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在学校和社会越来越重视阅读与写作,为此我想在此根据我自身的经验来粗浅地谈一谈阅读和写作的问题。
其实阅读和写作是学习文学(语文)的两条腿,不可偏废任何一样。要写作就必须先阅读,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写作同样会反过来促进阅读。
在中国社会,尤其是解放以后的一个时间段里,阅读是非常流行的,并为人们所热衷。但是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活动和兴趣爱好的增多,阅读和写作慢慢在人们的生活中退场,直至难觅踪影。
但是,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足,很多人又开始意识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国家和政府也日益提倡这一项目,并将之纳入中小学的日常学习当中。阅读除了在学校里进行,家庭阅读也不可或缺,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们那一代人,刚好赶上改革开放之初,在宣扬读书无用论的年代里,绝大部分人远离了阅读,与至于时至今日为人父母了,学校和社会开始倡导阅读,甚至都不知道该给子女如何挑选书籍,如何阅读书籍。
阅读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事情。对孩子们来说,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的阅读经验非常少,美好的阅读体验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就像开车一样,新手上路,刚刚摸到方向盘,如果第一次的驾驶体验很好,那不会排斥驾驶,如果第一次开车上路,就发生了事故,则很可能影响以后的驾驶。孩子们的阅读也是一样的。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阅读是愉悦的、开心的、没有压力的,否则他们很有可能会逃避,会拒绝下一次阅读。这一点换作任何人都是一样的,谁会喜欢去做一件不开心的事情呢?
所以如何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成了许多父母的一项重要课题。但是由于父母自身并没有多少阅读经验,这让很多人左右为难,试想让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去教游泳课程是一件多么不易的事情。但是要创造这样的阅读氛围其实并不难,为人父母的自己首先要阅读,并且从中获得快乐。身教的作用往往大于言传,如果父母都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孩子们如何从阅读中获得快乐呢?我对自身的要求是这样的,或许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下,孩子们读的书,我自己要先读,至少也要翻阅一两遍。孩子们的书相对简单,量也少,并且由于我自身的阅读经验,他们的阅读内容很有可能我曾经已经读过。孩子们需要背诵的文章、诗词,我自身也必须会背诵。举个例子,学校要求背诵苏轼的《赠刘景文》,孩子的妈妈一味要求女儿在多长的时间内会背诵,但是被她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我后来与女儿一起背诵,并慢慢给她解释诗句中的意思,诗句中出现的情景、意象,所传达的情感等等,她慢慢就理解了,也喜欢了,又受到爸爸已经会背诵了的刺激,很快就背诵出来了。所以亲子共读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据我所知,这一点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做的很好,也非常重视。学校每个学期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亲子阅读活动,为期时间长,范围也广,这一点在中国亟待推广。
亲子阅读这样的项目也是倒逼父母把曾经丢掉的阅读习惯重新拿起来。试问为人父母的拿着手机玩斗地主,孩子们怎么会愿意拿着书籍阅读呢?阅读的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各种各样的字、词、句接触地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阅读的视界也慢慢打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就这样养成了。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阅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读的多了,孩子们就有了写的冲动。此时,他们已经为写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有的写作要素通通都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了,所谓胸有成竹了,还怕孩子们写不出好的文章来。写作就是这么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