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发明专利]

来源:哗拓教育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9038063 A(43)申请公布日 2018.12.18

(21)申请号 201810740631.5(22)申请日 2018.07.07

(71)申请人 广州迩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村围

福里二巷二横3号(72)发明人 周一戈 (51)Int.Cl.

H01R 13/52(2006.01)H01R 13/639(2006.01)H01R 13/70(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109038063 A(54)发明名称

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包括主架体以及与所述主架体插接配合连接的接联头,所述主架体左侧端面内上下对称设有插入腔,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腔之间相通设有第一滑行腔,上侧的所述插入腔内顶壁内与所述第一滑行腔相对设有第二滑行腔,下侧的所述插入腔内底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行腔性对设置的第三滑行腔,所述第一滑行腔、第二滑行腔以及第三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遮护板,所述遮护板左右贯穿设有分别与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腔相对设置的穿腔,所述第三滑行腔底壁相通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底壁与所述遮护板底部端面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一弹力片。

CN 109038063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包括主架体以及与所述主架体插接配合连接的接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左侧端面内上下对称设有插入腔,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腔之间相通设有第一滑行腔,上侧的所述插入腔内顶壁内与所述第一滑行腔相对设有第二滑行腔,下侧的所述插入腔内底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行腔性对设置的第三滑行腔,所述第一滑行腔、第二滑行腔以及第三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遮护板,所述遮护板左右贯穿设有分别与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腔相对设置的穿腔,所述第三滑行腔底壁相通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底壁与所述遮护板底部端面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一弹力片,所述凹腔底壁相通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传递腔,所述第一传递腔中设有用以拉动所述遮护板的开启驱动装置,所述遮护板右侧的所述插入腔朝反的一侧端壁相通设有第四滑行腔,所述第四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锁固块,所述锁固块右侧端面固设有第一齿形条,所述第四滑行腔右侧内壁内设有第二传递腔,所述第二传递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齿形轮,所述齿形轮左侧与所述第一齿形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递腔右侧内壁内上下延伸设有第五滑行腔,所述第五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斜形滑行块,所述斜形滑行块左侧端面固设有第二齿形条,所述第二齿形条与所述齿形轮相互啮合,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五滑行腔之间相通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六滑行腔,所述第六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斜形滑行块顶压配合设置的双斜形滑行块,所述双斜形滑行块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形杆,所述第一螺形杆与所述第六滑行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形杆右侧末端固设有动力驱动机构,所述主架体底端四周还设置有移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六滑行腔右侧的所述主架体内的第三传递腔,所述第三传递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伸入所述第六滑行腔内并与所述第一螺形杆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右侧末端固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固设于所述第三传递腔右侧内壁内,所述第一转向轴外周固设有第一锥形轮,所述第一锥形轮上下两侧对称设有输电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电动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与所述第三传递腔上下两侧的第七滑行腔,所述第七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行块,所述滑行块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螺形杆,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二螺形杆分别伸入所述第三传递腔内且固设有第二锥形轮,所述第二锥形轮与所述第一锥形轮相互啮合,所述滑行块原理所述第三传递腔的一侧端面固设有第一弹性输电片,所述第七滑行腔远离所述第三传递腔的一侧端壁固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输电片接触的第二弹性输电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驱动装置包括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递腔左侧的转轮以及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递腔右侧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轴顶部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固设于所述第一传递腔内顶壁内,所述第二转向轴外周固设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上固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绕过所述转轮并与所述遮护板底部端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联头右侧端面上下对称固设有与所述插入腔插接配合连接的插入杆,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杆朝反的一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锁固块锁定配合连接的锁定腔,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杆相对的一侧端面固设有第三弹性输电片,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腔相对的一侧端壁固设有与所述第三弹性输电片接触的第四弹性输电片。

2

CN 109038063 A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腔右侧内壁内固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输电片与市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输电片与第四弹性输电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弹性输电片与用电设备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滑行腔右侧内壁内设有导引腔,所述导引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斜形滑行块固定连接的导引块,上下两侧的所述导引块朝反的一侧端面的所述导引腔内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二弹力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架体底部端面四周的立杆,所述立杆底部末端转动配合安装有行走轮。

3

CN 109038063 A

说 明 书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

1/5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源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用电设备在接通通电时,需要将用电设备上的插头与插座连接,插头与插座之间通常依靠摩擦接触,当意外触碰到插头时,插头容易脱落,容易造成意外断电事故,而且,插座上的插入腔在未使用时,处于裸露状态,插入腔内的输电片处于通电状态,因此,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改进。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0004]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包括主架体以及与所述主架体插接配合连接的接联头,所述主架体左侧端面内上下对称设有插入腔,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腔之间相通设有第一滑行腔,上侧的所述插入腔内顶壁内与所述第一滑行腔相对设有第二滑行腔,下侧的所述插入腔内底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行腔性对设置的第三滑行腔,所述第一滑行腔、第二滑行腔以及第三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遮护板,所述遮护板左右贯穿设有分别与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腔相对设置的穿腔,所述第三滑行腔底壁相通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底壁与所述遮护板底部端面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一弹力片,所述凹腔底壁相通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传递腔,所述第一传递腔中设有用以拉动所述遮护板的开启驱动装置,所述遮护板右侧的所述插入腔朝反的一侧端壁相通设有第四滑行腔,所述第四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锁固块,所述锁固块右侧端面固设有第一齿形条,所述第四滑行腔右侧内壁内设有第二传递腔,所述第二传递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齿形轮,所述齿形轮左侧与所述第一齿形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递腔右侧内壁内上下延伸设有第五滑行腔,所述第五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斜形滑行块,所述斜形滑行块左侧端面固设有第二齿形条,所述第二齿形条与所述齿形轮相互啮合,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五滑行腔之间相通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六滑行腔,所述第六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斜形滑行块顶压配合设置的双斜形滑行块,所述双斜形滑行块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形杆,所述第一螺形杆与所述第六滑行腔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形杆右侧末端固设有动力驱动机构,所述主架体底端四周还设置有移动装置。

[000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六滑行腔右侧的所述主架体内的第三传递腔,所述第三传递腔内转动配合安装有伸入所述第六滑行腔内并与所述第一螺形杆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右侧末端固设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固设于所述第三传递腔右侧内壁内,所述第一转向轴外周固设有第一锥形轮,所述第一锥形轮上下两侧对称设有输电动机构。[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输电动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与所述第三传递腔上下两侧的第七滑行腔,所述第七滑行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行块,所述滑行块内螺纹配合安装

4

CN 109038063 A

说 明 书

2/5页

有第二螺形杆,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二螺形杆分别伸入所述第三传递腔内且固设有第二锥形轮,所述第二锥形轮与所述第一锥形轮相互啮合,所述滑行块原理所述第三传递腔的一侧端面固设有第一弹性输电片,所述第七滑行腔远离所述第三传递腔的一侧端壁固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输电片接触的第二弹性输电片。[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启驱动装置包括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递腔左侧的转轮以及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递腔右侧的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二转向轴顶部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固设于所述第一传递腔内顶壁内,所述第二转向轴外周固设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上固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绕过所述转轮并与所述遮护板底部端面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接联头右侧端面上下对称固设有与所述插入腔插接配合连接的插入杆,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杆朝反的一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锁固块锁定配合连接的锁定腔,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杆相对的一侧端面固设有第三弹性输电片,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腔相对的一侧端壁固设有与所述第三弹性输电片接触的第四弹性输电片。[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入腔右侧内壁内固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弹性输电片与市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输电片与第四弹性输电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弹性输电片与用电设备电性连接。[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五滑行腔右侧内壁内设有导引腔,所述导引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斜形滑行块固定连接的导引块,上下两侧的所述导引块朝反的一侧端面的所述导引腔内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二弹力片。[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架体底部端面四周的立杆,所述立杆底部末端转动配合安装有行走轮。[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初始状态时,由于第一弹力片的弹性作用力,遮护板滑入第二滑行腔内,此时,穿腔与插入腔交错分布,遮护板将插入腔完全封闭,由于第二弹力片的弹性作用力,上下两侧的斜形滑行块朝相对方向滑动并滑入第六滑行腔内,此时,锁固块完全滑出插入腔,上下两侧的滑行块相靠近,此时,第一弹性输电片与第二弹性输电片脱离开,从而防止粉尘进入插入腔内,增加使用寿命,同时,第四弹性输电片处于断电状态,增加使用安全性。

[0014]当需要供用电设备通电时,启动第二电动机带动遮护板克服第一弹力片的弹性作用力下滑,使穿腔与插入腔齐平,此时,插入腔完全打开,将插入杆完全插入插入腔内并与传感器抵接,此时,传感器控制第一电动机启动,第一电动机带动第一螺形杆转动,第一螺形杆带动双斜形滑行块向左滑动,双斜形滑行块推动上下两侧的斜形滑行块朝反方向滑动,此时,带动上下两侧的锁固块朝相对方向滑动,并使锁固块完全插入锁定腔内,此时,接联头处于锁定状态,同时,第二螺形杆带动滑行块滑动,并使滑行块上的第一弹性输电片完全与第二弹性输电片接触,此时,用电设备接通电源,从而使接联头锁定牢固,防止意外触碰到接联头时,从插入腔内脱落,增加使用稳定性,同时,增加用电设备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主架体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5

CN 109038063 A

说 明 书

3/5页

图2是本发明的接联头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0017]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的电源系统,包括主架体100以及与所述主架体100插接配合连接的接联头200,所述主架体100左侧端面内上下对称设有插入腔117,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腔117之间相通设有第一滑行腔110,上侧的所述插入腔117内顶壁内与所述第一滑行腔110相对设有第二滑行腔120,下侧的所述插入腔117内底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行腔110性对设置的第三滑行腔114,所述第一滑行腔110、第二滑行腔120以及第三滑行腔114内滑动配合安装有遮护板119,所述遮护板119左右贯穿设有分别与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腔117相对设置的穿腔118,所述第三滑行腔114底壁相通设有凹腔112,所述凹腔112底壁与所述遮护板119底部端面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一弹力片113,所述凹腔112底壁相通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一传递腔108,所述第一传递腔108中设有用以拉动所述遮护板119的开启驱动装置,所述遮护板119右侧的所述插入腔117朝反的一侧端壁相通设有第四滑行腔128,所述第四滑行腔128内滑动配合安装有锁固块122,所述锁固块122右侧端面固设有第一齿形条121,所述第四滑行腔128右侧内壁内设有第二传递腔129,所述第二传递腔129内转动配合安装有齿形轮123,所述齿形轮123左侧与所述第一齿形条121相互啮合,所述第二传递腔129右侧内壁内上下延伸设有第五滑行腔124,所述第五滑行腔124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斜形滑行块106,所述斜形滑行块106左侧端面固设有第二齿形条107,所述第二齿形条107与所述齿形轮123相互啮合,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五滑行腔124之间相通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第六滑行腔132,所述第六滑行腔132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斜形滑行块106顶压配合设置的双斜形滑行块133,所述双斜形滑行块133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一螺形杆131,所述第一螺形杆131与所述第六滑行腔132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形杆131右侧末端固设有动力驱动机构,所述主架体100底端四周还设置有移动装置。[0018]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动力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六滑行腔132右侧的所述主架体100内的第三传递腔138,所述第三传递腔138内转动配合安装有伸入所述第六滑行腔132内并与所述第一螺形杆131固定连接的第一转向轴137,所述第一转向轴137右侧末端固设有第一电动机136,所述第一电动机136固设于所述第三传递腔138右侧内壁内,所述第一转向轴137外周固设有第一锥形轮135,所述第一锥形轮135上下两侧对称设有输电动机构,从而控制所述锁固块122进行锁定工作。[0019]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输电动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与所述第三传递腔138上下两侧的第七滑行腔101,所述第七滑行腔101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行块141,所述滑行块141内螺纹配合安装有第二螺形杆134,上下两侧的所述第二螺形杆134分别伸入所述第三传递腔138内且固设有第二锥形轮139,所述第二锥形轮139与所述第一锥形轮135相互啮合,所述滑行块141原理所述第三传递腔138的一侧端面固设有第一弹性输电片142,所述第七滑行腔101远离所述第三传递腔138的一侧端壁固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输电片142接触的第二弹性输电片127,从而进行自动输电工作,增加使用安全性。[0020]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开启驱动装置包括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递腔108

6

CN 109038063 A

说 明 书

4/5页

左侧的转轮111以及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一传递腔108右侧的第二转向轴104,所述第二转向轴104顶部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电动机102,所述第二电动机102固设于所述第一传递腔108内顶壁内,所述第二转向轴104外周固设有绕线轮103,所述绕线轮103上固设有拉绳109,所述拉绳109绕过所述转轮111并与所述遮护板119底部端面固定连接,从而拉动所述遮护板119下滑使穿腔118与所述插入腔117齐平。[0021]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接联头200右侧端面上下对称固设有与所述插入腔117插接配合连接的插入杆201,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杆201朝反的一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锁固块122锁定配合连接的锁定腔203,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杆201相对的一侧端面固设有第三弹性输电片202,上下两侧的所述插入腔117相对的一侧端壁固设有与所述第三弹性输电片202接触的第四弹性输电片115,从而便于自动对接联头200进行锁定与输电。[0022]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插入腔117右侧内壁内固设有传感器116,所述传感器116与所述第一电动机136电性连接,从而当所述插入杆201与所述传感器116接触时,自动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机136启动。[0023]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二弹性输电片127与市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输电片142与第四弹性输电片115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弹性输电片202与用电设备电性连接,从而自动控制第四弹性输电片115通电与断电,增加用电安全性。[0024]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第五滑行腔124右侧内壁内设有导引腔126,所述导引腔126内滑动配合安装有与所述斜形滑行块106固定连接的导引块143,上下两侧的所述导引块143朝反的一侧端面的所述导引腔126内顶压配合安装有第二弹力片125,从而自动控制所述斜形滑行块106复位,即,自动控制上下两侧的所述锁固块122朝反方向滑动。[0025]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架体100底部端面四周的立杆151,所述立杆151底部末端转动配合安装有行走轮152,从而便于移动主架体100。[0026]初始状态时,由于第一弹力片113的弹性作用力,遮护板119滑入第二滑行腔120内,此时,穿腔118与插入腔117交错分布,遮护板119将插入腔117完全封闭,由于第二弹力片125的弹性作用力,上下两侧的斜形滑行块106朝相对方向滑动并滑入第六滑行腔132内,此时,锁固块122完全滑出插入腔117,上下两侧的滑行块141相靠近,此时,第一弹性输电片142与第二弹性输电片127脱离开。[0027]当需要供用电设备通电时,启动第二电动机102带动遮护板119克服第一弹力片113的弹性作用力下滑,使穿腔118与插入腔117齐平,此时,插入腔117完全打开,将插入杆201完全插入插入腔117内并与传感器116抵接,此时,传感器116控制第一电动机136启动,第一电动机136带动第一螺形杆131转动,第一螺形杆131带动双斜形滑行块133向左滑动,双斜形滑行块133推动上下两侧的斜形滑行块106朝反方向滑动,此时,带动上下两侧的锁固块122朝相对方向滑动,并使锁固块122完全插入锁定腔203内,此时,接联头200处于锁定状态,同时,第二螺形杆134带动滑行块141滑动,并使滑行块141上的第一弹性输电片142完全与第二弹性输电片127接触,此时,用电设备接通电源。[00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初始状态时,由于第一弹力片的弹性作用力,遮护板滑入第二滑行腔内,此时,穿腔与插入腔交错分布,遮护板将插入腔完全封闭,由于第二弹力片的弹性作用力,上下两侧的斜形滑行块朝相对方向滑动并滑入第六滑行腔内,此时,锁固块完全滑出插入腔,上下两侧的滑行块相靠近,此时,第一弹性输电片与第二弹性输电片脱离

7

CN 109038063 A

说 明 书

5/5页

开,从而防止粉尘进入插入腔内,增加使用寿命,同时,第四弹性输电片处于断电状态,增加使用安全性。

[0029]当需要供用电设备通电时,启动第二电动机带动遮护板克服第一弹力片的弹性作用力下滑,使穿腔与插入腔齐平,此时,插入腔完全打开,将插入杆完全插入插入腔内并与传感器抵接,此时,传感器控制第一电动机启动,第一电动机带动第一螺形杆转动,第一螺形杆带动双斜形滑行块向左滑动,双斜形滑行块推动上下两侧的斜形滑行块朝反方向滑动,此时,带动上下两侧的锁固块朝相对方向滑动,并使锁固块完全插入锁定腔内,此时,接联头处于锁定状态,同时,第二螺形杆带动滑行块滑动,并使滑行块上的第一弹性输电片完全与第二弹性输电片接触,此时,用电设备接通电源,从而使接联头锁定牢固,防止意外触碰到接联头时,从插入腔内脱落,增加使用稳定性,同时,增加用电设备使用寿命。[0030]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8

CN 109038063 A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9

CN 109038063 A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