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爱看电影,本村有了,天还亮着,就搬着小板凳去占地方;邻村有了,稀里哗啦把作业写完,早早吃完饭,在大人群里裹挟着也去。后来进城,有电影院了,却很少去,回忆了一下,大概是没时间,还有就是费钱。再后来,网上也可以看,就更不去电影院了。
最近两年,开始入道。一来国产片拍的有模有样了,票价也亲民,二来观念变了,影院的效果不错,能把影片阐释的到位,看了有获得感。就如看体育比赛,转播和现场的感觉有如天壤。看过的电影里,有的是打发了时间而已,有几部还是有感觉的,把观后感粘贴在这儿,试着和电影对话,在电影里,找找我们自己。
电 影 那 点 事(之一)(一)
在热映两周过后,走进电影院,上午《夏洛特烦恼》,下午《港囧》。本来是想调低笑点,好好乐呵乐呵的,因为两部片子,都打着喜剧的招牌。可是看下来,就感觉完全不是想象的葛大爷式的幽默。
第一个感觉就是《夏洛特烦恼》片名上动的小脑筋就有点儿意思,开始还以为是《少年维特之烦恼》一类的呢,结果一上来就把一大堆人调侃了一下下,还让影迷、网友们脑洞大开,思维再“飞一会儿”,结果出了很多巴菲特烦恼、金正恩仇录等等的发挥。《港囧》的片名比较好理解,一看就是徐导的“囧”系列。
第二个感觉就是台词比剧情精彩。两个剧情都比较简单,也有点拼凑和牵强,演员里前者舞台剧甚至小品的痕迹尚有,后者表演成分有点浓,特别是包贝尔的夸张表演。而台词就抢眼多了!《夏洛特烦恼》中,大春:我觉得马冬梅长得比秋雅好看。夏洛:你是什么时候瞎的?夏洛:大春我真嫉妒你。大春:啊?夏洛:能像个傻逼似的活着。大春:怎么是像呢?《港囧》中,无论我们曾爱过多少人,最后留下来的,一定是那个让你习以为常的人;像大地,像空气,让你踏实地活着。这些台词不是笑点密集,氛围欢萌,让你前仰后合,笑成麻花,就是不知不觉戳中你的软肋,让你刚刚还会心一笑,瞬间就百般虐心,击中泪点。之所以长这么大第二次走进电影院,又第一次对电影品头论足,就是因为这两部片子欢笑伴着泪水,开心伴着诛心。《夏》片让我泪还没擦就又笑起来,刚刚咧嘴笑瞬间又鼻子一酸;《港》片里这样的情景不多,但是徐峥在观光巴士上的那个桥段里的对白:“我等了20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告诉自己,我的青春岁月真实存在过”,瞬间让我泪崩。
第三个感觉就是二者的拍摄手法有相似之处,摄像都喜欢快速推、拉镜头和从下往上摇镜头。但这不是主要的,二者里面的背景音乐都是选用的经典歌曲,才是吸睛的地方。不过,这些经典歌曲的出现安排的恰到好处,曲调适合氛围,歌词也够烘托,丝毫没有违和感。只是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的出现还是有些调侃的意思。整体来看,《夏洛特烦恼》其实是很多人的烦恼,《港囧》也一样接地气。两部片子,大约都阐述了一个相似的主题:得不到的总是在驿动,得到的却不懂得好好珍惜。不要把那个一直对你好的人弄丢了。20年前的初恋和20年后的梦想只是在梦里好罢了,都抵不过现在出门前手机满格儿的电和过马路时相牵的手,来的安好。
电 影 那 点 事(之一)(二)
看了《大鱼海棠》,这部要死要活的爱情动画电影。个人感觉,经典之一:壮阔唯美的画面,与摄人心魄的音乐,接合的天衣无缝。经典之二:自然是台词--有的鱼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属于天空;如果不快乐,活再久有什么用;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他曾经来过两次,一次来早了,一次却来晚了;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对错都是别人的事;我会化作人间的风雨,陪在你身边……经典之三:主线简单,情节曲折--既有向往自由和渴望回归的纠结,也有爱与被爱的纠结;既有生与死的考验,也有取与舍的考验;既有古老中国的神秘,又有东方唯美的浪漫;既有对生命的诠释,又有对爱情的铺展……经典之四:EasonChan演唱的主题曲《在这个世界相遇》为电影增色多多--每条大鱼,都会相遇;每一个人,都会重聚;生命旅程,往复不息;每一个梦,都会有你。
电影演到半程,泪点渐多:鹿神说,有一种药,能让人忘掉所有世间的美好痛苦,世人叫它“孟婆汤”。湫说:“那还是给我来壶酒吧!”想忘却痛苦,却不想丢失美好,这纠结让人心碎。笑中带泪的桥段,让人体悟出生长中的成长痛。电影终是仁慈,总是让相爱的人相遇。在椿和鲲以好奇和报恩开始,演变为爱情的岁月里相知,到最后修成正果,他们不但爱得起,还等得起。正如那句“与你相识于陌路,却也想和你饮酒归途”。电影放完了,观众差不多走光了,我摘下3D眼镜,擦去未干的泪痕,写一首打油诗,配给这部电影吧:伤心眼里无明月,空樽难邀舒广袖。从此杯前无良人,不许相思比酒满。(月心)
电 影 那 点 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