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肯定自己》刘墉有感

来源:哗拓教育
文/喜欢牛奶的鱼儿

说起刘墉,我知道他是一个作家,但是除此之外再一无所知。很恰巧,在大四的时候竟然能遇到这样的读书的机会,也让我第一次看到了刘墉先生的作品。

在一大箱子的书里看到《肯定自己》的时候,是因为他还比较完整,书也比较新,因为我不太习惯看我没看过的破旧的书。拿到手里翻开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哦,前段时间刚看了龙应台女士的《亲爱的安德烈》,这个刚刚好哎,一个爸爸,一个妈妈。”所以我更加地想要读这本书,看看爸爸妈妈的不同之处。

刘墉的这本书大体就是用告诫儿子的方式来表达一种对年轻人的劝慰。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套用在很多人身上,又或许不是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感同身受,却一定会有一个情节让你心灵共鸣。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一个故事说睡觉和死亡的区别,是睡觉还有醒来的时候,正因为如此,醒来才变得如此可爱。大人们会经常用永远睡着了形容一个人的死亡,而睡觉对于一个生的人而言应该是养精蓄锐的作用,目的就是醒来能够容光焕发。不要在半睡半醒的时候做决定,要明白睡觉和清醒的区别。我觉得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道理不太可能是一个妈妈讲出来给孩子的,妈妈一般都注重情感方面的塑造,对爱的培养,还有更多的是生活的琐事习惯。爸爸更多的是态度,性格,决策类的引导。

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当你今天落后时,有没有放松呢?”“为理想牺牲的机会太多了,人的生命有限,我们要有选择地牺牲”“凡是难以改变的事实,还是少碰为妙。”……最让我感触颇深的一句话是“别再制造辛苦的假象了,当你因为'前面拖',而造成'后面赶'时,请不要唉声叹气。”我觉得这句话真的适用于很多人,所有声称自己很忙,事实上并没有任何结果成就的人。

我常常会想,对于一个人而言,自己欺骗自己是最容易最困难。比如,一个人,有一天失败了,他会在面对朋友的时候说自己不在乎,没有尽全力等等,但是一个人的时候他自己知道自己有多不甘心,骗得的所有人,没办法骗自己。再比如,你每天都去上课,期末去泡图书馆,考试成绩并不很理想,你觉的自己很努力,可这种假努力只只有你一个人觉得自己在努力,别人都知道你去上课并不听讲,你去图书馆只是换个地方心安理得地玩手机,只有你自己欺骗自己在好好学习。

人们通常很喜欢营造一种假象,自己很忙,忙意味着自己重要,想通过这份重要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可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人后潇洒,人前忙碌,一如小时候周末的孩子。妈妈回家了,赶紧写作业,让妈妈看到你在学习,而妈妈上班的时候你在看电视。所以在生活中,我不喜欢那种过了dead line急急忙忙赶作业,然后说自己赶工赶得有多辛苦的那种人。我觉得能不熬夜做好非要拖到熬夜做是自找的,不值得炫耀,拿出来标榜,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刘轩很优秀,我觉得一定有父亲刘墉的功劳。不疏远孩子,不溺爱孩子,给他自己接触生活的机会,劳动,技术,体力,耐力,韧性,责任,担当,人际关系,社会意识等等,这些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母亲难以赋予的。父亲的岗位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如果说母亲给了孩子感性的生活,父亲则给了孩子理性的格局。

我的父亲不曾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过我这样的道理,但他同样教会我很多母亲所无法接触的东西,生而为人,能得到父母二老的教诲和关怀,便是我们三生修来的福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