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些能力不能不告诉孩子

来源:哗拓教育

(一)

小涵在卧室里做作业。我在客厅收拾。

她大声的问我:“妈妈指责的近义词是什么?”

我犹豫了一下,问:“指责是什么意思呢?”

小涵想了想,回答:“职责就是说。”

“那说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追问

“说就是批评。”小涵快言快语

我赶紧问:“那你说说指责的近义词是什么?”

小涵笑了:“职责的近义词就是批评。”

我又问:“指责的近义词批评,是妈妈告诉你的还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小涵笑着回答:“我自己想出来的。”

学知识就像挖井,有的人铲了一铁锹没有看到水就放弃了挖井,有人接着铲了几铁锹,就有水了。你看,妈妈只问了你两个问题,你自己就把指责的近义词想出来了,你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知识就要敢于深究。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甘泉就冒出来了。”我鼓励她

其实,有的时候不是孩子不会,而是面对问题,孩子仅仅铲了一铁锹就放弃了,所以唯有持续的坚持才是积攒知识的正道。

(二)

昨天下午带小涵试听了一节作文课。

和我们一起试听的还有一个五年级的男孩。五年级的男孩11岁了,胖胖的,一进门就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愿意来,是我妈非让我来的。”

年轻的女老师齐肩微卷短发,带着眼镜,笑眯眯的对男孩子说:好,不管是妈妈让来的,还是自己要来的,既然来了,那就听我讲一会儿吧。”

于是,男孩子不情愿的动了动第一排的桌椅坐下来。

很快,年轻的老师开始了绘声绘色的讲课。

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年轻的老师语言既幽默又严谨,不停的举例子并提醒孩子及时记笔记。

可就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那个男孩不是故意打岔老师就是提及一个不相关的话题。

一开始老师还是和颜悦色的将他的思路拉回来,但男孩子却越来越放得开,取笑老师、故意掉东西.....只有在老师一声厉呵后才勉强收敛一些。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11岁的男孩还用这些负面的行为来唤起别人的注意?

这应该是家长深思的问题。

家长一直在努力的培养孩子敢于在集体前表现的能力。

却忽视了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的聆听比展现更为重要。

自然赋予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

倾听,是在尊重他人,更是在尊重自己。

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卡耐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所以,

家长,请你在急于让孩子表现之初请先让孩子习得聆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