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勤教授讲座记录——12.5
Charles Dickens的引文,英国大国崛起,曾经达到别国可能无法企及的高度。
推荐鲁迅《彷徨》。
什么是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的规律是什么?
什么是大国崛起的窗口选择?
一、大国崛起:
1、概念:一个大国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赶超的过程。
2、特征:市场扩张,文化认同
二、文献回顾
1、历史学派:李斯特,钱德勒,
政经:斯密,马克思,韦伯(经济学通史)(社会经济历史)
当代学者的勇气:福山到《国家的衰退》
启发:人文情怀的缺乏,历史与时代。
三、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
崛起国家:英国“曼城”范式 德国“洪堡”范式 美国“威斯康星”范式
为什么不是她们?:
荷兰vs英国 法国vs德国 前苏联vs美国
法国:卓尔不群
四、大国崛起与工业革命
前三次:机械自动化,电气化,数字化
工业4.0 智能化
五、大国崛起规律
1、三层六维度
市场规模——创新人才储备——工业化基础
技术制度——政治制度安排
文化认同和传承
2、两周期:
长经济周期 科技创新周期
3、范式:完备的产业体系为核心,不断扩张的市场容量为保障,足够的创新人才为源泉奠定崛起的基础,领先的科技和政治变革。
4、什么是窗口?
赶超的机会。
六、历史的检验
1、曼城范式
殖民扩张掠夺大量原材料和资本,开拓国内外市场,市场容量大。
蒸汽机的发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夯实了其产业基础
英国大学教育领先。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组织,制度和管理的创新,奠定了制度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
2、“洪堡”模式:德国崛起
德国大学为载体,高级技术人才,促进企业创新。
化工企业,合成橡胶研发为代表的创新,为德国带来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
德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制度设计,政府无偿支付。
对发明者进行规范训练。
3、“威斯康星”模式:服务社会 美国
对比:阿根廷
巨大的国内市场和良好的国外市场,资源禀赋,幅员辽阔。
各个产业迅速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
教育体系 MIT,
美国金融体系:投行
沿着河走,理解城市。产业转移,
中国的金融机会:互联网金融
4、中国的崛起实现:中国梦
邓小平猜想与邹志庄周期
三步走战略:脱贫,小康,现代化
人均GDP
复旦《像中国那样增长》《中国有多大》
5、近500年中国经济周期命题
1640—清入关中国进入最后一个君主帝国时代
1740—进入清帝国康乾盛世的顶峰
1840—鸦片战争中国被迫打开国门
1940—危险时刻
6、中国崛起模式:
清华范式雏形
人口总量够大,
改革开放,
99年大学扩招,人才激增
改革以来,组织,制度创新,学习西方组织管理经验,
文化的传承创新,
推荐《什么是西方?》尼摩 广西师大翻译
《大国重器》《》
维持高速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制度变迁,技术变迁
新增长理论在中国的实现条件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将延展到文化传承创新的清华范式为核心。
历史都是惊人的相似,崛起之前都会经历内战。中国正经历窗口期,是否崛起,就在于能否抓住机会。
方向:互联网金融,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