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解决物理教学疑难点的自制教具二则

来源:哗拓教育
解决物理教学疑难点的自制教具二则 口 张顺信 元向芳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054100 摘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疑、难问题,却没有现成的实验解释,此时自制教具的作用尤为重要。例举了通过 自制教具演示实验,讲解释疑不闭合电路的感应电动势和浮力原理。 关键词 自制教具解决教学难疑点 1 不闭合电路的感应电动势 大于市电电压的感应电动势,并共同形成一个瞬 时直流高压加在验电器上,导致验电器上的两个 (1)实验目的 金属箔片在聚集了大量同性电荷时随即张开。尔 ①更好地掌握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后这个直流高压又会在不闭合的电感线圈中形成 ②理解感应电动势的产生条件。 静电平衡电流,使验电器上的直流高压又瞬时降 (2)实验器材 低为市电电压,张开的箔片又瞬时闭合。这样,随 电感线圈、启辉器、验电器等。 着启辉器周而复始的跳动,两箔片间角度也随之 (3)实验装置(见图1) 张开闭合,从而验证了不闭合电路磁通量变化时, 虽然没有感应电流产生,但感应电动势是存在的。 说明:每个周期有四个时间段:热涨接通时 间;冷却收缩时间;断开的瞬间;静电平衡瞬间。 2浮力原理说明器 a原理图 (1)实验目的 帮助学生更准确到位理解浮力的定义和掌握 浮力产生的条件。 (2)实验原理 物体平衡条件。 (3)实验装置图(见图2) 图1 (4)实验创新 ①解决了无仪器验证的困难。 ②实际电路中静电平衡知识的利用。 (5)实验过程及原理 通电后电源电压220V加在起辉器两极间, 使氖气放电而发出辉光,辉光产生的热量使u形 动触片膨胀伸长,与静触片接触,于是电感线圈中 便有市电交流电流通过。电路接通后,启辉器中 图2 的氖气停止放电,u形动触片冷却收缩,两触片分 (4)实验器材 离,电路自动断开。在电路突然断开的瞬间,由于 底部平滑的透明塑料容器、敞开在空气中的 电感线圈中磁通量急剧减小,线圈两端会产生远 底座(容器与底座通过一内径合适的的漏水管连 《教学仪器与实验》第28卷2012年第9期 ・ 37 ・ 通)、漏水管下端装有止水橡胶帽、边缘平滑的瓶 盖、接水杯等。 (5)实验创新 器底部中央,再撤去漏水管下端的橡皮帽,被压到 瓶盖内的水沿漏水管滴滴流出,瓶盖内部与外界 大气相通,但瓶盖顶部仍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 所以此状态瓶盖不受到浮力作用,松手后瓶盖不 ①瓶盖所受浮力是液体和气体共同作用而产 生,弥补了只有气体或只有液体的单一现象的缺 陷,全面到位帮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 再浮起。说明仿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 受到浮力作用,并进一步说明阿基米德定律研究 的只是在有浮力产生时浮力有多大的一个定律。 ②利用了气体压强变化的知识。 ③结构新颖简单,操作、准备均方便,演示用 时短,效果明显。 (6)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③用橡胶帽将漏水管封堵,透明容器中的水 通过瓶盖下边缘又被压入瓶盖内,导至瓶盖内所 封存的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瓶盖顶部下表面 所受到向上的压力逐渐变大。这样瓶盖顶部上下 两个表面所存在的压力差的方向由原来的向下逐 渐转为向上,随着压人瓶盖内的水量的增加,瓶盖 自然又要受到浮力作用而浮起。 全部实验过程用时不足一分钟。 (收稿El期:2012-04-06) ①将塑料透明容器盛上一定量的水,把一个 轻、薄、硬质的瓶盖口向下自空气压至透明容器底 部中央,压人瓶盖中的水封存了一部分空气,这部 分空气排开了一定量的水,松手后,瓶盖马上浮 起,说明瓶盖受到浮力作用。 ②先将瓶盖口向下自空气中缓慢压至透明容 ?\p 、 、 、 ;实验考核评估 \ 2012年全国高考化学实验试题 特色分析及复习启示 口 王 春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100080 摘要针对2012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中有关部分省市实验试题的命题特色进行分析,提出新课程理念下高考化学实验 酸 蝗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考化学 实验试题试题特色 复习启示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 高考化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背景下 的高考试题中加强对化学实验的考查无疑是一种 合考查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水层【例1】(2012江苏化学第6题)下列有关实 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趋势。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注重试题创新。因 此,研究新形式下高考试题中有关化学实验的试 题特点是备战高考复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 结合2012年全国高考试题中化学实验试题的特 点谈谈今后化学实验部分复习中的一些举措,以 供同行们参考。 1 试题特色分析 1 A.用图 所示装置除去Cl 中含有的少量 Hcl;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c1饱和溶液制 ‘ 图3 特色一:注重对化学基本实验知识的检测,综 备NH CI晶体;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 ・38・ Educational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 Vo1.28,No.9,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