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第11节。前面讲了孔老夫子信古、好古、学古、述古,学习并推广前人的仁义礼艺。但学习推广的最终目的终归还是要去践行这个信念理想的。
那么问题来了,在孔老夫子所处的礼乐崩坏的时代,有机会去钱行仁义礼艺的理想吗?就如在一个独裁王朝,你要去践行民主自由,能行吗?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如果处于如周朝那样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的时代,也就处于一个用"古"的社会,则勇于实践。但是处于一个舍弃"仁义礼艺"而不用的地方、国家,则只能收敛起自已仁义礼艺这一套,(等待机会)。
我们共产党人面对旧社会三座大山压迫,共产主义理念不得推行时,主张的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主张团结起来武力推翻这三座大山。
但孔老夫子在仁义理念之下,所主张的是"不争",一以贯之的道是"忠恕"。所以当所处的社会现状与自已的治国理念不符时,也就是当社会舍弃了孔老夫子所推崇的古代正确的治国方略时,孔老夫子仍旧选择了坚守自已"不争"的理念——"舍之则藏",把自已信奉的一套收藏起来。
子行三军,则谁与?那么在这个舍之(古)的社会、时代,我们还是有很多同好之人,夫子门下就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我们将怎么办?如统率三军,问孔老夫子将与怎样的人共事?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而自己赤足过河,这样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不和他共事。
说的是不与谁共事,其实讲的是孔老夫子不主张做无谓的抗争,做无用的牺牲。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一定要用遇事稳重谨慎,好用谋略而成功的人。
终于明白了,孔老夫子讲的舍之则藏的藏,并不是躲起来什么也不做。孔老夫子的不争,也不是完全的放弃。在礼崩乐坏、舍古弃古的年代,我们要临事而惧,谋定而动,做不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