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长参与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来源:哗拓教育
2019年第5期(总第293期)XUEQIAN JIAOYU YANJIUNo.5, 2019Serial No.293家长参与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夏小英1**温剑青2'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201815;2上海市静安区安庆幼儿园,上海200435)[摘 要]本研究以316名大班幼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调查家长参与现状,同时探究家长

参与及相关背景因素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结果发现家长的家庭参与度显著高于学校参与和

家校沟通;家长参与的各维度与学前儿童整体入学准备水平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其中家庭参与正向

预测学前儿童的整体入学准备水平,但是学校参与和家校沟通对儿童入学准备没有显著影响;女孩

的入学准备整体水平高于男孩,完整家庭的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显著高于单亲家庭,中等收入家庭的 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显著高于低收入家庭。为进一步提高家长的参与水平和质量,进而促进儿童的入 学准备,

家长

,富家长参与的形式和内容。[关键词]家长参与;学前儿童;入学准备—、问题提出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备的 「

基 件从

儿童发展的 ,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 )将儿童在入正规学校教育时 学

发展

的 发展

为五个要

研究

能一

会性发展、儿童的入学准备 的学,就有, 的学

儿童在

[2]发展 在 ,上的 儿童发展 学

作 [3]研究发家 会

,

家是个

儿童

要的 (Microsystem),儿童的发展会 发展、学 在大儿童发展的将从儿童一持 年。吨

是通

研究认为家 会

的教育活来实的。问里的家 是指家 监护人在儿童的学的教育程学活中,为增 学 而行的 活 效的家 能够促幼儿

会性多方面的发展。西方

刺激,其孩子的

研究发现家 的程越高,

会性发展越好,行为问题越少8)加 家 干预培训的 在家中为孩

绩比没 加该培训的家的孩子高。'刃供更多的家 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国际上 得为广泛的是爱普斯坦(Epstein)的六维分类模型:养育,交流,志愿者活,家 学, 学校事务决策 区合作。问 中养育、家 学区合作主要发生在家 中,而志愿者活

与学校的沟通交流。根据家

学校事务决策则发 在学校中,交流主要指家发场所的不同,美国学者范图左(Fantuzzo) —步将爱普斯坦的稿件编号:201805200001 -作者第一次修改返回日期:2018-07-11 -作者第二次修改返回日期:2%1$-%7-31*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指向个性化教育支持的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编号:C18087)**通讯作者:夏小英,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讲师,博士,E-mail:xxyl98@aliyun.com—62 —家长参与模型分为三个维度:学校参与、家庭参与和家校沟通。”#学校参与包括参加学校家长会,在 学校担任志愿者,参加学校开放日以及在学校董事会担任委员,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等较高层次的活 动。家庭参与是指家长参与学校以外的教育活动,如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场所,进行亲子阅读等语

言和认知教育活动,与子女谈论有关学校的事情,带孩子去书店、参观博物馆等{家校沟通主要包括

家长就儿的 和在校 与学校教通

进行的沟通与 {家长参与的 在 文化群体中有 的解读,家长参与的 和程度文化背的

会在 的 。如 有 ,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家校沟通的人家长;g 家长 在家

指 儿,

的家长参与

家长 愿 在学校担任志愿者,参与学校事务。问 中家长 在家庭开语言和认知活动、 孩子的 ,参与学校活动较。网 , 文化背 的 , 关于家长参与学儿 教育的 文化背

{的家长参与

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较,有要进

儿的 会

家长参与学前儿 教育的

的 。有

,进而分家长参与家庭的 {问 有 认活动,开 语言和认知 活动,有 儿学习 的 和 ,有

化 孩子 学校学习的 要 , 儿会 化学 的学校的 度。丽家校沟通 有 的亲关,为儿 在校的学习,提高家长参与活动的有效{呵目 关于与 活提供 ,且有 增长家长的育儿知识和

的家长参与儿 的 结果却完全一致。如范图左(Fantuzzo)及事们的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活动儿的学习品质、接受词汇 和较的问题行为均有 的效应,而学校参与和家校沟通两参与 儿在儿园的学习 和行为问题的 甚微。阴有一些 结果示家长参与学校活动负预测儿的学 和会。凹㈣查阅

文献后 ,关于家长参与儿 的 集中在中小学, 的家长参与对学前儿展的 仍然太清楚。关综上所述,家长参与 儿

的家长和儿

的 结论大 在西方文化背 进行,诸 结论是否适的有待 的检验, 是家长参与学儿入学准备

在 仍然较缺乏。本 尝试在中文化背 探家长参与的 以及家长参与学龄儿入学准备的 ,有 们制订合理的家庭干预策略,提高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提升家长参与的有效具有 的 。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上海市四所公办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园,1所一级园,2所二级园)的大班 儿及 家长为 。 放问 341 , 324份, 为95.0%,中有效问为316 ,有效 为97.5%。家长和 儿的基本情况如 1所示。表1家长和幼儿背景信息描述性统计变量题项N146%幼儿年龄5岁6岁男46.217015915753.850.3幼儿性别女独生非独生49.7是否为独生2645283.516.5—63 —续表变量题项父亲N106家长性别母亲疋否为主要抚养者33.666.4210疋否29917488394.65.415.226.358.597.5高中(中专)及以下家长受教育程度大专本科及以上完整家庭185308家庭结构单亲家庭8962.510000元及以下(低收入)家庭月收入30.451.610001-30000元(中等收入)16349830001元及以上(高收入)缺失15.52.5(二)研究工具1.家长参与问卷。本研究米用美国学者范图左(Fantuzzo)编制的家庭参与问卷(Family Involvement Questionnaire ,

FIQ)来调查家长参与的形式和程度该问卷有36个题项,采用4点计分法,“很少”计1分,“有时”

计2分,“经常”计3分,“总是”计4分,得分越高,表示家长的参与程度越高。中西方家长参与的内容 因教育体制和文化差异而存在不同,本研究对英文版《家庭参与问卷》进行了翻译和修编。具体过程

主要分为以下4个 :(1)译(forward translation),英文 表翻译 中文 表。(2)家 :

(expert review), 具有中美国教育背景的学教育域的家查修正。(3)回译(backtranslation),由一 具有英语国家长期 学经历的学 教育 域的学者 修 的中文 回译 英 文,与英文

对, 语 和

本一 。(4)

(pilot study),翻译 的中文版问卷 18 家长, 中 家长问卷的 , 对中文版问卷进行修,以 题项的文化 和语文的 。 对中文问卷进行主成分因分,为学 ” 0.836、0.881 和 0.920,

2.学

因 的项,形 29个题项的问卷。修订后的家长参与, 度的内一致性系数(Cronbach a)分为问卷 个度:家庭参与、学参与和家

学的 。学 的入学 表。采用

学 研究中编制的《早期 具》(Early Development Instrument,EDI)o [22]国 应用的 学 具 多侧重对 语、认知 和知识技能方面的查,对 身体健康 ,情绪 社会 域的 比少。EDI由103个题项构, 与认知

学 的五个 域:身体健康、社会能力、情绪熟、语技能与一般知识。每一个 域 若干个问题,每个题项的得分 为0分,高为10分,计算岀来的平 分代表 之间,能够有效地

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㈤在该 域的得分,分 越高表示 在该 域的越好。该 表有良好的内 一 信度,Cronbach a 在0.84-0.96之间,重测信度为0.82~0.94

在小学的学业表现。中国版的(-期

具》(Chinese Early征,可以用于评定中国Development Instrument,CEDI)在香港实施被证实具有良好的

—64 —3.家庭背景信息调查表。已有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是影响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不利的儿童 整体入学准备水平显著低于家庭社经地位高的同龄人。沏家庭结构的相关研究发现单亲家庭孩子的

问题行为和学习困难水平高于完整家庭的儿童根据儿童入学准备可能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设计

了家庭背景信息调查表,内容包括家长的性别、学历、家庭月收入、 为 子

、家庭结构 、是调查影响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家庭背景因素。家长愿意(三) 研究过程,过幼儿园教师向家长发放知同意,向家长说明研究的和 过

知同意

同 研究 表

子的入学准备

过 相。

。为了 研究 的家庭背景信息和家长家长问和儿童入学准备

问卷由幼儿园

家长问

师发家长 向家长明问 的意

研究

家长。的向幼儿的

师发放入学准备

的师

表。为

和 内容

差,本研究

入学准备

师行的 准。于 发 儿童入学准备的个发的内容 多师需要对幼儿全面系统地观察才能做岀客观的定。因此,本研究 师可以

表发放后的一个月

内,结合日常观察 级幼儿依次进行入学准备 最研究 统 。(四) 数据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 到的数据行析 过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析调查家长 的现状 过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析找岀影响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背景因素,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析探究家长 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三、研究结果(一)家长参与的现状表2所示,家长 儿童 活动的频率总体处于“有”和“经常”之间(M=2.28,SD=0.50)。家

最高的是家庭参与(M=2.85,SD=0.62) 次是学校参与(M=2.03 , SD=0.62) 最弱的是家校沟YM=2.01,SD=0.67)。三个方面的家长 参与投入也相 多。将三种

况表明 家长对家庭

、学校

和家校沟的重视,的家长参与活动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家长家庭

存显著性差异(F(l,300)=338.25,P<0.001)。 步两两 检验发现家长的家庭 高于学校 YP<0.001)和家校沟通(P<0.001)。家长的学校参与和家校沟

显著不存显著性差异(P>0.05)。表2家长参与的描述性统计和差异分析题数MinMax4.004.004.004.00Mean2.032.85SDFsig—两两比较1.学校参与8101.001.270.620.570.672.家庭参与338.250.000—***2>1;***2>3—3.家校沟通4.总体家长参与注:***p<0.001111.001.282.012.28290.50——(二)不同背景的学前儿童入学准备水平差异比较一系列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幼儿的性别、家庭结构和家庭月收入水平影响学

前儿童入学准备的水平。不同性别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t=-3.99,P<0.001),女孩的

—65 —入学准备水平显著高于男孩。来自完整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幼儿入学准备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t=

2.22,P<0.05),完整家庭中的幼儿入学准备状态好于单亲家庭中的幼儿。家庭的月收入水平与幼儿 的入学准备水平相关(F(2,301)=3.07,P&0.05),中等收入家庭的幼儿入学准备水平显著高于低收入

家庭。家长的性别,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子女是否为独生与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状态没有显著性关系

(如表3所g)。考虑到幼儿性别、家庭收入和家庭结构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这些变量将在研究家长参与对 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时用作控制变量。表3不同背景的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差异比较均值男孩幼儿性别标准差FSig两两比较————————————中〉低*8.38.91.561.07-3.99***—————0.00—女孩独生独生子女8.558.838.688.56

1.421.041.301.401.351.671.791.36-1.3———0.19—非独生父亲家长性别0.60————0.44—母亲完整家庭家庭结构8.637.55

2.22*———————0.027——单亲家庭高中及以下家长受教育程度8.358.798.58

专科1.58——0.21——本科及以上低收入1.231.698.31家庭月收入中等收入8.758.68

1.301.383.07*—0.048—高收入注:***p<0.001 ; **p<0.01; *P<0.05—(三)家长参与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1-家长参与与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相关性 H如表4所示,家长参与的 与儿童 入学准备状态 在显著性相关。学 参与与儿童总入学准备状态显著性相关,r=0.13,P<0.05。家庭参与与儿童 入学准备状态显著性正相关,r=0.21,P<0.001。家 与儿童 入学准备状态呈显著性正相关,r=0.14,P<0.05。表4家长参与各维度与儿童入学准备的相关性分析变量学校参与————家庭参与家校沟通总体入学准备学校参与0.29**———0.65***0.46***——0.13*家庭参与家校沟通总体入学准备0.21***0.14*—注:***p<0.001 ; **P<0.01; *P<0.052.家长参与与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

。为验三种形式的家长参与与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关系,分别以儿童的

H

入学准备水平为因变量,以家长参与的三种形式为自变量幼儿性别、家庭月收入、家庭结构作为控制变量

入幼儿性别、家庭结构和家庭收入

分层入三种形式的家庭参与。结 现在表5? )中。—66 —表5家长参与各维度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回归分析5第一层—SE B—\"R2—***o.o75———F7 77***

———#ig—o'ooo'ooo'12幼儿性别o.62o.69o.16o.o8—***o.23-o.o9***3'95-1.5家庭结构家庭月收入o.15-o.79—o.io—1.76—o'o8第二层学校参与o.o29*———3'o6*———o'o3o'34o'o2o.16o.36o.16o.15o.o7o'96家庭参与家校沟通注:***p[3,286]=7.77, P水平显著高于男孩。三种形式的家长参与解释了儿童总体入学准备2.9%的差异(\"R2=o.o29,F[6,283]= 3.o6, P<0.05) o三个家长参与维度中,家庭参与显著正向预测儿童总体的入学准备状态(! =0.14, P<

o.O5),学校参与和家校沟通不能显著预测儿童入学准备水平。四、讨论(一) 家长参与的总体情况在儿童入学准备的过程中,家长的家庭参与度显著高于学校参与和家校沟通,这与以往关于中

国家长参与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26][27]国内关于家长参与的研究普遍发现中国家长 参与家庭参与学校 。这一 能因中国 师重,认 师学校的专家,好家长应该守学校的 在家 好 和学的 。

的孩子,重在家 幼儿的 ,, 中国家长不十分了解参与学校 女发与学 的重性。果家长 学校的 不 ,通 通过 家庭 在 学校的 , 不 与学校 沟通。一 国幼儿 参与的

家长参与儿童入学准备能

与家长参与的

的重视,学校提供家长U

,学校 的一

(二) 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背景影响因素本研究 现幼儿的性别、家庭 入 家庭结 与儿童入学准备总体状态 关,这一结 与以往

入学准备的 研究结论一致。国内一关于儿童入学准备 因素的研究发现女的 发与 性发 体 与 能

入学准备 显男 现入学准备的

差异, 关研究发现女 的 发,

于男学的一 国性学儿童高于女孩。[29]这种差异可能 于男女儿童的发性表能 优于男。削在生长速率上,女孩在高、体重 的增长速度整体 快于男。因此,家长在参与儿童入学准备的过程中应该关儿童发 的性别差异。本研究发现中等 入家庭的幼儿入学准备水平显著高于低 入家庭,这一研究

结 说明了家庭的经济 入在一定程度

幼儿的入学准备水平。已 研究表明 贫困家庭的儿童存在入学准备 的能性 于 富裕家庭的儿童。[31]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能力将金钱用于儿童的发,经济条件 差的家庭,入大部分 于家庭必需品开支,儿童的 和发

的经济投入

。本研究显家庭结

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一个因素,

U完整家庭的儿童入学准备水平显著高于

的研究发现家庭结

单亲家庭的 美国一关单亲家庭儿童入学准备发学龄儿童的发 不太明显,单亲家庭和非单亲家庭儿童的入学准备发 没 显著性差异。阁然 本研究中单亲家庭的样本量 的影响还需扩大单亲家庭样本进一步研究。—67 —小,关于家庭结 学龄 儿童发(三)家长参与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家长参与各维度与儿童的总体入学准备水平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家长在

家庭活动、学校活动和家校沟通方面的参与度越高,儿童总体的入学准备状态越好。这说明家长不仅

应该重视家庭参与,在家里营造高质量的家庭学习环境,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经常

与教师交流子女的学习和行为表现,从学校获得帮助孩子学习和

和帮助。在

的 教育中的重,为孩子的入学准相关家庭 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种家长参与显著 儿童的总体入学准备水平,这一结果为家长参与在儿童

,学校 和家长 儿童的 和入学准备水平的高。的多

现家庭参与显著正

致。

学儿童的入学准备,这与 现 一的一项 显示家长的家庭参与 显著 儿童的 性 、 行为和学习质。家庭参与活动 在家里为孩子

子 学习

孩子的

现和 行为有积极的 T [33]

学习的地方

孩子 、动 为孩与孩子 学校的 和常 活动 , 学 儿童的学 表现家长参与家庭教活动儿童帮助孩子

入学准备状态 的 。閉家长与子女 学校的 和常活动,

蕾在

在学校习得的 。子女 现,家长在家里为孩子

家长教的重视,家长在教 的极参与 孩子学习的动性,从 得好的学表现。 学

图书、益智玩具教

家庭环境儿童入学准备的:中,孩子与孩子的入学准备状态呈显,家长给孩子讲解自然和科学

观演岀、参观动 和 馆,亲子读,在家辅孩子的学校

著性正相关T田见,增家长的家庭参与度 效 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显著高于学校与家庭参与活动相比, 学校参与和家校沟通儿童入学准备没显著 ,这结果与 已有的 结部分。 的 现家庭参与儿童 的

参与和家校沟通,种 的家长参与同步回归分析显示,在家庭参与的 下,学校参与和家校沟通不能显著 入学准备的 学前儿童的 结果。㈣ 学

, 现只有家长教导、 参与、语言认 在 考察不家长参与 儿童于家庭的参与活动儿童入学准备显著的 ,学校参与和家校沟通的 不显著。図然,目 多 都现学校参与和现家长参与学校教程度越家校沟通儿童 显著的极 。例马肯(Marcon)的

高,学龄 儿童在 极 和学 技 方面的表现越好。湖摩 米克(MccormickV 的

家长极参加学校活动,在学校担任志愿、参加筹款活动,子女的行为

现水平越低父母。家长在参愿意花间参与学校的活动, 子女传递学校教的重性,利于培养子女学校的积极态度,教师于家长极参与的小孩的

参与和家校沟通方面的参与度比较低,

会给予高度的关注,利于幼儿的极健康 这两种参与

效应不显著。另一方面

学校参与和家校沟通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 甚微,一方面

与学校活动和与学校沟通交流方面参与质量不高。

为家长在学校家长参与学校教呈现岀被动性和边缘性的特点,家长会上家长们通常被动

家校

被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 ,没 会与教师 性的交流 教孩子的 行为,好为孩子的入学准备

、家校互动网站 间 的交流 ,往往

的直

。家校沟通多通

儿童的于 容,家校 动的质量不高,儿童比较小。另,学校参与和家校沟通 通家庭参与这一路径间 给幼儿

性的家庭教育和

,家庭参与的

与教师们沟通交流

儿童的 。效应不显著。家长通参加学校活动

获得相关的儿 和 帮助儿童好入学准备,这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容,更清 认自孩子的 水平, 。家长通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活动的质量。 ,学校参与和家校沟通 通家长的家庭参与间—68 —五、教育建议(一) 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增强家长的全面参与意识目前,我国幼儿家长虽注重孩子的教育,但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如部分家长认为教师是学校教 育方面的专家,家长只需要配合执行幼儿园的安排和要求即可。家长大多以“局外人”的身份被动参

与,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家长对家长参与的认识也比较片面,只注重在家里对幼儿的教育指导,不十 分了解参与学校活动对子女学习和发展上的重要性。为此,今后可以

, 家长对参与幼儿园教育

展家长 发 传册方面的,为幼儿园的教作用的认识,提高家长对学校参与和与教师沟 教育孩子的主 意识,主动与学校教师

参与意愿。家长也应 变 身念, 育活动提

和, 家园, 幼儿的身 发展。(二) 丰富家长参与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多幼儿园对家长 与儿 学

大 ,

的重,提供家长参与的

如人意,导家长参与的

活动 展 幼儿

也比较,学校 的活动 长提

性不高。学校应 家为家长参与的 和 , 展多 的 子活动如

与学校教育的

的成长

。 家长

幼儿活动的作

沟的 活动,家长 可以分的育儿 以

幼儿一学

学习和。 家长的 方,用一对一的面 ,教师 展现行深 流。教,家长述幼儿的发展情况,家长也可以就己关注的问题教师询问,教师与家长在 尊重的前提下就幼儿的

师也应对家长参与采取 的态度,对如何在家庭中延伸教育 家长提岀适宜的建议。(三) 吸纳社区资源,提升家长参与的质量在 践 可以与 区合作,采用多种途径为家长参与提 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可以 展公益性

育儿讲座, 家长工作坊和研讨班 的教育培训,为家长提供有 儿 学习和发展的有策略。如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何纠正孩子的良行为,如何辅导孩子与学习有关

的知识和技,如何平衡家长的直接参与和为孩子的 主学习提

庭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参与的质量和有 性,使得家长

,帮 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更加科学合理地参与 儿 学 的程去。本研究的调查数据主要从一线城市

,研究对象也大多 的 上阶层,因此研究结论的推广性受到限制,可能更多地适用 上阶层, 适用 本 地儿利的家庭,以后的研究可以 大 本 量,从 发展多样化的城市 取,研究

入学 态的多种因。 本研究只是横断面的调查, 的研究可以早家长参与对学前儿 学 态 儿 学 的

的追踪性调查,哪 参与 是有 的,怎 参与对儿 的学习和发展最有,从对家长参与提岀具 可行的建议。 ,本研究只是从家长参与的程上 家长参与对,以后的研究可以从家长参与的数量和质量方面 究家长参与对儿发展的影响,为 学前儿 学 态提 有 对性的 践建议。参考文献:[1] GREDLER G 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what the future holds[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0,37(1):73-79.[2] AUNOLA K, LESKINEN E, LERKKANEN M K, et al. Developmental dynamics of math

performance from preschool to Grade 2[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4,96( 4 &: 699-713.[3] BRONFENBRENNER U, MORRIS P A.The bioecological model of human development[C]//DAMON

W, LERNER R M.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1. theoretical models of human development(6th

—69 —ed.). New York, NY: Wiley, 1998,993-1028.[4] STIPEK D J, RYAN R H.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preschoolers : ready to learn but further to

go[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7,33(4): 711-723.[5] 王宝华,冯晓霞,肖树娟,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学习品质及入学认知准备之间的关系

[J].学前教育研究,2010(4):3-9.[6] MCLOYD [ C. Socioeconomic disadvantage and child development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8,

53(2):185-204.[7] [17]HILL N E, TAYLOR L C. Parental school involvement and children * s academic achievement

[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s, 2004, 13( 4): 161-164.[8] [18] [33] [36]FANTUZZO J, MCWAYNE C, PERRY M A, et al. Multiple dimensions of family

involvement and their relations to behaviors and learning competencies for urban, low-income children[J].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2004,33(4): 467-480.[9] CHANG M, PARK B, SINGH K, et al. Parental involvement, parenting behaviors, and children * s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low-income and minority familie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9, 23( 3): 309-324.[10] EPSTEIN J L. School-family-community partnerships: caring for the children we share[J]. Phi Delta Kappan,1995,76(9):701-712.[11] [21]FANTUZZO J, TIGHE E, CHILDS S. Family involvement questionnaire: a multivariate assessment of family particip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2000, 92( 2): 367-376.[12] FANTUZZO J, GADSDEN V, LI F, et al. Multiple dimensions of family engagemen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vidence for a short form of the Family Involvement Questionnaire [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13,28(4): 734-742.[13] HUNTSINGER C S, JOSE P E.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children * s schooling: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ultures[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9,24(4): 398-410.[14] 刘丽伟,李敏谊.在家努力还是参与学校: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情况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

2015( 6): 31-39.[15] DELOATCHE K J, BRADLEY -KLUG K L. Increasing parent involvement among head start families : a randomized control group study[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015,43(4): 1-9.[16] POMERANTZE M, MOORMANE A, LITWACK S D. The how, whom, and why of parents *

involvement in children * s academic lives: more is not always better [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7,77(3):373-410.[19] WEN X, BULOTSKY-SHEARER R J, HAHS-VAUGHN D L,et al. Head Start program quality: examination of classroom quality and parent involvement in predicting children * s vocabulary, literacy,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trajectorie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12,27(4): 640-653.[20] 李晓巍.父母参与的现状及其对幼儿社会能力的预测[J].学前教育研究,2015(6):40-47.[22] JANUS M, OFFORD D R.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early development instrument (EDI): a measure of children * s school readiness[J].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ral Science,

2007,39(1):1-22.[23] [31]IP P, LI S L, RAO N, et al.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chinese early development instrument (CEDI)[J]. BMC Pediatrics,2013,13(1):146-154.[24] IP P, RAO N, BACON-SHONE J, et al. Socioeconomic gradients in school readiness of Chinese

—70 —preschool children: the mediating role of family processes and kindergarten quality [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16,35:111-123.[25] KERR D. Family transformations and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 recent evidence from Canadian longitudinal dat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 2004,35( 1 ): 73-90.[26] PANG I W. School-family community partnership in Hong Kong: perspectives and challenges\"].

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2004,3(2): 109-125.[27] [34][37]LAU E Y, LI H, RAO 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children' s readiness for school in

China[J]. Educational Research,2011,53( 1 & :95-113.[28] 吕正欣.儿童入学准备发展水平对其学校适应状况的预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29] JANUS M, DUKU E.The school entry gap: socioeconomic, family, and health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ren' s school readiness to learn[J]. Early Education & Development, 2007,18( 3 &: 375-403.[30] GURIAN M. Nurture the nature: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ing your child' s unique core

personality[M]. San Francisco : John Wiley & Sons, 2007: 122.[32]RICCIUTI H N. Single parenthood and school readiness in white , black, and hispanic 6 - and

7-year-olds.[J].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1999,13(3 &: 450-465.[35]孙蕾.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38] MARCON R A.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 school involvement and public school inner-city preschoolers'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J].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1999,28 : 395-412.[39] MCCORMICK M P, MCCLOWRY S G. Parent involvement, emotional support, and behavior problems : an ecological approach[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2013,114(2): 277-300.The Current Statu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Its Influence on

Preschool Children's Readiness for Elementary Schools(@Tianhua Colleg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1815 China2Anqing

, Xiaoying Xia,1 Jianqing Wen2Kindergarten of Jingan DistrictShanghai 200435 ChinaAbstract: This study recruited 316 senior kindergarteners and their parents from four public kinder­

', , ; )gartens in Shanghai and investigat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parents%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relevant background fac tors on children%s school readiness are explored. Research shows that different parental involvement dimensions are all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chil­

dren 's overall school readiness. Home - based involvement positively predicted children' s overall school

readiness while school -based involvement and home -school conferencing are not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children%s school readiness. Girls perform better than boys in school readiness. Children from intact fami­

lies sco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single families. Children from middle -class families show higher levels of

school readiness than those from low -income familie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can be improved by changing parents% incorrect views on education\" diversifying the content and form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making full use of community resources.Key words: parental involvement, preschool children, school readiness一 7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