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这样一个话题的讨论,源于今天课堂上发生的一件或许在他人看来丝毫不起眼的小事......
概率论课上,我们纷纷走进教室坐下来,讲台上有老师在调试多媒体设备,起初以为是上节课上完课后还没有离去的老师,后来上课铃声响了,几位老师依然在调试,懵逼的我们还以为自己走错教室了,那些老师也不说话,专心致志地在快速放映着自己制作的PPT,时不时的对着麦克风喊“喂喂喂”,天真的我还以为那老师要给我们上课。
可我毕竟还是太天真了,那几个老师是在为下午的讲课竞赛做最后的准备,途中那几位老师有找到我们的任课老师说明情况,可我们始终被蒙在鼓里。十几分钟后,他们调试完毕便走出教室了,至始至终没有给我们这些学生(课堂的主要参与者与消费者)做出任何的说明。
我无法理解为何为人师者可以如此无视课堂上100来号学生的正当权益,前段时间“74岁老教授看错课表旷课,写检讨当堂宣读”一事引起大家关注,大家都纷纷表示老教授很好的以身诠释了陶行知笔下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我相信100个人会有100种不同的见解,下面我仅从个人角度来分析:
1、重评优轻教育
前两年,一名川大教师的自白书道出了中国高校教育的种种缺失,“一个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的人,今夜死去了”,周鼎表示将退出公选课教学,“不再自取其辱”。周老师的这一举措是对中国教育的无奈,所谓“爱之深,痛之切”,这样的教师在当今高校已然极度稀缺,这样一来便不难理解有学生坦言“我愿用我科科全挂再换一节旁听,为中国好老师点赞!”
教师评职称的关键一点就是科研成果和论文数量,于是乎很多大学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其中,却把真正关乎学生权益的授课给忽视了,教师不再与单个学生利益挂科,与老师挂钩的只有整体学生的挂科率和教学评估,由此可想而知,真正能平衡好评职称和讲课两者关系的教师少的可怜。
幸运的是,我碰到过能很好的平衡二者的老师。
他是女生眼中的“男神老师”,多次获得省、国家教学竞赛奖,可他的重心并不完全放在评优上面,听过他的课的学生对他讲课的满意度近乎100%,他在课堂上不断创新,引进西方先进教育方式,引经据典,与学生积极互动。他能够很好的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并推荐先进的学习渠道和值得深读的经典著作,我所读的很多书便是经他推荐。
2、大一=高四,大二=高五
本人目前大二,在我看来,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并无很大区别。想当初,我们带着对大学学习方法自由以及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彼此间自由争论的期望告别高中,来到大学,不得不说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很失望。
前段时间一个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跟我聊天时,我提及正在为期末考做准备,她似乎表现得甚是惊讶,“大学还要考试?”貌似在他们看来,大学就是天堂。多么单纯的孩子!当初的我们不就是这样被教育的吗?
然而,不幸的是,在大学,课堂上始终是讲台授课,台下学生竖起耳朵听课,并时不时的拿起笔做笔记,划重点。因此也会有学霸级的同学感慨,大学上课并不比高中轻松。
下面向大家分享知乎大神采铜老师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提及的一段话:
所谓“学霸”,是一直能考高分的人,而要考高分,势必会严格遵从学校的培养计划,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标准课程的学习上,这就造成自己没有多少可自由施展的空间。而“学渣”则相反,他们不适应或者拒绝学校的培养,但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自控力和企图心来进行自我教育,因此常沉沦在无休无止的娱乐和消遣中。
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跟我一样,既不是学霸,也算不上学渣,正常考试不会挂科,也拿不到很高的成绩,小心翼翼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课堂上不愿听课时也会有自责,考试拿不到高分时也会有些许遗憾,毕竟在当今社会,这在很大程度上关乎到我们的饭碗。
说不羡慕学霸也是虚伪的,写完这些多少会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毕竟能成为学霸也是一种能力,而且绝大多数成功的或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是某一领域的学霸。所以,如果可以,还是当学霸吧!只是当学霸的同时别忘却了自我。
3、师者,所以授业者也!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我们都可以看到的是,大学教师非常守时,可以用“来时无影去时无踪”来形容,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大学本应如此,作为一个成年人,你不对自己负责谁还能拯救你呀?
非常遗憾的一点是,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控力都很差。人们一贯喜欢将大学生的现状归咎于大学,因此也常有家长打电话给老师希望能多管管自己的小孩,记得有一次我们老师把我们召集到一起,老师讲到这一现象,并提到,现在的大学其实是在弥补你们进入大学之前所受教育的缺失。
进入大学以前,我们大多不是个人格健全的较为独立的个体,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大学想学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我们不知道进入大学后面对一个与高中所受教育截然不同的放养式教学的环境时该如何做出抉择,更不知道该如何在如此条件之下自我调节以相遇那个最好的自己。
有人提到:
“在当今流水线式的教育体制下,我们就像廉价的零件一样被生产出来。因为数量巨大,没人会对每一个人的教学质量负责。”
把大学生比作零件听起来或多或少有些不情愿,然而这正是大学的本质,大学就像一个工厂,生产出好产品自然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然而,生产出数量更大的产品也同样可以获得一个较好的收益。所以,请认清自我,如果你我不能够成为一个好产品,那么请别太高看自己。
大学既然如此狼狈不堪,是不是读大学就毫无意义呢?
首先,我个人明确观点是:大学生活绝对是必要而且有意义的!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如果你周围有读过大学的人跟你讲读大学毫无意义,那么请选择性的忽略他。
读大学其实就像谈恋爱,很多人没有经历过恋爱这个过程,直接步入婚姻,婚后生活同样可以幸福;而很多人虽有过恋爱这个过程,对彼此深刻了解并深思熟虑之后才选择牵手,日后生活或幸福或灾难。我们都知道,两口子过日子是否幸福往往取决于男女双方。虽说我没有数据表明不恋爱直接结婚与先恋爱后结婚二者哪个更幸福,虽说恋爱不一定是个必须的过程,但不恋爱直接结婚不多多少少会有点遗憾吗?
读大学就是如此,这个过程不经历或许同样可以拥有美好生活或许比读过大学的人过的更好,但这会成为你内心的一个永远的缺失。而读大学也不是万能的,日后生活的好与坏,还得取决于你同你的恋人——生活相处的是否融洽。
如果我跟你讲读大学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升华灵魂,我想你肯定会二话不说先揍我一顿。
在我看来,读大学的意义更多的是获得一种机会,接触更高层思想与灵魂的机会。
依稀记得之前在某地方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大概讲的是:别人出国留学花钱买的其实是一张门票,有了这张门票,你就拥有了同“高层人士”接触与交流的机会,你们可以一起谈论梦想,谈论世界,也可以一同为了实现梦想,为了改变世界而努力。(请原谅我原本想煲毒药的,结果一不小心煲成了鸡汤)
当然,我并不敢说我读了多少书,灵魂世界修炼到何种程度,但我始终坚信我所走过的这些路在无形中已融入我的血液中,并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
PS: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送我一颗❤️,你的鼓励是我写作的动力,如果想看我后期写作,请关注我,谢谢!
欢迎大家分享与转载,如需转载请简信我获得授权,谢谢!