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爆料|新媒体人的周一日程

来源:哗拓教育

时间是未来的主战场,对运营工作而言,任务相对较碎,一不留神,一天的时间就被偷走了,结果是一天下来没结果,至少曾经我是有过这样的经历。

今日发文,给小伙伴们汇报下,目前我的周一是如何度过的。

一、任务时间管理

不说季度(季末规划下季度规划和上季度KPI考核)、
月度计划(根据季度目标拆解),
其中重点把控三个维度:责任人、完成时间、任务完成结果

上午:
9-10(上班前一个小时)

看必备→时间、任务和日总结表 (归档到印象笔记)

  1. 花点儿时间思考:5分钟
  2. 查看季/月目标和当前进度:15 分钟
  3. 扫一眼邮件:10 分钟
  4. 确定最难的工作,并分拆成多个小任务:15 分钟
  5. 写下需要思考的东西:10 分钟
  6. 忽略人际冲突(最佳处理时机:午饭)
  7. 不开会(把精力最充沛的时间用在完成项目上)
  8. 放松,放松一下:5 分钟

10-12
看数据、找亮点→部署本周运营关键词 (归档有道云)
1、看渠道运营的数据,简要分析(双微+自媒)
2、部署本周运营关键词(小黄历和特赞营销日历+ 不同渠道热点)
3、准备主管会议(会议模版)
4、数据平台竞品分析(新榜、清博、微博易等),符合主题文章,推送内部小组工作群

↑ 微信小程序 热点小黄历 ↑ 特赞营销日历周版和定制 ↑ 特赞营销日历 月版和新鲜事 ↑ 高效会议模版 ↑ 壹伴 热点中心

下午:

1、整理集团发声和产品更新版本的包装亮点,做周发文的软广植入

2、本周运营话题的全渠道铺设方式,适合的活动玩法(归档到有道云)

3、负责视频类项目的拍摄沟通(剧本、主持、渠道等)

4、发文的审核和辅助编辑(推荐三大提效神器、壹伴+微小宝+新媒体管家plus)

↑ 为规避广告夺取注意力,自建个导航站 ↑ 整理的三个效果对比


可戳我看详情

二、心得

刚开始,不适应,感觉有点作,但是时间不记录,就会偷偷溜走。

通过记录,对运营的认知、方法和工具,都有所迭代更新,实则更高效了。

1、试错式创新

保持愣头青似的创新在运营的道路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运营的依附其他渠道引流,对渠道规则的把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玩不玩黑科技。

方法好不好,适用与否,都要去尝试,大大小小的提议,几乎每周都有(我把这项列入KPI考核了,每人每月至少1-2条微创新),有些似乎看起来不妥,但是在运营开始后,微调,强执行,效果还是超乎预期的。

沉淀下来的每一个常规的专题、话题,都将是基于日程发文之上的很好的链接客户的一个通道。

当然了,有些想法也会夭折。
譬如服务号的二开,模版和智能客服等,受制于产品开发,有的被滞后,有的被PASS。

2、逆向思维

放低姿态,保持一颗距离用户最近的心去做事,大家都在说“用户体验”,我的理解是场景式营销。

以适当的方式给予用户想要的。

从#每周一本营销书#,学到占领用户心智模式的NO.1的魔力,在市场无空位的时候的定位,如何卡位等,更多的基于单点突破的模式,也即是“削尖了产品”,去触及用户的心智。

3、工具和方法

未来真正的机会不在于工作时间上把对手逼死,而是在认知深度上先把自己逼疯!
而后就是方法论的践行和执行层面的实操。
譬如运营:

↑ 云端管控的运营思路 ↑ 除去讲故事,拉数据,这些是干货来源

备:
内容的来源,是一种自动去检索和过滤的过程,优先“扫荡”已有渠道,带着问题去找结果,再逐步完善索取信息的源头,高效的借助工具。

结论:

其实,优秀的东西,不需要太多。

有了认知和方法之后,

一个网址、两个记录平台(印象笔记+有道云)、外加思维导图和PS(视觉化呈现)、基本上这是一天下来,高频使用的工具。

或许这算不上最好的,你有更好的,也欢迎跟宇坤留言,一块打怪升级,众乐乐岂不更好?

感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