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红笔记42

来源:哗拓教育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兰言,古书上有“同心之言, 其臭如兰 ”的话。我首先想到的是义结金兰。年轻的时候能有这样情同手足的姐妹,是件很幸运的事。

这一回开头是刘姥姥就要回家去,跟凤姐来辞行。说这两天长了见识,得到大家的照顾,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只有给他们烧高香念佛,保佑他们长命百岁的。因为贾府比自己富贵得多,什么都不缺。一般我们说福禄寿,越富贵的人家越求长寿。

凤姐说老太太和自己的女儿因为到园里游玩都生病了,刘姥姥说怕是撞见什么了,查书果然说是见花神,按法送了祟果然大姐儿就好了。凤姐顺便让刘姥姥帮着给孩子取个名字,刘姥姥给她取名叫巧姐儿。

巧之一字,伏下多少故事。

凤姐儿平儿太太老太太鸳鸯等人送给刘姥姥许多东西,还有银两。她这第二次进贾府,可谓大丰收。关键是把亲戚关系走通了,以后可常来走走。可见一是事在人为,再人和人之间相处也讲缘法。

老太太因昨儿游园子累病了,叫来王太医看病,没回避当面看的,数无大碍,让清淡饮食,老太太跟太医略微寒暄,世家底蕴。顺便巧姐也来看了看,说不用吃药,饿两顿就好了。

书中贾府众人多次看病,一般病症医生给的经常办法都是静饿两顿,想来这些人运动量太少,吃得又太好了,消化就都有问题。

回园至分路处,宝钗叫黛玉来说问她一句话,进门就让她跪下说要审她,这自然是玩笑。“审”她行酒令时说的是什么话,听着怪生的。前面就有伏笔,黛玉说时宝钗看了她一眼。

黛玉先还不肯招,后来才求饶,宝钗方放下姿态,把自己从小也看这些杂书的事跟黛玉分享。

两个女孩子开始分享秘密,这是他们友谊要进一步的关键,湘云跟宝钗变好就是跟她分享了自己在家里的艰难状况。

读红笔记42

宝钗劝黛玉别看《牡丹亭》一类的杂书,怕移了性情,读书是为了明白道理,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看罢了。

这样的肺腑之言黛玉也很少有机会听得到的,她母亲早逝后寄居贾府。贾府长辈中是没有人这样去关心教导别人的,一是能力有限,二来又不是自己的女儿,何必去得罪人。三春都是靠自己在成长,更没人去管容易多心的黛玉了。

平辈里宝钗就是这样有担当的人,难怪湘云说她如果有这么个亲姐姐,便没有父母也无妨。

黛玉之前一直把宝钗当情敌看待,以为她为人虚伪,只做表面功夫,心里其实藏奸。 黛玉觉得自己之前误会了她,整天为她跟宝玉闹脾气,也是自误了。自此两人可以算是闺蜜了。

一行人又聚到李纨处,因惜春要画大观园图,于是在诗社要告一年的假。看来惜春实在是对聚会和作诗没有一点兴趣,否则一月才聚两次,又不出园子,能耽误多少功夫,何必告假呢。

读红笔记42

大家就拿她取笑,又拿刘姥姥取笑,特别是黛玉,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大概也有点刚被教育了的尴尬,必须要说点什么才行。取笑中又商议着惜春画画的具体事,宝钗乖乖不得了,果然是旁学杂收的宝姐姐,似乎对画画不是懂一点,可以算专家了。

从用纸颜料怎么构图用什么画法都考虑到了。夹杂着很多专业名词,矾绢,化胶,出胶,洗笔,淘澄飞跌,连烤碟子要抹上姜汁和酱否则会炸的事都知道。

非行内人或者经历过的是列不出来,也不能知道的。这些不可能都靠读书来学习,现在这样详细细节的书都少见,那时也没那么些书吧?

其他小姐们显见得几乎都不知道,连宝玉也不清楚的。

单子列的物品那么多,黛玉笑宝钗糊涂了,“把嫁妆单子也写上了”,宝钗要拧她的脸,她又在求饶中捎带上看杂书的事儿,宝钗只好放过她。黛玉倒说:“到底是姐姐,要是我,再不饶人的。”

小样儿活灵活现的!

既然是姐姐,就得拿出做姐姐的样子来,宝钗帮她收拾头发,既表示关爱,又拉近距离。宝玉看到宝钗黛玉处得好,心里是很受用的。宝玉就希望你好我好大家好。

无戒365挑战营30#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