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血馒头

来源:哗拓教育

1

华灯初上时,白日里寥无几人的街道,开始人声鼎沸。不远处的天桥底下,一四十开外的女人双膝跪地。冲着过往的人们一再磕头。横放在她前面的纸皮上,醒目地写着:卖身救子。

兴许是卖身救子,这四个字了作用吧。原本惯于持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人们,竟慢慢地靠拢了来过。“这怎么回事?”“我看十有八九是骗人的。”“骗子死全家”“大姐,要我说呢,你都一把年纪了,卖血比卖身更为实际。”围观的人开始指指点点。甚至有人出言不逊。

众人的奚落、置疑与嘲笑,字字似刃,直刺女人的心脏。曾几何时起,她竟成了别人眼中的骗子?她抬头,直着眼睛,想要说些什么?可擅抖的嘴唇却不听使唤,让她无从辨解。

“求求你们,救救我儿,我愿为你们做牛做马。”女人再次朝着众人匍地而拜,额头触地有声。

“大姐,你起来吧,有话好说。”善良的人于心不忍。在众人的一再追问下,女人抹起了眼泪。

她叫朱珊珊,生有一子,丈夫不幸早逝。这些年独自带着儿子的心酸,不必细说。原以为等儿子王明大学毕业后,生活就会好起来。可不承想,命运又一次和她开起了玩笑。

王明刚工作不久,在一次熬夜加班的过程中,猝然倒地。从那以后,他长期处于昏睡的状态,终日里没有醒来的迹象。县里的大小医院对于王明这一病况,始终诊不出个所以然来。忧心如焚的朱珊珊带着王明离开了县城,走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几经辗转,钱花去不少,可效果甚微。

当朱珊珊再次,将儿子转回县医院时。难以为继的治疗费用,让她白了头。不得已,唯有出此卖身救子的下策,来维持儿子的治疗费用。

2

一天早晨。在王明病塌前,守了一夜的朱珊珊,正昏昏欲睡,却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门外站着三个高中模样的少年,正翘首以望。“请问您是朱珊珊大姐吗?”为首的少年,怀抱着一个牛皮信封。

“我是请问你们……?朱珊珊满脸疑惑。

“我们是来帮助您的”三个少年正气昂然。

“这……你们进来再说吧”朱珊珊将他们迎进了病房。

三个少年表情凝重地看着,躺在病床上,对这个现实的世界已没有感知的青年人。再看看眼前这位母亲,熬红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心里愈发的让人觉得难受。或是不忍再看下去吧。少年们随即告辞。临走前,留下了的牛皮信封里面,整齐的放着一崭零散的钞票。这是三位少年自发组织周边的同学,募捐所得的款项。

原是有好事者,将朱珊珊卖身救子的事迹,上传至网上。不想这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及热议。众多的网友在感慨这位母亲不易的同时,也在寻找捷径,尽可能地向这位母亲提供更多的帮助。于是便有了三个少年上门的这一幕。

在送走少年后不久,陆陆续续有各方人士上门,以表心意。这让朱珊珊深受感动的同时,亦颇觉不安。人们善意的相助,或恐此一生,她朱珊珊都无以回报。

“阿姨,你先回去休息吧这里有我呢”一个妙龄女子自门口处走了进来。朱珊珊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茂玲,辛苦你了。”李茂玲是王明大学四年的同学兼女友。朱珊珊打从心里感激她,在王明病倒的这些时日里,不离不弃的相伴。

“阿姨,你说的哪里话?”不知为何,朱珊珊的话竟让李茂玲不自在起来。

3

这一天,朱珊珊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几个略呈粉色的馒头。她将馒头掰成一小块,用开水泡开,给王明喂食后,勿勿离去。

据说这是网友提供的治病秘方。可这在李茂玲看来,实在过于诡异。朱珊珊的神情也与往日不同。她好像受了伤,手腕处缠着纱布,纱布上透着斑斑血迹。脸色也略显苍白。李茂玲总觉得哪里不对,可却又说不上来。

朱珊珊在超市里,购买了大量的面粉。从那之后,每回去医院,都会带上几个颜色怪异的粉色馒头。只是不知为何,她脸色愈发的苍白,走起路来,更是虚浮无力。手腕上的纱布一次次的更换。

“旧时,人们传说,血馒头可以治病。您的儿病情比较特殊,您倒不妨试试?”网友不负责的提议,朱珊珊却逐字记下。

直至有一天,朱珊珊倒在自家厨房里。邻居发现她时,她手腕处的血正不断地往外渗。而置于她旁边的则是半桶红色面粉……

4

医院里,王明一扫以往的病容,半倚在床上。

“王明,你可真够厉害的,这病装得够像,连你妈都瞒在鼓里。你不去当演戏太可惜了”身着白大褂的主诊医师脸上的表情错纵复杂。

“这还不是靠老同学你帮忙嘛。”王明不以为然。

“哎,下个月,我和王茂玲结婚了,老同学记得来哦。”王明一脸愉快。

“你们的喜酒,我就不喝了。良心会痛。但我祝福你们长长久久”主诊医师转再离去。

“王明,明天我们去看婚房吧,各方人士捐助的钱足够首付了,这下我爸爸再也没有反对我们婚事的理由了。”王茂玲乐道。

“老婆,我都听你的”

病房内,喜气洋洋,一片详和。

窗外,原好好的天气,说变就变,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