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
作者:李文明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04期
摘要:对于不同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特征都各有不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有所转换,可是在实际情况里,依旧具有传统的管理方式的粗放型特点,不但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并且也进一步约束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当前的现实情况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讲,我国经济的集约型增长方式是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选择;转换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01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9.9%,使得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增长,也受到了全球的关注,被世界各国称之为奇迹。在国民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多的人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引起了怀疑,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探讨的越来越烈。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以其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为特点,这取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片面追寻经济增长速度有关。这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和转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以工业化进程角度来看,我国已经拥有了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可是因为工业化进程时间过短,工业经济结构以及体制尚不成熟,使得在经济发展阶段造成了许多问题及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过于粗放。我国的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点主要表现为三高和三低方面,所谓的三高指的是高速、高投和高耗;而三低值得是低质、低产、低效。三高和三低就是宏观上的重实物轻价值,从投资上来讲就是重扩张轻深化,生产上来讲就是重数量轻效益。 2.经济发展构造不合理。过去的快速发展里,我国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两高两低的现象,两高两低指的是经济发展的快速、经济成果的低效。通过出口、投资、消费等方面加强经济的增长,而我们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投资生产途径进行,这样的经济增长机构不但失衡,还极大的削弱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抗风险的能力。
3.经济发展模式落后。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来看,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经济规模也提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可是以民生角度来讲,我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却没有像经济增长一般快速,整体来讲我国还不够富裕。形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投入多,效益低,对于资源浪费以及经济发展形成的环境破坏,经济发展形成的结果均无法被应用到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资源配置效率低。我国企业发展的特色是小而散,通过产业聚集方向来讲,分散式的经营模式使得企业的规模优势无法构成,而且对于这些企业的各自经营来讲,也对专业化的生产设置形成了阻碍。企业发展缺少规模优势,经营模式的落后使得专业化合作生产无法实现,以上原因使得我国企业区域、企业类型逐渐相同,资源在区域内供应不平衡,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5.科技水平滞后。依照我国当前对于国际投资来看,大多数位于产业链低端,科技含量过低的资源指向型以及劳动力指向型的产业经济部门。并且,我国本土企业也大多具有缺乏创新性以及创新精神,使得我国很多产品在国际上缺乏技术竞争力,影响了产品的科技附加值。 二、经济增长方式选择的客观依据
1.经济增长方式选择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联。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资本累积以及资本对劳动比例的提升成为了工业化早期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在这个阶段里,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加大投入以及改变组合方式的影响下产生了变化。资本有机构成的转变,影响了平均利润率以及劳动就业率。通过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规律,提出了工人贫困化规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服务行业获得了迅速的提高,超出了工业发展的速度,国外工业化国家并没有走入重工业化时期,重工业并没有变成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产业结构逐渐朝着轻型化方向发展,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变化,经济增长不只是资本的累积,而是透过提升效率来加快经济的增长。
2.增长方式的选择要处在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全球各地的地理位置、资源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情况都具有不同现象,这也造成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对于资源禀赋以及比较优势理论来讲,一个国家具备了非常丰富的劳动力,那么劳动的密集型产业就成为这个国家的优势。经济发达的国家与经济落后的国家可以进行有序的国际贸易。因此,对于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情况来讲,选择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国际环境进行思考,也对我国的比较优势进行考量。通过本国的比较优势,选择符合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以便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并且也对加快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 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途径
1.调整结构。调整结构要以全局进行,从大处进行,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第一,调整区域结构,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重点发展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中原地区。第二,城乡结构调整,主要就是拉近城乡差距,重点处理农民工城市化问题。第三,对需求结构进行调整,将精力放在拉动内需方面。注重调整需求的结构,积极推动百姓消费而非政府消费,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升补贴力度等方法。第四,调整产业结构,当前我国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的比重较轻,以后我国要处理制造业产生过大的问题,并且极力推动服务行业的发展,这样不仅稳定了增长,也调整了结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推动科技创新。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建设国家的创新体系,重点构建以企业为主、市场为辅,产学研为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且加快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升财税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的扶持力度。
3.坚持对外开放。为了提高我国经济发展,一定要进行对外开放,透过创建自贸区,签订贸易投资保障协议等方式,让我国紧随世界的发展步伐,为我国的未来创造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4.推动体制创新。推动体制创新,主要是要转换政府的职能。当前,我国政府对于各类生产要素的控制和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行政干预,都形成了无法良好运用市场自身优点的情况,还有可能会形成资源的浪费,因此,要进行政府职能的转换,真正展现出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功能。 结束语
只有通过科学创新以及体制创新,才能真正调整我国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进而逐渐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与转换。 参考文献:
[1]马连良.后经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分析[J].经济论坛,2011(05). [2]杨星.经济转型及与政府转型的关系[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
[3]谢琦.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结构分析[D].西北大学,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