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十岁,我的黄金时代

来源:哗拓教育

在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在三十岁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模样。但是,就在我仍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三十岁,她还是毫无征兆的悄悄地来了。

四月初四,是我的农历生日。

从小到大,我没怎么过过生日,我也从来不觉得生日对我有多重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日,都是母亲的受难日。对我们而言,是降临到这个世上,开始一段或痛苦或甜蜜的人生之旅。而那一天,是母亲历经万般磨难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

我看着现在的父母为孩子们那么隆重的过十二周岁生日,十八周岁生日,谈不上反对,但也说不上支持。但我不得不承认它存在的意义。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过生日是一种仪式。但凡人类的仪式,总是带着文化的意味。它标志着个人生命中的若干重要阶段,比如出生,就带有强烈的仪式感。

这里,我并不想细谈出生的人类学意义,而是想聊一聊三十岁。

其实,从我出生到今年的四月初四,我算是活了整整二十九周年了。也就是说,在今年的四月初四,我算是开始度过三十岁的第一天。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忽然变得焦躁不安起来。

我总是觉得,自己的青少年时期还没待够,就已经要迎接中年了。还有一点,比如今日的五四青年节,只给14到28岁的人放半天假。由此可以看出,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已经没有权利去过青年节了。

想一想都很恐怖,无论你再怎么抗拒成长,时间还是毫不留情的把你带到该来的地方。

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只能活六十岁,三十岁时就已经过完一生的一半了;即使能活到八九十岁,那也早过了三分之一了。这样一算,就会发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生命是那样的短暂。

张爱玲一直主张“出名要趁早”,但我们就在转眼之间错过了这个时机。昨天我们还坐在小学课堂里听老师讲课,今天就已经混迹于形形色色的社会为生计奔波。

这就像做了一场梦,一觉醒来,一切都变了。

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时间多的用不完,总是盼望着快点长大。但当我们真的长大成人,我们却发现时间过得是如此之快。一转眼,自己也要为人父为人母了;一回头,父母的头发都白了;一驻足,很多人都已经不在了。

当我们环视四周,发现儿时玩伴的儿子读小学了,自己的同学混的风生水起,身边的朋友早已买了房……而自己还在一条不知未来如何的道路上苦苦执迷着。有时巨大的恐慌感袭来,感慨自己都这么大岁数了,还一事无成。

在我看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过得好的标准就是是否还在让父母操心。虽然我们知道,自己无论怎样,父母总是会为儿女操心一辈子。但我所指的是不再让父母为你担心受怕,害怕你在外吃不饱穿不暖,孤独寂寞冷。

我现在还做不到不让父母为我担心,由此可以推断我过得并不好。

你要知道,当一个人吃过那么多饭,走过那么多路,受过那么多苦。等一回头看,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我后来反思自己为何会介意所谓的“一无所有”,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存款,就是一无所有吗?我们人类为何总是以这些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过得还不错。

我们人类的占有欲是极强的,无论是物欲还是其他方面。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拥有的越多,内心的安全感才会越强烈。

其实,所谓的安全感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自我的认同和理解。

当然,我也一直在强调,经济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自由程度。我自己确实也做不到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种出世的境界我确实达不到,我也没有资格去妄想这种生活。因为,我活着,并不是为自己一个人在活着。我有我的家人和我爱的人,照顾好他们是我的责任所在。

所以,我不想穷,但我不怕穷,怕的是自己缺乏走出困境的能力。

当所有人都在往前走,你却站在原地不动,不迈开双脚,又如何能看到前方的美景呢?

我喜欢朝阳,因为它总是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但我也喜欢夕阳,因为它能令我感到平和和安静。有时,我凭栏眺望太阳,无论是冉冉升起还是徐徐落下,我知道那个太阳依然是我小时候见到的那个。但我的心境却完全改变了,毕竟三十年前的太阳和三十年后的太阳还是有区别的。

我回头去看自己这三十年走来的路,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算不上什么坦途,也算不上危机四伏,普普通通,几乎毫无亮点。不同的人在面临相同的选择时,会做出不一样的抉择。而每一次不同的抉择,也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人生。有人说,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深以为然。而这两种能力又受到我们小时候所处的大环境深刻的影响。

这也不难理解,环境塑造了我们的思维和见识,而这些又影响到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

社会学博士乔恩·威特就说:我们自己的抉择受到我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我们有时能控制有时则不能控制的资源的限制。换句话讲,我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我们是谁。

比如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我们几乎没有办法改变。因为对于每一个处于幼年时期的我们而言,自主做出选择的机会少之又少,而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压根还没有这种意识。

一旦觉醒的意识开始萌芽,才发现最佳的时期已经错过。

就我自己而言,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摆脱原生态成长环境对我的束缚。但是,你我也知道,有些东西是根深蒂固的,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要是改变是那么容易的话,那成功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们所处的今天,不断听到阶级固化,上升通道被堵死的观点。也就是说社会分层越来越固化,而垂直流动变得越来越难。这样的说法,也许没错,但不无偏激。确实,这个社会,拥有丰富资源的人依然拥有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而对于资源稀缺之人,手里可调配的资源愈来愈少。

但是,无论一个社会阶级再怎么固化,我相信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依然有上流的可能。因为我身边就有很多出身不好的朋友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所处的层级。

我依然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依然相信个人奋斗的意义。

所以,在我开始进入自己三十岁年龄的时候,我方觉的自己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于是,我郑重地为自己做了一个五年计划,列了一份人生愿望清单以及近一年意欲完成的目标。

饭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着急能有什么用呢?感慨时间飞逝又有什么意义呢?愁眉苦脸能解决问题吗?瞻前顾后能成大器么?

反正活着就是一场冒险,那不如让这冒险来的更刺激一些。

人生充满危机的时候,也恰恰是充满转机的时候。

所以,不要慌张,不要着急,慢慢来。

你好,三十岁,我的黄金时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