以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B、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 C、以章士钊为代表的“甲寅派” D、以吴宓等人为代表的“学衡”派

4、“五四”时期新文化阵营内部第一次公开论争是( )。 A、关于“整理国故”之争 B、“问题与主义”之争 C、白话与文言之争 D、普及与提高之争 5、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怀旧》 C、《伤逝》 D、《阿Q正传》 6、鲁迅唯一的一个中篇小说是( )。

A、《呐喊》 B、《祝福》 C、《阿Q正传》 D、《故事新编》 7.鲁迅唯一的以婚变为题材的小说是( )。 A、《离婚》 B、《伤逝》 C、《明天》 D、《祝福》

8、鲁迅在《故事新编》中描写的“中国的脊梁”是( )。

A、伯夷 B、女娲 C、大禹 D、后羿 9、阿Q性格的核心是( )。

A、勤劳善良 B、敢于反抗斗争 C、精神胜利法D、向往和追求革命 10、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是( )。 A、郭沫若的《女神》 B、郭沫若的《前茅》 B、胡适的《白话诗八首》 D、胡适的《尝试集》 11、《女神》中的代表作是( )。 A、《女神之再生》 B、《地球,我的母亲》 C、《匪徒颂》 D、《凤凰涅槃》

12.郭沫若诗集《女神》中表现“眷念祖国的情绪”的诗篇是( )A、《凤凰涅槃》 B、《笔立山头展望》 C、《炉中煤》 D、《地球,我的母亲》

13、五卅前郭沫若创作了一批爱情诗,成集时命名为( )。 A、《前茅》 B、《瓶》 C、《星空》 D、《恢复》 D.刘半农的《杨鞭集》

14、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部独幕剧是( )。 A、欧阳予倩的《泼妇》 B、丁西林的《一只马蜂》 C、胡适的《终身大事》 D、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 15、被鲁迅赞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是( )。 A、郭沫若 B、闻一多 C、冯至 D、沈尹默 16、20年代“小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是( )。 A、冰心 B、冯至 C、汪静之 D、康白情

。 17、被称作“中国资产阶级开山的也是末代的诗人”的人是( )。 A、闻一多 B、郭沫若 C、徐志摩 D、李金发

18、小说集《竹林的故事》和长篇小说《桥》的作者( )。 A、王鲁彦 B、冯文炳 C、许钦文 D、蹇先艾

19、“五四”时期以“教育小说”著称的作家是( )。 A、冰心 B、许地山 C、周作人 D、叶绍钧

20、显示冰心开始萌生某种阶级观念的小说是( )。 A、《分》 B、《去国》 C、《超人》 D、《斯人独憔悴》

21、五四时期强调“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作家是( )A、郁达夫 B、叶绍钧 C、许地山 D、冯至

22、最能体现诗歌“三美”的诗作是闻一多的( )。 A、《七子之歌》 B、《死水》 C、《发现》 D、《忆菊》

23、《十四行集》是中国十四行诗成熟的标志,它的作者是( )A、闻一多 B、徐志摩 C、李金发 D、冯至 24、茅盾最早发表的小说是( )。

A、《幻灭》 B、《动摇》 C、《追求》 D、《蚀》 25、茅盾最早发表的长篇小说是( )。

A、《子夜》 B、《虹》 C、《霜叶红似二月花》 D、《腐蚀》26、茅盾创作的唯一的剧本是( )。

A、《卖品腐的哨子》 B、《霜叶红似二月花》 C、《清明时节》 D、《清明前后》

27、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的主人公是( )。

。 。 A、赵惠明 B、梅行素 C、孙舞阳 D、章秋柳 28、在《子夜》中吴荪甫的补充形象是( )。 A、官僚买办资本家赵伯韬 B、民族资本家杜竹斋 C、民族资本家周仲伟 D、资本家走狗屠维岳 29、茅盾创作的鼎盛期是( )。

A、1917—1920年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前半期 B、1921—1927年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后半期 C、1932—1937年“左联”时期 D、1949年建国以后

30、最初显示出老舍幽默习—能的作品是( )。

A、《骆驼祥子》 B、《老张的哲学》C、《猫城记》 D、《月牙儿》 31、被老舍看作“是我的重头戏”的作品是( )。

A、《赵子曰》 B、《小铃儿》 C、《骆驼样子》 D、《黑白李》 32、老舍离英返国途中写的长篇小说是( )。

A、《小坡的生日》 B、《猫城记》 C、《离婚》 D、《文博士》 33、下列哪部长篇小说是老舍从由英国归来到抗战爆发前创作的六部长篇小说之一( )。

A、《二马》 B、《赵子曰》 C、《断魂枪》 D、《离婚》 34、巴金描写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崩溃的作品是( )。 A、《寒夜》 B、《第四病室》 C、《激流三部曲》 D、《雪》 35、巴金以“小人小事”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的优秀之作是( )。 A、《憩园》 B、《田世惠》 C、《还魂草》 D、《寒夜》

36、巴金描写工人生活的作品是( )。

A、《还魂草》 B、《杨嫂》 C、《雪》 D、《憩园》

37、巴金作品中塑造的反道德,重自我的现代女性形象是( )。 A、琴 B、曾树生 C、钱梅芬 D、淑英 38、下列三部曲中由巴金创作的是( )。 A、《蚀》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地泉》三部曲 D.《农村三部曲》

39、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进入完全成熟的境界的作品是( )。 A、《湘行散记》 B、《湘西》 C、《边城》 D、《长河》 40、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 )。

A、《八骏图》 B、《有学问的人》C、《绅士太太》 D、《若墨先生》 41、《边城》中创造的美的女性形象是( )。 A、萧萧 B、如蕤 C、翠翠 D、夭夭

42、沈从文写作的关于两位左翼作家的特写除《记胡也频》还有( )。

A、《废邮存底》 B、《萧萧》C、《大小阮》 D、《记丁玲》 43、曹禺的成名作是( )。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44、曹禺的剧作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 )。 A、《雷雨》 B、《原野》 C、《日出》 D、《北京人》 45、《日出》的创作意旨在于( )。 A、揭露封建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B、反映了地主阶级压迫下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 C、揭露“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的罪恶

D、提示旧的社会秩序必然灭亡,热情赞扬走向新生活

46、既是一首旧社会旧秩序必然灭亡的葬歌,又是一曲投奔光明,向往社会新生活的礼赞的剧本是( )。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47、《日出》所采取的结构是( )。 A、闭锁式的结构 B、多线并进结构 C、横断面的描写 D、纵向结构

48、茅盾艾芜、沙汀、吴组缃等作家属于( )。 A、社会剖析派 B、新感觉派 C、现代派 D、京派 49、下列作家中属于现代派的是( )。 A、吴组缃 B、刘呐鸥 C、凌叔华 D、萧乾 50、端木蕻良的成名作是( )。 A、科尔沁旗草原》 B、《大地的海》 C、《遥远的风砂》 D、《紫鹭湖的忧郁》 51、朱湘、陈梦家属于( )。

A、现代派诗人 B、新月派诗人 C、中国诗歌会 D、左翼诗人 52、陈蠡抗战爆发后所作散文集是( )。

A、《海星》 B、《竹刀》 C、《囚绿记》 D、《鹰之歌》 53、蒋光慈报告文学式的小说是( )。

A、《短裤党》 B、《少年飘泊者》 C、《野祭》 D、《田野的风》

54、标志着柔石创作思想变化的作品是( )。 A、《旧时代之死》 B、《为奴隶的母亲》 C、《二姊妹》 D、《二月》

55、标志着何其芳思想和诗风变化的诗集是( )。

A、《预言》 B、《画梦录》C、《成都,让我把你摇醒 D、《夜歌》56、显示戴望舒从格律诗倾向以散文美为特征的自由诗集是( )。 A、《我底记忆》 B、《望舒草》C、《灾难的岁月》 D、《望舒诗稿》 57、抗战初期文艺创作的特点是 ( )。

A、小型通俗 B、借古讽今 C、大型高雅 D、精雕细刻 58、抗战初期影响最广泛的一个街头剧是 ( )。 A、《忠烈传》 B、《放下你的鞭子》 C、《打鬼子去》 D、《新雁门关》 59、抗战初期广为流传的朗诵诗是 ( )。

A、《给战斗者》 B、《向太阳》 C、《黄河大合唱》 D、《平型关》 60、出现得较早的暴露国统区黑暗的多幕剧是 ( )。

A、《风雪夜归人》 B、《群猴》 C、《夜上海》 D、《雾重庆》 61、艾青第一首诗作是 ( )。

A、《东方部的会合》 B、《大堰河一我的保姆》 C、《旷野》 D、《向太阳》

62、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是 ( )。 A、田间 B、何其芳 C、艾青 D、戴望舒

63、闻一多称赞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 ( )。

A、艾青 B、臧克家 C、李季 D、田间 64、夏衍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 ( )。

A、诗歌创作 B、话剧创作 C、小说创作 D、散文创作 65、标志着夏衍剧作题材由历史转向现实的作品是 ( )。 A、《法西斯线细菌》 B、《心防》 C、《上海层檐下》 D、《芳草天涯》

66、陈白尘1937年发表以历史配合现实斗争的剧作是 ( )。 A.《忠王李秀成》 B.《天国春秋》 C.《秋瑾传》 D.《金田村》

67、奠定路翎“七月”文学流派中“小说重镇”地位的作品是 ( )。 A、《财主的儿女们》 B、《饥饿的郭素娥》 C、《嘉陵江畔的传奇》 D、《燃烧的荒地》 68、钱钟书被公认为是( )。

A、学者型的幽默作家 B、善于探索心录奥秘的作家 C、著名的讽刺作家 D、善于展现知识青年命运的作家 69、40年代,在上海最走红的女作家是 ( )。 A、张爱玲 B、萧红 C、苏青 D、丁玲 70、徐讦第一部有影响的中篇小说是 ( )。 A、《鬼戏》 B、《盲恋》 C、《鬼恋》 D、《风萧萧》 71、无名氏的成名作是他的浪漫言情小说 ( )。

A、《塔里的女人》B、《鬼恋》 C、《无名书稿》 D、《北极风情画》 72、赵树理的成名作品是( )。

A、《小二黑结婚》 B、《邪不压正》 C、《李家庄的变迁》 D、《李有才板话》 73、解放区“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是( )。 A、马烽 B、西戎 C、赵树理 D、柳青

74、40年代康濯反映解放区农民的道德思想成长的小说是 ( )。 A、《春种秋收》 B、《我的两家房东》 C、《村歌》 D、《腊梅花》

75、创造性地借鉴陕北民歌“信天游”而创作的长篇作事诗是( )。 A、田间的《赶车传》 B、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C、阮章竞的《漳河水》 D、张志民的《王九诉苦》

76、在现代作家中,最善于表现经过战火洗礼的农村妇女美的心灵与性格的作家是 ( )。

A、茅盾 B、废名 C、沈从文 D、孙犁

77、继《王贵与李香香》之后又一部优秀的长篇叙事诗是( )。 A、田间的《赶车传》 B、艾青的《火把》 C、阮章章的《漳河水》 D、李冰的《赵巧儿》 78、《人的文学》一文的作者是( )。

A、胡适 B、周作人 C、刘半农 D、钱玄同 79、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于那一年(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80、爱姑是鲁迅哪篇小说中的主人公( )。

A、《祝福》 B、《伤逝》 C、《离婚》 D、《在酒楼上》

81、30年代“论语派”的领袖是( )

A、胡适 B、周作人 C、梁实秋 D、林语堂 82、诗集《微雨》的作者是( )。

A、穆木天 B、蒲风 C、李金发 D、戴望舒 83、南明史剧的作者是( )。

A、夏衍 B、郭沫若 C、阿英 D、杨翰笙 84、在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泥土诗人的是( )。 A、艾青 B、刘半农 C、臧克家 D、田间

85、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正式举起文学革命大旗的是( ) A、鲁迅 B、胡适 C、李大钊 D、陈独秀 86、现代文学是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 A、《呐喊》 B、《沉沦》 C、《隔膜》 D、《超人》 87、现代文学是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是( )。 A、陈衡哲 B、庐隐 C、冰心 D、丁玲

88、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文的文学流派是( )。 A、语丝派 B、论语派 C、京派 D、现代派 89、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成立于( )。 A、五四运动前夕B、五四”后 C、辛亥革命前 D、辛亥革命后

90、翠翠是哪位作家哪篇小说中的人物( )。 A、沈从文《边城》 B、丁玲《在医院中》

C、庐隐的《海滨故人》 D、许地山的《缀网劳蛛》

。 91、巴金的小说《家》被认为与哪部古典小说如出一辙( )。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92、郁达夫描写人力车夫生活的作品是( )。

A、《沉沦》 B、《春风沉醉的晚上》 C、《南迁》D、《薄奠》 93、被誉为“红色鼓动诗人”的是( )。 A、殷夫 B、蒋光慈 C、艾青 D、聂绀弩 94、张天翼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 )。

A、《华威先生》 B、《短裤党》 C、《五四遗事》 D、《黄金》 95、下列哪一组人员都属于创造社成员( )。 A、郭沫若、鲁迅、周作人 B、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 C、沈雁冰、成仿吾、许地山 D、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 96、中篇小说《短裤党》的作者是( )。 A、许杰 B、王统照 C、蒋光慈 D、郭沫若 97、下面的哪一组作家属于新感觉派( )。 A、夏衍 张资平 B 、吴组缃 潘漠华 C、施蛰存 穆时英 D、林语堂、叶灵凤 98、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是( )。 A、文学为人生 B、文学为艺术 C、文学为自我 D、文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99、下述哪一组人员都属于创造社成员( )。

A、郭沫若、鲁迅、周作人 B、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

C、沈雁冰、成仿吾、许地山 D、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

100、七斤是鲁迅哪篇小说中的主人公( )。 A、《祝福》 B、《伤逝》 C、《离婚》 D、《风波》 (四)思考题

1、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背景 2、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3、二十年代出现的文学社团、流派及各自的文学主张 4、五四新文学阵营与文学保守主义者的几次论争及论争的结果 5、《呐喊》和《彷徨》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6、《狂人日记》的主题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7、阐释阿Q形象

8、《伤逝》中子君和涓生爱情悲剧的原因 9、《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10、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1、《野草》的象征艺术

12、《女神》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13、《女神》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4、《女神》体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15、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主张的主要内涵 16、郭沫若诗剧的创作特征

17、郭沫若早期历史剧的主要特征及其局限性 18、解释“问题小说”、“乡土小说”

19、“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与浪漫抒情小说各自的特点 20、叶绍钧“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与成就 21、许地山小说的创作特点 22、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点 23、冰心爱的哲学的形成 24、20年代新诗的发展轨迹 25、前期新月派的诗歌主张 26、徐志摩新诗的创作特点 27、徐志摩对中国新诗的贡献 28、闻一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 29、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及其实践 30、象征派诗歌的思想艺术特征 31、周作人的文学理想 32、周作人散文的风格 33、朱自清散文的题材系列 34、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35、冰心散文的主题及特点 36、20年代的戏剧创作概况 37、田汉20年代戏剧的特点 38、左翼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 39、30年代文艺自由论辩的是与非 40、30年代小说创作的特点

41、解释“社会剖析小说”

42、《蚀》三部曲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43、《林家铺子》的思想内涵 44、《春蚕》的思想内涵

45、《腐蚀》的思想意义及主人公赵惠明复杂的心路历程 46、《子夜》的思想主题与艺术成就 47、《子夜》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48、茅盾对现代小说艺术的贡献 49、茅盾小说中的理性色彩

50、茅盾对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的贡献 51、茅盾小说中塑造的资本家的形象

52、茅盾小说中塑造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形象 53、《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54、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55、《子夜》对现代长篇小说艺术框架构建的独特贡献 56、巴金小说创作与其思想的关系 57、《爱情三部曲》的思想内容 58、《激流三部曲》的思想主题 59、《寒夜》的思想主题

60、巴金小说中青年人物形象的塑造 61、巴金小说《家》中的女性形象 62、《寒夜》中汪文宣、曾树生的悲剧命运

63、《家》的思想艺术特点

64、《激流三部曲》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65、老舍早期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及表现的主题 66、《离婚》在老舍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67、老舍小说里描述了哪几类市民形象 68、老舍小说取材上的特色 69、老舍小说的“京味”与幽默

70、《骆驼祥子》的主题及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 71、《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72、简要评述曹禺的“四大杰作” 73、《雷雨》的思想艺术特色 74、《日出》的思想艺术特色 75、《原野》中的仇虎形象及典型意义 76、分析蘩漪、陈白露、花金子的性格特征 77、曹禺的话剧受欧美戏剧的影响 78、丁玲早期小说的创作特点

79、《莎菲女士的日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 80、张天翼的讽刺小说的特色

81、解释:“革命+恋爱”、东北作家群、《南行记》 82、京派小说的创作特点

83、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点及为中国现代小说增添的新质 84、沙汀小说的主要的内容和基本主题

85、艾芜的早期小说的特点

86、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的特定文化含义 87、《边城》的审美特色

88、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89、现代派诗歌创作的特点 90、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演变及特点

91、《雨巷》对西方象征主义抒情手法的运用 92、《雨巷》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借鉴

93、简述艾青的“太阳组诗”和“北方组诗” 94、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和太阳意象 95、艾青对中国现代新诗的贡献 96、臧克家的诗歌创作特色 97、30年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 98、林语堂小品散文的艺术特色 99、夏衍剧作的艺术特点 100、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特点 101、解放区文学的特征

102、《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103、国统区文学的特征 104、沦陷区文学的特征 105、《围城》主题的多重意义 106、张恨水通俗小说的成就

107、张爱玲作品《金锁记》的基本特色 108、《金锁记》中人物曹七巧的性格特征 109、《韦护》尖锐而深刻的思想 110、赵树理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 111、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特色 112、赵树理对解放区文学的贡献 113、解释“九叶诗人”、“七月诗派” 114、解放区长篇叙事诗的成就 115、解放区戏剧运动与戏剧创作的成就 116、台港澳文学与大陆文学的关系 117、台湾文学的特点 118、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