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冯初中 于润东
一、 学习目标
1. 巩固凸透镜成像规律,进一步提高应用本规律的能力。 2. 提高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巩固透镜和面镜对光线的作用的综合应用
4.鼓励学生在探索设计实验中体验由思考而大胆设计的信心与耐心 5.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和解题的规范性 二、自查自纠,交流提问
依据参考答案,针对自己的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标出仍弄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后,形成小组问题,分组写在黑板上。 附: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2.B 3.D 4.BD 5.C 6.A 7.B 8.AD 9.D 10.A 11.C 12.A
填空题
13.折射 光的漫反射 14.虚像 反射 6 15.振动 大于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音色16.凸 会聚 照相机 17.减小 增大18.焦点 作图、简答题 19.(略) 20.
实验题 21.(1)振动(2)a.像和物的位置及大小 b.2 c.找不到或找不准像的位置 d.不合理 只有两组数据,太少(3)a.蜡烛上调(透镜下调或光屏上调) b. 向右;向右;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机);圆形鱼缸相当于放大镜(凸透镜) 22.(略) 出错原因:
1.审题不严 ( ) 2.作图不规范 ( )
3.语言叙述不规范 ( )
4.书写不规范、字写错或太潦草 ( )
5.未注意到题目中的特殊或重要的词语 ( ) 6.不会做,题目一点也看不明白 ( ) 7.其他 ( )
针对自己的问题,下次考试我要做到 。 三、合作探究,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组2组:第5题 3组4组:第6题 5组6组:第19题 7组8组:第22题 要求:理清解题思路,找出所考查的物理规律、原理或概念,总结解决本类问题的关键 四、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要求:第5题 第19题 第22题讲解、板演,两个小组可相互补充,质疑、辩论 第6题按小组合作,讨论的要求将需讲解的内容简练的写在纸条上,供其他小组传阅。 五、补偿训练
1.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
A.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3.光学黑箱中有焦距是4cm的凸透镜和平面镜各一只,凸 透镜主光轴CC/如图所示。一条光线对准凸透镜焦点射 入黑箱,折射后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
射后从黑箱射出。请完成箱内完整的光路
4.利用作图解释斜插入水中的筷子,水中部分向上弯折的原因。
六、课堂检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
2.在下列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镜子。
3.声音能传递信息,我们往暖瓶里灌开水时,是根据 的变化知道灌入开水的多少.
4.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作子弹的抢。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 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绝缘物质
5.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境正对着太阳,在距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透凸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cm。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k点,如图所示,则当蜡烛在_________点时在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最大。
附:检测试题
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试题分第I、II两卷,I卷是选择题,II卷是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 I 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
小题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 A.鸽子靠次声波导航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 C.月球上两宇航员利用声波进行面对面交流 D.90dB是学生学习的理想环境
2.下列哪个情景中的“影”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 (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树影婆娑 3.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纳系统
4.下列对①平面镜成像、②放大镜成像、③小孔成像、④照相机照相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①③ B.应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②④ C.所成像是实像的有②④ D.所成像是虚像的有①②
5. 一支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 A.无法成像 B.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D.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6. 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
A.0.1m B.0.2m C.0.3m D.0.5m
7. 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8 .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站在水池边能看到水中的游鱼,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c.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D.有些商贩用沾有猪油的抹布擦茄子,使茄子看起来更光亮,是利用了镜面反射 9. 阳光下,在平静水面上观察水中的鱼,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甲图能看到鱼 B.只有乙图能看到鱼 C.只有丙图能看到鱼 D.四个图都能看到鱼
10.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11在雷雨来临之前,先看到电光一闪即逝,紧接着就听到隆隆不断的雷声,这主要是由于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 )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闪电发生在雷鸣之前
12..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O点处形成一光斑, 在向容器中逐渐加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向水面移动 D.静止不动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64分)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30分)
13.将铅笔插在盛有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铅笔好象在水面折断了,这一现象属于光的 现象;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时,发生了 的缘故。
14.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湖水深5m,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 (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 m 15.复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一些电视娱乐节目中,经常有普通人模仿歌星演唱歌曲,模仿者要想和歌星的演唱声
音相象,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 16.如图,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_(只需填写一种).
.17 .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 (填“增大”或“减小”)照
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18为满足教学需要,张老师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如图所示,在一个用开有细缝的纸罩扎住的圆筒里安有凸透镜和可前后移动的灯泡,调节灯泡,当灯泡的灯丝处在凸透镜的_______的位置时,从细缝中射出的光才会是平行光。
三、作图、简答题 (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
共14分)
19.小猫抓不着鱼,觉得很奇怪.请你说明其中的物理
道理.
20.画出图中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20分) 21.回顾实验和探究:
(1)喇叭在“唱歌”时,我们看到纸盒上的纸屑在上下跳
动,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c.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
“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家发现圆形鱼缸中的金鱼被放大了,很想知道为什么。他带着问题去问老师,老师指导他做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中:a.成像出现如图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保持凸透镜不动,要使所成的像变大且清晰,蜡烛应___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
移动,光屏应___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应用这个原理制成了___________,继续移动蜡烛后光屏怎么也找不到蜡烛的像了,但是透过凸透镜却看到了一个放大的蜡烛的像。请你帮助小明解释圆形鱼缸中鱼被放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进一步探究:(6分)
小明还想知道蜡烛火焰与光屏上成的像左右是否颠倒.请你帮他设计实验. 你的设计方法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