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高考答题卡被掉包”的一点看法和疑问

来源:哗拓教育

前提说明:以下文字选择性站到考生及家长立场。个人认为,公民在公共场所言论的第一要务是质疑公权力,这一点上应立场大于判断。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故意提供虚假信息袒护民方,攻击、抹黑公方。仅提供公民方一面之词足矣。

此外,波动财经原文中也指出考试试卷(数学)中经考生确认,答题内容(包括已答和放弃)不同;答题卡原件与扫描件矛盾;答题卡多处判分失误(应得分未给分,不应得分却给分)。

对以上事件报道,河南教育厅也及时给以回应:

注:转自凤凰网报道,个人手拙,原文官网未找到,而且,河南省教育厅新闻办官网在8月8日的首页是这样的:

2018年8月8日河南省教育厅新闻办官网

由于信息不够完整、充分,以及很多网民不熟悉、不清楚高考考试及答题卡使用、判分规则,一时间留言里众说纷纭,主要是“认为是考生平时作弊,高考怕露馅而故意为之”与“考生无辜,相关部门内部有问题”的争执。

根据笔者参加江苏省高考的一些经历,在此提出一点看法和疑问。

一点看法

据2007年江苏省高考答题卡使用说明的内容,认为在答题卡条码有污损、与考生信息不符等情况下,会采用人工手动录入条码旁的考试号,据此提出一点揣测意见,部分网友提出修改考试数字没有任何意义的看法可能错误。实际上,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条码遭到划痕,以及不同科目条码不同。

个人认为,这一点并非诸多疑问里的一小部分,而是有点关键作用。诚如有评论详细指明考试卷及答题卡如何从考场到扫描仪前,一路在监督和密码锁、监控等的保护下进行,人为作弊的可能极小。假设这一点成立,那么在扫描答题卡的环节,按上述猜测,还是有漏洞的。如果答题卡被掉包事实成立,这或许是整个暗箱流程里的重要突破口。

一点疑问

据2007年江苏省高考答题卡使用说明的内容,在答题卡卡头部分多处涂改、卷面污损的情况下,应判定答题卡无效作废处理,转为批阅原卷,同上,同一考生答题卡身份信息与本人不一致时,答题卡也应无效作废处理,更不要说4张答题卡条码信息都不同。

那么在这两种情况共存下,最后竟然还能“精准”地给该位考生核算出一个依据问题答题卡得出的高考总分,这很奇怪。

最后,个人认为,认为是考生自己做鬼的网友可以继续你的“心理侧写”,认为公权力作怪的人也当然要保持对相关部门的警惕和质疑。但这一切第一不应出现恶意、人身攻击,会对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的言论。质疑公权力腐败的同志也勿为正确的目的采取不当、错误的手段做法。

最新消息:

所以,只能吃瓜了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