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系上重逻辑、知识论
二、教义在因明义理中的贯穿
1、唯识的三性、三分说的体现
陈那因明中又有四种现量,即五根现量、俱意现量、自证现量和瑜伽现量,现量是直接与真谛相通的。是对自相的认识,是认识主体第一刹那的纯感觉。对四种现量的形成机制,贯彻了唯识宗的见分、相分、自证分的三分说。第一种是五根现量,这是五根见分对色、声、香、味、触等相分分别的当下感知。第二种是俱意现量,是于五识根俱发起之时,意根的自体有跃证对象的自相之行为的直观。第三种自证分现量,亦云是贪等的自证分,是在自己证知贪、嗔、痴、苦、乐等心所的一切,也就是说此贪嗔痴等而自觉,以其事而看自体,则亦是本质直观。第四种是瑜伽现量,是说修瑜伽行者离一切教的分别,而崛起实义之智。可以说凡修佛道的净业者,在依教说而悟人,又进而超越一切教说,迄至于彻底的觉证,这种超越一切对象的自觉,已超越了纯感觉,是一种理性直观。
2、中观的空假中道的追求
藏传因明中又有五大金刚论式又称“五大因理论”,是中观应成派对教义的因明论证:
(1)金刚屑因及分析原因金刚摧毁因明论式:“一切物体没有谛实(绝对实在性)生起的,因为不从自、他、俱(自他两者)、无因生起,或说‘不从四边生起’。”这是从事物产生的因的分析。
(2)破有无生因即分析数目否定有无生因明论式:是从观察事物果的角度:“一切物体无谛实,因为在自身的因位时并不从有、无、俱(亦有亦无)、俱非(非有非无)生起。”
(3)破四句生因即分析结果否定由四句生的因明论式:是破除佛家有宗(瑜伽行宗)的“因能生果”的偏执:“物体无谛实,因为于真一因不生一果也不生多果;多因不生一果也不生多果。”四句即是指一因生一果,一因生多果;多因生一果,多因生多果。
(4)离一、多因即分析诸法自性离一与多的因明论式:是直接从事物的本性上去论证空性:“物体无谛实,因为无谛实的一与多之任何一种。”
(5)缘起因即理性之王缘起的因明论式:“一切物体没有谛实,因为是缘起。”缘起者性空,故破除了遍计所有的“常边”,而缘起又有显现,故又破除了“断边”。前四论式都是破除常边,但不能防止堕入断边,而本论式,执著中道.同时破除二边,故最为合理,称之为理性之王。
三、有破有立与只破不立
四、因明的作用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