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哗拓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评价指标体系

来源:哗拓教育


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潜力分析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成先成对熟进成果社对性性果成转会保与果化市推为预可障预场广技期持国期对后术经续家社接的标济发安会的主准效展全效有要的益的的益效作主作作性用要用用作用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评价指标总体系(框架)

1

2

各领域评价指标体系及解释

评价指标体系

(适用于评价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化、新材料、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项目)

表一:评价指标体系

准则层 (评价因素) 要素层 (评价要素) 指标层 (评价指标) a. 该成果推广应用的时间 b. 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 c. 技术性能的完善性 d. 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技术 水平 成熟性 先进性 a. 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行业的热点问题 b. 与同行业相比较达到国内或国际的领先程度 a. 市场的需求量 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 b. 市场竞争力 c. 是否属于市场主导型技术 d. 市场风险 经济 效益 成果推广后的主要作用 a. 产品更新换代 b. 创造新产品 c. 替代进口产品 a. 调整产业结构 成果转化为技术b.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 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标准的主要作用 c. 促进国际及国内贸易 a. 直接经济效益 b. 间接经济效益 预期经济效益 社会 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3

效益 对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 预期社会效益 评价因素解释

表二:准则层指标

序号 准则层指标 R1 技术水平 指成果在技术上达到的水平。主要包括:成熟性、先进性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提出提升产业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R2 经济效益 的经济效益,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推动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主要包括:市场对接有效性、成果转化的作用和预期经济效益。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对促进整个人类社会公平、和谐、有序地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建立更R3 社会效益 加文明、完善的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和预期社会效益

指标解释 4

评价要素解释

表三:要素层指标

序号 要素层指标 指标解释 主要指成果推行的时间、范围、技术性能的完善性以及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R11 成熟性 性。主要包括:该成果推广应用的时间、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技术性能的完善性、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指成果中的创新技术在国际与国内的先R12 先进性 进程度。主要包括: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行业的热点问题、与同行业相比较达到国内或国际的领先程度 指成果的市场适应性,即市场能否认可新技术,新技术是否能够在市场占有一R21 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 席之地。主要包括:市场的需求量、市场竞争力、是否属于市场主导型技术和市场风险来衡量 指成果推广后能够在各个方面所产生的R22 成果推广后的主要作用 作用及影响。主要包括:产品更新换代、创造新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等 指如果把成果转化为标准,对成果本身R23 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主要作用 及其他各方面有什么样的影响。主要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国际及国内贸易、增加效益、对其它产业的促进作用等 指通过经济学等其他方面的方法预测成R24 预期经济效益 果可能带来的效益,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R31 R32 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对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对环境、生态、资源和社会公共利益产生的影响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对增强国防、维护国家科技安全、经济安全等国 5

家安全和利益所起的作用 指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后预期将产生的R33

预期社会效益 社会影响,如增加就业、缩小收入差距等 6

评价指标解释

表四:指标层指标

序号 指标层 指标解释 指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的时间。通过推广应用的时间从一R111 该成果推广应用的时间 个角度来反映成果的成熟性,一般推广时间越长,该成果越成熟性越好 指成果与相关的其他技术的相互协调关系。主要包括:可R112 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 替代性、相互补充性、相互排斥性等。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适应性越好则技术的成熟性越好 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品技术性能可能存在各种R113 技术性能的完善性 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缺陷。技术性能越完善,缺陷越少则说明技术的成熟性越好 指成果在应该得到推广的领域、行业、企业是否已经或可能得到推广。成果的产业化程度越高则技术越成熟 指该成果是否能解决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对热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大小。主要从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角度考察是否在技术上先进,一般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越强则成果的技术越先进 指经检索和同行专家鉴定,成果的综合技术水平或理论方R114 R121 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行业的热点问题 R122 与同行业相比较达到国内或国际的领先程度 法已经达到省(部)内、达到国内、超过国内、达到国际上公开的同类产品的最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水平程度,可参考获得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奖励确定 指该成果对应产品市场的潜在需求大小,是否值得推广应R211 市场的需求量 用该成果。市场的需求反映了成果是否能够被市场认可,目前或潜在的需求越大则成果的市场适应性越好 指成果推广后是否在市场上与同类产品相比更有竞争力。R212 市场竞争力 成果的市场竞争力越强则成果的市场适应性越好,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越好 指该成果所使用的技术是否是目前市场上的主导技术,是R213 是否属于市场主导型技术 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技术的市场主导性应用水平越好则成果与市场对接有效性越好,越容易被市场认可 7

指产品在定位、促销和开拓的整个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主要包括:行业生命周期上的风险、产品认知度R214 市场风险 上的不确定性和产品产销率上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从风险的角度衡量成果适应市场的能力,市场风险越小则成果的市场适应性越好 R221 R222 产品更新换代 创造新产品 指该技术是否属于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升级换代。成果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则成果就有推广的价值 该技术是否创造出新产品。若成果创造了新的产品,新产品能够创造更大的效益,则成果推广的意义更大 指成果是否能够替代进口产品,成为进口产品的替代品,减R223 替代进口产品 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成果替代进口产品的效果越好,则成果推广的价值就越大 R231 R232 R233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国际及国内贸易 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有促进作用。对产业结构优化效果越好则成果转化为标准后的作用也就越大 指成果转化为标准对产品提升竞争力的影响 指成果转化为标准对促进国际及国内贸易增加的作用。对贸易促进效果越好则成果越有必要转化为标准 指该成果转化为标准对相关产业(产业链上下游)的促进R234 带动其它产业发展 作用。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果越明显则成果转化为标准的作用越大,越有转化为标准的价值 指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后对企业增收、增效的直接贡献,R241 直接经济效益 可以从投资收益率、利润率等指标,项目净现值等指标衡量。直接经济效益越高则预期经济效益就会越好 R242 间接经济效益 指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后对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间接经济效益越高则预期经济效益会越好 8

9

评价指标体系(农业)

(适用于评价农业领域的科技成果项目)

表一:评价指标体系

准则层 (评价因素) 要素层 (评价要素) 成熟性 指标层 (评价指标) a. 该成果推广应用的时间 b. 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 c. 技术性能的完善性 d. 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a. 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行业的热点问题 b. 与同行业相比较达到国内或国际的领先程度 a. 市场的需求量 b. 市场竞争力 c. 是否属于市场主导型技术 d. 市场风险 a. 改善农产品品种 b. 提高农产品质量 c. 保障农产品安全 d. 扩大农产品出口 e.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 调整产业结构 b.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c. 促进国际及国内贸易 d. 保护消费者权益 e. 改善安全和健康 a. 直接经济效益 b. 间接经济效益 技术 水平 先进性 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 成果推广后的主经济 效益 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主要作用 要作用 预期经济效益 社会 效益 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对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 预期社会效益 10

11

评价因素解释

表二:准则层指标

序号 准则层指标 R1 技术水平 指成果在技术上达到的水平。主要包括:成熟性、先进性。 指标解释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提出提升产业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经R2 经济效益 济效益,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推动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主要包括:市场对接有效性、成果转化的作用和预期经济效益。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对促进生产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公平、和谐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建立更加R3 社会效益 文明、完善的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和预期社会效益。 12

评价要素解释

表三:要素层指标

序号 评价因素指标 (要素层) 指标解释 指成果推行的时间、范围、技术性能的完善性以及R11 成熟性 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主要包括:该成果推广应用的时间、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技术性能的完善性及成果推广后的普遍适用性 指成果中的创新技术在国际与国内的先进程度。主R12 先进性 要包括: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行业的热点问题、与同行业相比较达到国内或国际的领先程度 指成果的市场适应性,即市场能否认可新技术,新R21 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 技术是否能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包括:市场的需求量、市场竞争力、是否属于市场主导型技术和市场风险 指成果推广后能够在各个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及影R22 成果推广后的主要作用 响。主要包括:改善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扩大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 指如果把成果转化为标准,对成果本身及其他各方R23 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主要作用 面有什么样的影响。主要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国际及国内贸易、保护消费者权益、改善安全和健康 通过经济学、市场预测等方面的原理方法预测成果R24 预期经济效益 可能带来的效益,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R31 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影响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R32 对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 动植物生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及经济安全等国家安全和利益所起的作用 R33 预期社会效益 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后预期将产生的社会影响,如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 13

经济增强、增加就业、缩小收入差距等 14

表四:指标层指标

序号 指标层 指标解释 指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的时间。通过推广应用的时间从一R111 该成果推广应用的时间 个角度来反映成果的成熟性,一般推广时间越长,该成果越成熟性越好 指成果与相关的其他技术的相互协调关系。主要包括:可R112 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 替代性、相互补充性、相互排斥性。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适应性越好则技术的成熟性越好 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品技术性能可能存在各种R113 技术性能的完善性 缺陷。技术性能越完善,缺陷越少则说明技术的成熟性越好 指成果在应该得到推广的领域、行业、企业是否已经或可R114 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能得到推广,产业化的程度。成果的产业化程度越高则技术越成熟 指该成果是否能解决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对热点问R121 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行业的热点问题 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大小。主要从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角度考察是否在技术上先进,一般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越强则成果的技术越先进 指经检索和同行专家鉴定,成果的综合技术水平或理论方R122 与同行业相比较达到国内或国际的领先程度 法已经达到省(部)内、达到国内、超过国内、达到国际上公开的同类产品的最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水平程度,可参考获得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奖励确定 指该成果对应产品市场的潜在需求大小,是否值得推广应R211 市场的需求量 用该成果。市场的需求反映了成果是否能够被市场认可,目前或潜在的需求越大则成果的市场适应性越好 指成果推广后是否在市场上与同类产品相比更有竞争力。R212 市场竞争力 成果的市场竞争力越强则成果的市场适应性越好,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越好 指该成果所使用的技术是否是目前市场上的主导技术,是R213 是否属于市场主导型技术 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技术的主导性应用水平越好则成果与市场对接有效性越好,越容易被市场认可 R214 市场风险 指新产品开发时市场情况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行业生命周期上的风险、产品认知度上的不确定性和产品产销率上 15

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从风险的角度衡量成果适应市场的能力,市场风险越小则成果的市场适应性越好 R221 改善农产品品种 指改良农产品种质资源,优化老品种,增加新品种。成果对农产品优化的效果越好,则成果推广的意义也就越大 指通过优化种质资源、防治外来入侵生物、合理使用农业R222 提高农产品质量 投入品、病虫害疫病诊断与检疫,提升农产品品质,优化质量。成果对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作用越大,则成果越有必要推广 指对可能造成农产品污染的危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控R223 保障农产品安全 制,以减小危害,保障农产品安全。成果对农产品的安全提高作用越大,则成果推广的价值越大 R224 R225 R231 R232 R233 扩大农产品出口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促进国际及国内贸易 指对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成果越有利于农产品出口,则成果推广的作用越大 指通过该成果推广,对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的促进作用。成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作用越大,则成果推广的价值越大 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善的促进作用。对产业结构优化效果越好,则成果转化为标准后的作用也就越大 指成果转化为标准对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指成果转化为标准对促进国际及国内贸易增加的作用。对贸易促进效果越好,则成果越有必要转化为标准 指成果转化为标准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及提高消费者权R234 保护消费者权益 益的作用。能够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则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意义就比较大 指成果转化为标准后通过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改善以促进消R235 改善安全和健康 费者的安全和健康的作用。对安全和健康的改善效果越好则成果转化为标准的作用就越大 指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后农业增加单产和总产、节约生产R241 直接经济效益 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贡献。直接经济效益越高则预期经济效益就会越好 R242 间接经济效益 指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后对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间接经济效益越高则预期经济效益会越好 16

17

评价指标体系(能源、资源)

(适用于评价能源与资源领域的科技成果项目)

表一:评价指标体系

准则层 要素层 (评价因素) (评价要素) 指标层 (评价指标) a. 该成果推广应用的时间 技术 水平 先进性 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 成果推广后的经济 效益 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主要作用 主要作用 成熟性 b. 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 c. 技术性能的完善性 d. 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a. 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行业的热点问题 b. 与同行业相比较达到国内或国际的领先程度 a. 社会需求量 b. 该领域的竞争程度 c. 市场风险 a. 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b. 提高资源的开发效率 c. 提高“三废”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a. 促进结构节能和能源结构优化 b.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c. 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d. 保护消费者权益 e. 优化消费结构 f. 改善安全和健康 预期经济效益 a. 直接经济效益 b. 间接经济效益 a. 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b. 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c. 推动发展循环经济 d. 保护环境 e. 促进生态环境恢复 社会 效益 评估 18

对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 预期社会效益 19

评价因素解释:

表二:准则层指标

序号 准则层指标 R1 技术水平 指成果在技术上达到的水平。主要包括:成熟性、先进性 指标解释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提出提升产业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使经济R2 经济效益 实力不断增强,推动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主要包括:市场对接有效性、成果转化的作用和预期经济效益。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对促进整个人类社会公平、和谐、有序地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建立更加文明、完善的人R3 社会效益 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和预期社会效益

20

评价要素解释

表三:要素层指标

序号 要素层指标 指标解释 指成果推行的时间、范围、技术性能的完善性以及成果R11 成熟性 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主要包括:该成果推广应用的时间、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技术性能的完善性、成果推广后的普遍适用性 指成果中的创新技术在国际与国内的先进程度。主要包R12 先进性 括: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行业的热点问题、与同行业相比较达到国内或国际的领先程度 R21 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 成果推广后的主要作用 指成果的市场适应性,即市场能否认可新技术,新技术是否能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包括:市场的需求量、市场竞争力、是否属于市场主导型技术和市场风险 指成果推广后能够在各个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主要包括: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的开发效率、提高“三废”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等方面 指如果把成果转化为标准,对成果本身及其他各方面有R23 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主要作用 什么样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结构节能和能源结构优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国际及国内贸易、保护消费者权益、优化消费结构、改善安全和健康 指按照经济学、市场预测等方面的原理方法预测成果可R24 预期经济效益 能带来的效益,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对环境、生态、资源和社会R31 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对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 预期社会效益 公共利益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推动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促进生态环境恢复 R32 R33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对增强国防、维护国家科技安全、经济安全等国家安全和利益所起的作用 指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后预期将产生的社会影响,如增加就业、缩小收入差距等 R22 21

22

评价指标解释

表四:指标层指标

序号 指标层 指标解释 指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的时间。通过推广应用的R111 该成果推广应用的时间 时间从一个角度来反映成果的成熟性,一般推广时间越长,该成果越成熟性越好 指成果与相关的其他技术的相互协调关系。主要R112 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 包括:可替代性、相互补充性、相互排斥性等。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适应性越好则技术的成熟性越好 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产品技术性能可能R113 技术性能的完善性 存在各种缺陷。技术性能越完善,缺陷越少则说明技术的成熟性越好 指成果在应该得到推广的领域、行业、企业是否R114 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已经或可能得到推广,产业化的程度。成果的产业化程度越高则技术越成熟 指该成果是否能解决目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R121 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行业的热点问题 对热点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大小。主要从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的角度考察是否在技术上先进,一般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越强则成果的技术越先进 指经检索和同行专家鉴定,成果的综合技术水平R122 与同行业相比较达到国内或国际的领先程度 或理论方法已经达到省(部)内、达到国内、超过国内、达到国际上公开的同类产品的最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水平程度,可参考获得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奖励确定 指整个社会对该成果的需求程度。需求反映了成R211 社会需求量 果是否能够被社会认可,目前或潜在的需求越大则成果的市场适应性越好 指成果所在领域的技术竞争是否激烈。成果所在R212 该领域的竞争程度 领域的技术竞争在合理范围内,则成果的市场适应性好,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好 23

指产品在定位、促销和开拓的整个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行业生命周期上的R213 市场风险 风险、产品认知度上的不确定性和产品产销率上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从风险的角度衡量成果适应市场的能力,市场风险越小则成果的市场适应性越好 指对提高已有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资源的利用R221 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率越高则说明成果推广的作用越大,成果的价值越高 指对提高能源与资源开发时的回收率的作用。资R222 提高资源的开发效率 源的开发效率越高则说明成果推广的作用越大,成果的价值越高 R223 提高“三废”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指促进“三废”和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三废”及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越高则说明成果推广的作用越大,成果的价值越高 指促进发展低耗能的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R231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结构节能和能源结构优化 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产业结构优化效果越好则成果转化为标准后的作用也就越大 改善企业经营粗放,消耗高,浪费大,经济效益R232 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差的状况,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力 指通过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成果的推广,从R233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而推动产业化水平,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对市场秩序规范效果越好则成果转化为标准的作用和价值也越大 指成果转化为标准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及提高R234 保护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权益的作用。能够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则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意义就比较大 指优化能源与资源的消费结构,提高洁净能源资R235 优化消费结构 源在消费中的比重,增加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能够有效的优化消费结构说明成果转化为标准的作用相对比较大 指成果转化为标准后对改善社会环境安全和人类R236 改善安全和健康 健康的作用。对安全和健康改善的越有效则成果 24

转化为标准的作用也就越大 指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后对能源与资源节约的直R241 直接经济效益 接贡献,可以从投资收益率、利润率等指标,项目净现值等指标衡量。直接经济效益越高则预期经济效益就会越好 指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后对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R242 间接经济效益 的贡献。间接经济效益越高则预期经济效益会越好 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洁净煤技术,扩大天然气利用,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R311 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利用向高效化、清洁化方向发展。成果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合理,则成果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大 指通过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成果的产业化,R312 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从而实现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以推动我国走集约化道路。成果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则成果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大 指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及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R313 推动发展循环经济 产业循环式组合,推动社会循环式消费。成果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效果越好则成果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大 指有助于推动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成果对R314 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越有效,则成果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大 指由于能源的开采而使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技R315 促进生态环境恢复 术有助于促进被破坏生态环境的恢复。成果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作用越大,则成果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大

25

评价指标体系(环境保护)

(适用于评价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成果项目)

表一:评价指标体系

准则层 (评价因素) 技术 水平 先进性 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 要素层 (评价要素) 指标层 (评价指标) a. 该成果推广应用的时间 b. 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 c. 技术性能的完善性 d. 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a. 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行业的热点问题 b. 与同行业相比较达到国内或国际的领先程度 a. 社会需求量 b. 该领域的竞争程度 c. 市场风险 a. 促进能源与资源的循环利用 b. 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c. 提高产品安全 d. 限制“三废”排放量 a. 调整产业结构 b. 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 c. 保护消费者权益 d. 改善安全和健康 a. 直接经济效益 b. 间接经济效益 a.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b. 加快生态环境的恢复 c. 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d.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成熟性 经济 效益 成果推广后的主要作用 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主要作用 预期经济效益 对社会可持续社会 效益 发展的作用 对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 预期社会效益 26

评价因素解释

表二:准则层指标

序号 准则层指标 指成果在技术上达到的水平。主要包括:成熟性、先进性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提出提升产业素质、提高市场竞争R2 经济效益 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推动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主要包括:市场对接有效性、成果转化的作用和预期经济效益。 指标解释 R1 技术水平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对促进整个人类社会公平、和谐、R3 社会效益 有序地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建立更加文明、完善的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和预期社会效益 27

评价要素解释

表三:要素层指标

序号 要素层指标 指标解释 指成果推行的时间、范围、技术性能的完善性以及R11 成熟性 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主要包括:该成果推广应用的时间、成果与相关技术的协调性、技术性能的完善性、成果推广后的普遍适用性 指成果中的创新技术在国际与国内的先进程度。主R12 先进性 要包括: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行业的热点问题、与同行业相比较达到国内或国际的领先程度 指成果的市场适应性,即市场能否认可新技术,新R21 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有效性 技术是否能够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包括:市场的需求量、市场竞争力、是否属于市场主导型技术和市场风险 指成果推广后能够在各个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及影R22 成果推广后的主要作用 响。主要包括:促进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限制“三废”排放量及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指如果把成果转化为标准,对成果本身及其他各方R23 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主要作用 面有什么样的影响。主要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际及国内贸易、保护消费者权益、改善安全和健康 按照经济学、市场预测等方面的原理方法预测成果R24 预期经济效益 可能带来的效益,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对环境、生态、资源和R31 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社会公共利益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生态环境修复、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和促进循环经济等方面 R32 R33 对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 预期社会效益 指成果推广及转化为标准后对增强国防、维护国家科技安全、经济安全等国家安全和利益所起的作用 指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后预期将产生的社会影响,如增加就业、缩小收入差距等 28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