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园圃/逮捕 烘托/哄骗 记载/超载 锋镝/贬谪 B . 伛偻/佝偻 积攒/攒动 剽窃/剽悍 祈祷/颀长 C . 殷切/殷忧 冠冕/冠军 倾轧/轧钢 蛰伏/海蜇 D . 遒劲/劲头 哨卡/卡车 炮制/炮烙 纰漏/砒霜
2. (2分) (2016七上·仙游月考)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 ②随着南昌朝阳地区的开发,如何活化朝阳水系备受_______ 。
③毋庸 ,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A . 国事 关注 质疑 B . 国事 关心 质疑 C . 国是 关注 置疑 D . 国是 关心 置疑
3.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B . 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C .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第 1 页 共 13 页
D .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4. (2分) (2017高三下·上饶月考)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①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古诗词②“曲高”,③“和者众”,国人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④正是这共同的经历和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⑤“中国诗词大会”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的诗词,在带领观众重温中华经典时同时,⑥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 A B C D 并且 而 / 而且 A . A B . B C . C D . D
5. (2分) 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退秦师 B . 既东封郑 C . 共其乏困 D . 吾不能早用子
6. (2分) 下列两组划线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 2 页 共 13 页
② 不仅 虽然 即使 / ③ 而且 但是 也 但是 ④ 也许 / 因而 看来 ⑤ / 所以 那么 因此 ⑥ 又 也 就 仍 A . ①与②的“惑”相同, 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 . ①与②的“惑”相同, 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 . 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 . 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7. (2分)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 .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D .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8. (2分) (2017·江苏模拟) 下列各项中,作品、体裁、作者、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托尔斯泰传(节选)》 人物传记 罗曼·罗兰 法国
B . 《咬文嚼字》 议论文 朱光潜 中国 C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小说 海伦·凯勒 美国 D . 《五月的鲜花》 音乐评论 李皖 中国
二、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简答题
(1)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政共有三次流泪的细节。请具体分析他流泪的原因。
(2) 前人在批注《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时,曾诙谐地批下一句:“谁叫你赤膊?”请问这句批语评的是曹操麾下哪位武将?请简述这一事件。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 (11分) (2018·郴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
第 3 页 共 13 页
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时有旱蝗、日食、地震之变,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擢直史馆,兼修起居注,襄益任职论事,无所回挠。吕夷简平章国事,宰相以下就其第议政事,襄奏请废止之。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复修起居注。唐介击宰相,解盛怒,襄趋进曰:“介诚狂愚,然出于进忠,必望全贷。”既贬春州,又上疏以为此必死之谪,得改英州。进知制诰 , 三御史以论梁适解职,襄不草制。后每除授非当职,辄封还之。帝遇之益厚,赐其母冠帔以示宠,又亲书“君谟”两字,遣使持诏予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襄精吏事,谈笑剖决,破奸发隐,吏不敢欺。
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赠吏部侍郎。
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书之。于朋友尚信义,闻其丧,则不御酒肉,为位而哭。尝饮会灵东园,坐客误射矢伤人,遽指襄。他日帝问之,再拜愧谢,终不自辨。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B . 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C . 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D . 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称号,如“仁宗”。 B . “擢”表示官职提拔、提升,同样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右迁、升、拔、陟、徙等。 C . “制诰”指皇帝的诏令。“知制诰”本意指掌管为皇帝起草诏令事务,后用作官名。
第 4 页 共 13 页
D . 古代官员在“丁忧”其间不得为官。若有特殊原因,国家也可丁忧者为官,称为“夺情”。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蔡襄心怀正义。范仲淹、余靖、九洙、欧阳修遭贬,他作诗讥讽高若讷;余靖、欧阳修、王素重获重用,他又作诗称贺。
B . 蔡襄不畏权贵。吕夷简执政期间,宰相以下的官员到他的府中商议政事,蔡襄得知后,上奏请求废止此事。 C . 蔡襄敢于直言。唐介因攻击宰相而触怒皇帝,蔡襄进言为其求情,结果先后被贬至春州、英州。 D . 蔡襄精明强干。在任开封知府期间,蔡襄轻松处理各种事务,侦破奸恶揭发隐秘,下属官吏心怀敬畏。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襄趋进曰:“介诚狂愚,然出于进忠,必望全贷。” ②于朋友尚信义,闻其丧,则不御酒肉,为位而哭。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11. (8分) (2017高一下·张家口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山居寄友人① 周贺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 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 除忆文流②外,何人更可言。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②文流:文士之流,指有才学之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诗歌标题既点明了写作的时令,又表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写作意图,可谓“一举多得”。 B . 首联描写了春居山中、远离尘嚣、时立观景、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诗人高雅脱俗,飘然世外。
第 5 页 共 13 页
C . 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少”与“多”相对比,鲜明的写出了山居环境远离尘嚣的清幽和静谧。 D . 颈联写岩石旁松树的老色,寄寓诗人年老之意;写临水杏花的繁茂,又暗喻诗人的老当益壮。 E . 尾联写诗人除了文友可忆之外,再无人可与之交流,表达了希望友人和自己一起隐居山林的愿望。 (2)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五、 默写 (共1题;共6分)
12. (6分) (2019高三上·青岛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荀子《劝学》中为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连用四个比喻,并联系生活实际,得出“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3) 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庞大高峻,气势不凡。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13. (12分) (2018·安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那一片春光 葛水平
①一年中最值得记忆的喜庆是从秋收后的锣鼓家什开始的。倘若村庄里没有戏台,“不唯戏无以演,神无以奉,为一村之羞也”。一座戏台的出现可以让村庄的天空改变分量,戏台是村庄伸出的手臂。
②戏台,是一个村庄最重要的场所。在家族中,在村子里,戏台总是很显赫地坐落在村子中央。它每年一度的繁华,更是与四周简陋的房屋形成鲜明对比。在这里,很多很多的欢乐都让时间的浮尘,一下一下地拂淡了。走上戏台,我惊讶地发现,一些恍若锣鼓的家伙,一派高亢的梆子腔,都被封在它的木板和廊柱的木纹里了,一起风,咿呀呀似有回放。
③纵观戏曲的发展史,戏台总是与戏曲的产生和发展同步的。戏曲萌生的北宋之前,尚为歌舞伎乐表演,这种表演只是画一块地方,撂地为场,由天性活跃的人在场地中央手舞足蹈。后来出现了露台,把艺人抬高,看个人展示自己。有史记载,这种舞台始于汉,普及于宋,到11世纪的北宋中叶,在北方的农村庙宇内开始出现了专供乐伎与贡品之用的建筑——舞亭。
第 6 页 共 13 页
④我始终不能忘记,阳光总是很鲜艳地照在戏台上,如后来舞台上的灯光。历史被搁到舞台上,人们开始娱乐历史,享乐历史,笑话历史。历史上帝王也有守不住江山的那一天,上天总会让他遭逢对手,于是就有各路英雄死在舞台上,死在锣鼓声里。看他们的人生曲曲折折,坐着,说笑着,看谁有能耐活到今天,天底下还是俺们老百姓有活头啊。看戏的人笑舞台上的人一生都过的是啥日子,心里受的是啥委屈,担的是啥惊慌。当热闹、喧哗过后,这时候,神也变得人性化了。于是,明白自己才是人世间最人性的神,是人操控着神的心力。
⑤戏台,拢着几千年中国的影子。纸上的东西对于老百姓来说总是不太踏实。一台戏,短促的热闹,闲月闹天的阶段,庄稼人看回头,看得情趣盎然那才叫好。这不,天才麻麻亮,汉子就扛着板凳占位置了。女人们傍晚等不及吃饭叽叽喳喳早已在戏台下闹开了,男人允许女人在唱戏期间放松几天。那样的时光,是村庄人潮喧闹的季节。
⑥四方步伴着梆子板眼敲打的节奏,一脸油彩似乎就穿行在了写实与象征的两重世界。人生如果是一场梦,演员演到极致便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前世。人不知舞台上萧何月下追韩信,为何要义无反顾?为何?刘邦说:“母死不能葬,乃无能也;寄居长亭,乞食漂母,乃无耻也;受胯下辱,一市皆笑,乃无勇也;仕楚三年,官止执戟,乃无用也!”有谁知,又有谁知?追来的人到最后落下一段唱:“到如今一统山河富贵安享,人头会把我诓,前功尽弃被困在未央,这才是敌国破谋臣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⑦那样的舞台上,那样的大英雄悲歌。
⑧我看见过山西省万荣县孤山脚下北宋石碑,碑上记录着民间集资建造的中国最早的戏曲舞台。北宋叫“舞亭”“乐楼”,在大都市汴京还被称作“勾栏”“瓦舍”。“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这是一幅来自民间旧戏台上的楹联,当今人想要和历史对话,能找到唯一的活物实际上就是舞台了。
⑨沁河岸边的古戏楼旧了,肉眼寻见它时,它已经失去了俗世快乐,它赤裸在天地间,我感到了悲伤。无人救我。只有那戏台上重檐歇山顶,正脊鸱尾艰难涌动直刺青天;只有那靠旗长枪,等待着大锣亮声好腾空远望。然而都安慰不了我,天地间只活跃着我的喘气声,我清醒地知道:修补是必须的,不修补就是毁灭,但往往修补就是另一种毁灭。一个注定与岁月无法抗衡的建筑,它生或者说它死,真希望有人多问几句!
⑩好在许多美好变成了戏剧财富,成为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为徐策跑城,成为霸王别姬,成为杨门女将,成为贵妃醉酒,成为王宝钏守寒窑……于是,世界不再是奔跑速度而是一种慢下来的享受。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戏台坐落在整个村子的中央,它一年一度的繁华与周围房屋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如此来写突出了戏台在中国传统农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 7 页 共 13 页
B . 文章写“我”对记忆中戏台的独特认识及“我”走上戏台的感受,以第一人称视角行文,使表现的思想情感更为真实,更易引起读者共鸣。
C . “男人允许女人在唱戏期间放松几天”一句,一方面表明唱戏是村庄人心中的大事,另一方面也隐含有对传统社会中存在的男权思想的不满。
D . 文中作者的感情与戏台紧密联系,其中既有对传统戏台的深深回忆与眷恋、对古戏台日渐破旧的悲伤,也有对美好事物以戏剧方式传承的欣慰。
(2) 文章第③段写到有关戏台的历史,第⑥段引用相关唱词,它们在文中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文章写作的对象是“戏台”,那么作者笔下的“戏台”具有哪些人文价值?请结合文章具体表述你的看法。
14. (12分)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祥子买车 老舍
他换了新车。从一换车那天,他就打听明白了,像他赁的那辆——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值一百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糊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大概地说吧,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但是,祥子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块五块的,一年就能剩五六十块!这样,希望就近便多多了。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祥子——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
可是,事实并不完全帮助他的愿望。不错,他确是咬了牙,但是到了一年半他并没还上那个愿。包车确是拉上了,而且谨慎小心地看着事情;不幸,世上的事并不是一面儿的。他自管小心他的,东家并不因此就不辞他;不定是三两个月,还是十天八天,吹了!他得另去找事。自然,他得一边儿找事,还得一边儿拉散座;骑马找马,他不能闲起来。在这种时节,他常常闹错儿。他还强打着精神,不专为混一天的嚼谷,而且要继续着积储买车的钱。可是强打精神永远不是件妥当的事:拉起车来,他不能专心一志地跑,好像老想着些什么。假若老这么下去,几时才能买上车呢?为什么这样呢?在这么乱想的时候,他忘了素日的谨慎。皮轮子上了碎铜烂磁片,放了炮;只好收车。更严重一些的,有时候碰了行人,甚至有一次因急于挤过去而把车轴盖碰丢了。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愣头磕脑的。碰坏了车,自然要赔钱;这更使他焦躁,火上加了油;为怕惹出更大的祸,他有时候懊睡一整天。
第 8 页 共 13 页
及至睁开眼,一天的工夫已白白过去,他又后悔,自恨。这些个困难,使他更咬牙努力,可是买车的钱数一点不因此而加快地凑足。
整整三年,祥子凑足了一百块钱!
祥子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整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铜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有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样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是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自从有了这辆车,祥子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祥子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祥子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这样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节选自《骆驼祥子》,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祥子从换了一辆新租赁的新车那天就决定自己要买一辆车,并想好了通过拉包车的方式,一千天后就可以买到一辆价值百元的车。
B . 祥子虽然找到包车的活儿,但由于收入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多,虽然连续干了一年半的包车活,但仍然没有能够实现买车的愿望。
第 9 页 共 13 页
C . 平素十分谨慎的祥子有事搁着,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愣头磕脑的,于是在拉车的过程中不免会出诸如碰坏车、碰伤人之类的事情,但祥子并不在意,咬牙坚持,三年后终于攒够了买车的钱。
D . 买车时,祥子坚持要九十六元买下新车,而车行老板则要价至少一百元,后来车行老板看到祥子很可怜,于是同意了祥子的要求。
E . 小说的语言极具特色。文中作者的叙述语言简洁朴实、自然明快,充满了京味,文中的人物语言极具口语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2) 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祥子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3) 对祥子的心理展现是刻画样子这一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说说所选文段中是如何展现祥子心理的。
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
15. (5分) (2016高三上·温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会发现许多不完满:比如生长在平常人家,买件衣服都要省几个月零花钱;学习很努力了,却并没获得满意的成绩;很用心跟同学交往,却总觉得没有真心朋友……
曾经、现在、未来,方方面面总有无尽的不完满,你怎样面对? 请以“生活中的不完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第 10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0分)
9-1
、
9-2、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1、
第 11 页 共 13 页
10-2、
10-3、 10-4
、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11-1、11-2
、
五、 默写 (共1题;共6分)
12-1、
12-2、
12-3、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13-1、 13-2
、
13-3
第 12 页 共 13 页
、
14-1、
14-2、14-3
、
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
15-1、
第 13 页 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