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上次沙盘课作业已过去二十多天了,这段时间,一直未提笔,不是偷懒,而是没有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如果为了应付而完成作业,感觉没有太大的意义。
开班至今,心理技能课已进行了三个板块的学习。遗憾的是房树人绘画治疗缺了二节课,拉下部分内容,这也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事情。虽然对着书本恶补了部分知识,但少了实践环节,感觉内容还是没有领悟的很透彻。
输入的少了,必然影响吸收和输出。因此,更多的时候,是在群里欣赏和学习同学们的作业。看着大家的进步,颇为他们感到欣慰和开心。
但这并非说自己并没有什么收获,缘于之前在头条写文时,会为了内容和主题,也会为了后台和大家的互动,需要去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因为了解一些,所以再深入学习的时候,就会更加侧重未知和重要的部分。
而接下来的萨提亚治疗系列,应该是迫切需要了解和运用最多的心理治疗知识。大多的个体心理问题: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因素。
记得去年根据一位朋友的经历写过关于家庭和亲子的几篇小文。在留言里不少读者谈起自己的家庭,婚姻,亲子关系,希望我能给予帮助和解答。
虽然查阅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竭尽所能给予了回复,但内心深处,我是感觉力不从心的。
常常会一个人的时候,想起那些无助的留言:
“孩子爸爸有暴力行为,女儿从小挨打,上了高中还打”
“我觉得我撑不下去了,等孩子考上大学我就和他离婚。”
“可怜的儿子,从小到大都没有父亲陪伴。”
“孩子有爸妈,却像单亲家里长大的孩子”
我并不知道这些家庭里的孩子,爸爸妈妈现在怎么样了,我甚至于不敢去想,因为我知道,我的那些宽慰于他们而言,终究只是微乎其微。
只是有很久,我不再动笔。我需要学习,让自己强大,强大到足以能够支撑别人对我的信任和期望。
当真正走进课堂,通过咨询模拟,通过沙盘和绘画学习,我才看清自己,自认为淡定的外表下也有焦虑的一面。
我焦虑于个人成长和现实的冲突,焦虑于工作家庭孩子的平衡,焦虑于和老公对孩子教育的冲突所投射出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及这些关系背后我们各自的人格因素和原生家庭的影响因素。
感谢自己课堂上摆放唯一一个沙盘和房树人的唯一一幅画,当郑老师委婉地(其实很希望老师能够噼里啪啦指出一堆的不和谐)提出建议后,心里便豁然开朗。也许潜意识早就知道,只是不愿意面对或者不愿承认。
当真正面对所谓的焦虑后,我惯用的思维是不抱怨,而是理解和共情。不管是个人成长也罢,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也罢!效果都不错。
其实说到底,一切都是为了追求个人成长,追求完美惹的祸,先生依然是那个感情深厚却又不善于表达的男人,孩子依然是那个我们都用彼此的生命去呵护的挚爱。
生活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我们有了不同的心境,才使它充满了五颜六色。
先生还是会因为我们没有遵守约定的时间而独自开车去上班,丢下我和孩子打车去往学校上课;依然会在我面前毫不客气指出他认为不对的地方。作为他而言,孩子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爱一个人,不只是甜言蜜语,更要良药苦口。
而更多的时候,无论多忙,他都会抽时间和孩子嬉笑打闹,陪孩子锻炼身体,家里的日用品用完我来不及买就由人送货上门。好多个日出日落,三个人在操场上跑步的身影,湿润了这个夏日燥热的空气。
而我,依然热切关注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这是我必须要坚持的。但不会再把自己旋转成陀螺。会去合理分配学习和工作,家庭之间的关系,找出平衡点。会抽出时间关注自己的亚健康,去养生和调理。
昨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后,和先生一起回汉口,一路聊天。他告诉我同学的妻子多年一直没上班,每天送完二个孩子上学,去锻炼身体,然后回家收拾家里。十多年如一日,同学在外面打拼,日子也过得很好。
我明白他的意思,说了一句:“每个人的性格,生活方式不一样,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那样的生活,我会窒息的。”先生也理解我的意思,没有台阶下,恶作剧地在没人的车道上,把车子画出个S形。
我被晃得头昏。顺手在他头上拍了一下,取个枕头躺下。哪知他一个刹车,我瞬间从座位上掉下去,身体被夹在前后座位中间。然后,我在起身的时候,从镜子里看到他坏坏的笑。前一秒想把他从车里丢出去,后一秒却从他的笑容里看到了一个大男孩的顽皮,瞬间释然。
在夫妻关系里,我们常常会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唯一——你是我先生,你是我妻子,你就应该像先生或妻子那样对我。而我们面前的这个人是完整的,不只是先生和妻子,很多时候会分身,所以,需要我们跳出角色的框框,然后你会豁然开朗。
在亲子关系里,同样如此。你的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他是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需要你的尊重和理解。而共情,用在亲子关系里是再恰当不过。如果处理不好,索性把自己也当成孩子去感同身受。问题就简单的多了。
以上是我个人学习的一些体会,无论何种关系,过刚和过柔都不利于它的良性发展,遇柔则刚,遇刚则柔。
感谢郑老师,感谢一路陪伴的同学们。
只是非常遗憾下一个我很心仪很盼望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板块的学习不能参加了。没有其他的缘由,只是因为暑假要带孩子到处走一走,玩一玩,而先生的时间只能安排在周末。
在孩子心里,只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幸福。所以纠结了很久,我决定暂时放弃这个版块的学习。孩子一年只有一个暑假,我已欠她很多个周末。
向郑老师,梁校长说声抱歉,祝福同学们,都学有所获。期待不久后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