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被踢出圈子,从你升职开始

来源:哗拓教育

人刚走,茶尚温。

被踢出圈子,从你升职开始

周末,几个以前工作上的小伙伴来看我,为的是我的辞职手续还没办完,他们来看看是否还有转圜余地。有人留是好事,我很高兴。但慎重考虑之后,我还是坚持原来的决定。

几个小伙伴均来自不同单位。刚进公务员队伍时,我们十几个新人被抽调到某单位负责专项工作,在一起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

专项工作枯燥而乏味。而我们也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结出了介于同事和朋友之间的友谊。

后来我总结这种友谊形成的原因。一是我们大多初入职场,还不懂职场惯用的打太极、说半句,书生意气、热情简单。二是抽调人员不涉及评优、晋升等利益冲突,我们只谈工作,分工配合,倍道而进。三是我们不受同单位三名以上公务员不得私下聚会规定的限制,经常一起胡吃海塞聊人生,增进感情。

但即使再好的氛围,也总会有几个不合群的。各自回到本单位时,我们的队伍只剩下七八个人。

有最初的情意在,即便不在一处上班,我们七八个人也经常聚会。吃饭、K歌、看电影,对内吐槽本不顺心,对外严防死守,俨然成了游离于利益纠葛之外的存在。

我本以为只要不在一个单位,这种和谐会一直保持下去。但不久之后我们当中有一个人升职了,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刚开始有人埋怨她瞒的密不透风。后来发现她跟我们各个单位与她同级别的领导来往越来越密切,眼看他们的关系似乎要赶超我们。于是我们变得战战兢兢,深为以前的信口开河而耿耿于怀,再聚会连吐槽也不敢了。再加上她对政策和动向的了解早于我们,聊天时总是欲言又止的样子弄得大家都很别扭,一来二去间,她就自动退出了,我们也解脱似的建了一个新的微信群。

周末组团来看我时又少了一个人。我知道少的那人在前不久大肆提拔年轻干部中升职了。但我没想到第一次聚会她就没参加。我当然不会傻到问他们为什么不叫她。只能在心里苦笑罢了。

送走小伙伴,我开始思考,为什么那些曾经一起嬉笑怒骂的“兄弟”,一升职就会被踢出圈子?同事之间的同盟真的这样脆弱吗?

深思之后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一、嫉妒是一种情感状态

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中说:

“妒忌是一种感情状态,如悲伤一样。”

前几天闺蜜在省城买了套大房子,我问她哪来那么多钱。不问不知道,闺蜜老公已经年薪百万了。我问她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她说这世上有几个人不嫉妒,她犯不上招人恨。

说实话,听到年薪百万的那个晚上我失眠了。第二天起床,对着镜子里垂头丧气的自己,我很愧疚的以为我嫉妒到十几年的闺蜜头上。待仔仔细细的审内心之后,我发现我不是嫉妒她,相反我真心希望她过的好。

那我到底是什么失眠呢?想来想去我明白了,是对比。

闺蜜以前说我和她老公很相似,都事业心强。以前不以为然,现在想起这话让我觉得羞愧。人家已然成为商界精英,而我摇身一变成了家庭主妇,怎么看都是赤裸裸的讽刺。都说不能跟别人,只和自己比就行了。可即便是和自己比,我也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意气风发不服输的人了。与其说是嫉妒,倒不如说我是伤感和凄凉自己的处境。

我和闺蜜感情深,我不嫉妒她,并不代表我不会嫉妒我的小伙伴。如果不是对这个圈子提不起一丝一毫的兴趣,我也可能会像其他人一样嫉妒那几个升职的人,因为这就是人的本性。我们很难去嫉妒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却可能对天长日久在身边的人嫉妒的要命。

那年我一个做销售的朋友被公司派到北京做预备经理,当时我在一家大型外企做技术支持,工作稳定,就是待遇低了些。在朋友发财梦的蛊惑下,我投奔了他所在的公司。

当时团队已经有十几个销售和一个经理。由于我们各自负责不同区域,随意抢单的情况很少。所以大家也算是一团和气。过了一段时间,公司正式提拔我朋友做经理,与原来的经理各带一队、分庭抗礼。公司的和谐气氛因为朋友的升职而一夜之间荡然无存,从此以后公司成了另一个经理对付我朋友的战场。我也因为朋友吃了锅烙,以前那些面色和善的老同事都对我们几个新人露出了青面獠牙,那是我第一次感受职场瞬息万变的凶险。

事情证明他们的反应是对的,最后我们这个队留下,他们那个队除了经理,其他人全部被PK掉踢出局,散伙前我们几乎成了仇人。

说回到我们队伍里那些升职的伙伴,如果没辞职,我可能心里会想,我工作能力不比他们差,工作业绩不比他们少,升职的为什么是他们不是我?

其实笨想想,提拔他一定有组织的考量,他们肯定有比我们出色的地方。但当我们沉浸在嫉妒的境地里时,看不见这些。

我们的发展空间就是个金字塔,上面的位置只有那几个,你上去我就没位置了,谁不想争一争呢?

二、同盟变敌对

除了嫉妒心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升职的那个人,将由你的同盟变成敌对。以前你们可能一起上班打游戏,下班骂领导。你对谁不满,怎么在工作上偷奸耍滑对方都一清二楚。这样一个盟友摇身变成了你的顶头上司,就好像你变成了一个满是bug和破绽的游戏,分分钟等着人家通关。即便他不是你单位的领导,但如果他和你的领导频繁接触,你是不是也会感觉头上悬了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当然,跟你一样难受的,还有你的领导。

前面提到掉队的人中,有一个甜嘴小妹,也在这一批提拔之列。因为她嘴太甜了,我们都不喜欢她。这次她被调到我的前单位担任副职。也就是说,如果我现在不辞职,就要回去做她的手下。过来看我的伙伴们叽叽喳喳,问我要不要回去给她添堵。话里话外满是讥诮。

是啊,如果回去,我和她都要添堵。都知道彼此是什么德行,能力和槽点一清二楚。以后怎么开展工作将成为她的一大难题。

以前听一个老机关说过,多年前制度松的时候,和单位大领导同期入职的那些科员,办病假或病退都比别人容易些。倒不是因为交情深,而是这些人太了解领导的历史,知道他们是如何爬上那个位置的。一个管不住,一个不服管。领导看你如鲠在喉,你看领导嗤之以鼻。眼不见为净,不如让你休息的好。

三、身份、思维方式的转变

升职成为领导,由执行者变成有一定权利的管理者,身份的转变意味着再也不是只做好一摊事情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分配、督促别人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这种身份转变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也是巨大的。

有一段时间我负责单位的扶贫工作,每天加班到很晚。由于上面重视,我们的大领导每天都等我做完报表和汇总给他看之后才下班。大领导的办公室在走廊的尽头,我汇报工作时要路过二三四五领导的办公室。我经常看见他们穿戴整齐的坐在办公室里玩手机或者干别的,早过了下班时间,即便没有业务,只要大领导不走,他们就一个都不走。

我有过几年外企工作经验,刚开始对他们这种毫无意义虚耗很不以为然,觉得这样浪费自己的时间很不可取。有一次我去拿这个事情和别人讨论,讨论的人很负责任的告诉我,他也会这样。排除别的原因不说,他是怕领导临时有任务要交代时找不着你的人。一次找不到他认为你可能是有事先走了,两次、三次找不到,领导就会把你放进不上进的一类人里,以后有什么好事怕都轮不到你了。

听他说完我豁然开朗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想不到,正是身份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但我依然不认同这种陪绑模式,这也是我选择离开的一部分原因。

虽然已经预见到我们这个队伍要日渐凋零、朝不保夕了。但想想以前的日子,我还是忍不住伤感。曾经群里流行一句话:“没有共同的厌恶,算不得深交。”然而,混迹的越久越不敢说真心话,要怎么交心呢?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大家都该力争上游。虽然不情愿,但抱团取暖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每个人都在朝着当初讨厌的样子拼命奔跑,四散开来。我想,这才是同事之间应该有的样子。

所以,既然入了这一行,按照职业发展来看,被踢出圈子的升职,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搁笔已是深夜,我感慨着往新群里发了一条信息:“奔跑吧,我的小伙伴们!”

有只夜猫子回我:“又犯神经病了吧!”

我哈哈大笑,一瞬间感觉又回到了以前的日子。

被踢出圈子,从你升职开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