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爱・ 教育 王长胜 (吉林省长岭县三青山镇中学,吉林长岭131532) 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人 类。可是如今的家庭结构以独生子女为主,大部分的孩 子从小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足环境中,他们 受到长辈们过多的呵护。娇生惯养使得相当部分孩子不 懂得尊重师长,关心他人,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同 2.当孩子渐渐长大,要从教育孩子爱父母家人开 始,父母应有意识的让孩子了解别人对孩子的爱及具体 表现,并让孩子尝试用同样的感情和行为去回报别人。 首先让孩子从关爱父母以及家人做起:比如说孩子过生 日时,父母送给他生日蛋糕,等到父母过生日时,可鼓 时又缺乏独立性,贪图享受,懒惰、任性等不良习惯。 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很少去关L, ̄IJ人到底怎 么样。可以说,这些孩子虽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舍 不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 想,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正如我国近代 教育家夏丐尊所说: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 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 有教育。”正因为有了爱的教育才能演绎爱的精彩!归 励孩子为父母做一件事情作为生日礼物,如炒一盘菜, 以让孩子帮助拿药、端水;吃饭时,可让他学着给长辈 夹菜;平时也要鼓励孩子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 务活,如扫地、擦桌子、煮饭、整理房间等。渐渐让孩 3.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增强和视野的扩大,还可以 引导孩子将爱心从熟悉的人迁移到一些陌生的人身上。 比如引导孩子关心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鼓励他们用零 花钱给灾区人民捐款,在车上给老年人让座,主动帮助 他们遇到任何事都认为别人应该让着我,却很少设身处 制作一张精致的生日贺卡等等。再比如家人生病时,可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这种情况,我常常在 子学会关心自己的同学、老师等等。 根至U底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关爱!俄国 有困难的人等等,通过这些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助人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的教育应是整 为乐的优秀品质。“给人玫瑰,手留清香”让孩子在爱 个教育的主旋律。现代杰出的教育家梅贻琦也曾说“教 的氛围中体会到爱与被爱的快乐。 育的出发点是爱”。如此看来,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 还有什么比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当中播下爱的种子更加重 要呢? 4.培养孩子的爱心,还有一点最需要注意:父母是 孩子行为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父母更要首先约 束自己,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 注重发挥言传身教的力量,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去影响孩 那么又该从哪里入手来教会孩子懂得关爱他人,让 他们内心充满爱呢?需要我们教师与家长携手并肩,共 子。父母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 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父母 同努力。 1.孩子小的时候可以鼓励他们养一些小动物,平时 鼓励孩子给动物喂喂食。因为儿童天生就喜欢小动物, 的浓浓的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注意多多使用饱含爱的 语言,比如“你辛苦了”、“我来帮助你”、“谢谢你” 与小动物玩耍便成为他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儿童抚 等等;在长辈面前,更要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孝心,给老 摸和拥抱小动物的活动中,会有一种被接受、被陪伴的 人泡一杯茶,端一碗饭,陪老人聊聊天、说说贴心话, 感觉,这样就会使儿童获得心灵慰藉,培养他们的爱 送个礼物等等。实际上家庭成员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 心。而且当他们给小动物喂食、梳毛、洗澡、打扫“居 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在外面,父 室”时,他们会体验到一种关爱感,这样渐渐的从呵护 小动物出发,孩子就能从中体验到一种快乐。除此以 外,我们可以带孩子广泛的接触大自然,可以引导孩子 们去亲近周围的一草一木,来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及对不 同生命的关注。让他们看看花开,听听鸟叫……由于孩 母更要注意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细节,处处保持良好的 形象,避免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总之,爱心是最美丽的心灵之花,爱心也是孩子将 来步入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孩子求知、求美的动力 和源泉。孩子的爱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 的,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的“润物细无声”的发展过 程。作为家长,作为教师,让我们从小给孩子的心灵播 下爱的种子,让爱在孩子的心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子与动植物有天然的亲近感,这样的爱心教育就更为自 然、更为有效。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就能学 会关心和爱护别人。 作者简介:王长胜(1978-),男,吉林省长岭县三青山中学,中学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