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n 防、排烟的目的与任务 n 防烟
防烟原理、方法与防烟系统的构成 需要防烟的部位
防烟技术措施(风量与相关参数) n 排烟
排烟原理、方法排烟系统的构成 需要排烟的部位 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
排烟技术措施(风量与相关参数)
Page2
n通风空调风管系统与防、排烟系统的关系 n防、排烟系统的工作过程与运行控制 n常见防、排烟设备与部件 n防、排烟系统的检查要点
Page3
9.1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1、火灾烟气轻。贴附顶棚水平扩散,沿垂直通道垂直扩散, 垂直扩散速度很快;
2、靠近着火中心烟气温度高,体积膨胀率大,能迅速灼伤 呼吸道;
3、烟气有毒。含有大量CO、CO2、NOx等有毒气体和烟尘, 能迅速使人中毒昏迷乃至死亡; 4、传播速度快。
Page4
Page5
Page6
9.2 目的与任务
目的:保障火灾时的疏散与扑救,即保证疏散 通道畅通(无烟) 任务
防烟:主要是针对防烟楼梯间和前室而言。防烟楼
梯间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们垂直疏散的唯一 通道。火灾时,应防止烟气侵入,确保楼梯间、消 防电梯间及前室内为无烟区,保证人们安全疏散和 消防人员的及时扑救。
排烟:主要目的是将火灾时产生的烟气,从着火房 间内和着火房间所在的防烟区内就地排出,防止烟 气扩散到其它防烟区的房间和疏散通道内,以保证
人们安全疏散和消防人员的扑救条件。
Page7
相关基本概念
防火分区:将一个面积较大的区域用墙、防 火卷帘等分割成多个区域。
防烟分区:用防烟垂帘、或垂下的一定高度 的梁(≥500)将一个防火分区分割成多个 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不宜超过
2
500m,且防烟分区不应超越防火分区 。 建筑分类:一类建筑、二类建筑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1/3、1/2
Page8
Page9
管道井、电缆井、风井
井道是管道、电缆在高层建筑中垂直敷设的 通道,它们往往是火灾蔓延的途径。为了防止 火势扩大,要求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 气井等均应单独设置,不应混设。建筑高度不 超过lOOm的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
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隔断, 建筑高度超过lOOm的建筑,每层楼板处都应作 防火分隔。 避难层
高度lOOm以上的建筑,一旦发生火灾,要将 建筑内的人员完全疏散到室外比较困难。因此, 建筑高度超过lOOm的公共建筑,应设避难层, 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封闭式避难
层应是无烟区。
Page11
9.3、防烟
9.3.1 防烟原理、方法与防烟系统的构成
原理:通过保持防烟区域内的气压,阻止烟气进入。 方法:加压送风
系统构成:加压送风防烟系统由加压风机、风管、加压送 风口等组成。
Page12
需要防烟的部位
1、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 或合用前室;
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 条件的前室; 3、封闭避难层(间)。
Page14
9.3.2 防烟技术措施
压差要求: (1)防烟楼梯间要求的正压值为40-50Pa。
(2)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和封闭避 难层(间)的正压值为25-30Pa。 风量计算: 前室加压风口的开启方式:
1.火灾时,开启火灾层及其上、下相邻 层送风口,同时开启三个送风口。 2.火灾时,只开启火灾层送风口。 3.火灾时,开启所有各层的送风口。
Page15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的加压送风量
系统负担层数
加压送风量
(m3/h)
加压送风量
系统负担层数 (m3/h)
<20 层
25000~
30000
20层~32层
35000~
40000
Page16
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分别加压送风量
系统负担层数
<20层
合用前室
20~32层
合用前室
18000~22000
防烟楼梯间
12000~16000 20000~25000
送风部位 防烟楼梯间
加压送风量(m/
h)
16000~20000
3
Page17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加压送风量
系统负担层数
加压送风量(m3/h)
<20层 15000~20000
20层~32层 22000~27000
Page18
防烟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前室或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
排烟条件时的送风量
系统负担层数 加压送风量(m3/h)
<20层 22000~27000
20层~32层 28000~32000
Page19
9.3.3 层数超过三十二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 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9.3.4 剪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 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9.3.5 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 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30m3/h计算。
9.3.6 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 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 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 装置。
8.3.8 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 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
Page20
9.4 排烟
排烟原理、方法、排烟系统的构成
原理与方法:通过自然或机械方法,在房间上部将火灾产生 的烟气排出。 排烟系统构成:由排烟口或排烟阀、管道、排烟风机等组成。
Page21
需要排烟的部位
建筑内有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
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
自然排烟:无需机械动力,烟气从开启的门窗、建筑敞开面 自动排出
机械排烟:需要机械动力(风机)将烟气排出
Page22
自然排烟条件
自然排烟技术措施:
1.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面
22
积不应小于2.0m,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
2
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m;
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 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4.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 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
Page24
机械排烟
设置机械排烟的条件及部位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 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 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2、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2
3、面积超过100m,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 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
4、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
22
间总面积超过200m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且 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Page25
排烟技术措施
排烟风量
不设防烟分区的房间和走道: L=60A
3
L——排烟风量,m/h;
2
A——房间面积,m; ——漏风系数。
(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m3/h) 当房间进行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 计,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h,计算公式如下:
L=120Amax
3
Page26
走道的排烟计算面积,包括走道本身的面积和连通走道 的无窗房间或设有固定窗房间面积之和,不包括有可 开启外窗的面积,选择风机时,单台风机排风量不应
3
小于7200 m/h。
中庭机械排烟风量
中庭体积(m)
3
排烟量(次/h)
6 4
Page27
备 注
3时, 体积大于1700m
排烟量不应小于
3
102000 (m/h)
≤17000 >17000
Page28
排烟口的位置
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 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设在顶 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 离不应小于1.00m。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 不应超过30m。
Page29
Page30
Page31
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安装在 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其隔热层应采用不燃 烧材料制作,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 150mm的距离。 排烟与补风:
设置机械排烟的地下室,应同时设置送风 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Page32
9.6 防、排烟系统的控制
防烟系统的工作过程
烟感器→加压风机、加压阀门同时开启→加 压送风
排烟系统的工作过程
烟感器→对应的防烟分区内的排烟风口或阀 门开启、同时排烟风机、补风机(如有) 开启→排烟→当烟气温度达到规定值时( 280℃)自动关闭。
Page33
通风空调风管系统与防、排烟系统的关系
下列情况之一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道应设防火 阀: 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 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
间隔墙和楼板处。 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
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 厨房、浴室、厕所等的垂直排风管道,应采取防止回流
的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防火阀。(厨房排油烟风道上的
防火阀动作温度为150℃)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等,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 但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烧材 料制作。
Page34
防排烟系统的控制
1、设备联动
排烟口和排烟阀与排烟风机的联动; 加压风口与加压风机的联动。
2、排烟口或阀的开启数量:仅仅开启火灾区防烟分 区内的排烟口或阀,排烟口或阀为常闭。 3、加压送风口或阀开启数量:防烟楼梯间全开,为 常开风口;前室和合用前室有三种开启方式(如 前述),一般为常闭风口。
Page35
9.7 常见防、排烟设备与部件
1、加压送风机
加压送风机一般无特殊要求,普通的中、低压离心风机和专为加压 送风用的轴流风机均可满足要求。
2、排烟风机
排烟风机有耐温要求,“高规”规定,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时, 能连续工作30分钟,一般常用的普通离心风机均可满足。目前工 程中普遍选用的有4—68型离心风机等 。
轴流式排烟风机
特点:轴流轮毂式叶轮、采用高温电 机,电机全封闭内置,设有专门的电 机冷却系统效率高、噪声低、结构合 理、体积小、安装方便。
应用:高层建筑、烘房、地下车库、 地铁、隧道等消防排烟及送排通风, 双速风机低速用于平时通排风、高速
Page36
时为消防排烟
混流式排烟风机
特点:混流轮毂叶轮、采用 高温电机,电机全封闭内置,
并设有专门的电机冷却系统,
耐高温性能优良、效率高、 噪声低、结构合理、体积小、
安装方便等优点。安装上水
平、垂直、吊装均可。 应用:高层建筑、烘房、地 下车库、地铁、隧道等消防 排烟及送排通风,双速风机 低速用于平时通排风、高速 时为消防排烟。
Page37
消防通风两用柜式离心风机 特点:电机外置,风量大、 噪声低、耐高温性能优良、 外形美观、进出口位置形式 多、安装方便(吊装、坐地 安装均可)
应用:宾馆、饭店、礼堂、 影剧院、地下室、厂矿企业、 办公楼等需要消防排烟、厨 房排油烟及通风换气场合
Page38
3、防、排烟阀和排烟口
防 火 类 类 别
名 称
性 能
用 途
防火阀
防烟、防 火阀
空气温度70℃时,阀门自动关闭可输出联动 用于风管内,防止火势蔓
延 信号,靠熔断器工作 靠烟感器控制动作,用电讯号通过电磁铁关
闭(防烟),还可通过70℃温度熔断器自动关闭
防火
用于风管内防止烟、火蔓 延
防 烟 类
加压送风 口
靠烟感器控制,电讯号开启,也可手动(或远
距离缆绳)开启,可设有280℃温度熔断器防 用于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 火关闭装置,输出动作电讯号,联动加压风 口
机开启 电讯号开启或手动开启,输出开启电讯号联
动开启排烟风机,手动复位
用于排烟系统的风管上
排烟阀
排烟防火 阀
排 烟 类
电讯号开启和手动开启,280℃温度熔断器防 用于排烟系统及排烟风机
入口的风管上,排除烟气、
火关闭装置,输出动作电讯号
防止火蔓延
排烟口
电讯号开启,手动(或远距离缆绳)开启,输出 用于排烟;设置在排烟 电讯号联动开启排烟风机,可设280℃温度熔
房间,走道顶棚或墙壁上
断器
Page39
防火阀
功能:
用于通风系统,70℃阀 门自动关闭。
用于排烟系统,280℃ 阀门自动关闭。
手动复位,关闭,有自 锁装置。
开启角度(0~90℃)可 调节。
易熔杆动作后输出火灾 报警信号。 手动关闭,打开挂钩, 输出关闭电信号。 特点: 有自锁装置,当阀门上
弹簧受高温失败 后,阀门不会在高热气 压作用下开启。
Page40
防火风口
功能:
防火风口安装在通风空调 系统送风口处。
由铝合金风口与防火阀组合。 风口可调节气流方向。
开启角度为0~90℃无级调节。 70℃阀门自动关闭。 特点:
可视阀门开启,关闭。 手动调节风量和复位。
Page41
排烟风口
功能:
DC24V电源控制阀门打开。 远距离手动复位、关闭、开启 FPYBW24/0.3-280型,开启后, 280℃时, 自动关闭,并自锁。 特点:
控制电源电压DC24V±10%,电 流≤0.3A。
开启后输出电信号。 远距离控制≤6m。
Page42
9.8 防、排烟系统的检查要点
1、对照“规范”检查必须设置防排烟系统的场合是否 设置;
2、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排烟口(阀)、送风口、阀等是否齐备,性能、 位置是否满足要求(查许可证、性能表);
(2)风机类型、风量及风压是否与设计相符(查风 机铭牌);
(3)管道材料、走向、大小; (4)联动设置; (5)调试记录。 。。。。。。
Page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